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阳能艇     
德国一艘不会污染环境的太阳能艇被命名为“索立斯特”。该艇长7.32米,宽2.30米,载客4人,巡艇速度为每小时9公里。由于普通的机动艇的发动机是柴油机、噪声、废气和油料都是污染源,会污染江河湖泊。太阳光线是免费的能源,工程师们把光电池安装在艇的顶板上,利用光电效应把光能转化为电能。光电池顶板的面积为9平方米。共有720个光电池,总功率  相似文献   

2.
《船艇》1992,(8)
据外刊据道,去年年底,在一杂志上公开发表原苏联建造的大型地效翼艇的照片和数据。他开发的这艘大型地效翼艇被命名为“欧尔兰”(Orlan)号,其总长为58米,翼长31.5米,机高16米,标准起飞重量110吨,最大起飞重量125吨,载客量300  相似文献   

3.
照片上的这个人乘了什么在茫茫的大海上破浪前进?这是西德伐利齐希造船公司造的微型艇。艇呈圆盘状,直径2.1米。艇材料为铝合金的薄板和防腐轻质的红杉木,大多焊接,少量铆接,因此重量极轻,仅68公斤(不包括发动机)。该艇主要适用于海滨的水上运动。因为艇容易打转转,容易随波浪纵横倾摇,所以在两侧水下设有两根划桨,既可手动充当辅助推进器,又可当舵,操纵方向。每根划桨宽9.5厘米,长1.10米,用防水胶  相似文献   

4.
德国 Ernst H8tecke 专业造船公司新近制造出一种自由滑落式救生艇,并已安装试用。该产品有多种规格,其中最大的一种可乘坐30人。这种救生艇长8.15米,宽2.65米,艇体高1.25米,连同全都装备的重量为5250公斤。吊装最大高度为20米,滑轨最短长度为10米。这两个数据根据小艇尺寸的大小而改变。救生艇可在船舶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介绍一种海军专为沿海战研制的排水量为250吨的攻击艇,它2的是成熟的技术,并且选用了重量、体积尽可能小的推进系统,以便能携带列多的有效负荷。该艇航速可达40节以上,航行吃水小于2米,其隐形能力得到了加强。它装备有主,被动声响系统、远程数据链系统、并可装载75吨执行任务用载荷和燃油、这些因素结合起来,使该艇能在第环境中创造性地执行任务。  相似文献   

6.
日本制造的第一艘无人驾驶艇不久前开始试航。它能够在海上自由航行,进行大气观测和海洋表层浮游生物数量的分析等科研活动。 据日本媒体报道,这艘无人驾驶艇是日本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委托企业设计和建造的。长约8米,宽约3米。船体使用了玻璃纤维。动力由柴油发动机和风力发电机提供。航速可达4节,能够持续进行1个月的观测航行。无人驾驶艇通过卫星来定位和接受行动指令。  相似文献   

7.
深海研究艇     
地球表面的百分之七十被海洋覆盖,扑朔迷离的海底世界至今仍然是个谜。为探查海洋深处的奥秘,日本早在1981年10月就制成一艘深潜研究艇,最大的深潜二千米,故命名为“深潜2000”。同时制成下水的还有一艘支援船,用以发射和回收研究艇。  相似文献   

8.
据美国媒体5月26日报道,荷兰代尔夫特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研制成功世界第一艘太阳能快艇一“Czeeps MK1”号。该艇长10米,艇身材料全部为重量轻,强度高的碳素纤维,依靠表面积14平方米的太阳电池面板提供动力,马达功率为80千瓦,最高时速可达到30节(55.56公里/小时)。  相似文献   

9.
日本技本公司正在试制一种利用水面效应提高船速的高速实验艇。实验艇的尺寸约为实用艇的二分之一,艇长20米、排水量20吨、设计航速为50节以上。该艇是日本防卫厅委托研制的。实用化的水面效应艇的航速可达100节,它将用作为海上自卫队的导弹快艇。技本公司足从1983年开始研究水面效应艇的。通过实验艇的研制与试航,今后将进一步完善姿态控制装置,以减轻艇身因波浪而产生的振动对乘员及电子设备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并且实测该艇在各种波浪条件下是否能正常航行等技术数据。  相似文献   

