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交通事故中,交警部门对肇事车辆事故发生时车速的认定往往是关键证据之一,根据现场的制动印迹长度,需要我们根据实验推算肇事车辆的车速,作为判断事故责任的重要证据之一。MBK—01型便携式制动性能测试仪具有轻巧、先进和高精度的优点,在我们的日常鉴定工作中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交通事故中,交警部门对肇事车辆事故发生时车速的认定往往是关键证据之一,根据现场的制动印迹长度,需要我们根据实验推算肇事车辆的车速,作为判断事故责任的重要证据之一。MBK-01型便携式制动性能测试仪具有轻巧、先进和高精度的优点,在我们的日常鉴定工作中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交通事故中,交警部门对肇事车辆事故发生时车速的认定往往是关键证据之一,根据现场的制动印迹长度,需要我们根据实验推算肇事车辆的车速,作为判断事故责任的重要证据之一,MBK-01型便携式制动性能测试仪具有轻巧、先进和高精度的优点,在我们的日常鉴定工作中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交通法中交通事故处理程序的规定,交通事故车辆必须进行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由于交通肇事车辆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故常规的检验方法满足不了检验的要求。本文将在介绍制动’性能常规检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肇事车辆制动性能的检验方法,以满足对肇事车辆检验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交通事故中,交警部门对肇事车辆事故发生时车速的认定往往是关键证据之一,根据现场的制动印迹长度,需要我们根据实验推算肇事车辆的车速,作为判断事故责任的重要证据之一。MBK-01型便携式制动性能测试仪具有轻巧、先进和高精度的优点,在我们的日常餐定工作中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葛在 《西北汽车》1996,(1):32-34
本文针对处理交通事故时的几种不同情况,对车辆最高车速的估算进行了论述,并对肇事前车辆的车速提出了4种定量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汽车制动过程中参考车速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汽车制动防抱死装置ABS所需的汽车制动过程中参考车速的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种数值解法,通过对车轮制动过程的分析,建立其相应的数学模型,用数值分析的方法直接根据车轮转速求解参考车速。  相似文献   

8.
防抱制动系统对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182起4类车型的道路交通事故中驾驶员制动和转向操纵情况。分析了如果车辆装用防抱制动系统(ABS)后,通过维持稳定性、转向性能和缩短制动距离以避免和减轻事故后果的可能性,分别对事故中的人员伤害和车辆碰撞后的材料损失做了定量分析。指出ABS在雨天能更有效地避免和减轻交通事故。ABS对避免和减轻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视频监控系统正成为我国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治安管理、道路交通管理视频监控网络正逐步形成,许多发生在视频监控区域的交通事故可以调取到视频资料,这有利于对事故的分析和处理。本文首先提出了使用监控视频来计算车速的方法,通过视频分析计算而来的车速数据,转化为对应的时间速度曲线,然后通过"时间速度曲线"来对整个事故过程进行还原,从而分析肇事车辆的运动状态、肇事车辆制动强度、驾驶员的操作过程、采取措施情况等,为交警部门提供处理事故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当汽车肇事时,车轮留在地面的印迹是汽车运动过程的真实记录,也是分析事故的真实依据之一。通过轮胎印迹,不仅可以反映事故前、后汽车的运动轨迹、行驶速度、轮胎状态和制动措施,同时也可根据轮胎拖印长度、形态,分析车辆碰撞前的瞬时速度、碰撞特性和接触部位及接触点。所以,对汽车制动时的轮胎印迹进行分析,对处理交通事故非常重要。 紧急制动印迹 汽车在紧急制动时,轮胎留在地面上的印迹不一  相似文献   

11.
<正>车型:E66。行驶里程:160000km。故障现象:用户反映车辆行驶速度在30km/h左右制动时感觉制动踏板抖动,有些反弹。因为此故障还更换了前后的制动片和制动盘,故障无法排除。故障诊断:接车后首先验证用户反映的故障现象,路试时车辆正常,行驶至30km/h时踩制动踏板感觉制动踏板剧烈反弹,分析是DSC泵在工作。低于这个车速或者高于这个车速制动时制动踏板没有明显的感觉。车辆制动系统没有报警提示。目测检查车辆的前后制动片和制动盘都是新的部件,可以暂时排除掉。连接  相似文献   

12.
车型:新内饰捷达。 故障现象:该车行驶至50~80km/h时,轻踩制动踏板有时出现向左跑偏现象。当车速高于或低于此车速时,则无此故障现象出现,急踩制动踏板时也无此故障现象。 故障排除:该车带ABS系统,一般情况下带ABS系统的车辆,制动跑偏多为机械故障。分析机械故障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制动装置原因:左右制动盘与摩擦片间隙或接触面不良,摩擦  相似文献   

