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客运专线列车运行图质量的模糊综合评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客运专线列车运行图质量综合评判的必要性,引入了基于基本评价指标、均衡性指标、可调整性指标、经济评价指标、后评价指标、以及旅客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客运专线运行图评价指标体系,构造了客运专线运行图多指标、多层次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对模型的使用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2.
在全面分析影响交通安全的各道路因素的基础上,选取连续性指标、线形指标、舒适性指标和宏观指标四个综合指标,建立了以连续性指标为核心的高速公路线形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改进的德尔菲法确定了高速公路线形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四层次结构、十二个评价指标的权重,该指标体系的建立为高速公路设计进行有效的安全性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客运站布局评价指标既有定量指标也有定性指标,为统一评价指标,引入了评价指标的目标效应值,建立了客运站布局优化模型。以南宁铁路枢纽为例,确定了工程投资、枢纽内运用成本、旅客出行费用、与城市规划配合情况4个评价指标,工程投资、枢纽内运营成本、旅客出行费为定量指标,与城市规划配情况为定性指标。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各定量指标的具体费用值,对定量指标进行说明。利用线性插入法分别计算各定量指标的目标效应值,利用五等制确定定性指标值,通过专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然后计算加权总目标效应值。根据总目标效应值最大方案最优,确定了南宁铁路枢纽客运站布局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4.
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后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后评价原理、建立了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后评价模型,采用权重判断法筛选评价指标,根据单准则AHP构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通过计算偏差率,将各指标归一化。在确定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分别为交通需求预测后评价指标、交通改善措施后评价指标、交通可持续性后评价指标;二级指标分别为背景交通需求预测指标、项目交通需求预测指标、区域交通需求预测指标、公共交通需求预测指标、静态交通需求预测指标、土地利用改善指标、交通组织改善措施指标、交通适应性指标、经济影响指标、环境影响指标与社会影响指标。评价结果表明:成都市博远花园住宅项目后评价最大隶属度为0.527 7,评价等级为部分成功,评价结果符合实际。可见,评价指标和模型有效。  相似文献   

5.
以陕西铜黄公路建设工程为依托,开展黄土高原路域生态环境指标体系研究,提出黄土高原路域生态环境指标体系包括4个中类指标和17个基础指标。四个中类指标分别是:生态工程设计指标、土地资源指标、生物资源指标和科学管理指标。指标体系引入科学管理和生态工程设计,突出了有关政策法规的执行和落实,强调生态补偿与治理效果.体现了清洁生产、预防为主、防胜于治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文中分析了设计变更方案评价与工程总体设计方案评价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设计变更方案评价的6大指标体系,即质量指标、工期指标、财务指标、功能指标、工艺指标和安全指标.并运用价值工程原理建立了设计变更方案的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7.
路网可靠性评价指标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网可靠性是衡量城市路网性能,特别是在突发事件下交通系统功效的重要指标。依时间线索回顾了路网可靠性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连通性/终端可靠性、行程时间可靠性和路网容量可靠性三大主要评价指标的特点,并从指标定义及指标评价方面,对比分析了三大指标的联系及区别。围绕研究及应用中的现存问题,对指标评价结果阈值的确定、提高评价指标应用性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绿色生态型城市道路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合理地评价绿色生态型城市道路,确立了绿色生态型城市道路概念,从设计合理性、道路功能效果、节能减排效果、绿化效果和环境保护效果五方面提出了绿色生态型城市道路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与31个三级指标,并对各指标进行了阐述,确定了各指标的评价标准,提出了基于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组合赋权方法与区间逼近方法的绿色生态型城市道路评价方法,并对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生态型道路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生态型道路21个三级指标评定结果为优,其余10个指标评定结果为良;12个二级指标评定结果为优,其余2个指标评定结果为良;一级指标中设计合理性与环境保护效果评定结果为良,其余指标评定结果为优;绿色生态型城市道路评价指标集合到评价等级优的距离为3.82,为评价指标集合到各评价等级的最小距离,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生态型道路评价结果为优,与实际相符,因此,绿色生态型城市道路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9.
从公共交通的运营能力、服务能力及发展能力等3方面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结构熵权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将评价指标分成成本型指标、效益型指标及区间型指标,对TOPSIS法进行了改进,并建立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分别选取两个城市,进行了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的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0.
现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的设计指标为层底拉应力和弯沉,而缺少对于应变指标的控制。文章对比分析了应变、应力、弯沉指标的差异性,对不同类型沥青路面设计指标的选取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应变指标验算点的位置应取在面层中部、基层的顶部和底部;基层模量与应变指标和应力指标、弯沉的关系呈负相关;指出了应变作为控制指标的必要性;路面类型对设计指标的适用性影响较大,设计指标应根据路面类型而进行相应选取。  相似文献   