10.
肇研 《航海》2008,(2):19-19
新西兰的工程师们已成功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由生物燃料驱动的游艇,是目前世界上对生态环境最无害的机动三体船艇之一。据称,该艇在建造时运用了诸多保护生态环境的技术,如使用了无毒的保护油漆、效率高的碳纤维和凯夫拉的合成材料艇壳、太阳能动力等。该艇全长80米,最高时速83千米/小时,可搭载12人(其中8人为游客),艏部为尖以降阻(水、风)增速,是世界上最轻便的游艇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无人艇在海上追踪、搜救、巡逻、反潜等任务中的超长续航,避免因油料限制而被迫任务中断,设计一套以风能和太阳能为动力的无人艇系统,利用风帆为无人艇推进,利用太阳能为船上电控设备提供电能。该系统由无人艇和岸基监控平台组成,无人艇可通过开发出的数据采集模块和算法模块实时采集环境数据,计算、生成并下达控制指令,在风区内超长续航自主航行,实现全风向利用;岸基监控平台可实时监控无人艇状态,并进行自主/遥控模式切换。对系统进行测试的结果表明通讯连接试验的可靠性高;无人艇航行试验验证了全风向自主航行的可行性,运行轨迹与仿真结果基本重合;太阳能供电分析理论上验证了风区超长续航的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无人艇在海上追踪、搜救、巡逻、反潜等任务中的超长续航,避免因油料限制而被迫任务中断,设计了一套以风能、太阳能为动力的无人艇系统,利用风帆为无人艇推进,太阳能为船上电控设备提供电能。该系统由无人艇和岸基监控平台组成,无人艇可通过python开发的数据采集模块和算法模块实时采集环境数据、计算、生成并下达控制指令,在风区内可超长续航自主航行,实现全风向利用;岸基监控平台可实时监控无人艇状态,并进行自主/遥控模式切换。对系统进行了测试,通讯连接试验的可靠性高;无人艇航行试验验证了全风向自主航行的可行性,运行轨迹与仿真结果基本重合;太阳能供电分析理论上验证了风区超长续航的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13.
徐双华 《航海》2001,(6):16-16
在悉尼港海上,有一种叫“太阳水手”的船,船体呈流线形,背着4块像帆一样的东西,航行时无声无息无污染,被称为最“干净”的轮渡。 这其实是一种太阳能帆船。该船可以综合利用太阳、风、电池和柴油等4种动力形式。船背上那4块像帆一样的东西被称为“太阳翼”,其实是玻璃纤维制成的太阳能电池板。它可以高效率地吸收、转化太阳能,并以此为动力带动渡船航行;此外它还能起到帆的作用,使船在风的推动下前  相似文献   

14.
肇文 《航海》2008,(5):42-42
日本的一个研究小组正在研发一种通过太阳能电池和风车发电的漂浮在海面上的环保发电站。  相似文献   

15.
游览高速艇     
在海洋游览娱乐日趋兴旺,高速游览艇的需求随之增长的背景下,从事船舶、飞机设计的日本福冈航研公司推出速度超过喷气气垫船、最高时速52海里的游览用高速艇。它全长13.6米,最大宽度3.22米,深1.55米。总吨位7.9吨。可乘8人。船上装有39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2台。标准价格4000万日元。  相似文献   

16.
2004年2月,日本共同社,《朝日新闻》,《日本时报》和主要电视台等日本主流媒体都以相当显著的方式报道了这么一条新闻:中国海洋调查船“向阳红09号”于2月11日傍晚进入钓鱼列岛久场岛以北约22千米的海域内,日本海上保安厅巡罗艇发现该船后随即“示警”,探测船则在晚间19时30分许离开。  相似文献   

17.
一凡 《航海》2009,(4):43-43
据美《技术评论》网络版报道,美一家先创公司推出了一种制造大型可卷曲太阳能板的技术。这种卷带式制造技术可在不锈钢薄板上形成薄膜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每个太阳能模块大约1米宽、5.5米长,且电池板重量轻、可卷曲,很容易集成到建筑物的屋顶和外立面,也可用于车辆外体,电池板可卷起来放在背包里给笔记本电脑充电。  相似文献   

18.
2020北京车展期间,小鹏汽车曾发布旅航者T1飞行器,拥有5-25米的低空飞行高度及自动驾驶系统.而旅航者X2最大起飞重量为560kg,空机重量仅360kg,官方称其续航时间为35分钟,最大飞行速度可130km/h.目前飞行汽车拥有低空飞行能力及自动驾驶功能,相信随着飞行汽车的功能不断提升,将来有可能替代目前引航艇作业...  相似文献   

19.
傅金祝 《舰船知识》2011,(10):48-53
无人水面艇的发展简史无人水面艇(USV)在21世纪取得迅猛的发展,正在研制和已经生产的USV已有多种型号.然而,USV并不是一种新的概念,早在1920年代人们已经开始探索无人艇概念.塞尔维亚的发明人尼古拉·泰斯拉就在纽约的麦迪逊广场花园展示了他发明制造的一种由电池提供动力的无线电遥控艇.当时,他已经发现其军用价值,并在...  相似文献   

20.
论文完成了一款太阳能近海无人艇设计,其主要功能是进行近海水文参数测量和采集,推进方式选用电力喷水推进,为了满足续航力要求,采用蓄电池为主、太阳能为辅的供电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