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月3日,中美双方代表将就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在美国举行首次听证会,6月21日。美国商务部长埃文斯访华,与中方讨论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所必须具备的条件”。6月底或者更早一些,欧盟对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将出炉一个初评结果报告。市场经济地位是一个中国入世谈判的遗留问题。其目的是促使其他WTO成员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2.
资讯大连环     
形势10月26日,世界贸易组织负责越南入世谈判的工作组批准了关于越南加入世贸组织的文件。此举标志着越南近12年入世谈判的结束,越南可望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成为世贸组织第150个成员。11月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人民大会堂闭幕,峰会审议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07至2009年)》。11月19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4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落幕,峰会通过了《河内宣言》和《河内行动计划》,并呼吁尽早恢复多哈回合谈判。11月7日,加蓬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至此,已有64个国家承认中国完全市场…  相似文献   

3.
资讯大连环     
形势11月1日,中以双方共同签署了《关于加强经济贸易合作的备忘录》,以色列政府正式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11月9日,约旦首都安曼发生3起自杀式连环爆炸,造成至少57人死亡、300多人受伤。11月12日,世界贸易组织执委会批准沙特入世,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49个成员国。11月16日,韩国总统卢武铉宣布,韩国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15周年,社会各界除了回顾中国入世的历程、梳理入世以来的得失,还有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待解,那就是,中国是否将于入世15年之后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这是当年中国入世时留下的一个彩蛋.本文将围绕如下三个问题讨论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中国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争论背景是什么?中国是否应该争取市场经济地位?中国应如何争取市场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5.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首轮谈判于2013年5月9日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举行.这次谈判是对2012年11月20日参加东亚峰会的地区领导人同意尽快启动RCEP谈判的响应.根据设想,RCEP将建成一个以东盟为中心,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在内的,涉及30亿人口、17万亿美元经济总量、占全球贸易总额40%,贸易自由化水平高达95%的自由贸易协定.  相似文献   

6.
《中国远洋航务》2008,(1):80-80
美国联储局继2007年10月31日降低联邦利率0.25%为4.5%以后,房市因借贷紧缩而更严重恶化.鉴于房市和信贷市场将造成经济倒退,并在2007年最后一个季度和2008年年初最大程度地呈现经济倒退情况,12月11日美国联储局再降低联邦利率0.25%至4.25%.三个月来第三次降息.如果房市和信贷危机持续恶化,美国联储局不排除再降低联邦利率.美元贬值,美元和欧元的汇率接近1.5:1,出现20年来的最低水平.美元2007年对欧元已经贬值12%.美国和欧洲的金融危机可能导致全球经济下滑.美、欧此时和发展中国家的大国:中国、印度和巴西进行紧密的经济合作,诚然是经济形势的必需.  相似文献   

7.
回顾 1.原油 7月份,国际原油价格明显震荡回落.期间,希腊最终达成救援协议,伊朗谈判达成和解,其所产原油将重返市场,进一步加剧油价跌势.此外,美元持续走强促使油价承压.加之中国经济形势堪忧,金融市场动荡不安,令市场看空氛围持续笼罩.7月份,美国WTI原油、英国布伦特原油以及亚洲迪拜原油的现货价格平均为50.89、56.54和56.17美元/桶,环比分别下降8.92、5.15和5.62美元/桶.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成为WTO成员两年之后,“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再度浮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总理温家宝最近访问欧洲时要求欧盟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前不久吴仪副总理赴美主持中美商贸联委会时,也将之作为重点问题来谈;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已先后认定中国为市场经济国家,与澳大利亚和欧盟也在商谈中。  相似文献   

9.
《中国水运》2006,(6):61-61
一、国际海运价格走势相对平稳 据报道,欧洲和亚洲一些钢铁公司已认可了铁矿石涨价19%协议,给以宝钢为代表的中国谈判造成相当大的压力,谈判将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但由于国内铁矿石增产及港存充足,国际航运市场没有引起多大波动.5月31日波罗的海综合运价指数BDI报收于2436点,本月最高2502(16日),最低2364(2日),走势相对平稳.  相似文献   

10.
6月份国际原油价格高位下滑。尽管全球经济复苏仍不均衡,市场供需面宽松,但是美国经济数据好于预期,加上叙利亚局势紧张推动,国际油价震荡上扬。下旬,中国制造业继续恶化,市场担忧美联储缩减刺激规模,国际油价高位回落。月底,全球主要央行表示,仍将在短期内继续执行刺激举措,促使油价止跌反弹。6月美国WTI原油、英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