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故障模式、影响和危害性分析方法,分解管路设计流程,列出各流程与管路腐蚀和"三漏"特性的相互关系,导出对应的故障模式,并进行影响分析,从而得出其严酷度等级,以此作为管路设计时进行防腐、防漏设计的参照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纯电动船舶动力系统的可靠性,本文以纯电池动力船舶典型动力系统为对象,进行了动力系统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EMA),分析了控制电源、控制系统、主回路电气故障发生时动力系统以及船舶的状态变化,厘清了不同故障类型、不同故障点对船舶动力系统的影响,对纯电池动力船舶的设计具有较强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0引言海水管路穿漏故障对船舶安全的影响很大,为避免事故频发,建议船舶或船舶管理公司提前定制1个带消防接口的中央冷却器滤器盖板供船,作为主副机海水管路穿漏时应急检修的临时替代措施。目前,运营船舶全部直接用海水冷却设备现象较少,大多采用中央冷却系统,即先用海水冷却低温淡水,再用低温淡水冷却各船舶设备。这种设计大大减少机舱海水管路的穿漏故障,  相似文献   

4.
采用故障模式影响与危害度分析(Failure Mode Effect and Criticality Analysis,FMECA)方法对某矿砂运输船矿砂液化监测系统各部件的故障模式及其影响进行分析。通过对该系统作简要介绍和FMECA研究,发现其薄弱环节,确定危害度最高的故障模式和故障模式检测方法,改进相应的设计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矿物运输船矿砂液化监测系统在发生故障时,不会对船舶和船员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介绍计算机技术在我国船舶管路辅助设计应用发展历程、管路辅助设计业务流程、企业应用模式和对国内应用主流的管路设计软件特点分析。  相似文献   

6.
船舶管路设计编码规则是船舶制造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面向数字化制造技术,基于AVEVA Marine设计软件作为平台,从船舶管路系统设计编码,管件生产、装配设计编码以及部件库编码多个方面进行阐述,将船舶管路设计编码系统地与数字化制造相融合,逐步推进船舶的智能制造进程.  相似文献   

7.
为了避免船舶试航时,艉管轴承发生高温等非正常情况可能导致船舶轴系再次进船坞的拆检、修复;航行时艉管轴承的失效将导致船舶轴系故障,甚至主机停车等严重威胁船舶航行安全的事故,对艉管轴承合金(成分),艉管轴承结构(止动螺钉等),艉管轴承油楔(压力区)进行了设计研究。通过对船舶艉管轴承的设计研究与应用,可以改进船舶(轴系)的建造质量,改善船舶艉管轴承的工作状态,减少船舶艉管轴承发生故障的概率。研究结果可为船舶研发、设计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信息。  相似文献   