11.
公路网规划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提出公路网规划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制定指标选取的原则;根据后评价指标选取原则对发展预测子系统、路网发展规模测算子系统、建设实施安排子系统进行指标筛选,得到由42个指标构成的初始指标体系;针对不同层次的公路网规划进行相应的指标选取分析,并以区域公路网规划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为例,对初始指标体系进行优化研究,给出指标优化框架设计,通过构造判断矩阵、编程计算对初始指标体系进行优化,经过3轮迭代删除13个次要指标得到由29个指标构成的最终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航运企业发展水平测评指标体系,运用基于层次分析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航运企业发展水平进行了实例测评计算.  相似文献   

13.
柳州区域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区域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理论,构建描述指标体系,选择柳州区域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相关指标数据,通过综合发展指数、静态协调度、动态协调度计算进行相应的评价,得出结论:柳州经济系统与交通运输系统动态协调发展一直在缓慢下降,反映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进一步增大,满足不了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因此必须对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进行协调管理。  相似文献   

14.
在对农村城镇化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公路交通和农村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适应性评价方法,并用适应性指数对两者进行适应性评价。然后以2006年西安、汉中为例对评价方法进行了验证,结论表明:评价方法实用性和可靠性较好,评价指标选取也较为合理。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为进一步加强公路交通与区域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铁车站选址需要综合考虑技术、经济以及空间等诸多因素,国内已有研究缺乏针对新建高铁线路边缘化的选址及其对车站周边地区开发影响的定量分析。以京沪和武广高铁沿线城市的38个高铁车站及其周边地区发展状况为研究对象,探索高铁车站与城市中心的距离这一关键因素对高铁车站周边地区开发的影响机制。通过构建距离指数,系统分析不同区位高铁车站周边地区的开发特征,并通过聚类分析,得到车站周边地区开发规模与城市规模、距离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城市规模越大、距离指数越小,则开发量越大;在22个有开发车站中,距离指数较低(0.5~1.0)的车站周边地区开发效果最为显著;相对大、中开发类车站,小开发类和无开发类车站周边地区的开发情况对于城市规模和距离指数的变化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6.
白车身质量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车身开发的实践为基础,提出了白车身质量的评价指标,探讨了各指标的具体内容;对用AUDIT对白车身质量进行评价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比分析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不同国家交通类指标的指标构成、权重及指数发展变化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公路交通发展特点,分析公路运价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表征的合理性,提出在消费价格指数中适时引入二手车和通行费消费种类,以便客观全面地反映交通消费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8.
Mega-city region is the mainstream of global urban development and also the dominant model of the neo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China.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area, Yangtze River Delta area and Pearl River Delta area are China's three largest and most mature mega-city regions, the status of which represents the general level of the urba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 Based on entire-array-polygon method,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evolution assessment of the three mega-city regions in terms of urban population index, urban economy index, urban life index, urban culture index and urban primacy index. In terms of general developing level, the three mega-city regions have progressed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e. With their respecti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e three mega-city regions initially realize a "diversified" regional layout. The difference and gap among the three mega-city regions are obviously decreasing, 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regional balance of China metropolitan development. The rankings of the three mega-city regions will be in a continuous adjustment.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area is possible to catch up and take the lead.  相似文献   

19.
生存、发展、环境、社会和人力5大支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素,能够作为判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要素组。从5大支持系统的角度出发,对一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5大支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各级指标的权重,通过线性比例变换法计算各级指标的标准分值,对标准分值按各自的权重加权求和,即可计算出重庆水运5大支持系统的综合评价值,进而得出重庆水运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评价值,即可持续发展度。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基于GIS技术建立甘肃省公路地质灾害区划指标体系.首先以公路地质灾害的孕灾环境和自然灾害类型两个定性指标进行一级分,然后通过公路地质灾害群聚程度指数和发育强度指数两个定量指标,计算公路地质灾害综合灾度指数,依次进行二级分区.最后将甘肃省公路地质灾害分为4个一级区、20个亚区,并详细给出了各亚区的范围、灾害类型及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