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雨东  陆际清  仝坤  葛青 《汽车工程》2000,22(4):262-265,250
对一个有直动液压间隙调节器(HLA)的气门机构进行了试验和动力学计算分析。实测了HLA泄沉特性以确定HLA模型中模拟泄漏的阻尼参数。为了获得气门机构的实测运动规律以验证计算结构和估算HLA高压腔混气量,对该机构的气门加速度和HLA高度变化量进行了动态测试。动力学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对比表明所建立的两种气门机构动力学计算模型都是可用的。分析计算结果对模型参数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2.
设计摩托车发动机顶置配气凸轮时,应先根据发动机配气机构的要求确定气门理论运动规律,然后再根据气门和凸轮的几何传动关系将确定的气门理论升程函数转化为对应的凸轮升程数据.设计计算表明,凸轮挺柱运动规律比气门理论运动规律前移或推迟了一定角度△ k值;试验表明,这种设计方法是可行的,新设计的配气凸轮改善了摩托车发动机的进气性能.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柴油机的配气系统,设计了中压共轨电控可变气门系统。根据电控可变气门的工作原理,利用HYDSIM软件建立电液控制配气机构的仿真模型,对电控可变气门的动态特性进行研究。分析活塞直径、高压共轨腔压力和高压电磁阀的通流面积等关键参数对气门升程及气门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确定可变气门机构部件的关键参数,得到了较为满意的气门运动动态特性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4.
刘尔锋  李晶 《汽车工程》1991,13(4):249-256
本文针对以往内燃机配气机构动力模型的不足,首次将多柔体动力学理论应用于配气机构,建立了配气机构动力分析的多柔体动力学模型。同时考虑了气门初始间隙以及由此产生的冲击现象,并研究了凸轮轴刚度、摇臂支座刚度及凸轮升程高阶频率对气门运动规律的影响。最后本文以6102Q柴油机配气机构为例进行了实际计算,所得的气门运动规律与实测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阐述了摩托车发动机在转速上的发展趋势,然后介绍了气门动态特性与转速的关系、高速发动机气门弹簧断裂的原因,目前国内气门弹簧的计算现状、设计制约因素。接着提出了高速发动机弹簧动应力计算的必要性,给出了计算建模的理论、计算方法及工程实现。最后比较了气门弹簧在不同转速下动应力对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N次谐波凸轮配气机构动变形响应的精确变化规律,将二阶微分方程全解的解析解法转用于配气机构动力学微分方程。根据这种解法编制了计算机程序,对某发动机配气机构的动变形响应随凸轮轴转速和气门间隙变化的规律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配气机构的动变形规律主要取决于当量气门运动加速度的大小和形状;凸轮轴转速的变化,在气门开启阶段对配气机构的动变形影响较小,在落座阶段对配气机构的动变形影响较大。气门间隙在设计值附近变化不大时,仅在气门开启阶段对配气机构动变形稍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乐俊秉  吴广全 《汽车技术》1995,(2):10-14,33
采用有限元动力模型,对顶置凸轮轴配气机构进行了动力分析计算,在已知凸轮升程数据的条件下,求出凸轮轴不同转速时的气门运动规律,配气机构各阶自振频率和振动振型,并研究了油温,油压及混入气泡量不同时,气门间隙液压调节器对配气机构运动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 对于研究工程师来说,发动机部件运动的测量同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例如:实际气门升程对曲轴转角的函数的气门运动规律的测量。这种研究是为了寻找出最佳凸轮型面,就是说气门要很快地开闭,而且升程要大。可惜,此条件常常导致具有使气门跳  相似文献   

9.
在四冲程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活塞的上下运动和气门的开闭必须按发动机工作循环要求依照一定规律进行。一、曲轴和凸轮轴的运动关系由于活塞的运动是由曲轴的运动通过连杆来控制,而气门的开闭是由凸轮轴的运动通过凸轮来控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对设计的新型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进行工作过程的分析,然后通过AMESim软件对该机构进行气门运动规律的模拟仿真,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机构可以实现气门升程以及配气定时的全可变。  相似文献   

