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城市土地利用对交通需求特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长期以来关于城市土地利用对交通需求特性影响研究中存在的争论,系统分析了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属性和交通需求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考察人口密度、土地混合程度、家庭收入和家庭大小对于交通出行次数、交通方式、出行距离和出行时长的影响。通过对回归模型显著性水平的检验,找出真正具有内在联系的因素。最后阐述了土地利用与交通相关研究的意义,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土地开发强度提高,尤其是土地开发项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论证了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对用地开目的建设规模和功能不断扩大、发展迅猛的形势下,针对用地开发对城市交通发所引起的交通需求以及其对交通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并用典型案例说明了如何分析用地开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处理用地开发对交通影响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交通效率的大城市合理土地利用形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交通效率的新视角出发,采用总出行时间来衡量土地利用形态的交通效率和宏观可达性。通过把总出行时间分解为组团内部的出行时间与组团之间的出行时间,推导出指标的函数表达式,并建立了一定经济、土地、人口约束下,总出行时间最小的城市土地利用优化模型。结合城市交通规划模型,提出了能体现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循环反馈关系的求解方法,从交通效率最大化或局部最大化的角度,对土地利用—交通系统的一体化规划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徐珺 《交通科技》2010,(4):89-92
在总结际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发展历程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利用与交通的互为反馈、互相促进的关系,并在借鉴国际上土地利用与交通一体化理念和国内实践案例经验基础上,就如何建立相关城市发展引导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城市小区土地利用与交通关系的测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出行分布和交通分配模型为依据,导出城市路段交通量与小区土地利用的基本关系式。分析了路段交通量对小区土地利用的敏感性并给出了敏感性系数。给出了拥挤路段的确定方法和瓶颈路段对小区土地利用限制模型。  相似文献   

6.
立足城市发展实际研究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相互关系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系统介绍了重复交接方法、联合模型方法、程序化模型法3种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互动关系模拟模型的建模过程,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比较与评价。结论认为3种模型都把分散的就业者和居住的活动者作为其土地利用的组成部分,做为非经济的城市模拟模型,虽各有优缺点,但共同的主要缺点和使用限制正是他们的非经济性。同时,由于这些模型均来自国外,与我国国情现状的贴合度并不强,加之对土地利用与交通互动关系的描述,尤其是对交通系统反馈土地利用的作用力考量不足,因此还必须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分析现状控规编制过程中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为解决控规中交通系统和土地利用不协调提出一种基于低碳交通且以公交为导向的控规编制新思路。打破以往编制思路,新思路以公交走廊和站点为基础,完成街区路网和土地规划,并引入"四阶段法"建立交通模型,实现交通承载力和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数据化。通过新思路,克服以往控规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不协调的瓶颈,构建以绿色交通为特点的路网,利于实现城市发展的低碳化,缓解交通拥堵,降低交通系统对城市的污染。  相似文献   

8.
李非 《公路》1993,(11):10-13
交通扮演着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角色,所以交通供给与需求二者间的关系受到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交通需求与经济发展规模成正比。到2000年,台湾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新台币4万亿元时,仅陆路货物运输量就将达到192亿吨公里。台湾的各种交通方式发展趋势有所不同。当前的电气化铁路运输已呈现供给不足,需建设时速达300km的高速铁路;公路建设将准出“捷运系统”和“高速公路网”;海运方面的港,船及相关待业基本可满足需  相似文献   

9.
路网描述仿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满足交通仿需求角度分析了路网描述建模的要点,提出了以节点、路段、节段、车道为基本构成要素的路网描述仿模型。该模型能更准确、细致地反映道路网拓扑关系和道路几何条件,为交通仿真模型真实地反映路网交通状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讨论一系列入口匝道交通量是能造成交通需求超过主干道的服务交通量。介绍了一个交通分布马尔可夫模型,该模型能够分析交通需求和出口匝道分流经率不确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