13.
针对客车山区道路下坡行驶过程中对稳定车速的要求,对客车发动机制动、排气制动与缓行器联合作用时的制动模糊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此控制系统可以保证汽车在不采用主制动器的条件下,利用发动机制动、排气制动与缓行器联合作用的持续制动方式,在各种坡度的坡道上以希望的车速稳定下坡行驶。  相似文献   

14.
李冰 《驾驶园》2013,(11):85-85
刹车系统失灵经常导致悲惨的交通事故,尤其是在山区的长下坡路段或者湿滑路段。假如我们掌握利用发动机制动的技巧,多在平时开车过程中实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些事故的发生,这甚至可以成为救命的一招。下长坡选择低挡制动在下长坡、陡坡时,不可一直踩着制动踏板控制车速,建议通过选择低挡位而获得发动机制动力,这样可  相似文献   

15.
周玉存 《汽车维修》2005,(10):13-15
汽车发展的历史,也是汽车的舒适性能和安全性能不断提高的历史。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汽车在良好路面上行驶的速度也越来越高,如奔驰轿车典型车型的最高车速已达250km/h,这势必对其制动系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为此,梅赛德斯一奔驰公司推出的E级轿车引入了电子感应制动系统,它克服了普通制动系统的弊端,确保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和良好的转向操纵能力。  相似文献   

16.
车辆侧滑的根本原因是高速行驶的车辆在转弯或是制动时所产生的侧向力大于车轮的侧向附着力而引发侧滑,车辆侧滑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是一类常见的事故形态。侧滑会使弯道上行驶的汽车冲出道路向外倾翻、直线道路上行驶的汽车闯入对向车道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更严重的会使重心较高的车辆发生侧翻。由于侧滑事故的特殊性以及勘察人员专业知识的有限性等原因,许多侧滑事故在最初的鉴定工作中可能会被当做普通的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来进行处理。待鉴定人员发现过失再重新进行测量时,很可能会因印痕消失等原因,从而失去了正确计算肇事车辆速度的关键信息,给事故的鉴定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文章依托于某道路交通事故司法鉴定中心参与的多起车辆侧滑事故鉴定工作,总结了轮胎侧滑印迹曲率半径侧滑车辆车速计算法和侧向附着系数侧滑车速计算法这两种计算侧滑车辆速度的方法。并且以实际车辆侧滑事故为例,利用侧向附着系数侧滑车速计算法加以分析计算得出最终鉴定结论与实际情况相符。因此,分析侧滑事故形成原因,找出避免事故发生的方法,提出准确的侧滑事故处理与鉴定方法,不仅为广大事故鉴定人员提供了工作上便利,而且为侧滑事故的预防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安全出行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大量研究表明,车速离散性与交通事故有正相关关系。文中通过对某城郊公路全程12个断面地点车速的测定,计算出各路段不同车型的平均速度,利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出各断面的车速标准差,运用灰关联熵分析法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与车速离散性的关联程度,指出小型客车速度和摩托车速度是影响城郊公路车速离散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世界汽车》2014,(12):107-107
<正>日本国土交通省和汽车事故对策机构(NASVA)于2014年10月24日公布了汽车评估JNCAP项目中,26款车型的自动制动辅助性能的测试结果。获得满分40分的3款车型分别为日产汽车的Skyline、富士重工业的LEVORG/WRX、丰田的雷克萨斯LS。丰田、日产及富士重工各有3款车型进入前10名。此次测试是对自动制动功能和车道偏离报警功能的性能进行打分,相加得到总分。自动制动功能是通过让测试车辆以10~60km/h的速度靠近模拟车辆(目标车辆)来测试的。测试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让目标车辆处于静止状态,另一种是让目标车辆以20km/h的车速行驶。当测试车辆在某一车速下靠近目标车  相似文献   

19.
汽车制动性能分析和计算机模拟与试验验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宇平  朱伯比 《汽车工程》1995,17(5):296-306,F003
本文提出了一种汽车直接线制动性能的分析和计算方法,并对具体的车型进行了模拟计算和实车道路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计算与试验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相比之下,在计算中引入滑移率,考虑车轮半径变化等因素,所得结果更为接近实车路试结果,用所述的分析和计算方法分析汽车制动性能,揭示出用传统方法分析时所掩盖了的一些重要现象,且为在汽车制动性能分析中综合考虑人机工程的因素提供了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20.
制动隐患     
《摩托车》2012,(11):22-22
日前,德国宝马公司宣布召回2007-2008款的K1200S、K1200R和K1200R,原因是这些车型前制动的制动液可能存在问题。在长距离、高转速的骑行后,发动机的振动可能导致前制动液出现泡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