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针对恶劣海况下船舶所受砰击颤振响应现象,探究船舶非线性波浪载荷与瞬态高幅值砰击载荷的耦合作用。[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与有限元方法(CFD-FEM)相结合的双向流固耦合方法对S175集装箱船进行数值仿真计算,并与试验结果及切片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采用分段变截面弹性龙骨梁模型开展船舶的砰击颤振特性模型试验,基于CFD-FEM双向流固耦合方法开展船艏砰击载荷及高频非线性砰击颤振响应特性分析,并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结果显示,波浪砰击载荷对船艏颤振响应的影响不可忽视,6级海况下由砰击颤振诱发的二阶高频成分分量占低频波浪弯矩的59.86%。[结论]采用基于CFD-FEM的双向流固耦合方法可准确计算船首砰击颤振响应;在高海况下船舶所受非线性波浪载荷及结构动态响应易受船首瞬态砰击载荷的影响,在船舶结构设计与安全评估中需考虑高频砰击颤振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随着船舶向大型化发展,各船级社规范提供的船舶波浪载荷计算公式并不能充分表征与其密切相关的因素。大型船舶一般具有超规范船长、大艏部外飘结构、较高航速等特点,容易导致舰船砰击现象的发生,它是船舶设计波浪载荷确定的重要因素。以某大型船舶为对象,依据CCS规范、GJB/Z119指导性技术文件、船体结构设计准则计算方法,用实例计算分析了船舶波浪设计载荷。利用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大型船舶波浪载荷与砰击载荷组合特征的变化,分析了船舶外飘角和刚度变化对砰击载荷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大型船舶波浪设计载荷的合理确定提供参考,也可为相关船舶波浪载荷标准规范的制修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半潜式平台总体波浪载荷的几种计算方法,通过对两座在建半潜平台进行波浪载荷计算,分析了不同波浪载荷计算方法的结果,总结不同波浪载荷计算方法的优缺点,为以后波浪载荷计算选取合适的载荷计算方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切片理论的波浪载荷直接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波浪载荷直接计算方法。该方法基于线性切片理论,在频域范围内进行。通过水动力分析得出波浪载荷的响应幅值算子,采用统计方法对波浪载荷进行长期预报,并将线性波浪载荷预报结果进行非线性修正,以模拟实际波浪载荷的非线性效应。最后以某一船型为例,结合IACS推荐的波浪谱和波浪散布图以及超越概率,采用该方法进行了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规范值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船波相对运动表达式的基础上计算船艏典型剖面的船波相对运动,探讨船艏入水过程中的砰击问题,对比船体某剖面3种入水仿真模型计算所得的砰击载荷,讨论三维外形和航行速度对船艏剖面砰击外载荷的影响。在该分析中,船体在规则波浪中的运动用基于三维势流理论的水动力软件AQWA计算获得,船波相对运动通过理论推导计算获得,用对船艏结构施加强迫运动的方式模拟船波相对运动的真实过程。采用An sys/Ls-Dyna软件的流固耦合分析进行入水仿真,流体划分为ALE体积网格,船艏视为刚体,划分为Lagrange有限元网格。对比结果表明:在三维模型中,相邻剖面引起剖面最大压力点处的液面变化对该点的砰击压力有增大效果,航速有增大剖面砰击压力的作用,减小船艏底部纵向斜升角有利于降低砰击压力。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船波相对运动表达式的基础上计算船艏典型剖面的船波相对运动,探讨船艏入水过程中的砰击问题,对比船体某剖面3种入水仿真模型计算所得的砰击载荷,讨论三维外形和航行速度对船艏剖面砰击外载荷的影响。在该分析中,船体在规则波浪中的运动用基于三维势流理论的水动力软件AQWA计算获得,船波相对运动通过理论推导计算获得,用对船艏结构施加强迫运动的方式模拟船波相对运动的真实过程。采用An—sys/Ls—Dyna软件的流固耦合分析进行入水仿真,流体划分为ALE体积网格,船艏视为刚体,划分为Lagrange有限元网格。对比结果表明:在三维模型中,相邻剖面引起剖面最大压力点处的液面变化对该点的砰击压力有增大效果,航速有增大剖面砰击压力的作用,减小船艏底部纵向斜升角有利于降低砰击压力。  相似文献   

7.
为准确评估穿梭油船的波浪载荷,应用基于RANKINE源的三维线性时域波浪载荷计算方法,对一艘穿梭油船进行波浪载荷计算分析,根据北大西洋波浪散布图,对波浪载荷进行长期预报,计算得到不同超越概率下的波浪载荷长期预报极值。并且与DNV GL规范计算值进行比较,对比结果表明:对于该型船舶规范计算不能得到合理的波浪载荷,应该采用直接计算法来评估此类船舶的波浪载荷。  相似文献   

