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于近9年间行阴道镜检查3778例,作宫颈活检2119例,检出癌151例,癌检出率占总数的3.99%;检出宫颈上皮内瘤78例(其中非典型增生Ⅰ~Ⅲ级者49例,原位癌29例),占2.06%。所检出的癌肿除39例外其他肉眼观均无癌肿迹象。还发现结核3例,乳头状瘤4例。由此可见妇科检查辅以阴道镜检对宫颈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可以得到及时诊断,还可以进行鉴别诊断,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电子阴道镜检查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以及 HPV16、18 型、沙眼衣原体与 CIN关系的研究,探讨电子阴道镜结合HPV16、18及沙眼衣原体检测对 CIN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电子阴道镜观察宫颈形态,PCR法检测宫颈组织中HPV16、18及免疫层析法检测宫颈分泌物中沙眼衣原体(CT),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电子阴道镜诊断CIN的灵敏度为67%,特异度为75%,阳性预测值63%,阴性预测值78%;HPV16、18阳性病例中CIN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阴性病例,电子阴道镜诊断CIN的准确率在 HPV16、18 阳性病例中显著高于阴性病例,在CT阳性与阴性病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电子阴道镜适合作为CIN的诊断方法; HPV16、18 检测可作为诊断CIN的方法之一,与电子阴道镜结合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电子阴道镜结合CT检测对诊断CIN帮助不大。  相似文献   

3.
Sox11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Sox11基因在宫颈癌细胞系和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Sox11蛋白在宫颈癌细胞系(HeLa、CaSki、SiHa和C-33A)以及在正常宫颈、低度及高度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宫颈浸润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差异,分析宫颈癌组织中Sox1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Sox11蛋白在正常宫颈、低度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高度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及宫颈浸润癌组织中的表达,其表达随宫颈病变的进展而降低;Sox11蛋白在宫颈浸润癌中的表达随恶性程度增加而降低;Sox11蛋白在宫颈浸润癌中的表达与HPV感染有关,与年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浸润肌层深度无相关性。结论 Sox11表达与宫颈癌发生发展呈负相关,提示Sox11可能作为一个肿瘤抑制基因发挥作用,其表达缺失或低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是宫颈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可能是宫颈组织恶变的一个信号。  相似文献   

4.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宫颈癌组织中HGF mRNA和c-Met mR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宫颈癌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其受体原癌基因c-Met的分子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43例宫颈癌,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和27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中HGF和c-Met的分子表达水平。结果 HGF mRNA和c-Met mRNA在宫颈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其与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HGF mRNA和c-Met mRNA之间存在正相关(r=0.666,P<0.01)。结论 QRT-PCR技术可对宫颈癌组织中的HGF mRNA和c-Met mRNA表达进行定量检测;HGF mRNA和c-Met mRNA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侵袭转移有关。两者联合监测有利于早期诊断宫颈癌,为宫颈癌的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子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瘤,在女性生殖器官癌瘤中居首位,对妇女的生命健康危害极大,且在早期无自觉症状,临床检查也不容易发现。用阴道镜检查可以将子宫颈阴道部粘膜放大,观察到肉眼看不到的表皮层上皮的微细变化,所以能发现与癌有关的异型上皮和异型血管,找到癌疑部位,即在该处取活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子宫颈癌,如能配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诱捕受体3(DcR3)表达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为宫颈癌的诊治提供新的理论线索。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健康女性外周血清及宫颈癌患者术前、术后1周配对组外周血清中DcR3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宫颈癌(从上述血清宫颈癌组随机抽取组织)、CIN及正常宫颈组织中DcR3的表达。结果 ELISA检测显示,宫颈癌组DcR3血清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对照组(P<0.05),其表达水平在健康女性组、CIN组、宫颈癌组间呈逐渐升高趋势;宫颈癌组术后1周血清DcR3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免疫组化显示,宫颈癌组DcR3表达阳性率为72.5%,CIN、正常宫颈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5%、6.7%(P<0.05);宫颈癌组DcR3血清水平及组织表达阳性率均随着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加重而升高(P<0.05);宫颈癌组DcR3血清水平及组织表达阳性率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DcR3过度表达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血清学检测DcR3水平可以作为宫颈癌筛查、诊断及治疗方案选择的一种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7.
