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道岔设备是驼峰系统的核心设备之一,它的运用质量直接影响着驼峰调车、溜放解体作业,一旦出现故障,轻则使钩车错道进异线,重则导致追钩撞车、中途关闭信号。所以,驼峰道岔设备的运用质量、道岔电路的完善和维修至关重要。 1 道岔电机存在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2.
1故障情况 某站驼峰信号设备,使用TW组态式驼峰自动控制系统,道岔使用ZK3型电空转辙机.2000年6月19日13:03在解体03号车列时(从T2解体),第1钩计划8-8,第2钩计划11-7,第3钩计划14-6.在第3钩溜放至峰下240#道岔所在区段时,计算机屏幕出现蓝色光带,N2楼控制台闪红色光带,挤岔铃响.  相似文献   

3.
怀化南站自动化驼峰速度控制系统在运用中发现2个速度控制方式上的不完善。一个是溜放车辆在间隔制动的2部位对第2钩(即追钩车)进行制动时,因为只考虑了防止其发生追钩而没有考虑到第3钩车的到来,以致造成了第3钩车撞上第2钩车。另一个是大组车溜放时,3部位无法将车辆速度减下来,造成车辆超速连挂。  相似文献   

4.
驼峰“四项参数”是指道岔转换时间、道岔恢复继电器缓放时间、轨道继电器落下时间及轨道继电器电流,是保障车列溜放解体作业安全、快捷、可靠的重要参数。但由于设备分散,测试繁琐费时,测试调整工作常被忽视,于是在车辆解体溜放过程中,就会出现跑钩、顺钩等事故,影响解体效率及安全。为此,研制出了安全方便、可靠准确的综合测试盘。  相似文献   

5.
编组站解体作业过程溜放钩车时隔控制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在编组站解体作业过程中对溜放钩车进行时隔控制的概念,分析研究溜放钩车时控制的必要性,提出了一种新的溜放钩车时隔控制方式。在理论分析,计算的基础上,对溜放钩车时隔控制新方式的可行性进行了充分论证,并阐述了溜放钩车新时隔控制方式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6.
驼峰减速器控制电路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威南编组站半自动化驼峰三部位车辆减速器前后2台制动轨由同一个控制电路控制,通过接收计算机控制命令,使制动轨缓解和制动,控制溜放车辆出口速度,达到自动控制车辆溜放的目的。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发现,驼峰减速器控制电路还存在一些不足,影响车辆解体和编组效率,制约运输效率的提高,甚至危及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7.
娄底站驼峰采用TW-1型组态式驼峰自动控制系统。某日,当解编车辆溜放至12道时,调速终端显示11~16道“手动干预”,而实际情况是车站值班员并未手动干预,12道减速器不能自动控制,造成了钩车超速、撞重钩的事故。约10s后,“手动干预”消失,设备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
减速器是驼峰场控制速度的主要部分,随着当前高速铁路大发展和铁路货运量的提高,编组站解体和编组能力加大,车辆减速器使用率和故障率增加,而现场维修人员凭借经验的低效率维修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货运溜放要求,对驼峰溜放控制,钩车安全连挂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根据现场收集的数据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仿真训练,精确诊断驼峰车辆减速器TJK(Y)2,3的故障部位,仿真结果表明,故障判断准确率达到96%。  相似文献   

9.
列车进行编组作业的地方俗称驼峰场。南来北往的列车聚集到编组场进行重新编组,才能把不同的货物运送到各自的目的地。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要把列车推上驼峰,然后按照重新编组的要求进行提钩作业(列车解体),将各个车辆通过驼峰溜放下来,通过道岔的开合减速后分别挂接到各自方向的车列上。  相似文献   

10.
形成车站驼峰溜放车组挂重、夹停的因素众多,利用排除法对溜放车组数量、车辆的类型、车辆到站方向、车辆装载状态以及作业的气候条件,逐一分析,明确需要重点监控的环节在于雨天和单个重车溜放,从而采取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及时检查缓行器钳夹开口、规定推峰速度和缓行器定速的作业办法,以此进一步规范现场作业,确保驼峰解体列车作业安全。  相似文献   

