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9 毫秒
1.
朱锋 《时代汽车》2024,(5):156-158
随着汽车隔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汽车乘坐舒适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各个汽车生产商也在逐渐增加这方面的投入。科学地设计动力总成的悬置系统,能有效降低车身和发动机的振动,在提升整车NVH性能的同时也给车内人员带来更舒适的体验。在悬置系统设计过程中悬置的固有特性和模态解耦是悬置系统设计的主要参数之一。本文对系统固有特性和模态解耦进行分析,为悬置系统隔振设计提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2.
利用CATIA和ADAMS软件建立了某小型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6自由度刚体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该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固有特性、耦合特性和电动汽车在起步与制动工况下的瞬态特性.考虑橡胶悬置元件的安装位置和角度,以悬置刚度为设计变量,以能量解耦为优化目标,利用ADAMS/Insight对悬置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能量解耦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大大改善.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以某车辆的悬置系统为研究对象,在扭矩轴坐标系下建立6自由度振动分析数学模型,阐述能量解耦的计算方法。以悬置系统振动解耦率和固有频率分布为设计目标,以悬置刚度为设计变量,采用遗传算法对该悬置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并且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对优化结果进行稳健性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悬置系统的振动解耦率和频率满足设计要求,且系统设计稳健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测量混合动力公交车动力总成的模型参数,在ADAMS软件中建立6自由度悬置系统振动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频域的仿真分析,得到悬置系统的固有特性及减振特性,并从系统固有频率配置及振动解耦角度分析该悬置系统的振动特性。由于受整车布置的影响,本文以悬置的刚度参数和发动机前悬置的安装角度为设计变量,以能量解耦为优化目标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5.
发动机总成悬置系统的仿真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某轿车在怠速时发动机总成振动较大的情况,建立发动机悬置系统参数化模型,利用能量法基本原理,通过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对该发动机悬置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得到系统的固有特性,并对悬置优化设计,减小悬置支反力的幅值,从而提高发动机的隔振效率,降低整车的振动,解决怠速时的隔振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于某轿车在怠速时发动机总成振动较大的情况,建立发动机悬置系统参数化模型,利用能量法基本原理,通过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对该发动机悬置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得到系统的固有特性,并对悬置优化设计,减小悬置支反力的幅值,从而提高发动机的隔振效率,降低整车的振动,解决怠速时的隔振问题。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客车车身振动过大的问题,利用ADAMS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解耦分析,得出车身振动过大的原因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软垫刚度值不匹配,导致系统在六个振动模态方向上的能量分布相互耦合,使振动加剧。通过优化计算悬置软垫在不同方向上的刚度值,使系统在不同方向上的振动能量解耦,从而提高悬置系统隔振率,达到减振的目的,并经过测试验证。  相似文献   

8.
时培成  高立新 《汽车工程》2011,33(12):1057-1061
针对某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固有频率偏高和振动耦合严重的问题,建立了该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6自由度模型,并对悬置元件的主刚度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以分析找出的少量敏感参数为设计变量,结合振动解耦和固有频率匹配理论,对该悬置系统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对优化前后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了台架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悬置系统隔振能力有了...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某集中驱动式纯电动车的电机悬置系统6自由度刚体模型,进行了其固有特性分析和瞬态工况下的动态响应仿真;以能量解耦率为优化目标,兼顾悬置动反力和位移等指标,优化了该悬置系统元件的刚度,使其瞬态振动性能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0.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建模与解耦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悬置看作弹簧阻尼元件,优化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刚度矩阵,从而合理布置各阶频率,使模态间振动解耦。通过Maxwell力学模型求解悬置的频变特性和幅变特性,并建立含该力学模型的整车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计算出的整车系统振动响应表明,解耦优化后的悬置系统明显改善了悬置系统的隔振效果。  相似文献   