8.
不同海况下艏部砰击及鞭状效应的试验与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船舶的鞭状效应,在拖曳水池中对某船进行了艏部砰击及鞭状效应分段模型试验研究。提出了一种可以考虑砰击力的非线性水弹性计算方法。并改进了传统的分段模型,采用变截面梁对船体刚度进行模拟以更好地接近实船。在规则波迎浪下观察到了严重的艏部砰击现象。试验数据表明,当波高从5.6m增大到21m时,由于鞭状效应原因,总弯矩相比低频波浪弯矩的增大值从24.64%增长到92.02%。最后,将不同海况下的测量结果与基于线性与非线性水弹性理论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初步验证了文中方法和程序在预报船体波浪载荷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考虑到VLCC艏部采用直立艏线型设计能够提高船舶阻力性能,降低油耗,但是直立艏也会给结构设计带来一定问题,如总纵弯矩增加、艏部冲击载荷增大等,由此带来结构增重,根据VLCC实船设计经验,从艏尖舱类型、线型设计、冲击载荷计算、结构优化布置等方面进行讨论,总结出一套VLCC直立型首部结构优化设计方法,有效控制艏部结构重量。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非线性波浪载荷程序对超大型集装箱船在不同船体梁刚度下垂向波浪载荷响应进行理论计算,分析了船体梁刚度对波浪载荷的影响,并给出民船结构优化模型中非线性波浪载荷的计算方法,对比非线性波浪载荷在船体剖面优化中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船体梁刚度的下降会导致作用在船体梁上的波浪载荷显著增大,考虑波浪载荷影响后,中剖面面积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11.
夏华波 《船海工程》2014,(3):166-171
针对渤海浅水边际油田开采工程,提出一种可调节系泊臂铰接点高度的水下软刚臂(YOKE)单点系泊方案,无水上系泊塔,将军柱在水下,可根据作业水深调节系泊臂与船艏系泊支架的铰接点,能反复利用。水动力分析、数值计算和模型试验结果显示:数值计算和模型试验数据接近,系泊力和纵荡的误差在合理范围内,表明系泊方案计算合理。  相似文献   

12.
基于fluent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某一渔船进行型线优化,通过CFD仿真技术进行多方案船型优选,开展船模试验以验证仿真结果,以优选出来的船型为基础进行艉部和球鼻艏的改型,并再次通过模型试验量化改型的效果。型线优化后明显改善了阻力、推进水动力性能,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李立人 《中国造船》2000,41(1):11-14
若干新船的模型阻力试验中~([1,2]),尽管压载试航状态的吃水和排水量均比满载状态小得多,然而将试验结果换算到实船,却出现了试航状态的有效功率大于满载状态的意外情况。对此,设计部门和船东都不能接受。本文介绍一种上翘型球首,将它替代原型船首,可使试航状态的有效功率显著地降至满载状态以下。  相似文献   

14.
对船舶静水中航行问题进行了CFD数值模拟,分析了船艏抗气泡性能。为获得船体周围气泡分布规律,在船前来流中添加气泡,并基于拉格朗日描述法追踪气泡的运动。根据计算得到的气泡分布特点,通过修改船艏线型改善了船舶的抗气泡性能。此外,开展了模型试验,通过船体表面的流线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舰艇球鼻首为声呐服务的主要功能,为提高其透声性能,对新型金属双壳导流罩的声学设计进行研究。研究从金属单层板和双层板的透声基本原理开始,通过计算和试验分析双层平板的透声状况,并选取钛合金材料作为新型导流罩的建造材料,用理论公式和有限元建模两种方法计算整体球鼻首的透声状况。为保证真实性能,建造实体模型对其进行了试验验证。通过此项研究验证了这种双壳结构的金属球鼻首导流罩具有良好的透声性能,实验结果满足声呐的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16.
尉志源 《船舶工程》2018,40(7):10-13
在船速较低的肥大型船舶上,安装球鼻艏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船舶受到的阻力,球艏对艏部型线有缓和的作用,使船舶艏部水流发生改变,减少艏底漩涡,从而降低形状阻力,进而改善船舶的水动力性能。根据设计的10万吨级半潜船船型的船模静水阻力试验情况,该船舶船首由直立型改为球鼻艏型式,通过对原型和改进后的船型的阻力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检验了新船型的减阻性能,同时对船尾伴流场进行了研究,发现船首形状改变对尾部半流场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水线面大开口型工程船的阻力试验和节能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船模试验研究了水线面大开口型工程船的静水阻力和波浪阻力特性。结果显示,水线面大开口型工程船的艏艉开槽大大增加了船体的静水阻力,但对船体波浪增阻的影响却并不明显。同时,用模型试验和实船试验共同验证了此类船舶航行时双舵内偏一个角度能明显提高航速,是一项有效的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18.
作为船体中比较特殊的双曲结构,舰船首部的球鼻首相关的结构试验规范很少.为探索试验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实物试验研究,通过合理实施途径进行试验,得到直接测试数据,并验证设计的合理性.针对舰船球鼻首进行的3项试验:静态压力试验、抛落试验和爆炸试验,介绍了试验前的准备工作、测点布置、过程和响应情况,为特殊结构的设计和试验规范的制定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The bow structure of FPSO moored by the single mooting system is rather complicated. There are many potential hot spots in connection parts of structures between the mooting support frame and the forecastle. Mooting forces, which are induced by wave excitation and transferred by the YOKE and the mooting support frame, may cause fatigue damage to the bow structure. Different from direct wave-induced-forces, the mooting force consists of wave frequency force (WF) and 2nd draft low frequency force (LF) , which are represented by two sets of short-term distribution respectively. Based on two sets of short-term distribution of mooting forces obtained by the model test, the fatigue damage of the bow structure of FPSO is analyzed, with emphasis on two points. One is the procedure and position selection for fatigue check, and the other is the application of new formulae for the calculation of accumulative fatigue damage caused by two sets of short-term distribution of hot spot stress range. From the results distinguished features of fatigue damage to the FPSOs bow structure can be obser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