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桥台背回填土的工后沉降是产生桥头跳车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保证台背填土的填筑质量,避免沉降差异一直是困扰工程界的一大难题。永宁高路公路采用液压夯实机对全线桥台背回填土进行夯实补强,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对带桩帽的桩承式复合地基水平加筋垫层进行受力变形分析,得出加筋体的挠曲变形量及筋材拉应力。在此基础上,视复合地基中竖向桩体和桩间土体为线弹性体,由静力平衡及变形协调条件,同时考虑筋材拉应力的作用,得到水平加筋垫层上下桩土应力比的计算方法。该方法能反映桩土间的差异沉降量、水平向加筋体抗力作用、桩间距、桩帽直径等因素对桩土应力比的影响。最后,采用该方法对某一现场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理论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水平加筋垫层的存在使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增大,地基承载力提高,用文中方法计算桩承加筋垫层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针对地下管道对城市道路路基沉降产生重要影响,以有限元理论为基础,通过改变地下管道埋深、沟槽回填土的弹性模量,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MSC.MARC,在路基路面车辆荷载作用下,分析了地下管道对城市道路路基沉降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在车轮荷载作用下,当开挖回填土的模量大于路基土的模量时,随着管道埋深的增大管道正上方路基沉降呈线性降低;回填土模量在小于400 MPa时,减小回填土模量对降低路基沉降效果好。当回填土模量增大到400 MPa以后,对减少路基沉降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4.
以重庆轨道交通环线单洞双线区间隧道某标段为例,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进行数值分析,研究回填土隧道围岩应力应变随施工过程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应力释放率以及注浆不同尺寸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大跨径回填土隧道开挖完毕,拱顶沉降最大值出现在隧道开挖起始端,水平净空收敛最大值出现在开挖末端;隧道应力释放率增大,拱顶沉降和水平净空收敛增幅剧烈;管棚注浆起始厚度为0.4m时,隧道拱顶沉降、水平净空收敛值、路面沉降分别减少36.5%、47.0%和18.6%,注浆厚度由0.4m增加到1.6m,隧道拱顶沉降和水平净空收敛值分别减少14.2%和14%。  相似文献   

5.
以石家庄至磁县公路改扩建路面拼接方案为例,采用有限元分析技术,探讨新旧路面台阶状拼接与设置应力吸收带拼接两种方案的受力特性。结果表明:对于设置应力吸收带面层结构,2种条件下均呈现面层拉应力降低,但压应力增大。对于设置应力吸收带基层结构,差异沉降条件使设置应力吸收带的基层拉应力降低,但压应力增大;而汽车荷载条件使设置应力吸收带的基层拉应力有所增加,但压应力降低。差异沉降条件对基层拉应力减少幅度远大于汽车荷载条件,综合2种条件下基层拉应力总体上减少。考虑到沥青路面结构破坏主要受控于基层拉应力,因此,设置应力吸收带比不设置应力吸收带的拼接路面拥有更好的受力性能。  相似文献   

6.
结合佛(山)开(平)高速公路拓宽工程,运用有限单元法分别模拟计算了高速公路拓宽工程新老路基发生差异沉降时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两种路面结构的应力状态,对差异沉降引起的路面结构层不同位置、水泥稳定碎石层中的附加拉应力和剪应力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新老路基差异沉降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7.
利用ABAQUS软件建立高液限黏土路基加宽有限元模型,对不同的差异沉降处治方法进行了仿真模拟,分析了从竣工时至工后若干年时路基的应力状态、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的变化情况,结合应力位移云图及沉降位移曲线,获得了改扩建路基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和差异沉降变化规律。研究表明,路基拓宽1 a后沉降便已基本稳定,开挖台阶及加设土工格栅可以有效地减小施工时的差异沉降,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工后沉降。  相似文献   

8.
以某带加劲肋的不锈钢波纹板涵洞结构为例,采用有限元来分析加劲肋布设参数对结构变形、应力以及回填土压力的影响。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环向加劲肋能提高不锈钢波纹局部截面的抗弯刚度,但对回填土压力的影响较小;加劲肋会引起波纹板局部应力增大,使用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前尚无地下车站主体结构分幅施工的先例,也没有此种情况下明确的不均匀沉降控制标准。兰州中川机场地下车站采取主体结构分幅施工,通过调研相关规范与文献,制定该地下车站不均匀沉降控制标准。采用FLAC3D软件,分析不考虑结构顶部回填土和考虑结构顶部回填土2类共7种工况下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变形潜势及车站结构受力情况。结果表明:兰州中川机场地下车站变形潜势可分为安全、单指标预警、双指标预警、临界(一指标达到即可)、超限(一指标达到即可)等5个级别;对不均匀沉降而言,设后浇带左右半幅施工在施工期和长期均有利。对结构受力而言,设后浇带左右半幅施工在施工期有利,但对长期受力不利,推荐采用不设后浇带左右半幅施工方案;砂质黄土条件下地下车站主体结构不同施工工况变形潜势差异明显,左右半幅2种工况分别出现双指标预警和单指标预警的变形潜势等级。  相似文献   

10.
邹宇 《隧道建设》2006,26(5):24-27
在天津市地铁一号线既有线改造工程中,必须解决将原有车站进行改造所面临的差异沉降控制问题。因车站地处交通要道下,附近交通拥挤,使得改造工作难度较大。从施工的环保和安全角度出发,对控制结构在开挖过程中、改造完成并回填土后的沉降以及减少新旧结构差异沉降方法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