11.
汽车动力总成是通过悬置系统安装在车身上,为实现更大限度地发挥悬置系统的作用,文章建立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相关坐标系,对使用的欧拉角度、坐标变换和惯量张量的变换进行了研究。在推导出悬置系统在扭矩轴坐标系下固有频率及固有振型的基础上,采用能量解耦法及序列二次规划(SQP)优化算法,实现悬置系统刚体模态解耦优化。并运用Matlab/guide模块开发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解耦优化专用程序界面,用户可方便地完成悬置系统的建模及性能优化,快速获得悬置系统模态及解耦能量,实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合理布置和匹配。  相似文献   

12.
发动机悬置系统性能的好坏是影响车辆乘坐舒适性的重要因素,而悬置软垫的刚度又是关键。本文以某新能源客车动力总成的悬置系统设计为例,介绍多动力总成的悬置系统的弯矩校核、系统解耦、软垫刚度计算,以及悬置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某款车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问题,结合多自由度系统振动解耦和固有频率匹配理论,应用ADAMS建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同时以解耦率目标函数,通过MATLAB软件中的遗传算法对悬置系统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对悬置刚度进行优化能有效提高解耦率,改善系统的NVH性能。  相似文献   

14.
基于现代设计方法的柴油机振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现代设计方法,在某车用柴油机振动激励力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整机振动响应特性的仿真分析,获得了柴油机整机的预期振动结果,通过与台架整机振动试验结果对比,两者误差小于10%,达到了工程应用的要求,同时也说明采用预测设计分析的方法预测柴油机整机振动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依托电动方程式赛车比赛要求,选取适合电动方程式赛车的悬架类型,对悬架进行合理的设计,并进行车轮定位参数的设定和刚度计算等,然后使用CATIA软件对悬架重要零部件进行建模,导入ANSYS软件对悬架的重要部件进行受应力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此悬架系统重要部件刚度强度符合要求,赛车安装后可以安全行驶。  相似文献   

16.
就某车型配备三缸发动机整车振动过大的问题,对悬置系统进行改进设计,分析动力总成及悬置系统参数。通过建立目标函数,利用能量解耦法,对悬置刚度进行计算和优化,使该车的整车振动状况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7.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解耦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勇  赵涛 《汽车工程》2007,29(12):1094-1097
阐述了用于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解耦设计的转矩轴理论和能量解耦法,给出了这2种理论的计算方法,并利用这2种方法对某国产汽车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了解耦设计,结果表明:将悬置布置在转矩轴上,通过合理设计悬置的刚度可以对动力总成悬置进行很好的解耦设计。  相似文献   

18.
文章建立了包含电机和悬置在内的整车动力学模型,仿真得到了整车在加速和过减速带两个典型工况下电机的动力学响应。建立综合评价指标,在考虑电机悬置系统模态、解耦等设计边界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悬置刚度和间隙的控制电机振动优化模型,对悬置的关键设计参数进行优化,为开发前期悬置系统的正向设计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汽车发动机弹性支承隔振的解耦方法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32  
徐石安 《汽车工程》1995,17(4):198-204
优化发动机弹性支承参数,对发动机一悬置系统的解耦要求是通常必须满足的条件之一。本文根据传递函数分析振动的方法,探讨了发动机振动模型简化的理论基础,隔振和解耦的关系,以及更适用于计算机寻优的解耦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发动机振动传递系统建模及刚度参数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左曙光  靳晓雄 《汽车工程》2003,25(2):119-123
推导了某类轿车发动机悬置振动系统模型,分析了发动机对车身振动噪声的传递特性,说明该类轿车前梁和副车架是引起噪声放大的主要环节。根据移频减振降噪原理,借助实验优化设计,分析了振动传递系统的六个刚度对抑制振动噪声传递的主次关系。分析说明:降低发动机对轿车的振动噪声最有效的刚度修改措施是调整车前梁与车身联接点的刚度,比直接修改发动机三个悬置点刚度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