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Maxwell张量法和电磁理论,研究并推导了自励式缓速器发电装置电磁转矩和缓速装置制动扭矩的解析计算公式.通过对500 N·m自励式缓速器制动力矩的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的比较可知,在中、低转速范围,其制动力矩的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基本吻合.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自励式缓速器制动力矩与各结构参数的关系及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轮边缓速器制动力矩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轮边缓速器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根据电磁学原理对轮边缓速器的磁路进行了简化,确定了气隙中磁感应强度的计算公式,进而推导了轮边缓速器的制动力矩公式.并利用MATLAB将该公式计算出的制动力矩数值绘制成出曲线.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所提计算方法对于轮边缓速器的结构参数选择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矩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何仁  衣丰艳  何建清 《汽车工程》2004,26(2):197-200
运用电磁场理论推导了电涡流缓速器的电流密度和制动力矩计算公式,这些计算公式反映了电涡流缓速器各设计参数的相互关系.可用于指导电涡流缓速器的产品开发。  相似文献   

4.
汽车电磁缓速制动器制动力矩的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汽车电磁缓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推导其制动力矩的计算公式。该公式反应了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可用于电磁缓速器结构设计和性能分析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永磁式缓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将Nd-Fe-B永磁体简化为通电线圈。运用电磁学原理和麦克斯韦方程,分析了永磁式缓速器定子、气隙、转子鼓中的磁场分布和边界条件。使用能量法,计算出转子鼓中的感生电流(涡流)的损耗,建立了永磁式缓速器制动力矩的简化计算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计算值和试验值能够较好地吻合。根据制动力矩计算模型,分析了永磁式缓速器制动力矩的理论计算和试验的特性曲线,得出了影响制动性能的几个因素,为以后的生产和设计提出了改进意见,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介绍电磁缓速制动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通过电磁理论推导,得到了电磁缓速制动器制动功率和制动力矩的计算公式,并研究了温度升高对电磁缓速制动器主要参数电导率和相对磁导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菲 《汽车实用技术》2022,47(19):52-56
为解决缓速器转子与空心轴不能一体化铸造时的连接问题,文章讨论了液力缓速器转子和空心轴不同端面制动力矩传递方案的可行性,采用 Abaqus 软件进行优化分析,针对仿真最优结果进行零部件试制,并开展缓速器疲劳试验验证。分析表明,液力缓速器转子和空心轴之间存在较大的制动力矩传递现象,并非单纯机械部件连接问题。在装配空间受限的情况下,为保证连接可靠,端面齿、圆柱销和螺栓配合的方案可作为一种端面制动力矩传递方式进行使用。增加端面齿数、增大齿根和齿顶倒圆角可显著提高配合结构传递制动力矩的能力,降低零部件应力,提高零部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
介绍气制动大客车制动力以及制动力矩的计算方式,并通过实际气制动客车制动力矩的计算和数据对比.为今后在客车制动系统设计当中,提供有效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汽车液力缓速器的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单介绍缓速器的发展历史,重点叙述液力缓速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式,并对液力缓速器的制动效果做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电涡流缓速器和再生制动能量回收技术的优点,提出了能量回收式电涡流缓速器制动补偿策略.利用再生制动系统提供的制动力矩为电涡流缓速器在持续制动过程中的制动力矩热衰退予以补偿.以GB12676-2014政策法规为验证标准,车辆在满载情况下在7%的坡道上保持以30km/h的车速匀速行驶5km为仿真目标,对某商用车型进行...  相似文献   

11.
汽车电磁制动器磁感应强度预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在电磁制动与摩擦制动并用的集成制动系统的设计与控制中,确定制动盘磁感应强度存在计算工作量和误差大的问题,根据位势能理论和Maxwell方程,建立了电磁制动器中制动盘某点处的磁感应强度的预测模型.基于此模型,对某一电磁制动器的制动盘在不同磁极长度、磁极宽度和磁极面与制动盘间距下的磁感应强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当磁极长度为120mm,磁极宽度为40mm,磁极面与制动盘间距为1mm时,磁感应强度达到最大,与传统的理论计算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2.
盘式制动器以其制动性能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汽车上,文章对BIR制动器的驻车原理进行了详细分析,介绍了2种盘式制动器驻车力矩的计算方法,并通过某车型进行了实际验证,其结果是驻车制动力的总和大于该车在测试状态下整车质量的20%,满足法规要求,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车用液力减速器制动性能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鲁毅飞  颜和顺  项昌乐  闫清东 《汽车工程》2003,25(2):182-185,155
介绍了车用液力减速器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用途,建立了计算液力减速器制动性能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液力减速器的性能试验,得到了液力减速器制动性能计算参数的选择范围,可为此类部件的进一步研究和使用所选取。  相似文献   

14.
针对车辆液力缓速器的制动力矩数学模型与实际输出力矩存在较大偏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可以逼近实际输出制动力矩特性曲线的液力缓速器制动力矩模型,并建立了液力缓速器的神经网络PWM控制系统。通过试验对比了基于数学模型和基于神经网络模型对实际制动力矩曲线的逼近效果,结果表明,基于神经网络的液力缓速器输出力矩能更好地逼近实际的制动力矩特性曲线,即基于神经网络的液力缓速器制动力矩模型更有效。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缓速器开关的控制原理及方式,重点阐述了一种基于现有产品开发的缓速器开关的多个方案,总结了缓速器开关使用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同时也介绍了设计缓速器开关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如整车电气架构、整车的布置以及人性化设计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