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杭州—海宁城际铁路工程,提出利用BIM机电技术进行全线、全生命周期机电设计。以Revit软件平台为核心,在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等阶段,全方面进行标准化BIM机电设计、采用4D施工模拟、应用智慧施工管理平台、接入BIM运维管理平台,真正实现从设计到运维的BIM机电技术应用模式。凭借BIM的可视、模拟、协调、优化等性能,同时利用施工管理和设备运营管理平台,为杭州—海宁城际铁路工程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实现智能化、精细化设计和管理。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轨道交通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效率,优化各阶段施工方案,以锡澄线为例,介绍利用BIM、GIS等数字化技术打造数字化建设管理平台全过程,将进度管理、质量验收、风险源管理、工程监测、视频监控等项目管理内容与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并通过实践应用以达到提质增效的工程管理目标。案例表明,轨道交通工程项目中引入BIM技术可减少施工问题并提高施工质量,优化设计,提高施工效率和管理水平,从而降低项目成本,提高效益。该研究可为轨道交通项目的 BIM技术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铁路接触网设计及施工可以归纳为广义的建筑工程,因此有必要借鉴BIM技术在建筑行业内设计与施工过程的成功应用,以提升接触网设计及施工水平。通过对BIM应用的技术、方法、标准和软件进行深入研究,结合我国接触网工程施工特点和实际需求,提出BIM在接触网工程施工深化设计中的应用特点及优势。  相似文献   

4.
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各专业在进行BIM设计时多使用平台提供的基础功能或快速布置插件进行手动设计,设计效率低、精度低,很难满足施工运维需求。鉴于目前地铁领域牵引供电系统的BIM设计现状,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技术的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智能化正向设计方法,结合设计需求建立设备/材料数据库、设计方案数据库及设计规范数据库,结合正向设计逻辑和算法,依托Revit软件实现基于数据的二三维联动BIM全正向智能设计功能。  相似文献   

5.
结合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特点和建筑行业的典型应用,在分析铁路行业建设项目特点基础上,提出并分析BIM在铁路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建议铁路行业相关单位在国家管理机构的协调下,制定BIM统一发展规划,针对BIM在铁路行业的典型应用,有计划、分阶段地开展BIM应用研究和实施工作。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高速铁路接触网工程中应用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在设计阶段建立接触网零部件三维族库BIM。通过参数化快速腕臂装配建模、线路模型布置,开展碰撞检查、仿真模拟,实现接触网最优设计;通过BIM工程量自动统计、出图功能,提高设计效率。施工安装阶段利用BIM技术,进行工程进度展示,设计交底、施工方案交底,指导施工并提高施工质量。基于BIM的接触网数据集成与传递,实现接触网BIM承载的建设管理过程信息无缝转移到运维阶段,为将来智能运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针对广州地铁11号线彩虹桥站工程项目特点,阐述如何应用BIM技术推进轨道交通施工过程。运用BIM技术对轨道交通工程进行规划设计、分析和项目管理等,以可视化为核心,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满足了现场管理需求。同时通过对地铁车站的BIM快速建模及应用,将VR与BIM技术结合,实现了车站主体的虚拟漫游,有效控制了施工成本,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可为BIM技术在轨道交通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阶段信号设计和运维系统存在的直观性差、信息整合度低和智能化不高的问题,将BIM技术引入信号系统设计和运维当中。本文分析了采用BIM技术进行信号系统设计和运维的优点,提出基于BIM技术的铁路信号设计和运维平台,详细介绍了子平台的设计过程、实现方式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前北京地铁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应用BIM技术和管理方式,从建设管理、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等各个阶段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通过对BIM技术在轨道交通行业应用情况进行研究和总结,并以北京地铁19号线BIM技术应用为例,介绍北京地铁的信息化实践过程,为轨道交通进一步应用BIM技术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研究车辆BIM技术在全寿命周期中实现的目标,BIM技术在车辆全寿命周期各阶段的应用范围和内容。