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对甲型链球菌与甲型流感病毒在鸡胚共生时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与甲型链球菌共生后,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活性增高;病毒从红细胞上游离的速度加快,游离量增加;电镜观察发现病毒表面纤突排列有一定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低温等离子体对白色念珠菌结构的影响,探讨低温等离子体对白色念珠菌的灭活机制.方法 选择白色念珠菌ATCC10231作为实验菌株,以介质阻挡放电方法产生的低温等离子体对其进行处理,使用扫描电镜(SEM)及透射电镜(TEM)分别观察白色念珠菌细胞表面和细胞内部的变化情况.结果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30 s后,SEM观察显示一些白色念珠菌细胞表面明显出现缺损,而TEM观察显示一些白色念珠菌细胞的细胞壁及细胞膜断裂,核心溶解,菌体近似空壳.结论 低温等离子体可破坏白色念珠菌表面和内部结构,这可能是低温等离子体中的带电粒子的击穿作用和活性氧种的氧化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3.
应用病毒空斑滴定法及动物LD_(50)法对HSV-1基因插入突变株[HSV-1(RC)]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HSV-1(RC)株在不同的6种细胞系上能够生长繁植,但在BHK-21、Hep-2细胞上较其亲代HSV-1(Δ305)及HSV-1(F)株生长缓慢,且空斑形成单位(pFU)数明显低于亲代株。动物LD_(50)实验结果HSV-1(F)株LD_(50)值为2.9×10~4pFU/0.1ml,而HSV-1(6305)及HSV-1(RC)LD_(50)值为0。实验结果提示:HSV-1基因组BamHI C片段插入突变处不是该病毒在一些细胞培养上生长所必需的基因片段,但对在某些细胞系上的生长仍具有影响作用。HSV-1的TK基因和BamHI C片段插入突变处则是病毒在动物整体上毒力强度的必需基因。在HSV-1基因组BamHI C片段处插入9.7kb大小的外源基因并不影响病毒在细胞上的组装和繁殖,但其毒力降低,建立的实用空斑滴定技术适用于病毒学研究,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金属基底上喷涂陶瓷涂层使表面具有耐磨、耐腐蚀、耐高温等特点.运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45号钢表面喷涂Al2O3、Al2O3-TiO23%、TiO2、ZrO2-Y2O38%等四种陶瓷涂层,部分采用Ni包Al为打底层.检测陶瓷涂层的硬度、耐磨性及结合力等力学性能,并进行金相和扫描电镜观察.四种陶瓷涂层的表面硬度达到70-3%90HR15N;有打底层的陶瓷涂层的硬度稍大于无底层的涂层硬度;Al2O3-TiO2陶瓷涂层的硬度较大,Al2O3涂层的耐磨性最好;而TiO2涂层的结合强度较高.同种涂层有打底层的情况下结合力较大.对截面样品,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均观察到明显的涂层及打底层形貌,并与以上测试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向分化及体外诱导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离培养体系,进行骨向分化诱导,并将诱导的成骨细胞复合钛网体外成骨,为MSCs进一步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骨髓MSCs,并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用诱导剂对MSCs向成骨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用扫描电镜观察骨向诱导后细胞复合钛网的情况。结果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成功分离获得了高纯度的骨髓MSCs。经骨向诱导后,ALP和矿化结节染色阳性。扫描电镜可观察到骨向诱导后细胞复合在钛网表面有矿化的基质沉积。结论成功建立了大鼠骨髓MSCs体外分离和培养体系,MSCs能够向成骨细胞分化,骨向诱导后细胞复合钛网体外有矿化的基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和报告病毒,并观察其在真核细胞的表达。方法采用DNA重组技术将GFP基因片段亚克隆到pss HGCMV载体的EcoRⅠ和BamHⅠ位点,构建表达GFP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pss HGCMV-GFP。以此载体转染143细胞进行GFP重组腺相关病毒包装,产生重组报告病毒颗粒并作纯化。用地高辛标记的CMV polyA片段作为探针,采用斑点杂交方法检测重组病毒的物理滴度。