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5.
介绍了永磁式缓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将Nd-Fe-B永磁体简化为通电线圈。运用电磁学原理和麦克斯韦方程,分析了永磁式缓速器定子、气隙、转子鼓中的磁场分布和边界条件。使用能量法,计算出转子鼓中的感生电流(涡流)的损耗,建立了永磁式缓速器制动力矩的简化计算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计算值和试验值能够较好地吻合。根据制动力矩计算模型,分析了永磁式缓速器制动力矩的理论计算和试验的特性曲线,得出了影响制动性能的几个因素,为以后的生产和设计提出了改进意见,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介绍电磁缓速制动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通过电磁理论推导,得到了电磁缓速制动器制动功率和制动力矩的计算公式,并研究了温度升高对电磁缓速制动器主要参数电导率和相对磁导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缓速器转子与空心轴不能一体化铸造时的连接问题,文章讨论了液力缓速器转子和空心轴不同端面制动力矩传递方案的可行性,采用 Abaqus 软件进行优化分析,针对仿真最优结果进行零部件试制,并开展缓速器疲劳试验验证。分析表明,液力缓速器转子和空心轴之间存在较大的制动力矩传递现象,并非单纯机械部件连接问题。在装配空间受限的情况下,为保证连接可靠,端面齿、圆柱销和螺栓配合的方案可作为一种端面制动力矩传递方式进行使用。增加端面齿数、增大齿根和齿顶倒圆角可显著提高配合结构传递制动力矩的能力,降低零部件应力,提高零部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
介绍气制动大客车制动力以及制动力矩的计算方式,并通过实际气制动客车制动力矩的计算和数据对比.为今后在客车制动系统设计当中,提供有效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文章结合电涡流缓速器和再生制动能量回收技术的优点,提出了能量回收式电涡流缓速器制动补偿策略.利用再生制动系统提供的制动力矩为电涡流缓速器在持续制动过程中的制动力矩热衰退予以补偿.以GB12676-2014政策法规为验证标准,车辆在满载情况下在7%的坡道上保持以30km/h的车速匀速行驶5km为仿真目标,对某商用车型进行... 相似文献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