利用系统框架图和流程图,对BIM技术在车辆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车辆制造的质量控制、车辆运维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提出具体方案,为BIM技术在轨道交通车辆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重点描述BIM在轨道交通弱电工程中的应用,分别从管线综合的碰撞检测、设备布设位置快速定位检查、工程量统计、成本预算、运维管理及BIM在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应用优势等方面阐述了BIM在轨道交通弱电工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BIM技术在铁路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应用现状分析,提出了BIM技术在我国铁路领域轻量化运用的方法,并给出了在设计、施工、运维三个不同阶段轻量化的具体应用策略,对加快BIM数据的读取和交换速度,提高工作效率,促进BIM技术在我国铁路领域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由于BIM技术在大型复杂结构应用越来越多,其优越性也随着结构的复杂和繁琐程度增加而更加明显。依托Bentley公司的相关软件基于协同工作平台ProjectWise,对我国九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的500m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项目进行设计、施工、生态分析和运维的全生命周期过程管理,为其他应用Bentley相关产品的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BIM技术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广泛应用,BIM的各项标准与规范的发布逐步改变了传统的运维管理模式。然而,目前BIM技术在运维管理阶段的高效应用仍然存在多处瓶颈,无法提高基于BIM技术的运维管理效率与作用。因此,针对BIM技术在铁路站房专业领域的应用,展开了基于BIM技术的运维管理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并基于京张高铁昌平站的运维模型,验证关键技术的可行性及重要性。研究首次提出BIM技术在运维管理平台需要解决的4项关键技术:模型属性的完善、模型树的划分规则、模型的显示原则以及模型信息的检索,为BIM在运维管理领域的应用提出了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促进运维阶段的数字化模型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将BIM模型的展示功能提升到实际运用领域,实现数字化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BIM技术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勘察设计公司的关注,国内知名设计院也都纷纷成立BIM技术团队,但BIM技术在轨道交通车辆基地领域的应用才刚刚起步。在武汉地铁2号线常青花园车辆段的设计中引入BIM技术,摸索了轨道交通车辆基地BIM设计的流程及软件解决方案。采用协同设计方式建立常青花园车辆段BIM模型,并利用BIM模型进行碰撞检测,最后将BIM成果输出。提出一套轨道交通车辆基地BIM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铁路信号运维方式主要依靠人工经验进行,缺乏更加智能化、信息化的运维系统。BIM技术作为新型信息化技术,有能力解决铁路信号运维现阶段的问题。对现阶段铁路信号设备的运维方式进行了论述,并结合BIM技术,讨论了BIM在铁路信号设备运维期的主要作用,分析了BIM技术在铁路运维期应用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BIM技术在轨道交通工程设计领域的应用现状分析,提出BIM设计在信号工程设计领域应用分三步走的方案,并对每个阶段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提出BIM技术在轨道交通行业内应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BIM技术可覆盖地铁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为设计、施工、运维管理等不同阶段提供及时、完整的信息,它以可视化、协调化和信息集成化为核心,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和建造质量。目前,我国地铁项目BIM技术应用处于起步阶段,亟需开展深入研究。以西安地铁9号线TJSG10标段3站2区间为研究背景,通过构建三维信息模型,侧重研究BIM技术在地铁施工中的应用,以及协调设计与施工之间的矛盾,降低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19.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和运维等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逐渐从BIM1. 0"建模为主,应用为辅"初级阶段的专业有限应用迈入到BIM2.0"应用为主,建模为辅"中级阶段的系统性应用。铁路BIM设计具有长大带状、专业众多等特点,利用GIS的海量数据组织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可更全面地实现BIM的应用价值,为铁路行业BIM设计成果的交付提供新的途径,服务于铁路BIM的全生命周期应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行业装配化加工、生产、制造缺口较大,行业建设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建设规模逐年扩大。"BIM+装配式建筑"作为我国新型建筑施工技术,可为解决我国建筑行业劳动力供求矛盾、环境影响、建设周期长等问题作出贡献,满足绿色建筑、节能减排需要。全面深入研究"BIM+装配式建筑"技术,有利于在建筑工程中逐步开展基于"BIM+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设计,实现建筑工程信息化、集成化、产业化生产。发展"BIM+装配式建筑"技术有利于统筹建筑结构、机电设备、部品部件、装配施工、装饰装修,使各专业基于同一数据模型进行协同设计、建造,从而实现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一体化集成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