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尾加压素Ⅱ(UⅡ)促进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分泌胶原及增殖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方法体外培养CFs,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羟脯氨酸测定法分别观察不同浓度UⅡ作用下,CFs中磷酸化ERK1/2细胞灰度和CFs培养上清中胶原含量的变化;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chelerythrine chloride(Che)、ERK1/2抑制剂PD98059和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抑制剂cyclosporin A(CsA)各自对UⅡ诱导的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在1×10-10、1×10-9、1×10-8mol/L UⅡ作用下,CFs培养上清中胶原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而CFs中磷酸化ERK1/2细胞灰度均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P<0.01);在1×10-7mol/L UⅡ作用下,上述各参数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1×10-6mol/L Che+1×10-8mol/L UⅡ组、1×10-5mol/L PD98059+1×10-8mol/L UⅡ组和5μg/mLCsA+1×10-8mol/L UⅡ组的胶原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而低于1×10-8mol/L UⅡ组(P<0.05)。1×10-6mol/L Che+1×10-8mol/L UⅡ组、1×10-5mol/L PD98059+1×10-8mol/L UⅡ组和5μg/mL CsA+1×10-8mol/L UⅡ组的p-ERK1/2的灰度低于对照组(P<0.01);1×10-6mol/L Che+1×10-8mol/L UⅡ组和5μg/mL CsA+1×10-8mol/LUⅡ组的p-ERK1/2的灰度高于1×10-8mol/L UⅡ组(P<0.01),而1×10-5mol/L PD98059+1×10-8mol/L UⅡ组与之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Ⅱ具有促进CFs分泌胶原及增殖的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PKC/MAPK/CaN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一种机械性大脑皮层下轴突纤维横断动物模型。方法 对 1 0例正常 2 1 0~2 4 0 g雄性SD大鼠的大脑皮层厚度和第V层神经元深度进行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决定三组不同的横切深度 (每组用SD大鼠 8只 )。在立体定位下进行脑皮层下轴突纤维横断 ,观察动物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 1 7d后取脑进行切片和染色 ,对横切深度进行测量 ,并对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状况进行观察。结果 正常 2 1 0~ 2 4 0g雄性SD大鼠大脑皮层厚度为 ( 1 85± 0 1 2 )mm ;第V层神经元深度为 ( 1 1 7± 0 0 5 )mm。对同一预定深度所获的实际深度之间最大相差 1 60 μm。三个损伤组实际深度与预定深度差值的绝对值 |d|分别为 ( 5 0 1 7± 2 6 2 0 ) μm、( 4 6 68± 32 84)μm和 ( 4 8 70± 2 9 76) μm ,最大 |d|值为 90 μm。在损伤深度分别为 2 0 0 μm、40 0 μm和 60 0 μm时 ,神经元存活率分别为 ( 4 2 5 5± 5 1 0 ) %、( 68 96± 5 2 1 ) %和 ( 74 5 2± 5 37) %。结论 该模型模拟了多种脑白质病变导致轴突损伤的共同特征 ,重复性好 ,是进行脑轴突损伤后神经修复与再生研究较理想的模型。  相似文献   

