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船体(基线)直线度及(甲板)平面度误差等形状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技术在船体建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造船几何量测量技术入手,对上述形状误差的评定方法等数据处理基本技术展开讨论,并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2.
造船工艺标准专业组于一九八O年十二月十七日至十九日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了船体除锈标准审查会议,会议审查通过了《船体除锈标准(审查稿)》。这项标准预计可在一九八一年年内批准实施。船体除锈标准是上海造船工艺研究所,在江南造船厂和中华造船厂协作下编订的。他们  相似文献   

3.
由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完成的船体平面分段流水线消化吸收及应用研究成果于1997年10月通过了由船舶总公司组织的专家技术鉴定。江南造船(集团)公司在新建的大型装焊车间的南北边沿各设置了一条从挪威TTS公司引进的线装法船体平面分段流水线。南沿的流水线长241.5n。,宽12m,以生产双层底平面分段为主。北沿的流水线长225.5m,宽12m,以生产上下边水舱分段为主。每条流水线设计的最大生产能力为每天三片平面分段。江南造船(集团)公司在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软、硬件应用研究,基本解决了自制设备与进口设备的…  相似文献   

4.
并行工程(CE)在今日各种工业技术中都被认为是一种最重要的技术。在本报告中,作者提出了船体设计和管系设计时的计算机辅助并行设计的方法。作者曾给出过计算机综合制造(CIM)的标准系统。该系统是造船设计和安装系统(SODAS),它将船体结构设计系统和管系设计系统结合在一起。并且,这些系统是用产品模式概念结合在一起。因此,作者在本研究中以SODAS为基础,开发了计算辅助平行工程系统。在平行工程中,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基于ART模型的船体曲面零件成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自组织神经网络(ART模型)的原理,探讨了船体曲面零件成组分类的方法。算例表明,自组织神经网络在造船成组技术方面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船舶产品设计(Ship Product Design,SPD)造船设计软件,对船舶设计过程中船体结构焊接坡口建模设计进行探讨,论述船体结构焊接坡口建模的相关标准和宏坡口建模的功能创新,重点介绍焊接坡口建模数据在船体结构模型中的应用,为焊接物料量统计管理和数字化造船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
三井造船、大岛造船最近相继完成6万载重吨级半敞舱式散货轮的开发。“三井”开发的是6.5万载重吨级船、“大岛”开发的是6.1万载重吨级船。因为共同结构规范(CSR)不适用于半敞舱式散货轮,所以在承接订单时船体结构的设计不受CSR的影响。目前三井造船和大岛造船都内定承接了该船型的订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信息技术研究所CAD/CAM室QC小组实施质量控制活动.对三维船体设计系统进行优化的金过程。  相似文献   

9.
3月17日,在由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CMAC)和波罗的海国际航运理事会(BIMCO)共同举办的“标准造船合同推介研讨会暨上海海事沙龙”上,中国海事仲裁委负会标准新造船合同(上海格式)单行本正式对外发布。上海格式于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0.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工艺与材料学术委员会造船工艺学组于今年六月四日至七日在安徽召开“船体建造精度标准”审议会。会议邀请了有关方面的专家等40余人参加评审。《船体建造精度标准》是由上海造船工艺研究所在有关船厂的协助下,收集了大量实测数据与资料,对各种主要设备的固有精度及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作了统计分析,在我国各船厂实际生产水平的基础上并参考国外有关标准后制订的。在制订此标准时还广泛征集了有关厂、  相似文献   

11.
《船体结构建造监控指南》是船体结构关键位置检验的补充要求,在船舶建造质量计划基础上制定船体建造监控计划(CMP),识别船体结构关键区域及关键位置,规定专门的建造标准和控制程序,从而提高船体建造质量。基本流程包括:识别和确认关键区域;制定和批准监控计划(CMP);建造中检验;授予CM附加标志;建造后检验。  相似文献   

