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张清波  梁燕 《水运工程》2024,(3):147-152
在集装箱码头规划阶段,通常会根据公式计算码头年通过能力设计值,由于船舶到港时间、到港船舶尺寸、载重吨位、装卸箱量等均具有不稳定性和不平衡性,导致码头设计通过能力和实际通过能力相差较大。针对该问题进行集装箱码头年通过能力评估研究,以某集装箱码头为例,通过计算机仿真软件FlexSim建立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宏观仿真模型,综合考虑泊位年通过能力和堆场堆存能力对集装箱码头年通过能力的影响,给出集装箱码头年通过能力仿真评价指标,通过分析码头的仿真数据,得到该集装箱码头的年通过能力评估值为260万TEU。集装箱码头年通过能力的合理评估可以更好地为码头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提高码头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黄继露  王然 《港工技术》2022,59(1):8-11
在滚装码头的设计中,其泊位通过能力主要通过规范公式计算,公式参数数值的选取直接影响计算结果.一般来说,计算的通过能力与实际泊位通过能力有一定的差别.为了前期设计时选取更合适的设计参数,使得滚装泊位通过能力的测算更贴合实际运营情况.本文通过对辽宁省客货滚装码头泊位的通过能力进行调研统计,对通过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  相似文献   

3.
内河航道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引入交通流理论与船舶领域概念,将航道中连续行驶的船舶视为船舶交通流,对航道通过能力进行了研究。分别给出了航道理论通过能力、可能通过能力与设计通过能力的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对影响航道通过能力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航道等级、船舶吨位、畅行速度、船舶领域尺度是决定航道通过能力的关键因素,水文气象条件、夜航条件以及船舶实载系数影响航道可能通过能力。针对船舶到达航道的不平衡性及其日交通量概率分布规律,提出选取设计交通量的原则和方法,论述了根据航道服务水平确定设计通过能力和航道规模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国外主要集装箱码头运营情况和通过能力的调查研究,引入基于柔性靠泊方式的港口码头百米岸线通过能力作为评价指标,选取影响码头岸线通过能力的主要因素,运用聚类分析法将所选集装箱码头分为3类,分析研究其码头岸线通过能力指标,得出在柔性靠泊方式下各类集装箱码头岸线通过能力指标的特征区间.  相似文献   

5.
航道承载着具有OD点对的船舶组成的交通流,航道通过能力表示航道的交通承载能力。将多级航道中各港口视为网络模型中的节点,各航段视为网络模型中的连线,考虑与航道通过能力密切相关的航道货流OD结构,建立了以任意起点港和终点港之间货流量为变量,各货流量或货物周转量之和最大为目标函数,航段通过能力、港口设计通过能力及碍航建筑物通过能力为限制条件的OD结构网络模型,来测算多级航道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6.
郭涛 《水运工程》2011,(12):112-116
采用结构化和对比方法,基于三峡船闸运行统计数据,测算了今后5年三峡船闸通过能力,对提高通过能力措施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指出继续通过船舶大型化提高船闸通过能力的潜力有限,三峡船闸通过能力将逐渐饱和,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过坝运输需求.建议优化标准船型系列,同时尽快开展新建通航设施的研究论证.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秦皇岛港煤炭码头通过能力,引入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分别介绍原有通过能力分析方法和煤炭码头通过能力神经网络分析法。经分析,寻找出煤炭码头的年通过能力瓶颈,有效地辅助码头运营管理者进行管理和决策。  相似文献   

