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次过闸时间、日过闸次数、船舶装载系数、运量不均衡系数等是影响船闸通过能力的因素,结合广西桂平船闸多年来的实际运行情况,研究船闸通过能力计算系数的取值问题。  相似文献   

2.
船闸通过能力与日平均过闸次数、一次过闸吨位、年通航天数、船舶装载系数以及运量不均衡系数有关,在船闸运营过程中这些因素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对船闸通过能力的计算产生很大的影响。为消除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采用基于MC法的计算机仿真研究船闸通过能力,并以新夏港河船闸年过闸货运量作为研究对象予以说明。运行结果表明,计算机仿真能够较好地应对不确定性问题,为船闸工程建设中船闸通过能力计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统计资料,分析了芒稻船闸的通航能力,预测了航道运量,并研究了船闸的建设规模,为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提高三峡船闸综合通过能力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俊  张玮  余劲 《水运工程》2008,(3):93-98
提高三峡船闸通过能力是解决长江航运问题的根本途径。文章从一次过闸平均载重吨位、日运行闸次、船舶装载系数、运量不均衡系数等方面对三峡船闸2009年的运行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剖析了三峡船闸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长江中上游航运发展需求量预测,从近期和远期两个方面提出了提高三峡船闸综合通过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唐冠军 《中国水运》2004,2(4):14-16
通过对船闸实际通过能力的计算和未来几年过坝运量预测,得出三峡船闸围堰发电期实际通过能力将不能满足长江航运发展将不能满足长江航运发展的需要的结论,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提高三峡坝区的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水运运量的增长和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趋势,一线船闸已不能满足船舶的过闸需求,复线船闸的建设迫在眉睫。鉴于复线船闸布置较一线船闸有所不同,约束条件较多,平面布置难度较大,尤其是复线船闸与一线船闸的轴线间距的确定。本文结合濛濛枢纽和临淮岗复线船闸平面布置的情况,综合分析复线船闸和一线船闸轴线间距的选取原则和方法。为今后工作中遇到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过坝运输保持通畅,三峡断面运量继续增长。2005年三峡船闸运行8300余闸次。通过船舶64000余艘次,货运量达到4392万吨。葛洲坝船闸运行近17000闸次,通过船舶68000余艘次,货物3541万吨,货运量创造了葛洲坝船闸新记录。两坝过闸船舶数量有较大下降,船舶大型化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穆森  吕小龙 《水运工程》2021,(3):145-150
船闸通过能力是平陆运河开发的核心问题之一。基于货运量和过闸船型预测结果,分析影响船闸通过能力的因素;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建立船舶进闸的排队仿真模型,得出一次过闸平均吨位、一次过闸船舶数及闸室利用率3个关键参数,据此分析并比较合理尺度下大、小船闸分工运行和双线船闸随机运行两种模式的船闸通过能力;并在大、小船闸分工运行模式下,对小闸通过能力与船舶载货量进行闭合调整。结果表明,平陆运河须同时建设双线船闸,当1000吨级船舶艘次比较大时,大、小船闸分工运行模式的船闸通过能力更大,且远期部分1000吨级船舶须从大闸通过才能使小闸通过能力满足运输需求。  相似文献   

9.
目前长洲水利枢纽共有4线船闸,2021年下行量达1.19亿t,船闸运行接近饱和。为研究新建船闸建设方案,需结合过闸运量预测,分析既有船闸和新建船闸的通过能力。根据过闸船舶统计数据和发展变化的规律,预测2030年过闸船舶的组成、各吨级船舶的平均载重吨和装载系数。采用离散事件系统仿真方法,模拟船舶随机到闸和排档过程,考虑多线船闸不同的调度规则,构建了船闸群的系统仿真模型。结果表明:按船舶随机到达顺序依次过闸的规则,船闸总体通过能力相对较优;五线船闸选新闸址建设,且闸室平面尺度宜为340 m×34 m。  相似文献   

10.
2006年9月15日至2007年4月底,三峡船闸实施完建施工,实行单线通航;葛洲坝二号船闸于2007年3月1日至4月19日进行为期50天的计划性大修,葛洲坝只有一号船闸和三号船闸通航。在三峡船闸与葛洲坝二号船闸交织施工期间,两坝船闸通过能力均不能满足船舶过闸需求,为有效应对船闸通过能力不足的现状,三峡通航管理部门组织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