采用氯化钙法体外转染培养的NI H3T3细胞,在活细胞状态下用荧光显微镜直接观察其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GFP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和报告病毒—VssCMV-GFP,所获病毒的滴度为3.16×1012病毒颗粒/mL。重组腺相关病毒VssCMV-GFP感染NI H3T3细胞后48h开始出现绿色荧光,并逐渐增强,至120h荧光更加集中且很强。结论VssCMV-GFP对真核细胞具有感染能力,并且GFP可以在活细胞内有效表达,提示该重组腺相关病毒可应用于介导基因转移真核细胞进行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ECV304株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诱发排斥反应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ECV304,施加不同干预因素,分为正常对照组、灭活病毒作用组、病毒作用组、病毒上清液作用组及病毒与更昔洛韦组。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不同组别内皮细胞表面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呈弱阳性,加入灭活的病毒及病毒上清液后,ICAM-1的表达仍为弱阳性(P>0.05);加入有活力的病毒后,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呈强阳性,积分指数显著高于上述3组(P<0.01);在CMV感染内皮细胞的同时加入更昔洛韦,细胞表面ICAM-1表达强度较病毒组并无减低(P>0.05)。结论CMV感染的内皮细胞表面ICAM-1的表达明显增加。通过诱导内皮细胞表面ICAM-1表达上调可能是CMV诱发排斥反应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6例寻常性天疱疮和2例红斑性天疱疮皮损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水疱旁早期棘层松解区域细胞间质溶解,细胞间隙增宽,但桥粒和张力微丝连接仍然保存.在棘层松解区域,桥粒和微绒毛减少、消失.3例寻常性天疱疮皮损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棘层松解细胞表面光滑,微绒毛减少、破坏.作者指出微绒毛减少、消失是天疱疮皮损的重要超微结构改变,并且认为天疱疮棘层松解的过程可能首先是非桥粒区域细胞间质溶解,细胞间隙增宽,微绒毛破坏、消失,继之是桥粒区域,最后,桥粒破坏消失,棘层松解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哇巴因对SD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Gαq/1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在哇巴因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贴块法原代培养SD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进行传代和纯化。分别给予生理浓度以及病理浓度的哇巴因干预48 h,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平滑肌细胞Gαq/11蛋白的表达。结果生理浓度哇巴因干预后,平滑肌细胞有增殖现象;而病理浓度组细胞发生凋亡。生理浓度组Gαq/11表达(111.21±30.47)显著高于病理浓度组(68.70±6.21)以及对照组(58.81±4.51,P<0.01);病理浓度组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结论①Gαq/11介导了生理浓度哇巴因引起细胞增殖的生物学效应;②病理浓度哇巴因引起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效应与Gαq/11无关;③哇巴因在不同浓度下,可能通过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产生相应的药理学作用或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鼠饮用不同剂量氟水后发生中、重度氟斑牙的下颌切牙超微结构。方法给SD雄性大鼠分别自由饮用0、25、50、100mg/L的含氟水,于不同的时间点用数码相机对大鼠下颌切牙进行唇侧正位照相,将中、重度氟斑牙的左、右侧下颌切牙分别进行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的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正常鼠切牙的釉质是一层由成釉细胞形成的棕色色素薄层,呈橘黄色、棕黄色;中度氟斑牙表面呈现不同程度棕、白色相间的水平状条纹,透光度降低;重度氟斑牙牙面出现白垩色外观,不透明。扫描电镜显示正常大鼠下颌切牙牙面平整、致密,仅在颈部有小的点窝;中、重度氟斑牙牙面粗糙,点窝在牙冠和牙颈部都明显存在,颈部甚至出现堆积的无釉柱状突起。透射电镜显示随着氟斑牙严重程度加重成釉细胞呈现一系列细胞凋亡的迹象。