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船舶工程》2011,(6):13
11月20日,由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投资建造的亚洲舱容最大、挖深最深的自航耙吸式挖泥船通途轮在珠海试航成功。通途轮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发、建造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大型自航耙吸式挖泥船。该船总长165.7m、型宽30m、型深15m、舱容20467m3、最大挖深达90m,总装机功率22320kW,主要设备采用变频驱动,泥泵最大功率可达6000kW。该船可实现自主疏浚、动态定位、动态轨迹跟踪,具有无限航区适航能力,可在世界各地承担港口、航道疏浚、填海造地、深海取沙及海岸维护等工程。  相似文献   

2.
《广东造船》2010,29(3):14-14
6月24日至27日,文冲船厂为天津航道局建造的85米挖深自航耙吸式挖泥船“通程”轮仅用三天时间就完成各项航行和疏浚功能试验,刷新了公司大型首制挖泥船试航周期记录。“通程”轮泥舱舱容为18,000立方米,是文冲船厂迄今建造的最大挖泥船。在试航过程中,该船首次使用6,600V中压电动泥泵进行挖泥,  相似文献   

3.
正由长江航道局主持开发、中船集团第七O八研究所设计、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建造的亚洲第一艘全电力驱动的6000m3自航耙吸挖泥船长鲸7轮在文冲船厂出坞。该轮为钢质焊接、球鼻艏、双尾鳍线型、双导管调距桨、全电力驱动、双耙、双水下泵、泥舱名义舱容为6000m3的自航耙吸挖泥船,船长120.3m、型宽24.8m,型深9.6m,挖泥吃水8.3m。该轮具有单、双耙挖泥装舱,泥门抛泥,艏吹排岸  相似文献   

4.
《船舶》2017,28(4)
7月5日,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为长江航道局设计的第三艘2000m3/h自航吸盘挖泥船"吸盘4"在江苏海新船务重工有限公司举行了交接仪式,标志着该船顺利建成交付船东使用. "吸盘4"主要用于长江中游航道的应急维护疏浚任务,该船作业区域可覆盖长江A、B、C三级航区(含三峡库区).该船配备了宽度为10m的吸盘装置,最大挖深可达16m;配备了1台功率为2800kW的泥泵以及2台功率为500kW的高压冲水泵.该船可采用抛锚绞进及自航推进两种疏浚作业方式,可通过尾排管排泥上岸或通过边抛管进行边喷抛泥.吸盘挖泥船具有吃水浅、一次挖宽大、泥泵吸入浓度高、调遣方便、采用自航推进作业和边抛排泥方式时不碍航等特点,特别适用于长江航道突击抢通和维护疏浚作业需求.  相似文献   

5.
<正>8月20日,由交通运输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委托振华重工建造的一艘自航开底泥驳"长江口驳2",在振华重工启东海洋工程公司成功交付。该船总长101.7 m、型宽22 m、型深9 m,泥舱最大舱容7 100 m3,是世界最大的自航泥驳。该船采用双机双全回转推进器,适航于无限航区,主要作业区域为长江口及沿海水域,承担长江口航道局的维  相似文献   

6.
刘厚恕 《船舶》2006,(3):47
2001年间,韩国现代工程与建筑公司成功改造了一艘舱容为27000m^3的大型耙吸挖泥船,这也是迄今世界上利用旧货船改造的舱容最大的耙吸挖泥船。该船总长为224m,船宽32m,吃水12.3m,泥舱容积为27000m^3,挖深60m,双耙设置,同时配置有首吹排岸接头,主要系统装备由荷兰IHC提供。原货船名称为“St.Joseph”,初始建造年代为1985年。  相似文献   

7.
正0引言我国建造的某舱容为11 888 m~3的自航耙吸式挖泥船采用高效率双壳式泥泵(离心泵,见图1),挖泥时功率1 600 kW,扬程22 m,吹岸时功率为3 500kW,扬程65 m。气胎式离合器(见图2)的型号为Wichita MV436H/BRG/SA,扭矩为18 320 N·m,气压为8.5 bar。该船于2012年投入使用,在某次使用过程中出现离合器滑差和泥泵堵塞报警,致使泥泵离合器不能进行正常合排工作,泥泵无法运行,影响疏浚作业。  相似文献   

8.
章庆生 《江苏船舶》2009,26(1):28-28
由江苏省船舶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设计的新一代大型绞吸挖泥船目前建造完毕,已投入广西防城港的吹填施工。该船装机功率达9200kW,设1台目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电轴系统驱动水下泥泵,和2台舱内泥泵,根据工程疏浚要求可实现二泵串联和三泵串联工作。该船技术性能先进,疏浚浓度可达25%以上,排距可达6000m,最大挖深为25m,产量可达3000m^3/h。  相似文献   

9.
杨林生 《珠江水运》2022,(20):99-101
大型耙吸船在疏浚粉细砂时常遇到装舱效果差导致生产率低下的难题,通过“浚海1”在湛江港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工程Ⅰ标段疏浚粉细砂过程中降低泥泵转速的试验,采用现场观察、调查取证、数据获取和分析对比后发现,在相同施工参数条件下,待装舱土方量达到一定值后适当降低泥泵转速,可提高后期粉细砂装舱效率,改善粉细砂最佳装舱溢流效果,提高疏浚粉细砂的生产率。  相似文献   

