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静压试桩是一种直观确切反映摩擦桩承载力的方法.文中简述现场静压试桩试验方法,分析了粘性土层中摩擦型灌注桩的承载力-变形特征,并对桩侧极限摩阻力及桩端承载力的取值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综合分析了国内规范中嵌岩桩极限承载力理论计算的优缺点(特别是新版《公路桥涵地基基础规范》),并结合青岛胶州湾大桥软岩嵌岩桩的自平衡试桩资料,将试桩极限承载力测试结果与现行规范极限承载力计算值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
钻孔灌注桩桩尖抗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书廷 《公路》1998,(1):35-37,51
试桩实践证实钻孔灌注桩摩擦桩的极尖部分发挥抗力所占桩的极限承载力比例很小,与JTJ024-85规范中公式4·3·2-3计算值相差较远。原因是桩达到极限承载力时桩尖部分发挥的抗力远未达到极限状态,为了安全和可靠建议取消公式4·3·2-1的桩底抗力计算部分。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虎门二桥桥梁试桩工程,对4组不同风化程度泥质岩与基桩侧摩阻性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试桩分别在珠江口大沙水道、坭洲水道两岸。大沙水道东岸、坭洲水道两岸试桩采用自平衡法,大沙水道西岸试桩采用堆载法进行。大沙水道两岸试桩的基桩在中风化泥质岩内的工作性能表现不一。大沙水道东岸试桩多数中风化岩层反算得到的岩石参数小于规范取值,认为试桩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计算不宜按嵌入基岩内的桩基进行。大沙水道西岸试桩的中风化岩层反算得到的岩石参数有大于规范取值的桩段,也有小于规范取值的桩段,说明西岸试桩的中风化岩层工作性质介于嵌岩桩和摩擦桩之间。坭洲水道两岸微风化泥质岩内试桩的承载形状均表现为嵌岩桩的承载特性。但坭洲水道桥东塔岩石芯样强度稍大于西塔。从试验结果来看,西塔试桩荷载箱附近桩段实测摩阻力远小于东塔试桩,说明岩石性质的差异对于基桩实际承载性能影响很大。这也说明珠江口区域岩层工程性质复杂。综合本项目的各项认识,认为对于泥质岩层内的桩基,加强现场试桩工作从而确定其工作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湖南省岳阳市临资口大桥试桩现场静载试验,介绍了钻孔摩擦桩静载试验技术,说明了试桩区各地层极限摩阻力的确定,并采用不同的方法推算了单桩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6.
嘉绍跨江大桥水中区引桥基础采用φ3.8 m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均按摩擦桩设计。通过工艺试桩研究桥址处大直径桩成孔及成桩施工工艺;通过承载力试桩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获得各土层及桩端持力层有关参数并验证桩端后注浆效果。桩基静载试验表明单桩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施工过程中,钢护筒内径为4.1 m,全长45 m,其底口设置刃脚并进行局部加强;钻孔泥浆采用淡水造浆工艺。目前,该桥150根大直径桩已经全部施工完成,单桩施工时间比工艺试桩中预估的少了近10 d。  相似文献   

7.
针对静载试验中锚桩形式对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规律,采用荷载增量法,运用有限元软件计算分析锚桩不同布置方式和不同设计形式下的受力情况,并与现场试验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常见的"四锚一"布置方案优于"二锚一"布置方案;当锚桩与试桩中心距小于三倍桩径时,锚桩上拔对试桩桩顶沉降影响较大,当锚桩与试桩中心距大于等于四倍桩径时,锚桩上拔对试桩沉降影响很小;当锚桩与试桩中心距较小时,随着锚桩桩径的增大,所测得的试桩极限承载力偏大,当锚桩与试桩的中心距大于6倍试桩桩径时,锚桩桩径变化对试桩极限承载力产生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8.
西攀路昔格达地层分布广泛,桥位桩桩基大多数置于昔格达地层中,该桩基承载性状研究资料缺乏,根据对西攀路安宁河蒲坝工点试验段4根灌注桩的现场静载试验结果分析,揭示了昔格达地层灌注桩承载特性和荷载传递机理,得出了昔格达地层泥质粉砂岩的侧摩阻力、桩端阻力及桩尖容许承载力。  相似文献   

9.
西攀高速公路昔格达地层地基承载力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现场地基压板静载荷试验,并考虑昔格达地层特殊的工程性质,得出了昔格达地层作为浅基础的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和极限承载力以及地基变形模量。  相似文献   