结论不同程度的氟斑牙分泌期成釉细胞呈现一系列细胞凋亡迹象,且氟斑牙越严重,细胞凋亡的改变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泰国株ORF27蛋白的功能,阐释其在传代效应中可能发挥的分子机制.方法 用PCR方法从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泰国株基因组中扩增ORF27基因;使用ProtParam、TMpred、SignalP、ScanProsite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理化特性、亚细胞定位、信号肽、跨膜结构、功能位点等;并将其氨基端截短型基因进行原核表达.结果 ORF27基因序列全长768nt,编码255aa,分子质量约29.5ku.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其具有多个功能基序.截短型重组载体表达出分子质量约35ku的外源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结论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ORF27蛋白可能具有非常广泛的生物学活性,调控多种细胞信号传导通路,调节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参与传代效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利用球磨过程细化WC粉体颗粒,采用热压烧结的方法制备了具有较高硬度的无粘结剂WC硬质合金.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球磨后WC粉体颗粒明显变细,经热压烧结后形成组织致密的硬质合金,样品的显微硬度已经达到2294 HV;X-射线分析结果表明,热压烧结过程中,WC没有发生氧化脱碳现象.球磨处理使原始WC粉体颗粒积聚了很高的表面...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大量PPARγ与MED1腺病毒,探讨其生物学功能。方法以实验室现有的腺病毒原液为材料,用HEK293a细胞包装腺病毒,CsCl梯度离心法纯化病毒,A260法测定病毒颗粒,并通过细胞感染、小鼠活体尾静脉注射病毒等实验,用HE染色法、Real-time PCR及免疫组化法进一步鉴定病毒的生物学功能。结果获得Ad/LacZ、Ad/PPARγ和Ad/MED1,其浓度分别为2.51×1012、1.57×1012、2.59×1012 VP/mL。C57BL/6J小鼠经尾静脉注射Ad/PPARγ,小鼠出现脂肪肝,肝细胞聚集大量脂滴,且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同样,用Ad/MED1感染3T3-L1细胞或给小鼠尾静脉注射Ad/MED1,MED1表达水平都显著升高。结论Ad/PPARγ、Ad/MED1及对照Ad/LacZ成功制备,为体外细胞病毒感染以及活体研究PPARγ与MED1的基因功能以及网络调控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 流行性出血热病人中约10%左右呈现中枢神经症状,如意识障碍、嗜睡、谵妄及痉挛等症状,这些提示出血热病毒侵入神经系统的可能性,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确实的依据。我们在一例严重的中枢神经症状的出血热病人脑脊液中进行了血清学及病毒学检查,首次分离出了出血热病毒,证实了上述可能性。我们把清亮透明的脑脊液用出血热免疫血清,进行了沉淀试验,呈现阳性反应。以后用ELISA法进一步证实了脑脊液里存在着出血热病毒抗原。我们把此脑脊液接种于Vero—E6细胞,经过两代的传代,用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iR-145表达升高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CAL27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MiR-145在正常口腔黏膜细胞hNOK和口腔癌细胞CAL27的表达水平。通过MiR-145对CAL27的细胞转染,CAL27集落形成实验、细胞周期与凋亡实验,观察CAL27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改变。结果与正常口腔黏膜细胞hNOK相比,口腔癌细胞CAL27中的MiR-145表达呈下调状态。通过恢复口腔癌细胞中MiR-145的表达显著抑制了CAL27细胞集落的形成,并诱导G1期阻滞和细胞凋亡。结论 MiR-145可发挥口腔细胞癌的抑制功能,抑制口腔癌细胞CAL27细胞增殖特性,诱导其凋亡过程。在其诊断与治疗应用中,恢复MiR-145表达可能是一种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成骨诱导后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CB-MSCs)与β-磷酸三钙(TCP)构成的人工植骨材料修复兔颅骨缺损的作用。