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共享汽车潜在的"巨大金矿",正吸引着众多创业者和投资者的加入。但在繁荣的表象之下,诸多"隐忧"也逐渐凸显出来。"共享之风席卷而来。从网约车到共享单车,再到共享汽车,交通出行领域的共享之风,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整个交通出行领域的行业业态,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交通出行方式,共享单车以"野蛮生长"之势迅速席卷全国,但随之而来的诸多问题也与日俱增,如何才能让其走上可持续的规范化发展道路呢?"我国曾经是世界公认的"自行车王国"。但近20年来,随着机动化的快速发展,自行车出行受到机动化干扰的现象愈发严重,自行车出行分担率急剧下降。然而,自行车出行迎来了一个重大转折点。近几年,伴随着"互联网+"、"共享经济"时代的到来,以ofo、摩拜为代表的共享单车应运而生,带来一场席卷中国公共自行车发展的历史性变革!显然,与传统公共自行车相比,共享单车具有五个优点:一是不用办卡,用手机即可完成借车、还车、缴费等全  相似文献   

3.
正共享洗衣机、共享充电宝、共享空调、共享厨房、共享睡眠舱、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之风席卷而来,"共享家族"成员不断增加。从网约车到共享单车,再到共享汽车,交通出行领域的共享之风,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整个交通出行领域的行业业态,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  相似文献   

4.
<正>共享汽车出行还能乘着风口翩翩起舞吗?逐渐回归理性的共享汽车如何开始新一轮的蜕变?目前还存在哪些制约行业发展的因素?移动互联网时代,谁将拥有智慧出行的话语权?互联网当道,传统出行方式已被颠覆。新能源汽车作为共享出行工具的一大载体,在智能化、环保性、高效性上有着独有优势。近年来,诸多互联网企业、整车企业、科技巨头等,都将目光锁定于共享出行领域,共享汽车出行市场红红火火。  相似文献   

5.
正定位于打造"中国汽车出行服务领军品牌"的首汽集团,正着力探索"实业+互联网+资本"的发展模式,向用户提供差异化、定制化、高品质、高价值的出行服务。自2014年启动新一轮改革以来,近三年的时间,首汽形成了以"首汽租车"、"首汽约车"、"GOFUN新能源分时租车"三个平台为主体的首汽移动出行产业格局,并且在商业模式、产品、流量、技术等方面带动传统业态转型,实  相似文献   

6.
正从成立之初的日单量10余人,到目前的日单量过万人,飞牛巴士只用了3年多的时间。深耕旅游出行、定制出行、城市配送、共享仓领域,飞牛巴士的"互联网+新能源"模式迎来新一轮投融资。"恭喜拓金资本和飞牛巴士签署投融资协议!""恭喜银隆新能源和飞牛巴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伴随着现场热烈的掌声,四川易达飞牛交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牛巴士")再一次迈进了新征程。  相似文献   

7.
正如果说"共享"是当下的热潮,那么"出行"则是永恒的需求。风头正劲的共享单车、"看上去很美"的汽车分时租赁、"昙花一现"的共享电单车……共享出行产业在不断试错中前行,也相伴成长的"烦恼"——以摩拜单车、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市场,"随借随还"的模式更加便捷,却也导致乱停乱放、恶意破坏,甚至直接骑回家等多重尴尬,折射维护与管理困境。  相似文献   

8.
<正>早在2011年,合作性消费就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将改变世界的十大想法之一。而现在,这种经济模式正在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传统的出行市场。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化,"合作性消费"或者人们熟知的"共享经济"越来越成为当下最新的经济趋势以及消费方式。从乘坐公交地铁,到招手拦出租车,随之出现的打车软件,到如今的专车接送,拼车上下班……人们的出行方  相似文献   

9.
正"互联网+交通运输"新业态遍地开花,给交通运输行业带来新供给、新动能。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还有共享汽车……时下,各式各样的"共享出行"火遍大街小巷。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共享之风"吹热"整个交通出行领域。但繁华的表象后面,诸多问题也接踵而来:行业乱象频出、行业标准法律法规亟待完善、市场野蛮增长之后社会管理成本增加问题如何解决、安全保障和配套设施面临挑战、运营企业如何  相似文献   

10.
低碳风暴对航空运输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辉 《综合运输》2010,(1):55-58
目前,深受金融危机重创的航空业愈发感到前所未有的环保压力。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欧美发达国家通过大力推进“低碳革命”和着力发展以“低碳”为核心的新能源技术,力图在全球相关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方面成为新规则的制定者和领跑者,新一轮“碳政治”的席卷全球似乎已经势不可免。窥一斑而知全豹,仅从航空运输业来看,“碳革命”就极有可能为整个经济圈带来历史性的冲击和影响。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全球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注定会在这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浪潮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共享交通已成为分享经济最具示范性和引领性的发展领域,为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深刻影响、改变着传统交通运输服务业态,促进形成新的交通格局。我国共享交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定位、与公共交通一体、协调、融合发展等诸多问题。为促进共享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共享交通发展趋势着眼,提出促进共享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日前,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联合北京途歌等共享汽车企业代表,在北京正式发布《中国一线城市共享汽车出行分析报告》,这是我国首个针对汽车共享市场的出行分析报告。此次发布的《中国一线城市共享汽车出行分析报告》,基于北京途歌等共享汽车的大数据平台,综合我国交通运输大数据应用中心、交通统计信息与经济运行分析技术实验室提供的数据,从共享汽车的诞生、用户画像、  相似文献   

