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当前,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迅速,基于新技术的应用创新不断涌现,智能铁路是广泛应用这些新技术的新一代铁路系统.铁路通信网作为铁路的重要基础设施,将面临智能铁路发展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本文对智能铁路推动铁路通信发展进行了分析,对铁路部分通信技术演进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铁路》2012,(1):88-88
目前对铁路信号技术设备的经济性、智能化和灵活性要求越来越高。面对越来越怏的技术更新密度,为提高应用创新技术的效益,铁路基础设施部门必须以积极的态度规定引进创新技术的基本框架条件,既要达到使铁路设备实现创新,又能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城市交通中,物联网技术为解决城市拥堵、降低能耗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铁路交通中,物联网技术在设备安全系统和客货运输服务系统领域也已经得到初步应用。随着我国大规模铁路建设和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物联网技术在铁路系统推广必然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本文对其在铁路交通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研究结论:结合物联网关键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情况,通过分析目前我国铁路系统推广和应用物联网技术具备的充分条件,研究了物联网技术在铁路系统的自动售检票系统、列车跟踪与定位系统、站车信息共享系统、综合安防预警系统、货物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等方面进行广泛推广和应用的可能性,阐明了铁路交通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交通运输系统引入“智能交通(ITS)”概念以来,智能交通理论在我国交通运输业,特别是公路运输业得到广泛应用。在铁路运输中,虽然一些智能运输技术得到开发和应用,但“智能交通理论”依然是一个新生的概念,对整个铁路智能化系统缺乏系统分析。本文结合智能交通理论,针对铁路运输提出了铁路智能交通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5.
视频会议系统是当今办公必不可少的通信系统,在铁路中尤为重要。通过对现有铁路视频会议系统现状进行分析,结合AI技术特点,研究智能语音助手、语音与文字转化、智能语音追踪技术,以及人脸识别在铁路视频会议系统中的应用,提出AI技术在铁路视频会议中的应用建议,以便更好地服务于铁路日常工作。  相似文献   

6.
对物联网技术进行研究,通过梳理铁路客站智能化系统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提出在智能铁路客站应用物联网技术提升客站的监控功能及范围、构建统一数据共享平台、开发智能应用的方案.该应用方案有助于优化车站的旅客服务水平、应急处置能力、运维管理能力及实现车站绿色节能,符合物联网技术及智能高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铁道车辆》2021,(1):I0001-I0001
科技赋能轨道交通移动装备发展,铁路移动装备的技术发展以及北斗卫星、5G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新,为在智能铁路总体建设中实现铁路车辆智能化开拓了广阔空间,为科技赋能铁路移动装备、构建现代化智能铁路运输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铁道学会车辆委员会主任委员陈伯施在文章中回顾了铁路移动装备智能化的发展,展望了未来高速交通技术的趋势:新一代高速列车、高速磁浮列车、高速管道运输是未來高速交通技术重点发展的3个领域,文章还给出了我国铁路运输和移动装备的最新数据,展示了新型智能铁路移动装备及其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介绍业务智能技术,并基于Cognos业务智能技术为铁路客运营销辅助决策系统构造面向服务架构的应用,为铁道部及各铁路局决策层提供智能查询和分析.最后结合多维立方体的开发实例和应用分析,阐述该设计方法为该系统带来的灵活性和高可用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幅提升铁路运输组织效率效益、提升运输服务品质、提高铁路运输安全水平,是各国铁路发展的必由之路。铁路智能化是世界铁路发展的重要方向。德、澳、美、日等国铁路相继提出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战略规划,并制定实施路线图和重点任务。在我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重点突破轨道交通自动驾驶等智能技术。“十三五”规划要求重点建设智能交通工程,加快构建智能调度系统,推动驾驶自动化、设施数字化和运行智慧化。  相似文献   

