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南海神东、西庙与广州海上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观点多以为南海神与海上丝路关系密切,但宋时南海神的升迁主要与保佑岭南一方平安有关.宋代南海神及其祠庙不仅为国家岳镇海渎祭祀的一部分,而且,在历次镇压广南东路起义中屡显奇功,卫国护城,降旱之甘霖,不断封号加爵.广州南海西庙、东莞、惠州等地南海庙相继建立,南海神崇拜日隆.而广州南海神东、西庙分别居广州城东和城西南,与对外贸易港口琵琶洲、广州城港近在咫尺,除官方祭祀外,中外商人与广大民众参与其间,南海神庇佑中外商人在南海航行中的作用更充分显现出来.每年祈风仪式与宴请外商之宴近在南海庙旁,南海庙成为中外交通贸易必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2.
<正>广州十三行作为清代中期外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外贸易历史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中外关系史重要的学术研究领域。为推动十三行与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研究,由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广州大学广州十三行研究中心、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承办,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广州十三行文化促进会、广州十三  相似文献   

3.
1894年鼠疫大流行中的广州、香港和上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申报》的有关报道为依据,研究1894年鼠疫大流行中广州、香港和上海三地的关系。在广州采取传统鼠疫应对方式的同时,香港与上海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式,不仅促进了两大城市以及中国海港城市卫生检疫事业的发展,而且促进了两大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公共媒体有关政府角色的讨论,已经意含对中国传统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否定。1894年的鼠疫大流行,证明了一个新的网络化的生态系统不仅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而且改变了以往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模式,更改变了人们对于未来世界的期望和想象。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既可以将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本质视作生态的变迁,也可以将百余年来生态变迁的本质视作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4.
南海神庙是岭南海洋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发端于广州的历史见证,更是广州对外交流、商贸往来和传播友谊的文化窗口.2006年瑞典哥德堡号仿古船复航广州、国家元首拜祭南海神庙是一次比较典型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充分表达了两国人民对海洋文化的热衷与敬仰,续写了中瑞、粤瑞之间友好交往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5.
广州自秦汉以来就是中国连接海外世界的重要枢纽,海外贸易的历史两千多年没有中断。早在20世纪初,便有学者开始关注并研究古代广州海外贸易历史。改革开放40年来,考古材料、传世文物愈加丰富,中外学术交流和跨学科合作日益频繁,文献共享率不断提高,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均推动了该领域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本文回顾、总结了近40年广州古代海外贸易历史研究的发展脉络、特点、关注点、主要成果及趋势。  相似文献   

6.
铁路对近代中国城市化的作用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近代中国城市数量的增加、原有城市功能的变迁及人口向城市集中几个方面,揭示了铁路对近代中国城市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国时期,中国侨乡金融业经历了一个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过程.在这一变迁过程中,传统与近代共生共荣的金店、水客业、侨批业的兴盛与华侨的作用密切相关.正是由于华侨的牵引拉动、内引外联的作用,推进了侨乡金融业的转型,进而有力地推动了整个侨乡经济变迁.  相似文献   

8.
广州自古就是“青山半入城,六脉皆通海”的滨海城市。独特的海江联运网络推动了广州海上交通与贸易的发达,也促成了既中外兼容又具有浓烈地方特色的广府文化的形成。可以说,航运是广州城市化进程中的蓝色推动力。  相似文献   

9.
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遗迹有多处,但最具典型意义的是南海神庙.南海神庙的波罗庙之称谓;南海神庙中供奉的异邦人;南海神庙的历次修缮由负责海外贸易的官员主事,这些都说明其在中外交流史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第三届中国国际物流节物流节云集了中远物流、中外集运、中铁集装箱、EMS中邮物流、广州港、南方航空以及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众多国内外知名的物流企业参加此项活动,有168家国内外展商参展  相似文献   

11.
在广州海事博物馆文案设计中,"渔民社会"部分反映了广州滨海先民的生存状态和信仰状态;"海上丝绸之路"部分反映了自汉代以来广州海外贸易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史实;"航海技术"部分反映了古往今来广州造船业及港口的演进与发展,航海技术的日趋先进与科学化;"南中国海海防"部分反映了明清、民国及新中国建立后南中国海的海防由弱到强,由近岸防御到远海出巡的嬗变.  相似文献   

12.
南海神庙以其1400余年的底蕴与厚重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之一,留下诸多遗迹、文献、民间传说和民俗活动,成为广州对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改革开放以来,南海神庙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广州对外文化交流的靓丽名片.  相似文献   

13.
南海神是国家祭祀的重要海神之一,自唐代以来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都具有广泛的信仰基础,是广州乃至岭南独具海洋文化特色的知名品牌.南海神洪圣文化凸显了岭南深厚的历史文化与蓝色海洋文明,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彰显了中国航海文明,是岭南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14.
探析民国时期大学设置标准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国时期是我国近代大学教育发展的重要阶段。其大学设置标准从初期照搬德国模式,到中后期学习美国模式。经历了一个“多学科——单学科——多学科”的曲折发展过程。这一变迁受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制约,探讨其中的经验教训。有利于把握现代大学的科学内涵,推进我国一流大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子嗣文化是南海神庙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南海神庙文化与子嗣文化的兼容可以说明,广州文化市井味浓,包容性强,让人易于接受易于感动,成为支撑着广州成为国际文化核心城市的强大软实力。  相似文献   

16.
李云 《海交史研究》2007,46(1):92-103
赫德是近代中西关系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关于他的研究文字不计其数,但提及他与音乐关系的文字却寥寥无几.世人大多知道赫德是影响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核心人物,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曾为中西音乐文化交流做出过贡献.对这一课题的探讨,有助于拓展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7.
广州很早就是中国通往欧、美以及南洋诸国最近的航线起点.广州城市由华洋贸易而兴起,也由于华洋贸易的持续发展才能历久不衰,成为非常重要的港口都会,积淀了深厚的蓝色历史文化.本文从多个侧面对大航海时代以来的广州城市航运文化进行了分析、述评.  相似文献   

18.
《广东交通》2006,(2):47-47
广州越洋船务有限公司是广州市中外合资的多功能海运企业,公司坚持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之路,以优质的服务,求真务实,高效管理,不断壮大,为广州市经济的腾飞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正为向中外游客展示青岛百年城市魅力,7月13日,畅游老青岛观光11号线和观光12号线正式开通,游客可以乘坐这两条线路"穿越"青岛近百景点,探寻岛城百年历史变迁。两条观光线路不仅包含栈桥、五四广场等前海一线著名景点,同时涵盖了中山路、小鱼山等青岛特色街巷,串联起青岛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乘客打造集观光、文化、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全新旅游方式。据悉,以往游客来青旅游大多集中在前海一线的固定  相似文献   

20.
目前,广州已形成“北有联邦快递,南有马士基“的国际性大物流格局,未来广州将发展成为南方的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和全球物流体系的重要节点,到2008年,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将占据珠三角集装箱业务的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