13.
正一面是高铁、航空等多元化交通方式的渗入,一面是来自以滴滴出行、嗒嗒巴士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风生水起,曾经以站场、线路和巴士为中心的客运体系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面对于此,虽然在"互联网+"时代走得步履蹒跚,但当下的客运市场却已是明流涌动,大有风云变革之势,国内不少公路客运公司开始各出其招求生存,一场没有硝烟的"转型战"不断升级。  相似文献   

14.
<正>有"互联网女皇"之称的玛丽·米克尔6月1日在美国Code大会上发布了2017年的互联网趋势报告,其中特别关注了中国的共享单车服务。报告中提到,中国的互联网共享汽车共享单车领先世界,每年共享出行次数达到百亿次,占据全球市场份额67%。然而,这些自行车报废之后会产生几十、甚至上百万吨废金属。在不久的将来,大量报废共享单车带来的环境与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交通平台的广泛应用正在改变传统的交通出行业态,共享交通成为共享经济发展的典型代表。本文梳理了城市交通出行的传统模式;分析了共享交通出行的发展背景和发展需求;探讨了共享交通有关业态的合规性、安全性及可靠性等问题;最后讨论了私家车租车、私家车搭乘及私家车拼车等共性交通业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分享经济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召开 没有一辆车,也可以成立一家租车公司。近日,"滴滴顺风车"服务自上线半年来,业已覆盖全国339个城市,注册车主数量达550万,乘客达840万,日高峰订单达223万,改变着数以万计上班族的出行方式。"让出行变得简单的同时,他们知道如何保证共享经济下的安全与信任。"掌众金融首席战略官谭春这样评价以滴滴、Uber为代表的各类专车服务、拼车服务、私家车租赁服务公司的成功。毋庸置疑,此时的分享经济无论在市场层面亦或顶层设计层面,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窗口。站在风口,这样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将会  相似文献   

17.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城市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和规模扩张,由此而引发的“城市病”也呈恶性扩散。交通是城市的大动脉,其面临的挑战也呈愈演愈烈之势:快速推进的交通建设似乎总也赶不上城市人口的膨胀,更赶不上飞速跃进的小汽车发展速度。城市交通似乎总存在着这样的悖论,出行的方式越来越多了,出行的时间却越来越长了;道路越来越宽了,拥堵却越来越严重了。为应对小汽车高速增长和交通拥堵,全球很多大城市都采取了“公交都市”这一城市发展战略。参照国际经验,结合国内实际,国家提出建设“公交都市”,以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8.
疾速发展的高铁已经改变了中国的交通运输格局,并正在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乃至生活节奏。而道路运输业也正积极地在“高铁时代”转型图变,试图在综合运输的“大交通”格局中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9.
科技的力量     
<正>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科技创新不断地推动着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海洋和航空运输等为代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建成,以新能源汽车、远洋船舶、高速列车、大型飞机为代表的交通运输工具发展迅猛,以智能交通体系为代表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方兴未艾。"科技部部长万钢表  相似文献   

20.
叶敏  王森  高唱  康浩 《综合运输》2023,(2):143-151
近年来,中国城市中共享电单车出行在共享主动交通(Shared Active Transportation, SAT)出行中的比例迅速增加。在地铁站附近的共享电单车出行成为了轨道加慢行出行模式中的一种方式。但是,由于数据获取的限制和换乘出行识别的技术限制,现有研究对中国城市地铁站附近共享的电单车的出行特征的讨论尚不充分。本研究以共享电单车和共享单车出行特征比较为框架,对比了出行目的地可达性,时辰分布和出行产生率等指标。研究基于距离每个地铁站50米以内的订单信息展开,利用指标数值比较和双样本t检验,对距离、时间和范围的差异进行了描述性分析。时辰分布和出行产生率根据典型工作日分小时和位置汇总,并利用分层聚类方法对结果进行聚类。结果表明,共享电单车将地铁站的可达性从800米扩展到2000米。与共享单车不同,共享电单车可能会在沿轨道走廊方向和地铁具有客流竞争关系。共享电单车的出行目的也并不局限于通勤出行,不同地铁站的出行产生率有所差异。本研究提供了共享电单车的基本出行特征绩效指标,以及与共享单车出行特征差异比较结果。研究结果可对共享电单车和地铁的接驳提供政策建议,并可能对中国城市的公交导向(T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