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传旭 《水运管理》1995,(6):1-3,15
长江流域集装箱运输的发展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立江传旭一、长汪流域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长江集装箱运输始于1981年,十多年来,长江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40%左右,1994年吞吐量超过1万TEU的港口有3个,其中南京还进入了全国十大集装箱港口行列。...  相似文献   

2.
自从80年代中期以来,亚洲经济和贸易一直呈现显著增长趋势,而由贸易增长而引起的亚洲地区集装箱港口的吞吐量也飞速发展。据预测,到2000年东亚和东南亚地区集装箱吞吐量也飞速发展。据预测,到2000年东亚和东南亚地区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9700万TEU,占同期世界港口吞吐量(1.88亿TEU)的一半以上。同时为了适应集装箱运输发展的需要,集装箱运输船舶呈现大型化趋势。上述因素对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港口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信息     
信息天津强化软件建设加快发展集装箱运输1995年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达70万TEU,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二位。预计今年将突破80万TEU,2000年要达到140万TEU,2010年为500万TEU。天津港现有集装箱泊位8个,其能力在全国领先,现已具备装卸第...  相似文献   

4.
引航工作如何为上海港成为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创造条件孙锡坤,曹英,陆元旦上海港的集装箱运输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自1978年9月正式开辟上海至澳大利亚第一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以来,1980年完成了3万TEU,1985年完成20.2万TEU,1990年完成...  相似文献   

5.
肖青  邱志鹏 《水运管理》2000,(1):13-15,1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我国航运业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集装箱运输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从事国际集装箱运输的船舶达1080艘、总计超过30万TEU,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十余年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长速度,1998年达到1312万TEU。但同时也看到,尽管我国集装箱运输业务发展迅速,但就我国集装箱运输整体而言,还未形成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合理布局,且面临着国际航线少且多数港口处于支线港的地位、集装箱运输供需不平衡、缺乏强有力的市场监督控制机制、信息系统不完善、管理水平低等许多亟待解…  相似文献   

6.
文广 《水运管理》1999,(11):7-10,18
近年来,上海口岸集装箱运输发展迅猛,已跻身全球十大集装箱港口之列。同时,上海口岸国际集装箱海铁联运也有了重大突破,1998年完成了3.77万TEU,比1997年增长了17.8%,预计今年可完成5万TEU,约比1998年再增长1/3。由于去年建成的杨浦、军工路两个集装箱港站和今年由上海铁路局和上海港务局强强联合重组成立的路港集装箱多式联运有限公司的有效运作,为大规模开展集装箱海铁联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也应该看到,现在上海海铁联运的发展还是低水平的,海铁联运箱量仅占外贸集装箱吞吐量的1.5%左右…  相似文献   

7.
“工试”的立项背景及其成果。国际件杂货运输已进入集装化时代,我国海上集装箱运输自70年代起步,当时发展很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80年代我国集装箱运输才有较大的发展,1992年港口国际集装箱吞吐量达277万多标准箱,比1991年增加27.6%,占外贸适箱货的40%,但由于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8.
吕志方 《集装箱化》1997,(4):33-34,20
交通和能源作为“先行官”和国家扶持的重点.在“八五”期间有了很大的发展.这对城市功能的完善和社会经济的振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集装箱运输.由于具有高效、快速、廉价、安全等优势.还能实现门到门服务.避免货差、货损现象,因而被世界许多国家采用。我国集装箱运输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相当快.1993年港口吞吐量完成382万TEU和2472万多t.比1992年分别增长了38.1%和28.5%。1995年港口吞吐量和国轮运量均超过600万TEU。我国最大的港口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已超过170万TEU。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货物的主要集散地为港澳地区,运距短。  相似文献   

9.
美国是集装箱运输的发源地,美国人麦德林就是在密西西比河首先把集装箱运输推向水运的,而把集装箱运输扩展到远洋运输的也首先是美国。尽管近年来由于亚太地区集装箱运输的调整发展,使得美国在世界运输系统中的地位有所下降.如美国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由1975年占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30.3%降至1993年的15.5%,  相似文献   

10.
《集装箱化》2009,20(5):29-29
2009年4月27日,全球经济形势变化与我国集装箱运输发展对策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交通运输部水运局主办,中国航海学会集装箱运输专业委员会承办。 会上.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局长宋德星发表题为“凝聚共识、坚定信心,加快我国集装箱运输走出困境的步伐”(全文另发,见本期)的主旨演讲,相关港航企业和研究机构分别发表以下演讲:  相似文献   