方法在无菌条件下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人UCB-MSCs;取传3代细胞应用条件培养基进行成骨诱导2周后,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检测碱性磷酸酶(AKP)、骨钙素(OCN)和钙离子的含量;成骨诱导后UCB-MSCs与β-TCP复合培养后形成人工植骨材料,用扫描电镜观察成骨诱导后的UCB-MSCs在β-TCP表面的生长状况;按人工植骨材料的形状制作兔颅骨全层缺损模型,术后4周行颅骨X线摄片,分析人工材料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结果采用Percoll(1.073 g/mL)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得到的UCB-MSCs大小较为均匀、梭形或星形的成纤维细胞样细胞。成骨诱导前后细胞的生长曲线测定无明显变化;UCB-MSCs内AKP、培养基中的OCN含量和细胞内钙离子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P<0.01);成骨诱导的细胞在β-TCP表面生长良好,在细胞周围有白色的钙盐沉积。人工植骨材料植入骨缺损4周后,发现复合材料与颅骨缺损中间大部分被高密度影所充填。结论成骨诱导后的UCB-MSCs呈现成骨细胞特性,在β-TCP表面生长状态良好;与β-TCP构成人工植骨材料具有促进骨缺损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球磨过程细化WC粉体颗粒,采用热压烧结的方法制备了具有较高硬度的无粘结剂WC硬质合金.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球磨后WC粉体颗粒明显变细,经热压烧结后形成组织致密的硬质合金,样品的显微硬度已经达到2294 HV;X-射线分析结果表明,热压烧结过程中,WC没有发生氧化脱碳现象.球磨处理使原始WC粉体颗粒积聚了很高的表面能和较大的畸变能,有利于烧结过程中WC粉末颗粒间冶金结合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真核表达B7.1细胞外编码区以研究其生物学活性。方法 电穿孔法将重组质粒pDisplay/B7.1(V +C)导入人子宫颈癌细胞株 ,免疫组化及核酸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其蛋白及mRNA表达 ,3 H TdR掺入法测定表达物对T细胞的刺激作用 ;MTT法研究转染细胞 T细胞混合培养引发的细胞毒性杀伤作用。结果 B7.1细胞外区在Hela细胞表面表达 ,所表达的B7.1细胞外区在抗CD3单抗存在的情况下具有刺激T细胞活化的特性 ,重组质粒转染的Hela细胞与T细胞混合培养可引起细胞毒性杀伤。结论 真核表达的B7.1(V +C)具有T细胞共刺激活性 ,可用于构建肿瘤免疫治疗之双功能分子。  相似文献   

19.
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OX LDL对内皮细胞NO、ET 1合成及细胞表面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 ,在分别加入不同浓度OX LDL(5 0、10 0、15 0mg·L-1)孵育 2 4h ,或浓度为 10 0mg·L-1于不同时间 (12、2 4、36h)孵育后观察培养液中NO及ET 1水平及细胞表面ICAM 1的表达。结果 OX LDL可显著抑制NO的合成 (P <0 .0 5 ) ,但各时间段培养液中NO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OX LDL还可明显增加ET 1的分泌及诱导细胞表面ICAM 1的表达。结论 OX LDL对内皮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 ,它对NO、ET 1释放及ICAM 1表达的影响可能是其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骨节病差异表达基因PAPSS2在MC3T3-E1细胞成骨样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及其对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细胞矿化的影响。方法培养MC3T3-E1细胞并诱导成骨分化,观察PAPSS2在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RNAi)技术或逆转录病毒转染高表达载体,分别构建PAPSS2低表达慢病毒及逆转录病毒高表达载体包装,滴度测定,验证细胞转染效率;分别转染MC3T3-E1细胞并设空白对照组,观察PAPSS2沉默或高表达后ALP活性的变化及细胞成骨矿化的影响。结果 PAPSS2在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mRNA及蛋白均随着矿化过程表达增加。用慢病毒介导的RNAi技术,成功降低了MC3T3-E1成骨细胞中PAPSS2的表达,使用逆转录病毒转染高表达载体显著增加PAPSS2基因的表达。PAPSS2沉默表达时,ALP活性和细胞矿化作用显著降低,高表达后其作用相反。结论 PAPSS2可调节成骨细胞ALP活性和细胞矿化作用,其异常表达可能与大骨节病骨骼病变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