<正> 结肠癌是胃肠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仅次于食道癌及胃癌,早期诊断手术治疗机会较食道癌和胃癌多,本病术前诊断,目前仍以X线检查为主要手段,且简便易行,适于该病高发病年龄的普查,应不断总结X线诊断方面经验教训,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早期诊断水平。本文总结我院1959—1981年来经X线检查,手术病理证实101例结肠癌,对中晚期(进行性)结肠癌X线分型提出补充分型—梗阻型,并探讨其误诊,漏诊和早期诊断困难原因,以及改进检查方法的点滴体会。一、资料介绍: (一) 资料选择:选用我院1959年—1981年4月,经X线检查拍片(包括钡剂灌肠,钡餐检杳,腹部立卧位平片)手术和病理证实资料完正的直肠盆部以上部位的结肠癌共101例。(二) 临床资料:101例中男性58例(57.4%),女性43例(42.5%)。最小年龄17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髓样细胞白血病-1(MCL-1)蛋白及MCL-1mRNA在宫颈癌、癌前病变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宫颈鳞癌、1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IL-6和MCL-1蛋白表达情况,采用逆转录PCR法检测组织中MCL-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IL-6和MCL-1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及CIN组织(P〈0.01),且IL-6和MCL-1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566,P〈0.01);MCL-1蛋白与MCL-1mRNA表达呈正相关性(r=0.772,P〈0.01)。结论IL-6和MCL-1的表达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共同调节作用,这一发现有助于对早期癌前病变的筛查,并为宫颈癌的治疗提供了一个细胞因子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次活检—宫颈锥切术在子宫颈病变诊治中的临床价值及应用指征。方法选取济南军区总医院妇科2012.01-2015.10间行宫颈多点活检病理为子宫颈癌IA期及以下、采用宫颈环形电切(LEEP)术行宫颈锥切二次活检的413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宫颈多点活检比较,约10.65%(44/413)锥切术后发生病理升级,73.37%(303/413)一致,15.98%(66/413)逆转(病理级别下降和转阴)。宫颈多点活检与二次活检—宫颈锥切术在诊断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高级别上皮内病变、早期浸润癌(IA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40,v=3-1=2,P<0.05)。锥切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阳性率为71.91%(297/413);锥切后病理升级的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为86.36%(38/44),未升级的为70.20%(259/369)。锥切前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阳性(ASC-US及以上)为87.89%(363/413),其中11.85%(43/363)锥切后病理升级。对锥切后病理升级与未升级的宫颈病变的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TCT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92,P<0.05;χ2=4.476,P<0.05)。结论二次活检—宫颈锥切术作为宫颈多点活检术诊治宫颈病变的一种再评价,能显著提高确诊率,减少隐匿性宫颈癌的漏诊,但其在临床应用时有一定的指征。  相似文献   

10.
据1975年至1983年的数次肿瘤死亡回顾调查及防癌普查结果,陕西略阳县堪称是我国宫颈癌的最高发地区之一.为1026/10万已婚妇女[1].虽然我们曾经使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及PCR技术对略阳地区子宫颈癌标本进行过一些研究,证实HPV16、18基因组在宫颈癌中检出率为83%[2],说明HPV16、18也与略阳地区子宫颈癌的发病密切相关。然而当地农村成年妇女的HPV感染流行情况依旧不明。最近,我们在对略阳县何家岩区农村妇女子宜颈癌普查中随机抽样,采取219例白带标本,用PCR技术及HPVL1共有引物和HPV16型特异性引物进行了检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芳香化酶P450、ER β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癌组织及癌周组织的表达差异,进而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4年至2008年手术切除的正常宫颈组织、宫颈癌组织及癌周组织存档蜡块标本各30例,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表达.结果 芳香化酶P450在正常宫颈组织、癌周组织和宫颈癌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0%(0/30)、0%(0/30)和36.7%(11/30),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正常宫颈组与癌周组织组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ER β在正常宫颈组织、癌周组织和宫颈癌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73%(22/30)、70%(21/30)和36.7%(11/30),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正常宫颈组织与癌周组织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芳香化酶P450在宫颈癌组织的阳性表达可能参与宫颈癌的发生;ER β在宫颈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低,可作为预测宫颈癌变及宫颈癌预后良好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液晶、透照、X线对276例乳腺包块进行术前检查与病理对比,其中乳癌120例,3项检查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4%、56%、74%,3项联合诊断符合率达92%。各项检查诊断符合率与患者年龄、病灶大小有密切关系。液晶、透照检查操作简易、无损伤、诊断迅速,可作为临床及普查首选方法。液晶、X线检查对早期癌诊断有较高的诊断率。本文强调联合诊断,互为补充,减少漏、误诊,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髓样细胞白血病-1(MCL-1)蛋白及MCL-1mRNA在宫颈癌、癌前病变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宫颈鳞癌、1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IL-6和MCL-1蛋白表达情况,采用逆转录PCR法检测组织中MCL-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IL-6和MCL-1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及CIN组织(P<0.01),且IL-6和MCL-1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566,P<0.01);MCL-1蛋白与MCL-1mRNA表达呈正相关性(r=0.772,P<0.01)。