11.
车辆减速器是机械化驼峰和自动化驼峰编组场用来调整车组溜放速度的设备。新丰驼峰场在溜放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控制机系统给出减速器上追钩的报警。作者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前,由于车辆改编作业量逐年增加,致使不少编组站驼峰能力趋于饱和。在此条件下,作为加强驼峰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即驼峰双溜放作业方案应予考虑。但实行此方案,必然产生交换车,及其重复分解作业,影响驼峰能力的提高,甚至可能出现双溜放作业方案下解体能力次于单溜放作业方案,或虽然解体能力有所提高,但经济上却不合理。  相似文献   

13.
自动化驼峰溜放作业过程中,因驼峰控制系统和环境因素等影响,常出现车组走行不到位而产生"天窗",导致股道溜放打靶距离不足,影响驼峰作业效率;通过对减速器制动能高的研究,确定打靶距离不足情况下减速器制动车辆安全连挂速度范围辆数,采取相应溜放方法,进一步提高驼峰解体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4.
1 问题提出 柳州南驼峰FTK-3A型自动化控制系统于2000年8月投入使用,在降低行车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使用过程中,也曾频繁发生溜放车辆重挂的情况,严重危及行车安全,影响作业效率,成为该系统开通后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分为溜放车辆在三部位被夹停(车速低于2.7 km/h即判夹停)与后续钩车重挂及溜放车辆在股道与停留车重挂2种情况.  相似文献   

15.
铁路JSQ6型车辆是一种双层运输汽车的凹底专用货车,车体上涂有"禁止过峰、禁止溜放"标记。在技术站解编作业时,该车必须采用经峰下迂回线由机车顶送至编组场的作业模式,造成机车和线路被长时间往返占用,严重制约着驼峰解体作业效率。本文以实现JSQ6车辆过峰为目标,分析了JSQ6禁止过峰及溜放的原因,并通过理论研究和现场试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技术路线方案,以期为实现JSQ6车辆过峰及溜放提供技术支撑,进而提升驼峰作业效率,压缩车辆周转时间。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系统工程理论,将点连式驼峰调车场钩车溜放作业作为一随机过程处理,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数学手段,研究驼峰溜放过程规律,其中主要为气候、车流和车辆溜放阻力等规律。运用数学模型,构成点连式驼峰作业动态仿真系统,自动设计峰高与连挂区纵断面。改变了过去静态计算的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17.
TJK1-C型减速器控制电路中,减速器的动作时间,尤其是缓解时间对溜放车辆的调速效果相当重要。根据其性能,减速器缓解时间每延长10%~20%,就会造成溜放车辆低速甚至夹停。设计者为了减少减速器缓解时控制命令输出的间接时间,让缓解继电器HJJ在减速器制动时随制动继电器  相似文献   

18.
驼峰“咬钩”是驼峰解体作业中车钩提开而车辆未能正常分离的现象,发生“咬钩”现象会增加解体车列占用驼峰的时间,影响驼峰解体效率.本文针对阜阳北站驼峰发生“咬钩”现象增多的情况,在对驼峰“咬钩”专题写实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从人员、车辆、天气、线路四个方面对阜阳北站驼峰发生“咬钩”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提钩时机掌握不当、推峰速度控制不当、“钩不脱手不离”执行不到位、单人提勾、车钩的热胀冷缩现象、线路变形等都是导致“咬钩”的原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丁昆 《铁道学报》2012,(2):63-69
车辆溜放运动方程是驼峰自动化建模的基础理论,长期以来工程应用中一直按匀变速运动简化处理,不够精确。本文从研究车辆溜放风阻力着手,建立风阻力与溜放速度间的二次方程,通过数学推导获得溜放车辆的非匀变速运动方程,较匀变速运动方程能够更加精确地反映驼峰车辆溜放的运动规律。该方程已作为数学模型成功应用于驼峰自动化系统车辆溜放速度的精确控制与分析,收效甚好。该方程可供驼峰设计方法改进、车辆溜放阻力精确测量和驼峰溜放仿真时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我国铁路驼峰禁止溜放的车辆条件进行研究,通过调查、计算和分析禁止过峰溜放车辆的使用情况和限制条件,着重探讨了我国新装备的23t轴重货车车辆在驼峰的自动溜放条件,提出了目前全路禁止经过驼峰溜放的货车车辆条件,对保障驼峰作业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