11.
徐路 《海运情报》2004,(6):17-17
2002年全世界利用专用船和集装箱海上运输的冷冻冷藏货有5800万吨(以集装箱换算为330万VEU)。其中由集装箱运输的为200万FEU,估计集装箱化率约60%。马士基海陆运输的冷藏货占世界货运量的12.5%,是世界最大的冷藏运输公司。欧洲、北美、南美、大洋洲、非洲、亚洲的与日本有关的航线,每周共运输  相似文献   

12.
内河集装箱运输是以内河水运为手段的集装箱运输方式,具有高效、经济、环保、绿色等特点。在运距和货量相同的条件下,与公路和铁路集装箱运输相比,内河集装箱运输的运价最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最少,且占用耕地面积最小,已成为公路和  相似文献   

13.
信息     
集装箱港口冠军宝座仍属香港今年各媒体报导新加坡港1998年集装箱吞吐量为1510万TEU,超过香港而成为全球集装箱港口冠军。但据新加坡港务局集团主席姚宁洪介绍,这一数字包括该集团在海外投资的码头所完成的在内,即:热那亚61.5万TEU、大连49.5万...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将是内贸集装箱运输全面起飞的阶段.据交通部水运司有关消息,综合我国经济和贸易的情况,国家已将内贸集装箱运输确定为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到2010年,内贸水运集装箱化率达50%、水路集装箱量和港口内贸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700万和1600万TEU.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具有优越的内河航运资源,内河通航里程约1.3万公里。得天独厚的水运资源、发达的水运网络和通江达海的优越地理条件,造就了广东悠久的水运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航运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水路生产运输规模、内河港口吞吐量平稳增长,外贸运输和集装箱运输发展迅速,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总体生产能力有了比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4月27日,由交通运输部水运局主办,中国航海学会集装箱运输专业委员会和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承办的“全球经济形势变化与我国集装箱运输发展对策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由水运院院长、集装箱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平贤主持,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宋德星局长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坚定信心加快我国集装箱运输走出困境的步伐》的主旨演讲。  相似文献   

17.
一、重庆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情况重庆港集装箱运输始于1993年,经过10多年的发展,该港现已成为西部地区唯一的国家一类水运外贸口岸,集装箱年吞吐量近10万标箱。表一是重庆港历年集装箱吞吐量的具体数据。表一重庆港历年集装箱吞吐量统计重庆港腹地广阔,货源充足,集装箱运输量正  相似文献   

18.
信息与资料     
为促进中国国际货运代理业的健康发展,规范外商投资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企业的设立及经营行为,外经贸部公布了《外商投资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企业管理规定》,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外经贸部于1996年9月9日颁布的《外商投资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企业审批规定》同时作废。 由上海市10家货代企业组成的我国第一个货代联盟日前在沪诞生,并已开始与船东合作。1月4日,货代联盟与上海中货签订了合作协议。联盟企业将为上海中货提供每年不少于7000TEU的出口箱量,上海中货将向货代联盟提供最优惠的运价政策和一系列优化服务。具…  相似文献   

19.
努力发展内贸集运的新机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敦鉴 《集装箱化》1999,(12):27-27,31
集装箱运输是本世纪运输业的伟大发明。自从集装箱这个“怪物”诞生到这个大千世界后,像魔术师一样地将水运件杂货装卸的生产率提高了10~20倍。此外.它所具有的无可取代的优点,如:全天候作业(特别是解决了雨天作业):减少或消灭了货损货差和偷窃;可重复多次使用;取消了仓库.充分利用堆场面积和空间;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无可争辩的大量事实.使集装箱运输自60年代诞生起.莲步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进八80年代.每年平均以7%~8%的增长率高速发展。世界集装箱装卸量1998年达到16亿箱.它已成为促进国际贸易、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不可缺少的支柱。  相似文献   

20.
亚洲区域内主要船公司2006年区域内的集装箱运输量,干货、冷藏货合计比上年增长5.1%,为1025.3万TEU。其中干货增长5%,为981.3万TEU,冷藏货增长7%,为44万TEU。中国南部和北部两个地区以及越南的出口量都以两位数增长,日本的发运量也增长了6%。虽然没有像亚洲/欧洲航线那样持续出现短装情况,但区域内航线的货流持续扩大,今年第一次突破了1000万TEU。[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