11.
独特的配气机构是该机的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气门的关闭与开启均由摇臂来控制,开启摇臂与开闭摇臂由同一根凸轮轴上的两个凸轮直接操纵,这样不但使气门的开启可按预定的规律动作,而且也使气门的关闭有规可依,从而使气门的运动规律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在发动机运转中,气门弹簧不仅用来保证气门在需要关闭时关闭,更重要的是在整个配气过程中,能保证气门按照配气凸轮轮廓形状确定的运动规律运动。为了防止挺杆(或摇臂)瞬时离开凸轮型面的发生,即确保气门的密封性能,气门弹簧应拥有足够的刚度,使其压紧力始终大于配气机构产生脱离趋势的惯性力。但若弹簧刚度过大,则气门运动过程中相关零部件需克服的弹簧力也相应变大,这就要求增加受  相似文献   

13.
一、对解放牌CA-10B发动机圆弧凸轮的分析1.解放牌CA-10B发动机的凸轮轮廓是由缓冲段加上四个圆弧(包括基圆)构成并左右对称的。由于凸轮轮廓曲率半径变化不连续,造成挺杆及气门加速度突变,加速度曲线不连续,因此不容易满足气门机构高速工作平稳性的要求。但是由于气门运动学参数选择适当,既有足够的缓冲段升程贮备,而且又有正加速度段宽度很宽,正加速度形状设计合理,所以在发动机转速n=3000转/分以下时,还能保持良好的动态气门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4.
柴油机配气机构动力学特性的仿真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理论计算和试验进行了柴油机配气机构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研究,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对配气系统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和评价,构建了配气机构动态测试系统,进行了多参数同步测量试验.仿真模拟与试验测量结果表明:气门升程曲线连续光滑,最大气门落座速度小于许用落座速度,但落座瞬间气门加速度波动幅值较大,高速时气门落座有反跳现象,...  相似文献   

15.
在进行配气机构的计算时,常常会遇到下述情况:1.已知凸轮型面数据,求取气门升程数据;2.已知气门升程数据,求取凸轮型面数据。这种计算,对于一般下置凸轮式发动机只要乘以或除以固定的摇臂比即可求得,而对于图1所示的顶置凸轮式配气机构,由于其摇臂比随凸轮转角而变,因此就不能采用同样的简单方法。此时,必须运用表征配气机构几何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的关系式才能计算出来,本文就寻求计算顶置凸轮式配气机构的关系式进行  相似文献   

16.
顶置凸轮配气机构仿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浦耿强  张云清 《汽车科技》2001,1(1):8-10,18
运用多体力学的方法对配气机构进行了动态仿真分析,采用数字多体程序的方法,建立了配气系统的理论模型,进行配气机构的运动学、动力学分析,除了得到气门的升程、速度、加速度外,还考虑了摇壁与气门之间的碰撞,以及摇臂支座的柔性。因此得到气门与摇臂之间的碰撞力,摇壁支座的柔性衬套的受力,气门弹簧力,凸轮轴支座反力,气门座反力及凸轮与摇臂之间的压力角等。为凸轮型线、摇壁形状和整个配气机的设计改进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的配气机构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在配气机构多刚体模型中引入柔性体,描述了配气机构的动力学性能;建立了柔性体气门弹簧,分析了气门弹簧动刚度的非线性行为,并且依据模态技术计算得到其动态应力;该方法为优化设计配气机构等机械产品及对其进行疲劳性能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气门机构的不正常振动是高性能四冲程发动机设计者面临的一个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如果能用某种分析分法对发动机气门机构的运动状态进行预测,可以缩短发动机研制时间,降低费用。本文叙述了单列顶置凸轮式(SOHC)和双列顶置凸轮式(DOHC)两种气门机构通过交互式的计算和使用计算机绘图来进行气门运动模拟的一种方法。作者试图用模态分析法和模型化技术建立尽可能简单的模拟模型。通过调整模拟模型参数和由试验确定阻尼因数,使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凸轮过渡曲线中的缓冲段及间隙圆。所谓缓冲段,就是在凸轮外形上用以保证挺杆克服气门间隙和静变形及其允差对配气相位影响的一个区段。为了获得足够大的气门开启时间断面和气门升程及最佳的气门运动规律、配气定时,在凸轮设计时,一般把气门的开闭点设在缓冲段内。在使用中,气门间隙过大和制造误差等,容易使气门杆倾斜提前落座而影  相似文献   

20.
侧置气门发动机转速较低,阀系的传动链较短,在阀系设计中,往往将该系统当作刚性系统,较少考虑工作时的平稳性。但是,由于发动机不断强化,工作转速不断提高,侧置气门改成顶置气门,气阀系统的传动链加长了。由于这个弹性系统的振动,使气阀不能按照凸轮所规定的运动规律运动,其至产生飞脱、反跳等现象。转速越高,这种现象越严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