10.
研究分布式视频监控系统在铁路站前工程上的应用,解决当前铁路站前工程建设中施工安全管理智能化和应对突发性事件及时性不足的问题。利用网络视频监控技术、VPN技术,结合分布式架构技术,实现对分散的控制工程和重点工程进行统一监控、监管,提高面对突发性事件的及时应对能力。试运行结果证明了分布式视频监控系统在铁路站前工程实施的可行性,满足铁路站前施工安全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借鉴国内外多种交通方式联运应用经验,为实现铁路12306互联网售票系统(简称:12306)"一站式"购买联运电子客票,和一票制"一体化"出行,提出构建多种交通方式的铁路旅程规划平台技术方案,设计符合铁路旅程规划业务及需求的铁路、铁空、铁公、铁水联运产品,阐述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旅程规划算法,并基于铁路电子客票二维码技术提出联运电子客票"融合码"智能出行方案,为将12306建设成为为综合交通出行服务智能平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智能运维系统的功能需求,并分析了IoTDB物联网数据库时序数据库在构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智能运维系统中的适用性.基于IoTDB,提出了一种轻量化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智能运维系统总体架构,该架构能够有效提高系统对列车时序数据的处理能力和处理效率,降低系统运维难度和成本.  相似文献   

13.
介绍铁路新一代客票系统,基于铁路新一代客票系统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积累的大量的系统运行、业务运营等数据,结合分布式数据存储和计算框架、实时流式计算分析和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等关键技术构建铁路客运大数据平台,实现了票额智能预分、铁路旅客画像和客运运营支撑等大数据应用创新。提出铁路客运大数据在扩大铁路客运业务应用范围,提升旅客出行体验,以及构建交通大数据业务生态圈等方面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智能铁路发展需求,支撑铁路5G-R专网、下一代承载网、物联网等新型铁路通信网的建设和运营,通过分析铁路通信网现状,面向通信网运行管控体系创新、能力提升、敏捷服务、可信网络等发展目标,开展了规划设计和技术方案研究,并提出几种创新应用的典型场景,为铁路通信网运行管控组织体系的数智化转型和云网协同的智能化演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智能铁路是现代新技术在铁路领域的综合应用,是铁路运输必然的发展方向。面向铁路智能化发展的研究及应用,在国外智能铁路发展历程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智能铁路的概念、目标、特征、内涵,总结了目前智能铁路研究方向,提出了智能铁路总体框架,明确了3大系统组成;研究了包含通用技术、智能技术、专用技术在内的一整套技术支撑体系;以京张高铁为例,介绍了智能铁路的最新发展,并对中国智能铁路发展前景进行展望。通过对智能铁路的深入研究,对智能铁路规划设计及落地实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对铁路电务系统的现状和需求进行分析,结合一系列铁路电务发展的顶层规划设计和国家交通领域战略发展要求,阐述智能电务的必要性及其发展趋势;提出铁路智能电务系统解决方案,论述其定义和总体架构,从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5个智能技术层面,分析现代铁路通信系统和信号系统的智能化方式,以及四大典型业务框架和五大应用场景,为提升铁路电务系统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所谓铁路智能运输系统(英名缩写RITS),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控制与系统技术、管理与决策支持技术和智能自动化技术等,实现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共享,通过高效利用与铁路运输相关的所有资源,以较低的成本达到保障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服务质量为目的新一代铁路运输系统。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数字视频监控系统中应用的介绍,分析其应用解决方案,探讨在城市轨道交通数字视频监控系统中智能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综合监控系统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铁路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的研究成果,提出城市轨道智能运输系统的基本构想,并探讨其中的城市轨道智能化综合监控系统.在对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监控系统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智能化、综合化将是未来城市轨道交通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向.分析城市轨道智能化综合监控系统的内涵、结构及其涉及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智能铁路的发展需要,我国铁路通信正在逐步向5G专网演进,其中,宽带集群通信MC设备是铁路5G典型应用的关键装备。智能铁路的发展对保障关键业务安全可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MC设备组网技术与集群和调度通信业务可靠性、稳定性密切相关。首先,阐释MC设备的系统架构和互联互通接口,提出MC业务功能需求,为组网技术研究奠定基础;其次,基于铁路5G专网建设规划,提出MC设备总体部署方案,并结合MC系统特点,提出相适应的云部署建议;最后,紧密结合铁路应用需求,通过研究主备、负荷分担、双活等技术,提出一种业务容灾能力更强的MC设备容灾备份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部署和容灾备份等组网技术,能够为MC设备的工程应用提供指导,以提高系统和业务的可靠性;铁路宽带集群通信MC设备的应用,能够提供多媒体集群通信服务,为智能铁路发展提供有力的通信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