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锂离子蓄电池(Lithum Ion Battery,缩写为LIB),简称锂电池。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离膜、保护电路等组成。锂离子蓄电池分为液态锂离子电池(LIB)和聚合物锂离子蓄电池(PLB)两类。其中,液态锂离子蓄电池是指锂嵌入化合物为正、负极的二次电池。正极采用锂化合物LiFePO4或LMn2O4,负极采用锂一碳层间化合物。聚合物锂电池比液态锂电池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锂电池的发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什么是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Lithium Ion Battery,缩写为LIB),又称锂电池。锂电池分为液态锂离子电池(LIB)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PLB)2类。其中,液态锂离子电池是指Li+嵌入化合物为正、负极的二次电池。电池正极采用锂化合物LiCoO2或LiMn2O4,负极采用锂-碳层间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我国锂离子蓄电池的研究和开发已获得重要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锂离子蓄电池有许多突出的优点锂离子电池是近几年出现的金属锂蓄电池的替代产品。锂离子电池的负极为石墨晶体,正极通常为含锂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充电时,正极中锂原子电离成锂离子和电子,并且锂离子向负极运动与电子合成锂原子。  相似文献   

4.
锂离子电池通常分为圆柱型和长方型两种。根据所用电解质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液态锂离子电池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两类。液态锂离子电池使用的是液体电解质;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则以固体聚合物电解质来代替,这种聚合物可以是“干态”的,也可以是“胶态”的。  相似文献   

5.
主要从放电容量、放电中值电压、充电时间、恒流容量百分比四个方面研究了充电限制电压从3.25至3.85范围变化对磷酸铁锂电池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磷酸铁锂材料的锂离子电池,采用恒流恒压的充电方案,对于磷酸铁锂电池,结合安全性考虑,充电限制电压设定在3.55~3.70V较合理,推荐值为3.60V~3.65V。  相似文献   

6.
金属锂(Li)作为负极在可充电金属锂电池中的直接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锂枝晶的形成、库仑效率低和安全隐患等。为了稳定锂阳极,在商用12μm聚乙烯隔膜上采用叶片式涂覆轻质薄功能层的方法制备了一种先进的复合隔膜。该复合分离器同时改善了锂离子的迁移和锂离子沉积行为,使锂离子分布均匀,实现了无枝晶锂沉积。因此,锂阳极可以稳定循环长达3 000次,容量高达3.5mAh/cm2。此外,复合隔膜在lmb(Li-S和Li-ion电池)中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在硬币级和实验室级软包电池中都具有稳定的循环性能和高库仑效率。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池的一阶RC等效电路模型对低温充电过程进行分析,提出一种适用于低温条件的锂离子电池多阶段恒流充电方法。以三元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作为对象,分别在0℃和-10℃条件下进行常规恒流-恒压与多阶段恒流充电方法的测试与对比分析。试验结果显示,与常规恒流-恒压充电方法相比,采用多阶段恒流充电方法,0℃和-10℃条件下,两种电池的充电时间明显缩短,充入电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从放电容量、放电中值电压、充电时间、恒流容量百分比4个方面主要研究了充电限制电压从3.25V至3.85V范围变化对磷酸铁锂电池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磷酸铁锂材料的锂离子电池,采用恒流恒压的充电方案,充电限制电压设定在3.55~3.70V较合理,推荐值为3.60~3.65V.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快充方法可提升锂离子电池充电速度,但容易损害电池寿命,甚至造成安全问题。基于面向控制的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机理模型,提出了全新的快速充电算法。针对一款42Ah镍钴锰(NMC)三元锂离子电池,采用该算法进行了快速充电测试,讨论了开发策略中关键参数阈值电势、初始充电倍率的取值对算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该款锂离子电池的安全快速充电,在保持电池不析锂情况下将电池充电速度提高了20.5%;算法中的阈值电势主要影响充电时间,而初始充电倍率影响负极过电势最低值。  相似文献   

10.
钛酸锂材料的尖晶石结构以及锂离子在脱嵌过程结构的“零应变”特性使得其相对其他传统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而言具有更加稳定的结构、更长循环寿命以及更好的大电流充放电能力。因此,钛酸锂电池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动力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这里综述了钛酸锂材料的合成、改性研究进展以及目前国内外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正>电解液1860年法国乔治·雷克兰士发明了电池,而锂电池则来自于发明家爱迪生。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使锂电池长期没有得到应用。现在使用的聚合物锂电池是日本索尼公司在1995年发明的(采用凝胶聚合物电解质为隔膜和电解质),1999年开始商品化。这些专利技术推进了汽车新能源的综合积累。而这些技术的加强丰富了中国制造内涵。201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8.39万辆,  相似文献   

