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具有经济、环保、施工方便等优点,在沥青路面养护维修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依托江苏328国道路面大修工程,研究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设计及施工关键技术。分析了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强度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工程研究提出了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技术标准及设计方法,总结了冷再生混合料施工成套技术及质量控制方法,并分析了施工中路面微裂缝成因,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厂拌乳化沥青冷再生的节能减排效果,利用厂拌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替代热拌沥青混合料作为路面下面层材料,结合实体工程,对比分析厂拌乳化沥青冷再生和挖除重建两种路面维修方案的能源消耗、有害气体排放。结果表明,采用厂拌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替代热拌沥青混合料作为路面下面层材料,可以节约能耗64.4%,二氧化碳减排26.23%,氮氧化物减排24.53%,二氧化硫减排22.37%,一氧化碳减排14.52%,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其节能主要在于厂拌冷再生减少了混合料的加热生产及施工。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省道S201线改建工程试验段为依托,对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配合比进行设计验证,经技术分析,合理配合比设计的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的性能能够满足沥青路面下面层的要求,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由于其成本低、设备与施工工艺简单、再生利用率高等优点,因此更具推广潜力。并对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路面的经济效益进行测算分析,分析结果认为,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与传统的沥青路面养护维修方式相比,能够节约大量的沥青、砂石等原材料,降低工程造价,有利于废料利用、保护环境,因而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环保和社会效益,符合国家节能环保的要求,是实现公路养护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依托天津外环高速公路路面大修工程,对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应用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实体工程检验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施工工艺、质量过程控制与检验。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的拌和采用连续式拌和设备,连续式拌和设备具备水泥和外加水的添加系统。混合料宜随拌随用,储存时间不宜超过6h。集料之间的润滑不是靠沥青,主要靠添加水分来实现,因而混合料摊铺、碾压过程的和易性较差,要求更大的压实功。配备了大吨位的压路机,按常规初压、复压、终压步骤碾压。初压应用单钢轮调频调幅振动压路机碾压,先静后振,用高频低幅强进后振。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应用进行了研究成果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技术借鉴技术。  相似文献   

5.
0 引言 随着道路建设和养护技术的发展,近年来节能环保的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在道路维修方案中逐渐得到推广应用。目前,沥青路面再生技术主要分为:就地热再生、厂拌热再生、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就地冷再生)和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厂拌冷再生)。4种技术的适用性不同,各有优势,但均比传统热拌沥青混合料方案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际依托工程,对比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和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的节能减排效果。结果表明,在单位体积(1m3)下的总耗能,就地冷再生较厂拌冷再生节能8.98%;在污染气体的排放上,除了在CO的排放厂拌冷再生较就地冷再生减少排放6.23%以外,其他三种污染气体在排放中,就地冷再生相对厂拌冷再生的污染气体排放均有所减少,其中c02降幅为15.32%,NOx为7.77%,S02为14.97%。  相似文献   

7.
结合深汕(深圳—汕头)高速公路东段路基路面大修工程,进行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室内试验研究,确定沥青最佳发泡条件;进行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并通过试验进行配合比验证;介绍试验路段铺筑技术,竣工4d后冷再生基层顶面弯沉满足规范要求,证明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可应用于高速公路维修养护.  相似文献   

8.
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在大中修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在浙江省17省道华白线(开化华埠-白沙关)二级公路大中修工程中的成功应用,介绍了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级配设计、沥青最佳发泡条件、最大干密度与用水量以及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提出了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9.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主要是对沥青旧料循环再生利用的一项环保低碳技术。本文主要对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在青银高速扩改建项目中的实际应用作详细说明,主要介绍了路面施工工艺、强度形成原理、节能减排能效、社会效益等多个方面。项目完成结果显示,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具有工程造价低、材料功能优、环保节能等优良特性,值得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丁武洋  刘强  吴旻 《中外公路》2012,32(5):216-219
厂拌冷再生技术具有环保、经济、施工便利等优点,在沥青路面养护维修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依托江苏S325省道路面大修工程,研究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分析了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强度形成机理及水泥含量对强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工程研究提出了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技术标准及设计方法,并总结了冷再生混合料施工成套技术及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沥青路面厂拌和就地冷再生技术及其优点,列举了国内各省市路面冷再生结构,总结了这些结构的特点,为我国各等级公路大中修提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应用于透水性沥青稳定基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大修或改造工程中,铣刨出的基层和面层废料若不进行回收和再利用,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本文将中面层铣刨料和基层铣刨料热再生后应用于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柔性基层。首先,测定了回收沥青和集料的技术性能;其次,对再生混合料进行了组成设计;最后,重点评价了设计混合料中粗集料骨架嵌挤程度和混合料的抗水损坏性能。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掺加基层和面层铣刨料的热再生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满足高速公路柔性基层的技术要求。该成果为高速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大修和改造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是否确实为路面工程中节能与减碳的有效方法,研究使用美国再生材料资源中心所开发的路面环境影响试算表(PaLATE),配合国内沥青厂提供的工艺耗能信息,比较有添加旧料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和全新材料的一般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生命周期排碳量与工艺耗能,从节能减碳的角度对使用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效益进行评估,并以不同的性能情形进行敏感度分析。尽管大多数学术研究均认为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并不劣于新料沥青混合料,但仍有文献指出实际经验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较差,由分析结果也可发现再生沥青混合料工艺的能耗量并不一定会较新料拌制的传统沥青混合料的要低。然而,因为使用旧料能够较少天然资源的使用,可减少生产天然材料的耗能与排碳量,敏感度分析表明,含30%旧料的再生沥青混合料若可达到新料沥青混合料寿命的83.7%和79.53%以上,则可有正面的节能和减碳效益。若沥青拌合厂可有效执行废热回收等节能减碳措施,更能进一步降低拌制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耗能与排碳量。  相似文献   

14.
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处治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希梅  王朝辉  王选仓 《公路》2008,(3):189-193
为使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技术得到有效应用,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各种再生处治技术,从再生方法的特点、适用性、再生路面等级及再生设备等方面,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方法进行了优化,提出不同再生方法的适用条件。同时着重研究了冷再生技术,对冷再生稳定剂的选择问题进行了优化分析,并对冷再生混合料的路用性与经济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冷再生性能对比表。研究成果可以有效地指导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逐渐受到关注并得到推广应用。简介泡沫沥青的概念及发展历程,对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设计参数、材料性能等关键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掺加水泥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冷再生可以完全利用旧路面材料,不但节能、环保,而且能延长施工季节、改善工作条件。乳化沥青作为广义的再生剂是最为常用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沥青混合料早期强度低,开放交通迟。加入一定比例的水泥,利用水泥吸水水化加速乳化沥青破乳,可起到提高早期强度、缩短开放交通时间的目的。同时水泥又是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辅助再生剂,可与乳化沥青一起充当结合料。沥青和水泥两种结合料同时存在,混合料的力学特点兼具柔性与刚性,因而,其设计方法应充分考虑乳化沥青和水泥两种结合料各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孙永红 《公路》2011,(11):203-207
主要针对场拌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组成设计,分析冷再生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在与半刚性基层混合料以及沥青碎石ATB- 25的变形特性和回弹模量进行比较的基础上,研究冷再生混合料的应用特性,为我国推广沥青混凝土路面场拌冷再生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介绍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的基础上,依托昌九高速公路技术改造项目对回收旧沥青路面材料(RAP)进行试验研究,分析评价RAP料级配组成状况和力学性能;采用三种不同的乳化沥青用量进行冷再生配合比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合理的乳化沥青用量为3.5%,为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