8.
在阐述航道通过能力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将航道公式应用到实际的航道中,找出现有航道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提高航道通过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宜轩  杨泽富 《船电技术》2006,26(6):54-56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通过测量电压电流来测量大容量电容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数据采集卡对外围电路进行数据采集,然后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并用VisualBasic编程通过采集卡的输出端来控制外围电路,从而快速准确的测量大容量电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沿海集装箱港区单向航道船舶进出港作业流程,提出航道资源有限时可通过建设港内锚地以提高航道通过能力的思路。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建立拥有港内锚地的沿海集装箱港区船舶航行作业系统仿真模型,研究港内锚地的锚位数对航道通过能力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港内锚地锚位数与航道通过能力服从多项式的函数关系,且存在极值;在该极值范围内,建设港内锚地对提高航道通过能力效果显著,但当锚位数超过极值后航道通过能力将不再随锚位数的增加而增加;因而该极值可为确定港内锚地的建设容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郑炳新 《世界海运》2006,29(2):38-39
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对“无害通过权”的意义和运用加以分析,提醒航海人员灵活运用联合国海洋法条款中的无害通过权,以一个适当的视角看待海洋国际法。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应用CFD方法数值模拟在浅水条件下通过船闸的船舶粘性绕流,对船舶通过船闸时的水动力性能进行了数值预报研究。通过UDF编程定义船舶的运动,使用动网格方法和滑移交界面技术进行船舶运动过程中的网格更新,计算作用在船体上的水动力,并由计算得到的水动力求得船体下沉和纵倾。为了验证所采用的数值方法,以一艘通过比利时泽布吕赫Pierre Vandamme船闸的船舶为例,在模型尺度下进行了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和佛兰德水利研究所的模型试验基准数据进行了比较。通过分析不同船速、偏心距和水深条件下的数值结果,给出了这些因素对船舶通过船闸时的水动力性能的影响。该文研究结果可为浅水条件下船舶通过船闸时的安全操纵和控制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采用线性回归模型、时间序列法、GM(1,1)进行预测,并针对这3个模型构成的组合预测模型的特点,以加权组合预测法来确定权重系数;通过对江苏地区经济发展和货种变化的分析,预测运东船闸至2020年的通过量,研究船闸通过量预测的相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穆森  吕小龙 《水运工程》2021,(3):145-150
船闸通过能力是平陆运河开发的核心问题之一。基于货运量和过闸船型预测结果,分析影响船闸通过能力的因素;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建立船舶进闸的排队仿真模型,得出一次过闸平均吨位、一次过闸船舶数及闸室利用率3个关键参数,据此分析并比较合理尺度下大、小船闸分工运行和双线船闸随机运行两种模式的船闸通过能力;并在大、小船闸分工运行模式下,对小闸通过能力与船舶载货量进行闭合调整。结果表明,平陆运河须同时建设双线船闸,当1000吨级船舶艘次比较大时,大、小船闸分工运行模式的船闸通过能力更大,且远期部分1000吨级船舶须从大闸通过才能使小闸通过能力满足运输需求。  相似文献   

15.
殷志权 《水运工程》2014,(7):132-136
随着内河水运的快速发展,如何提高内河限制性航道通过能力成为各级管理部门面临的难题。通过对盐邵线扬州段航道的现状调查和分析,从船闸及航道节点的通过能力出发,引进船舶交通流和船舶领域理论,采用新的计算方法找出影响船闸和航道现状通过能力的因素,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船闸通过能力的确定应充分考虑货运量及船舶发展要求,以避免成为制约内河航运发展的瓶颈。通过对台儿庄船闸过闸货运量增长和船型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与预测,基于计算机模拟技术,获得设计水平年船闸一次过闸平均吨位和平均船舶艘次以及闸室利用率,分别计算京杭运河拟建台儿庄三线船闸采用不同闸室尺度时的通过能力,并复核已建船闸的通过能力,最后通过分析货运量预测值、船型发展及船闸节水等条件,选择科学、合理的船闸闸室尺度。  相似文献   

17.
以港口服务水平为基准,提出了沿海港口航道通过能力的定义方法和指标,即在港口正常生产作业状态下,达到指定的港口服务水平时,年通过航道的船舶载重吨总和即为该航道的通过能力.以沿海集装箱港区为例,运用系统仿真方法,计算不同港口服务水平下的航道通过能力.研究成果可为沿海港口航道规划、设计以及实施航道扩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缩短新干船闸的输水时间,提高船闸通过能力,根据《船闸输水系统设计规范》和该船闸的特点,确定输水系统形式;通过水力学计算,确定新干船闸输水系统的关键尺寸及输水系统的布置形式,并通过输水效率、通过能力、工程造价等方面的比选,合理确定输水系统.  相似文献   

19.
通过质量控制措施为宿迁船闸下游上行船舶提供了安全待闸设施,提高了宿迁船闸通过能力,提高了全段快速通过能力和扩大了通过量;缓解京杭运河水上交通大动脉的压力,强化了京杭运河黄金水道的地位;同时岸边景观带将逐渐成为市民休闲好场所。  相似文献   

20.
单线航道通过能力仿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仿真软件Arena建立了航道的理论通过能力和设计通过能力仿真模型,并以我国北方某港口为例进行验证,得到自然条件、装卸效率等因素对航道通过能力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