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编者按     
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作为"老三件"之一的自行车风靡全国,其在城市交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有了"自行车王国"之称。本期专题以"共享单车与道路交通安全"为中心,以2017年5月22日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为线索,从历史到今天的衍变探讨"共享单车"对我国道路交通的意义。《指导意见》的主导思想是:鼓励共享单车发展,针对问题进行规范,例如:单车乱停放和对交通秩序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2.
《驾驶园》2017,(9)
正近年来,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即共享单车在我国快速发展,更好地满足了公众出行需求,在解决城市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构建绿色出行体系、推动分享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车辆乱停乱放、车辆运营维护不到位、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用户资金和信息安全风险等问题。为了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经国务院同意,交通运输部等10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3.
正首部共享单车的法规终于出台了。8月2日,经国务院同意,交通运输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质检总局、国家旅游局等10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在肯定共享单车积极作用的同时,对其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多项规范性指导意见,比如规范停放区域和管理,鼓励免押金模式以及明确不鼓励发展共享电动自行车。  相似文献   

4.
正对于城市发展和交通而言,共享单车的出现是积极的。它让自行车在我国沉睡后再复苏,让人们的通勤更便捷,解决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并且对于城市的交通拥堵也有所缓解。定义共享单车是一种以会员制为基础的按需、自助、按次付费的短期单车租赁服务。注册会员需要支付押金并经过手机和身份验证,车辆一般由单车共享公司提供,放置在自行车停车位或街道空余位置,以普通自行车为主,也有部分电动自行车,用车时  相似文献   

5.
正产业转型升级是近十年来中国经济的主要发展策略,其中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更被列入经济转型的重中之重。从2013年开始,中国自行车产业开始出现转型的迹象,特别是在共享单车出现之后,中国自行车产业开始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型产业相融合,转型步伐大幅度加快。除共享单车之外,中国自行车产业的另外一个热点现象便是自行车电商销售渠道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日前,成都市城管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停放秩序监督管理的通知》,制定了9项措施加强共享单车停放秩序监管,具体包括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探索建立准入机制、开展市场化监管试点、明确停放负面清单、开展电子围栏试点、强化属地监管、试行企业运维实名制、设置违规问题媒体曝光台、引导公众共治共享。截至2017年11月底,成都市互联网租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共享经济大热,共享单车这一新生事物发展迅速,已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共享单车的"红火"既体现了互联网时代经济发展的特征,也反映了大众对"最后1 km"出行交通工具的巨大需求,同时也与自行车行业的自身努力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8.
正一种全球性的现象正在迅速发展:不同种类的自行车穿梭于城市中,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取用或存放它们。它们属于企业,而不属于私人。自行车的未来或许是共享,而不是拥有。"一种趋势正在形成。"专家表示。让中国人实现"最后一公里"出行自由的共享单车系统没落了,那么企业如何才能避免再次出现同样的情况呢?在中国的大城市,共享单车很快变成了一堆废铁。在上海、北京、天津以及许多其他城市的人行道上,随处可见堆积如山的车架和车轮。繁荣之后的崩溃是不可避免的。共享单车曾经是解决中国众多问题的一种方案,比如空气污染和交通拥堵,这只是其中的两个问题。尽管中国最早的一批共享单车惨遭滑铁卢,但共享单车依然是全球趋势。  相似文献   

9.
正废弃单车堆成"山",退还租金大排长队,骑车费用集体涨价……眼下,随着资本撤离,曾经火爆一时的共享单车逐渐"降温",而一度被冷落的公共自行车重回人们视野。公共自行车为何出现租骑量"回暖"?共享单车与公共自行车究竟孰优孰劣?解决"最后一公里"痛点,未来  相似文献   

10.
正最近,共享单车就像春风沐浴后的新芽,瞬间遍布闹市区的街道边,轻盈的车身和鲜亮的颜色为沉闷的城市街头增添了许多活力。共享单车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灵感应该来自于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网约车,但是网约车涉及到的管理和运营等事宜颇多,所以今年初各地网约车的新政已经逐步落实,网约车的发展已经逐渐步入正轨。共享单车的营运载体是小巧灵活的自行车,使用者只需支付一定的押金,然后在手机客户端扫一  相似文献   

11.
正不少地方过着无车生活,因此旅行时带上自行车四处去已经成了很多车友的习惯。虽然多个国家都不断提倡共享单车的概念,可是时间久了,不少共享单车公司都相继倒闭。主因不是人们不再骑行,而是没有公德心的使用,要讲求环保之前,其实是不是应该先提高人们的使用素质?越南胡志明市政府投入了差不多四百多万人民币在第一区试点展开1000辆共享电动自行车租赁服务,最后又会否成功突围而出?  相似文献   