12.
引言:上一期文章中,我们分析了动力锂电池安全隐患的来源,并且阐述了星恒公司为提高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而在正极材料研究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即发明了以改性的尖晶石锰酸锂(LiMn204~*)。这种改性锰酸锂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高倍率充放电性能以及良好的热稳定性能,非常适合在动力型大容量锂离子电池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电动车能否买得起、用得起是目前电动车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世界电动车协会主席陈清泉院士指出这关键在于一次充电行驶里程和价格。为了增加一次充电行驶里程 ,人们正在研制先进的电池 ,如镍金属氢电池、镍锌电池、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钠镍氯化物电池等 ,以寻求理想的电动车电池。而为了降低电动车成本 ,正采取各种措施来简化各系统 ,如速度控制器、电池充电方法 ,并降低各零部件的成本。经统计调查 ,1984~1998年世界电动车会议的论文中 :能源方面 ,先进电池和燃料电池的论文百分比增加 ;电机驱动方面 ,异步电机和永磁电机驱…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锂离子电池的应用特性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电压、电流、温度三大参数对锂离子电池健康和寿命的影响,尤其是充电截止电压,化成电流和高温情况对电池容量的影响。以不同材料之间的比较试验为基础,重点分析了高充电截止电压,充电电流和高温对材料稳定结构的破坏,从而引发电池循环寿命降低的原理。最后基于电池使用中放电电流和环境温度应力为参数,进行了基于电压、电流、温度的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预计模型研究,得到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预计基础模型,为混合动力汽车锂电池3参数与寿命关联模型构建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一最新一期《自然》(Nature)杂志子刊《科学报道》(Sci.Report)刊发了复旦大学教授吴宇平课题组的一项重磅研究成果。这项关于水溶液锂电池体系的最新研究,可将锂电池性能提高80%。电动汽车只需充电10秒即可行驶400公里,这种电池成本低廉,安全不易爆炸。吴宇平课题组13日向记者展示了这种锂电池体系。一片薄薄的金属锂,被特制的复合膜紧密包裹,将其置于pH值呈中生的水  相似文献   

16.
<正>来自瑞典的研究人员正在探索研制可用于电动汽车的碳纤维锂电池电极材料,该材料具有非常高的抗拉强度。该碳纤维锂电池电极材料将被用于电动汽车的多功能锂离子结构电池。其中,多功能锂离子结构电池能够将电池储能物质集成到汽车车身中。由于碳纤维材料具有非常高的抗拉强度和极限拉伸强度(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UTS),并且其还具有非常强的锂离子集成能力。因此,碳纤维材料常被用作锂离子电池中的结构电极。  相似文献   

17.
我国锂电池在电动自行车上的运用有七八年了。七八年来,行业里举办过多次这样的高峰论坛,这对锂电自行车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与促进作用。今天我们再次围绕锂电自行车产业发展这个主题,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我对锂电池与锂电自行车发展现状与未来谈谈个人的看法。一、我国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产业的现状。谈到我国锂电自行车产业,不得不谈锂电池,因为它是电动自行车最核心的部件之一。锂离子动力电池是目前最有潜力的车载电池,主要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质等部分组成。目前我国负极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已比较成熟。正极材料、隔膜和电解质是锂离子电池的核心材料,占据电池成本的  相似文献   

18.
正(接上期)2.三元锂电池三元聚合物锂电池是指正极材料使用锂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的锂电池。三元复合正极材料前驱体产品,是以镍盐、钴盐、锰盐为原料,在容量与安全性方面比较均衡的材料,循环性能好于正常钴酸锂。前期由于技术原因其标称电压只有3.5~3.6V,在使用范围方面有所限制,但到目前,随着配方的不断改进和结构完善,电池的标称电压已达到3.7V,在容量上已经达到或超过钴酸锂电池水平。  相似文献   

19.
镍氢蓄电池镍氢(NiMH)蓄电池单电池的源电压是由电极上过量的带电氢粒子产生的。镍氧氢化合物(氢氧化镍)用作正电极。负电极由能对氢进行可逆存储的金属合金组成。充电过程中,氢粒子从负电极迁移至正电极,并吸附在电极材料上。放电过程相同,但顺序相反。镍氢(NiMH)蓄电池的单电池采用了两个安全机制。PTC电阻器可限制高温时的电流,安全阀可以受控方式释放蓄电池的单电池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中以电动车用额定容量为30 A·h的三元软包LiNi_(0.6)Co_(0.2)Mn_(0.2)O_2(NCM622)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不同充电倍率条件下的行为特性。结果表明,锂离子电池过充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电池表面最高温度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大部分测试时间内,最大温差(MTD)都小于1℃;充电倍率对锂离子电池过充行为特性影响较大,随着充电倍率的增加,热失控最高温度和峰值电压升高,而过充测试时间和测试结束时的荷电状态(SOC)随着充电倍率的升高而降低。本研究为富镍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设计和电池管理系统(BMS)对过充故障的安全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