8.
FMEA在船舶系统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船舶系统风险评估中,FMEA(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技术是一种较为有效和常用的风险分析方法,已被国内外的船舶规范所采用。从风险评估的角度,着重介绍FMEA技术、其扩展FMEC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度分析)技术,及其在船舶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使用故障模式、影响和危害性分析方法,分析管路加工及安装工艺的步骤及内容,找出故障原因、关键步骤和控制点,为管路防腐防漏设计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应用传统故障树方法分析船舶搁浅事故时带有不可避免的灰色性和模糊性的问题,在分析船舶操纵性搁浅故障树的基础上,对底事件发生概率进行模糊化,建立船舶搁浅模糊故障树。引入灰色模糊关联分析方法,对模糊故障树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根据故障树的最小割集、底事件的结构概率重要度和模糊重要度,计算各故障模式与顶事件的关联度,关联度越大,说明其对顶事件发生的影响越大。最后,综合考虑各底事件在关联度较大的最小割集中的分布情况及其模糊重要度情况,找出对顶事件发生的影响较大的底事件和故障模式,为降低顶事件发生概率制定相关风险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船舶设计流程中,船舶管路设计主要分为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等3个阶段,其中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是船舶管路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基于对AM(Aveva Marine)软件的二次开发,对船舶管路系统详细设计阶段的二维原理图与生产设计阶段的三维模型之间的信息传递和空间转换进行研究。在船上的广泛区域内实现从“二维”到“三维”的信息传递和空间转换;在船舶设计过程中实现对船舶管路系统原理图和船舶管路系统设备信息的实时更新,并将其传递给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12.
船舶给水管路上节流孔板的过度限流,会引起管路产生剧烈的振动和噪声,极大地影响船用给水系统管路的安全运行。针对某大型船舶蒸汽动力系统试验中给水再循环管路上单级节流孔板汽蚀诱发管路剧烈振动和噪声的故障事例,根据管路汽蚀的理论评估方法,分析孔板汽蚀诱发管路振动的机理。采用CFD数值模拟手段研究给水再循环管路节流孔板流域的压降特性、湍流结构及温度场分布规律,验证并明晰给水再循环管路单级节流孔板下游发生的汽蚀现象。为规避孔板发生汽蚀现象,提出多级孔板减压限流的方法,基于阻塞压差的理论设计方法,结合多级节流孔板几何级数递减的设计原则,计算节流孔板的孔径、级数和厚度。该分析方法可用于指导船舶大压降给水系统管路多级节流孔板的结构设计和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3.
船舶给水管路上节流孔板的过度限流,会引起管路产生剧烈的振动和噪声,极大地影响船用给水系统管路的安全运行。针对某大型船舶蒸汽动力系统试验中给水再循环管路上单级节流孔板汽蚀诱发管路剧烈振动和噪声的故障事例,根据管路汽蚀的理论评估方法,分析孔板汽蚀诱发管路振动的机理。采用CFD数值模拟手段研究给水再循环管路节流孔板流域的压降特性、湍流结构及温度场分布规律,验证并明晰给水再循环管路单级节流孔板下游发生的汽蚀现象。为规避孔板发生汽蚀现象,提出多级孔板减压限流的方法,基于阻塞压差的理论设计方法,结合多级节流孔板几何级数递减的设计原则,计算节流孔板的孔径、级数和厚度。该分析方法可用于指导船舶大压降给水系统管路多级节流孔板的结构设计和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4.
船舶废气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作为柴油机废气中高温氮氧化物处理的主要方法,近几年被广泛应用在海洋运输行业。SCR系统管路的合理设计对于保障船舶SCR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MAN 7S50ME低速主机系统为例,在考虑高压SCR系统管路受内、外部载荷及工况等因素下,对高压SCR系统管路在不同工况载荷下对各个受力点进行管路膨胀量分析、应力分析,分析薄弱点,调整固定支撑点、滑动支撑点及膨胀节等局部的结构,最终确定满足台架试验的系统管路。  相似文献   

15.
分支管路是船舶管路系统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管路形式。基于协同进化算法和差分进化算法,提出了一种船舶分支管路的新型优化设计方法,并通过3组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与现有的船舶分支管路设计方法相比,所提优化方法不依赖于网格空间,节省了预处理计算时间和内存;此外,所提优化方法能够对分支管路的每条分支进行并行优化设计,具有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研究内容对船舶管路智能化设计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国内船舶管路系统详细设计与生产设计分离导致的设计数据源不统一、人工信息转换效率低、模型与原理校对困难和设计更改难一致等问题,提出基于三维体验平台(3DExperiencePlatform,3DEXP)逻辑到物理(Logical to Physical, L2P)关联设计技术的解决方案。L2P关联设计技术紧密联系逻辑对象和物理对象,是对船舶管路系统设计模式的创新。分析现有设计模式下各种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L2P关联设计的设计流程、设计准备、原理图设绘和三维建模等内容,打通原理图与三维建模关联设计的技术路线,创建原理图与三维模型之间的关联,实现快速三维建模、智能模型校对、设计更改一致和单一数据源。应用测试结果表明,采用管路系统L2P关联设计技术能有效提高管路系统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船舶管路综合布置是船舶生产设计中的重要环节,管路布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船舶建造周期,本文结合广船国际船舶生产设计和施工质量反馈的实际情况着重介绍船舶管路综合布置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以利于提高产品的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18.
船舶海水管路防腐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述海水管路对船舶的重要性,以及船舶海水管路的腐蚀现状,然后主要从海水管路材质本身的原因和海水特性的原因出发,详细分析了船舶海水管路腐蚀的主要原因,并针对船舶的特点,提出了几种船舶实用和常见的海水管路防腐蚀措施,包括:合理选择海水管路及其附件材料;对海水管路采用耐腐蚀覆盖层;采用电化学保护法;控制管内的海水流速。对合理设计船舶海水管路系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0引言从节约能源、降低运营成本考虑,船舶主机大多燃用高黏度、低品质的燃油。为保证该品质燃油在各供油管路中的有效流通,在各个燃油管路上均伴有加热和保温装置。笔者分析2起因供油管路中伴热管路故障引起的主机自动减速案例,供同人参考。1案例11.1故障现象及诊断某船二冲程六缸主机采用Auto Chief IV主机遥控系统,燃用IF 380 c St燃油,设计最大持续转速为  相似文献   

20.
余世林  王斌 《江苏船舶》2003,20(2):23-25
介绍了船舶管系的安装组织模式、技术要求与质量检验方法 ,重点分析了管路的膨胀原因 ,并提出了管路补偿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