12.
正未来的交通将是"多模式化"的,各种出行方式可以并存,共享单车让城市自行车体系全面回归,人们的出行方式也更加绿色和多样。如何保障共享单车的健康有序发展便是政府、单车平台和用户需要思考的问题。建议优化制度设计做好单车发展政策保障在车辆准入方面,推动制定共享单车生产技术标准,强化单车上路前的把关,将有明显设计缺陷、重大安全隐患车辆严格排除在道路之外。如南京支队对共享单车按照普通自行车实行集中登记上牌,将单车量化管理利于形成  相似文献   

13.
正每逢开学前后,都是大学生消费高峰期,和往年不同的是,很多大学生消费清单中少了"自行车"这一项,学生们普遍热衷于骑着共享单车出行,这也对自行车市场产生了一定影响。在校园的自行车停放点,橙色和黄色也成为了主色调,有的停放点中共享单车数量甚至接近八成。共享单车在方便了大学生出行的同时,却对自行车市场造成了不小的冲击。8月22日中午,记者在自行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出行者所选择的出行方式,考虑城市公共自行车与共享单车的各自特点,建立了政府与出行者的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并进行了模型平衡点的计算以及不同参数下演化过程和演化稳定趋势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文章所建立的演化博弈模型存在多个稳定点,其中政府加强自行车管理的策略对出行者出行方式的演化趋势起着促进作用.并找到符合实际情况的稳定状态,即政府加大对共享单车的管理和引导,营建良好的出行环境,出行者会选择共享单车出行.最后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以加强对共享单车管理,促进共享单车与公共自行车协同发展为主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信息     
正国内首个共享单车标准出台近日,上海市质监局组织上海自行车行业协会,联合国内共享单车主要产地自行车行业协会共同完成了《共享自行车服务规范》等系列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对共享单车的质量、服务等方面作出规定。目前该征求意见稿已完成编制,下一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总工程师徐道行表示,该标准预计6—7月就能施行。在该标准中明确规定,共享自行车一些关键零部件质量要求需高于国标。由于共享自行车使用和停放都在室外,用户素质参差不齐,因而对车架  相似文献   

16.
《驾驶园》2017,(7)
正共享单车的出现,给老百姓带来的方便,无需多言。但与此同时,共享单车也遭遇了一部分市民的素质陷阱。有人为了方便自己骑乘,将自行车放到了小区甚至搬到了家中;有人刻意喷改解锁二维码,目的在于只有自己知道这辆车的二维码,独占用车;更有极端者,故意损毁自行车,让一些单车支离破碎。为了应对这些情况,共享单车付出了更多的成本,比如,设计得比普通自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形势趋于缓和,复工"大幕"逐渐拉开,人们免不了产生通勤的烦恼。在密闭又拥挤的公共交通方式与通风性好、避免与人接触的自行车出行之间,不少人选择后者。过去几年,中国自行车产业在共享单车的带动下,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又随着共享单车行业的"冷却"而归于沉寂。受疫情影响,自行车再次成为大  相似文献   

18.
回顾了从20世纪80年代到"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我国由"自行车王国",到自行车交通量逐渐下降,到恢复自行车合理路权,到回归"绿色交通"的历史进程。阐述了"十三五"期间通过"互联网+"道路交通发展迎来的新的机遇与挑战。重点对共享单车城市道路路权调整及其停放问题进行研讨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公共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一直是许多城市交通系统面临的难题。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早在2007年,公共自行车系统开始进入中国,先后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开始运营。而2016年的下半年,以"随取随用"为目的的"共享单车",开始活跃在一、二线大城市的大街小巷,并引发热议。共享单车作为创新商业模式,通过手机端完成用车流程,利用智能锁解决锁桩问题,体现了"互联网+城市绿色出行"的先进理念。但目前的共享单车如何与城市管理实行有效对接?如何与已有的公共自行车城市交通资源互为补充?就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永安公共自行车董事长孙继胜先生。  相似文献   

20.
正"公共自行车"或"自行车共享"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欧洲。20世纪60年代荷兰首先推出了第1代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30年后,在丹麦出现了第2代公共自行车系统。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欧洲开始将计算机、互联网和无限通信等技术运用到公共自行车租赁行业,最终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和运营,这被称为第3代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最后1 km"等问题,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的公共自行车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