结论IL-6和MCL-1的表达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共同调节作用,这一发现有助于对早期癌前病变的筛查,并为宫颈癌的治疗提供了一个细胞因子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和HPV(16/18型)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34例正常宫颈组织(汉族19例,维吾尔族15例)以及40例宫颈癌组织(汉族18例,维吾尔族22例)中p16蛋白的表达和HPV16/18的感染情况。结果维吾尔族宫颈癌及正常宫颈组织中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汉族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维吾尔族、汉族宫颈癌中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97.50%)明显高于维吾尔族、汉族正常宫颈组织(2.94%)(P<0.05)。HPV16型感染的宫颈癌中维吾尔族阳性表达率(54.54%)高于汉族(22.22%)(P<0.05);但HPV18型感染的宫颈癌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汉宫颈癌组织中p16蛋白表达量与HPV16型感染的相对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性(r=0.603,P<0.05)。结论p16蛋白和HPV联合检测可能作为检查宫颈癌的标记物,提高宫颈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癌之间的相关性,我们收集了全国宫颈癌高发县之一的略阳县12例宫颈癌,12例宫颈间变,36例宫颈Ⅱ~Ⅲ度糜烂患者的组织标本,经抽提DNA以后,以[a-32P]dATP标记HPV16、18型DNA进行打点杂交。结果为宫颈癌HPV16阳性6例,HPV18阳性1例。宫颈间变HPV16阳性4例,HPV18阳性1例。HPV16阳性率分别为50%和33.3%,HPV18阳性率为8.3%。宫颈糜烂Ⅱ~Ⅲ度的患者组织DNA与HPV16、HPV18混合杂交阳性17例,阳性率为47.2%。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的并发症可累及全身各系统,尤其是引起周围神经系统的损害更是常见而严重,其发病率由于受检查方法与诊断标准不同等因素影响,国内外文献报道有很大不同,从4.0%-85%不等。1980年上海地区10万人口中调查发病率为85%。如何早期对神经病变作出诊断和治疗并得到良好控制。已成为临床医学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无创伤性检查且可在周围神经组织结构改变前就有异常改变,有助于了解早期周围神经的受损情况,且对治疗也有指导意义。现将74例患者MCV的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110例年龄35岁~70岁的女性乳腺增生症患者,使用X线摄影及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出早期乳腺癌23例,占20.9%。与手术后病理诊断对照,X线摄影的诊断符合率为79.3%,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2%。指出乳腺X线摄影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联合检测,是早期诊断乳腺癌的一种高度敏感而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 p1 6和Rb基因产物在宫颈癌中的表达 ,及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P法 ) ,检测p1 6、Rb蛋白在 1 0例正常宫颈组织 ,1 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CIN)及 5 9例宫颈鳞癌中的表达。结果  2 0 %CIN (2 /1 0 )和 2 8.8%宫颈鳞癌 (1 7/5 9)中 ,p1 6蛋白表达缺失。p1 6蛋白阴性表达与病人年龄负相关 ,而与肿瘤生长类型、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宫颈癌中Rb表达阳性率为 88.1 4% (5 2 /5 9) ,Rb蛋白表达与宫颈癌的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 6 6 .1 %的宫颈癌两种蛋白共表达阳性。结论 p1 6失活参与部分宫颈癌的发生。Rb可能主要通过功能性失活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宫颈癌中p1 6和Rb蛋白的表达之间不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睾丸发育相关基因1 (lncRNA-TDRG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与临床进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技术检测宫颈癌组织(60例)和相应毗邻正常宫颈组织(60例)中lncRNA-TDRG1的表达,比较不同年龄、FIGO分期、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患者宫颈组织中lncRNA-TDRG1的表达差异;并在4种不同类型宫颈癌细胞株(SiHa, HeLa, CaSki, C-33A)及正常宫颈细胞株Ect1/E6E7中验证其差异表达。卡方检验分析lncRNA-TDRG1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绘制生存曲线,比较生存差异。同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分析生存数据。结果 lncRNA-TDRG1在宫颈癌组织、宫颈癌细胞株中均呈高表达。宫颈癌组织中lncRNA-TDRG1的表达和癌细胞分化程度(高中分化vs低分化,P=0.019),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vs无,P=0.037)有显著相关性。同时,宫颈癌患者高表达lncRNA-TDRG1时,表现出更差的总体生存预后(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lncRNA-TDRG1高表达是宫颈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06)。结论 lncRNA-TDRG1在宫颈癌进展和预后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能作为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清miR-21在诊断宫颈磷癌淋巴结转移方面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1年9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住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宫颈癌伴淋巴结转移者25例,不伴淋巴结转移者40例,正常对照组15例。治疗前留取患者血清,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血清miR-21水平,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血清miR-21水平与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计算血清miR-21的诊断界值。结果宫颈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miR-21水平较不伴淋巴结转移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R-21水平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408,P<0.001);血清miR-21在宫颈癌确诊病例中诊断淋巴结转移的ROC下面积为0.770,最大约登指数0.485,相应灵敏度56%,特异度92.5%,对应诊断界值6.65。结论血清miR-21在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方面可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和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