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对一些公路冻害的现场观测及在相关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季冻区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对延长路基路面的使用年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季冻区桥梁基础冻害的表现形式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冻害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对季冻区旧路改扩建工程路基拓宽中,容易出现的破坏现象的成因进行了分析,重点结合季冻区已建或在建的改扩建工程的施工经验,对季冻区的路基拓宽的特殊性进行了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季冻区路基施工技术要点,研究了季冻区高速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强调应加强、改进和完善施工技术,提高施工质量,缩减工期,降低施工成本,确保公路工程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5.
重点介绍季冻区不良地质地带路基路面综合设计优化方案,该方案把路基路面视为整体结构进行综合设计,解决季冻区不良地质地带路基处于潮湿或过湿类型的冻胀病害,确保路基强度和稳定性,使路面不产生早期破坏。  相似文献   

6.
魏拓 《北方交通》2015,(1):74-75,78
季冻区路基冻融现象严重威胁着公路运营安全,其根本原因在于冻融作用会导致路基土力学参数变化。选取三种不同土样,通过三轴试验,测试得到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路基土抗剪强度的变化规律,为季冻区路基材料选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从多年冻土区路基冻害的防治原则着手,系统的研究了多年冻土区路基冻害的防治措施,分析了各种方法的适用性,为以后在多年冻土区修建道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季冻区半填半挖、填挖交界和低填浅挖以及桥涵台背等填筑交界路段,路基稳定性受季节性冰冻气候条件影响显著。本文通过对季冻区填筑交界路段路基破坏模式、病害机理及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填筑交界路段路基稳定技术措施,为设计及施工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9.
现场观测及在相关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季冻区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对延长路基路面的使用年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托鹤大高速公路工程项目,通过路面结构性能的监测和表面功能的观测开展季冻区路基路面长期使用性能研究。详细介绍了项目开展的意义、典型路面结构和实施路段的确定过程,以及监测与观测方案的设定原则和内容,从而实现路基路面长期性能研究的推动和交流,进而实现季冻区高速公路建设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季节性冻土地区(简称季冻区),路基随季节交替发生冻结和融化循环变化,产生的病害主要是冻胀和翻浆。本文结合抚顺市城市道路冻胀状况调查,分析道路冻胀翻浆产生的机理、影响因素,并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为今后抚顺等季节性冻土地区的城市道路设计和养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甘肃南部宕昌-迭部二级公路, 选取了2个典型寒区沟谷软土路基试验段, 监测了2个冻融期内路基温度、含水量、变形以及地下水位, 分析了弃渣换填深度与降排水措施对路基冻结特征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 在监测的2个冻结期内, 换填深度为2.0m的试验段K18+180的冻结深度比换填深度为1.0m的试验段K18+330的冻结深度大0.12~0.16m, 说明换填深度越大, 冻结深度越大; K18+330段初始地下水位为3.4m, 仅设置地表排水沟时, 冻结期间地下水位稳定在3.4m左右, 距冻结面的最小距离为1.7m, 说明设置排水沟时地下水位在冻结期间基本没有变化; K18+180段初始地下水位是1.3m, 在设置了渗沟降水措施后, 冻结期间地下水位稳定在2.0m左右, 距冻结面的最小距离为0.2m, 地下水位降低了约0.7m, 因此, 渗沟降水可以降低地下水位, 防止路基冻胀; K18+180段路基中心2个周期监测的最大冻胀分别为3.4、4.2mm, 而K18+330段相应位置的最大冻胀分别为10.7、14.0mm, 后者均是前者的3倍多, 说明换填深度越大路基冻胀越小;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15) 规定的二级公路容许冻胀为50mm, 软土路基容许工后沉降为500mm, K18+180、K18+330段路基的最大沉降分别为1.5、1.8mm, 最大冻胀分别为4.2、14.0mm, 远远小于规范值, 表明试验段路基的稳定性良好, 采用换填与降排水措施能有效控制路基冻胀。   相似文献   

13.
浅谈季节性冻土的处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季节性冻土地段路基出现的几种病害,论述了季节性冻土路基产生的原因,简要地介绍了几种解决冻胀病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路基翻浆是北方地区的常见病害,从土质、温度、水分、行车荷载四个方面分析了翻浆产生的原因,并阐述了对应的防治措施,以消灭翻浆产生的根源,保证路基施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在季节性冻土区公路路基翻浆是常见病害之一,翻浆通常伴随冻胀问题产生,所以对翻浆的防治主要应该考虑路基冻胀的问题。通过对引起冻土区公路路基冻胀的因素及冻胀机理进行分析,并探讨路基翻浆的预防措施,以期为相关工程项目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由于辽西地区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因素影响,从每年的十月底开始地面冻结,最大冻深在二月中旬,平均冻深在1.1m,最大冻深1.4m。由于路基在季节性冻胀、外部荷载渗流等因素作用下,局部地段易发生冻胀、融沉、翻浆、路面开裂等一系列特殊现象。道路的各种冻害给交通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此对路基的冻害防制措施进行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志斌 《交通标准化》2014,(19):138-141
气泡混合轻质土是土建工程领域中近年开发的一种新型轻质填土材料,将其应用于软基处理、冻土保护、冻胀翻浆防治、桥台台背填筑等,可提高公路的建设质量与服务使用水平,降低养护成本。基于此,重点论述了轻质土的冻胀与热传导理论、材料特性,以及其在冻土地基保护和道路冻胀翻浆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型桩板结构路基在季节冻土区的适用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莫喀(莫斯科—喀山)高速铁路季节性冻土区路基冻胀病害防治问题,提出了铺设保温板垫层的新型桩板结构路基. 通过对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EPS)、聚氨酯板(PU)和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XPS) 3种保温材料性能的对比分析,发现新型桩板结构路基中的保温板可采用在保温隔热、隔水防渗和抗压性能方面表现良好的XPS保温板. 通过建立热弹塑性冻胀计算模型,研究了冻胀力作用下保温板铺设范围、厚度、路基填高和外界温度对新型桩板结构路基受力变形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保温板铺设范围延伸到线路两端的信号线槽处时,可以更好地阻滞外界负温向下传递(减小冻深),抑制因桩板结构周边土体冻胀对结构物产生的不良影响;随着保温板厚度的增大,冻胀量呈指数形式减小,冻深呈抛物线形减小,保温板上表面处起到抑制外界负温向下传递的作用,下表面处起到控制下部土体温度耗散的作用;增大路基填高,有利于抑制路基冻胀量,减少保温板的使用厚度,当路基填高0.8 m时,保温板垫层厚度需大于0.40 m;当路基填高2.8 m时,保温板垫层厚度需大于0.31 m.   相似文献   

19.
从路基冻胀与翻浆产生的现象与作用机理入手,分析季节性冰冻地区产生道路翻浆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确定其中土、水、温度是内因,行车荷栽和路面构造是外因,翻浆的产生是它们综合作用的结果,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地区是我国多年退化性冻土主要分布地区之一,多年退化性冻土这种不稳定的地质类型对路基工程的影响是工程地质中的技术难题。对多年退化性冻土区的路基施工技术进行论述,旨在提高多年退化性冻土路基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