3.
1.问题的提出 2.行车安全问题 3.轮箍烧热问题 4.初步结论1.问题的提出××到×××煤矿不到20公里的专用线,在运量及地形上的特点是:а)到煤矿方向是空车,由煤矿到××是重车,——现在不在这里研究运量的绝对数字和通过能力问题,而只明瞭一点即可:空车方向用一个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带有 6×myc的人白介素 17受体样分子的重组表达质粒 ,以便检测hIL 17RLM L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特异性表达。方法 设计带有酶切位点 (EcoRⅠ和XhoⅠ )的特异性引物 ,用PCR方法扩增hIL 17RLM L片段回收后插入带有 6×myc标签的 pcDNA3.0真核表达载体 ,转染COS7细胞后作Westernblot检测其表达。结果 成功地构建了带有 6×myc标签的 pcDNA3.0 6×myc /hIL 17RLM L重组质粒 ,Westernblot检测到该质粒可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结论 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成功地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0 6×myc /hIL 17RLM L ,使该基因的特异性检测成为可能 ,为进一步研究hIL 17RLM L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雌激素对离体成骨细胞成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验证不同浓度的雌三醇对人类成骨细胞功能表达和体外成骨能力的影响 ,研究雌激素促进成骨作用的机制及剂量效应关系。方法 取成人的髂骨松质骨 ,采用胶原 胰蛋白酶消化法 ,获得松质骨中的成骨细胞 ,进行纯化和培养。在此基础上添加不同浓度的雌三醇 (1× 10 - 11、1× 10 - 9、1× 10 - 7、1× 10 - 6 、1× 10 - 5 、5× 10 - 5 mol·L- 1)并进行培养。用生化法测定细胞碱性磷酸酶 (ALP)活性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骨钙素 (OC)和细胞间质含钙量。结果 雌三醇对成骨细胞ALP活性和骨钙素分泌的影响均呈正相关 ,即各浓度雌三醇对ALP活性和骨钙素的分泌均有刺激作用 ,并与雌三醇剂量呈正相关。低浓度 (1× 10 - 11、1× 10 - 9、1× 10 - 7mol·L- 1)的雌三醇可促进成骨细胞的成骨能力 ,高浓度时则无此作用。结论 雌激素能增加成骨细胞的ALP活性和骨钙素的产生 ,促进成骨细胞的骨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6.
治带片中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的HPLC法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治带片中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Lichrospher-NH2(4.6 mm×250 mm,5μm),C18保护柱;流动相:乙腈-无水乙醇-0.5 mol/L磷酸水溶液(80∶10∶10);检测波长212 nm;流速1.0 mL/min;柱温:室温;进样量20μL。结果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线性范围均为1.0-10.0μg/mL,回归方程苦参碱为:C=1.201×10-4A+0.161,r=0.9992;氧化苦参碱为:C=1.366×10-4A+0.221,r=0.999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和99.4%,RSD分别为1.48%和4.33%。结论本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IS导管局部导入c myc反义寡核苷酸及c myc反义寡核苷酸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2 1只家兔 ,对照组 6只 ,反义寡核苷酸治疗组 15只。用IS导管导入c myc反义寡核苷酸 (1mg)于球囊损伤的髂动脉后 ,动脉血管造影。病理切片 ,图象分析测定新生内膜、中膜、面积和厚度 ,c myc蛋白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 动脉造影对照组 5 0 %~ 80 %局限狭窄 ,给药组 10 %~ 30 %局限狭窄。光镜观察结果显示 :血管内膜增生面积给药组为 (4.0 4± 1.0 2 )× 10 5μm2 ,对照组为 (7.6 6± 3.7)× 10 5μm ,(P <0 .0 5 ) ;对照组c my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 ,给药组血管c my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弱阳性或阴性。结论 IS导管可在体局部导入反义寡核苷酸于动脉损伤靶点 ;c myc反义寡核苷酸可抑制SMCs迁移、增生及新生内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机场跑道长度可靠性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将可靠性理论引入跑道长度计算,对有关变量作了统计分析,获得了空气相对密度、风速、驾驶误差系数、着陆接地点到跑道端的距离等变量的分布规律。采用遗传算法和重要抽样法进行了跑道长度可靠度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可靠性理论的跑道长度设计方法,对永备机场进行了可靠性评价,其平均失效概率是4 75×10-4,实际失效概率为2×10-43×10-4,两者比较接近。计算结果表明可靠性方法对跑道长度设计和安全性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正>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呈薄壁空洞样表现者甚少见,这种肺癌容易误诊,现将我们遇到的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45岁,已婚,干部,住院号219893,入院前三月,因受凉而发烧,咳嗽吐白包粘痰及黄痰,日200毫升左右。用青、链、土、红、氯霉素均无效,改用氨苄青霉素十卡那霉素,半月后症状减轻,体温下降在37.5℃±,停药。半月前体温又复上升,体力迅速消退,在当地治疗无效,于82年6月3日转院,嗜烟,20支/日,父死于“食道癌”。  相似文献   

10.
紫斑性色素性苔癣样皮炎为一罕见病症,国内文献尚未见有报告。在国外最初由Gougerot及Blum二氏报告四例(1925),以后Lymon(1915)、Combes,F.C.及G-eopman(1951)相继报告。最近我科遇见一例,特报告以供参考。患者王××,门诊号北字第98531号,年25岁,籍贯河北,未婚,系人民解放军军官。  相似文献   

11.
实验用大鼠,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切断L_2以下背腹根,电刺激左侧膀胱神经,在同侧腓肠神经分离细束,并记录到一单位放电,其传导速度(1.09±0.31m/s)在无髓细纤维范围。并用实验证实了该单位放电系由膀胱神经传向DRG,再由DRG外周轴突分枝传导到腓肠神经的长轴突反射电位。为阐明“穴位”经络生理实质及牵涉痛的机理提供了可靠的电生理学证据。  相似文献   

12.
1977年作者曾提出经络实质二重反射假说。认为针刺除通过中枢引起反射效应外(长反射),还可能通过外周神经末梢的联系传递信息(短反射)。本实验用大鼠,以氨基甲酸乙脂麻醉,找出并切断腓浅与腓深神经,断绝其与中枢的联系。电刺激腓浅神经而在腓深神经干与引导动作电位(AP)。结果发现只有少数可以引出(5.7%),但在“足三里”穴电针诱导30分钟,拔出毫针后,再用电刺激腓浅神经,在29只大鼠中有17只(58.6%)从腓深神经干上引出了AP。由于“足三里”的部分组织既有腓浅又有腓深神经支配,故本实验提示在一定条件下外周神经末梢间能够进行信息传递,一根神经纤维的冲动可以通过末梢引起另一纤维的兴奋。这种信息传递也许是经络感传的实质。  相似文献   