10.
超大型绞吸挖泥船泥沙输送系统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绞吸挖泥船的大型化可以显著加快疏浚速度,提升疏浚效率,降低环境破坏,减少人员劳动。因此,超大型化向来是疏浚业界努力追求的一个方向。上海交大船舶设计研究所设计了当前世界上最大装机功率(2.4 MW)、最大生产能力(在目标工况:排距8 km、挖深30 m、排高10 m、输送d50=0.23 mm中砂,产量大于8 000 m3/h)的绞吸挖泥船。介绍该船泥沙输送系统设计时所采用的基于目标工作点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在前人对泥沙管道输送能耗、泥沙对泥泵性能影响等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针对设计工况施工效率优化,用极限工况作业能力进行校核的设计优化方法。结果表明:目标工况下,泥泵效率高达84%,柴油机效率高达90%,取得良好的节能减排和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最近的10年,我国疏浚工业发展迅速。目前年疏浚量已超10亿m3,成为世界第一的疏浚大国。10年里疏浚业获得了70多项专利技术,疏浚核心技术已从简单模仿发展到自主创新,关键系统和设备从严重依赖进口发展到了自主研制。现在我国基本掌握了先进挖泥船的核心技术,大型挖泥船90%以上自己设计制造,疏浚主力船型已从中小型,发展到了大型甚至超大型。核心技术的飞跃,支撑了整个疏浚行业的升级换代,促成了中国疏浚业的十年巨变。  相似文献   

12.
纪凯 《上海造船》2007,(4):24-27
介绍了近二三十年来国内外大型耙吸挖泥船的发展简况,重点介绍目前国内正在设计的我国最大的耙吸挖泥船——16888 m3耙吸挖泥船的设计特点,以及该船总体性能和各系统的概要。  相似文献   

13.
周丙浩 《水运工程》2021,(4):158-162
高效疏浚是疏浚施工一直追求的目标,也是研究的热点。基于智能疏浚模式的控制原理,对智能疏浚模式下"航浚6008"轮的滨州港工程施工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产能与控制模型,并对该耙吸挖泥船在滨州港工程的产能做进一步优化计算。结果表明,生产率受流量、浆体相对密度与泥泵特性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疏浚过程中,智能疏浚模式主要依靠活动罩控制器与泥泵控制器的相互配合,当实际泥浆流速高于(最佳)设定值时,在其他边界条件不变时,活动罩自动控制器将活动罩下压,使耙头生产率与泥泵汽蚀控制相匹配;检测到泥泵汽蚀时,泥泵控制器通过降低泥泵转速而降低泥浆流速,以达到最佳混合物流速。  相似文献   

14.
装舱溢流施工工艺是耙吸挖泥船最常采用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可增大挖泥船的装舱浓度,以提高其挖泥效率、降低疏浚费用。基于装舱溢流施工工艺特点及固体颗粒在液体中的沉降运动规律研究,以工程实例为依据,分析溢流施工工艺在航道疏浚工程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以桑托斯工程四标段C段浅滩的成功浚挖为例,重点分析了大型耙吸挖泥船在浅滩施工中的难点、要点及重点注意事项,并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方案和保障措施,为类似大型耙吸挖泥船的浅滩切削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绞吸船是疏浚施工的主力船型.我国绞吸船挖泥操作主要依靠经验,操作水平偏低.对疏浚土质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泥泵、管线理论及性能匹配理解较浅,限制了产量的进一步提高.文章总结了绞吸船施工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法,供疏浚工程技术人员及绞吸船操作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叶昊  郑唐文  戴菁 《船舶工程》2021,43(2):36-41
基于某型全电力驱动的6000m3级耙吸挖泥船的使用要求、功能特点、作业水域和环境条件等,重点介绍其船型、主尺度、驱动形式、疏浚系统、总体布置、舵的选型、浚测一体化系统配置、信息化及智能化系统集成设计等关键技术和设计特点,该船的开发设计经验可为同类型船舶的开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詹斌 《水运工程》2005,(11):17-19
随着我国疏浚市场的不断扩大,外国疏浚企业正寻求机会进入我国疏浚市场。因此,研究外国疏浚市场对制定我国疏浚市场相关政策意义重大。分析外国疏浚市场的供求关系、市场划分及运行机制,研究了外国疏浚市场的管理模式,进而提出了我国疏浚市场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大型自航耙吸式挖泥船在航道疏浚施工、特别是在跨度较大的深水航道疏浚施工中存在的严重超挖废方问题,依托大型自航耙吸式挖泥船"长鲸6"在湄洲湾30万吨级主航道疏浚施工中采取RTK无验潮、多波速测量和分层定深开挖等技术,对潮位数据、动态分层定深和测量成果等进行分析,对潮位观测站数据与施工船舶RTK无验潮实时数据进行对比纠正,探讨自航耙吸式挖泥船挖深精确控制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一期疏浚工程作为国内首个长江内河疏浚吹填工程,在施工期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技术难题。基于对长江内河、细粉砂和亚黏土土质等复杂工况条件的分析,改进耙头和耙齿,优化挖泥施工工艺参数和艏吹方案,提高施工效率,为今后大型自航耙吸挖泥船在长江内河疏浚和艏吹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