10.
桩承载力自平衡法的可靠性之质疑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徐风云 《公路》2004,(7):12-19
根据“自平衡法”试桩测试分析资料、钻孔灌注桩垂直承载力试验研究成果及桩土工程学经典理论,论证桩承载力自平衡法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用此法测试的摩擦桩桩土体系极限承载力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实际工程中,经常采用桩端注浆的方法,利用高压水泥浆液的渗透、扩散和挤压特性,提高桩周、桩端土的强度,从而提高灌注桩的承载力。然而,桩端注浆对大直径超长桩的作用机理尚需深入研究,该文通过对广东省某高速公路工程中2根大直径超长旋挖桩(一根桩端注浆;另一根未注浆)的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结果对比,对试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桩身轴力传递规律以及桩侧阻力发挥特性和桩端阻力发挥特性综合分析研究,发现桩端注浆效果明显,注浆后试桩极限承载力至少提高28%。试验结果表明:桩端注浆后试桩极限桩端阻力至少提高83%,桩端注浆对大直径超长旋挖桩桩侧摩阻力的影响沿桩身可分为3个区段:即显著增强区段、非显著增强区段以及无增强区段。对比采用桩基规范法与公路桥涵规范法计算试桩极限承载力,发现对于大直径超长旋挖桩,考虑尺寸效应的桩基规范法更安全准确。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黄泛区大直径超长桩的承载性状、桩身轴力、侧摩阻力及端阻力的发挥性能,对黄泛区桥梁超长钻孔灌注桩进行单桩静载试验。试桩结果表明:黄泛区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的Q-s曲线呈缓变型,在极限荷载作用时仍未达到破坏状态,试桩极限承载力远大于地质报告计算值;在设计荷载下,桩顶荷载完全由桩侧摩阻力承担,桩顶沉降完全来自于桩身压缩。在进行超长桩设计时,需考虑桩身质量的影响。黄泛区试桩桩身轴力的传递规律及桩侧摩阻力的发挥与软土地区有所不同,其与桩周土层特性及埋深等密切相关。桩侧摩阻力对摩擦桩承载力影响较大,测试极限侧摩阻力与残余侧摩阻力均处于规范推荐范围的高值区间或大于规范推荐值,反映出黄泛区超长钻孔灌注桩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同时,桩侧摩阻力与桩端阻力非同步发挥,建议在设计时适当考虑桩端阻力。  相似文献   

13.
在南京某大型桥梁工程中开展试桩项目,包含2根直径2. 2 m、长125. 5 m,2根直径1. 8 m、长92 m共四根大直径嵌岩桩,所有试桩的桩端持力层都为中风化粉砂岩。基于试桩的施工过程对大直径嵌岩桩的施工关键技术进行总结,成桩后对试桩进行自平衡静载测试。结果表明:2. 2 m直径的桩极限承载力可达110000kN以上,1. 8 m直径的桩极限承载力可达63000kN以上,试桩的桩端阻力受清孔质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结合永寿至咸阳高速公路咸阳机场立交试验区静载试验,研究了现场3根试桩浸水前后竖向受压的荷载传递性状,包括桩身轴力分布特征、桩侧摩阻力分布特征、桩侧摩阻力与桩端阻力的发挥性状以及极限承载力的确定,并对其进行了浸水前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试桩桩周分布的黄土湿陷性小,浸水后的轴力分布规律与浸水前大体一致。在同级荷载作用下,浸水后的桩侧最大摩阻力普遍比浸水前小。浸水后桩侧摩阻力的发挥比浸水前小,相应的浸水后桩端阻力发挥比浸水前大。另外,从桩端荷载所占总荷载的百分比看,试桩显示出摩擦桩的特性。从竖向极限承载力的确定分析出,浸水后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比浸水前均降低2级,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边坡的稳定性评价中,只计算其稳定系数是不够的,还应分析边坡的极限稳定坡角、极限坡高.论文利用岩土边坡极限平衡理论,导出极限稳定坡角与极限坡高关系式,并以雅安-泸沽高速公路文武坡喇嘛溪沟段昔格达地层的边坡为例,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不同于国标的桩基承载力计算, 英国标准计算单桩承载力是一种半经验-半计算法, 目前应用较多的为有效应力法和标准贯入度值(SPT)法,而这2种计算方法需要结合土工试验参数或者原位试验结果, 并按照规范给出的经验系数进行计算。分析表明: 英国标准中的有效应力法对土工试验参数较为敏感, 计算得到的极限承载力变异性较大; SPT法计算得到的极限承载力值较为稳定, 且与试桩结果较为符合, 在工程设计中建议结合SPT计算法, 对有效应力法结果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7.
哈尔滨松花江大桥基桩承载力自平衡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平衡试桩法对松花江大桥的试桩进行测试,试验采集了桩身应力、荷载箱位移等数据,并等效转换成传统静载下的桩顶荷载及相应沉降,确定试桩单桩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含溶洞地基中变截面桩基荷载传递机理,认为变截面处承载力的取值是桩基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基于有限差分法分别建立不同岩石的单轴抗压及中部端承面模型,引入实际工程中的岩石参数开展对比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桩基中部端承面极限承载力高于单轴抗压强度,可以沿用规范中的桩端岩石承载力计算公式确定。最后,对桥梁规范中嵌岩桩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修正,结合张花(张家界—花垣)高速公路某标段工程地质资料对常规桩基和变截面桩的极限承载力进行对比计算,由计算结果可知,当桩基下伏持力岩层性状不良时,变截面桩可以有效提高单桩承载力。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自平衡试桩法对二七长江大桥2号试桩进行测试,试验采集了桩身应力、荷载箱位移等数据,并采用改进荷载传递函数转换法等效转换成传统静载下的桩顶荷载及相应沉降,确定试桩单桩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20.
昔格达地层路堑边坡稳定性物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西(西昌)攀(攀枝花)高速公路建设需要,通过对西攀高速公路沿线昔格达地层既有铁路、公路路堑边坡稳定性的调查研究,采用物元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归纳分析,系统全面地总结出昔格达地层路堑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即坡高、坡度、坡体结构、含水率、植被覆盖率、岩石性质以及坡体内结构面产状与岩层产状,然后建立物元方程,得出各因素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同时对昔格达地层路堑边坡按稳定性进行归类,共分稳定型、次稳定型、次不稳定型和不稳定型4种类型。通过系统论述昔格达地层边坡稳定性与边坡地形、地质条件的关系,得到了昔格达地层路堑边坡稳定性的理论判别依据和判别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