13.
利用显微镜观察了23例狗心窦房结的连续切片。窦房结位于腔耳连结处(腔耳角)下方,界沟静脉窦侧的心外膜下,其长轴与界沟一致。窦房结为上部宽下部变细的长梭形,中心区位于上1/3与中1/3交界处,大小为11.06×2.95×1.16mm。窦房结动脉穿结实质者仅6例,其余者可在结的静脉窦侧、心房侧或深部的心肌内。构成窦房结的主要细胞有P细胞和T细胞。P细胞圆形、较小、核大、淡染,成团主要存在于结的中央。T细胞形态界于P细胞和心房肌细胞之间,主要位于结的周边。结内有大量胶元纤维。神经纤维和节细胞在结下部丰富。  相似文献   

14.
ThetechniqueofmagneticstimulationMEPhasprogressedrapidlysinceitcameintobeingin1985.Nowitisconsideredtobeabletoconfirmthelesio...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用人体全血培养方法,比较研究了由MMC诱导的淋巴细胞微核率和人体外周血细胞中SOD活性及MDA浓度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微核率、MDA浓度与MMC剂量(0~2.99×10~(-4)mmol/L)之间呈正相关,而SOD活性与MMC剂量呈负相关;微核率与MDA浓度呈正相关,而与SOD活性呈负相关;SOD活性与MDA浓度之间呈负相关,故认为自由基在微核形成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五肽胃泌素刺激试验对4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进行胃液分析,并和49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进行对照,以测定CAG患者胃酸分泌的储备功能。结果:①CAG患者BAO、MAO和PAO均明显降低,平均壁细胞数4.9亿个。非分泌状态的储备壁细胞3.7亿个。CSG平均壁细胞数8.1亿个,6.5亿个是非分泌状态的储备壁细胞,大约是CAG的1.7倍,表明CAG胃泌酸储备功能降低。②CGG患者胃液分泌量明显减少,但空腹胃液及五肽胃泌素刺激后胃液[H+]和CSG相同,说明CAG现存壁细胞的功能正常。③五肽胃泌素刺激后[H+]及胃液分泌量在CAG和CSG均明显增加,说明H+分泌速率代偿性增强,因此胃泌酸储备功能包括二个方面即壁细胞的数量和壁细胞对H+的分泌速率。  相似文献   

17.
实验用神经内微记录和微刺激相结合的方法,对人体桡神经浅支支配的有毛皮肤所属机械感受性单位的特征和诱发感觉的性质进行了观察。在47个感觉单位中,SA单位占74.5%,其中SAⅠ61.7%,SAⅡ12.8%,RA单位占25.5%,没有发现毛囊单位和PC单位。SA单位的平均机械阈值高于RA单位,RA和SAⅠ单位的感受野明显小于SAⅡ单位。神经内微刺激诱发感觉的性质取决于所兴奋单位的类型,RA单位产生间断的跳动感,SAⅠ单位产生持续的压感;而SAⅡ单位在单独兴奋时不产生特定的感觉。结果提示:人体桡神经浅支支配的有毛皮肤机械感受性单位的特征与无毛皮肤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8.
A series of human tissue samples and cultured cell lines were formalin-fixed and paraffin-embedded. Specimen cylinder ( 1.2 - 1.8mm) were punched by a modified bone marrow biopsy needle and arrayed on a recipient paraffin block. Microscopic analysis on the sections from this tissue microarray (TMA) block demonstrated that the spots of tissues and cells were well preserved, and the cultured cell samples were successfully embedded from 5 × 104 to 2 × 105 in number. These TMA sections were also suitable for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RNA in situ hybridization.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诱生白细胞介素2(IL-2)及用ConA 激活的小鼠脾细胞检测IL-2活性过程中的几个实验条件进行了摸索,发现1×10~6 PBMC/ml 经10ug ConA/ml 刺激48h 为诱生IL-2的最佳条件,检测IL-2活性的最佳条件是:2.5×10~4每孔检测细胞/0.1ml/与等量样品共同培养24h.作者认为,小鼠脾细胞经10ug ConA/ml 剌激48h 后.大部分转化为淋巴母细胞,适用于IL-2活性的检测,并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间质肥大细胞及肿瘤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定量检测与肿瘤恶性度及预后的关系,应用甲苯胺蓝染色法及AgNOR染色法对41例资料完整有随访结果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手术切除标本进行染色以显示肥大细胞及Agxon,常规及体视学方法定量检测。结果:肿瘤与正常组织交界区肥大细胞定量明显高于肿瘤中,C及正常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定量,并与生存期正相关(r=0.7353,P<0.001),肥大细胞定量高值组较之肥大细胞定量低值组患者生存期长(P<0.01),肿瘤无转移组肥大细胞定量高于有转移组(P<0.05),肿瘤位置浅在组肥大细胞定量高于肿瘤位置深在组(P<0.05)。肿瘤细胞核AgNOR定量与生存期负相关(r=-0.6107,P<0.001),AgNOR定量高值组患者生存期短,肿瘤恶性度高(P<0.01);肿瘤转移组较光转移组AgNOR定量高(P<0.05);肿瘤位置深在组较浅表组AgNOR定量高(P<0.05)。肥大细胞定量与AgNOR定量负相关(r=-0.3514,P<0.05)。结论:肿瘤与正常组织交界区肥大细胞及肿瘤细胞核AgNOR定量与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与肿瘤转移及位置深浅等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