12.
同治七年(1868年),江南制造局开始造船。两江总督曾国藩将曾在安庆内军械所以手工制成木壳轮船“黄鹄”的徐寿、华蘅芳等人调往制造局主持造船工作,用机器制成第一艘木质兵船。该船长185尺,宽27.2K,马力392匹,载重量600吨,装有火炮9尊,船体为木质结构,锅炉系自造,主机是购买旧机器经修理后安装使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造船效率、降低造船成本、提高造船质量,造船行业需要引入先进的智能制造理念。船舶制造作为典型的离散型制造行业,其传统的船舶设计、制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智能制造技术的大范围推广应用,从船体零部件标准化设计角度,研究如何利用标准化设计手段来扩大船厂智能制造应用范围和场景。形成船体零部件标准化、批量化设计原则和标准,达到降低船舶智能制造技术难度,最终实现船舶制造向连续型生产模式转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我QC小组在迄今国内最大的超大型集装箱船-530箱集装箱船船体结构设计过程中,以船体结构设计优化为课题,积极开展QC活动,由此缩短造船周期,提高设计质量,实现公司”降本增益”、”数字造船”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章漪云 《船舶》1999,(6):17-21
本文针对世界上集装箱航运市场竞相发展的大舱口多用途散货船型,以中国航船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和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研制的50000吨大舱口散货船为对象,介绍了该船船体结构的基本特点,增加船体抗扭特性和改善船体甲板室振动的措施,为促进船舶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设计经验。  相似文献   

16.
8530TEU集装箱船是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为中国海运(集团)公司建造的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超大型集装箱船。本文介绍了8530TEU集装箱船结构的前期开发和相关准备工作,并就应用德国劳氏船级社(GL)的POSEIDON程序对该船进行的结构规范计算(主要是船体纵向构件的规范计算)作了简要介绍,提供了结构规范计算的部分结果,以供使用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宫照芬 《船艇》2006,(10):75-75
乳山市造船有限责任公司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建造的第一艘“海洋石油851”号不锈钢化学品船近日顺利下水,这也是乳山市造船有限责任公司建厂以来首次承造不锈钢化学品船。建造不锈钢化学品船,乳山市造船有限责任公司面临很多困难。首先是焊接难关,无论是船体装焊,还是管系制作,公司动员全厂上下力量,群策群力,逐一攻克,终于使不锈钢与不锈钢的焊接热应力合理得以消除,不锈钢与碳钢焊接的热应力也同步消除,实现了不锈钢板材拼接的无余量装配,解决了不锈钢与碳钢热应力不同导致船体外型难以控制的难题。由于措施得力,焊缝拍片合格率达100%,不锈钢不平度全部达到规范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8.
船体振动设计的研究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造船学会志》1907年807号以专集的形式,详细报道了过去五年间就船体振动方面开展的各种研究及其最新的研究成果与水平。主要从船体振动设计的角度,结合迄今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阐述船体振动设计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其中包括振动设计方法、振动响应设计、振动解析法研究、上层建筑的振动设计、减振装置以及国际上使用的标准等。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船检》2012,(7):50-50
6月27日,日本环球造船(Universal Shipbuilding)宣布,从新加坡船东SwirePacificOffshore接获了6+4艘3700载重吨的平台供应船(PSV)订单。据悉.合同船舶从设计到建造全权由环球造船厂负责.船体将由旗下的Kehin船厂建造.预计从2014年第二季度开始交付。这批PSV长84.5米,宽18米,深76米。  相似文献   

20.
朱庆华 《船舶》1994,(5):40-46
本文对日本船舶质量标准(JSQS)船体部分作了介绍,并将其与我国的同类标准中国造船质量标准(CSQS)作了对比。全文共分材料、划线、气割、加工、分段装配、船形精度、焊接、修正和完工以及变形和杂项等9个部分。由于篇幅较大,本刊拟分3次刊登,本次刊登材料、划线、气割、加工等;第2次刊登分段装配、船形精度、焊接等;第3次刊登修正和完工、变形和杂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