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便携式热成像巡检系统的设计方案,主要用于旅客列车配电装置日常巡检的使用场景.该装置以搭载Android平台的PDA和FLIR热成像模块为核心部件,利用E4A开发平台设计专用APP和PC端数据处理程序,实现软硬件系统集成,达到一机多用的设计目标,可有效减轻车辆值乘人员作业负担,进一步提升旅客列车配电设备日常巡检...  相似文献   

2.
针对铁路客车车内环保指标如何控制的问题,通过大量的分析与试验,探索出一些治理车内有害气体超标的工艺方法,可以明显降低车内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含量,达到《旅客列车卫生及监测技术规定》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4.
针对铁路客车车内空气污染的问题,通过试验得出了治理车内有害气体浓度超标的工艺方法:高温水蒸气熏蒸→喷涂药剂→臭氧处理→通风。其中喷涂的2种药剂中分别含有光触媒纳米粒子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利用纳米粒子的光催化特性和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可以有效的将车内空气中的有机气体分子分解为无机小分子,从而降低车内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含量。对于有害气体浓度超标的车辆,使用该工艺方法处理后,车内空气质量可以达到TB/T 1932—2009《旅客列车卫生及监测技术规定》对车内空气中甲醛和总有机挥发物浓度限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随着铁路客车的不断发展,客车电伴热装置已经成为冬季必不可少的列车装置.根据现场作业特点,对铁路客车电伴热装置进行了可靠性分析:FMEA和危害性分析,确定了故障补偿措施的先后顺序.为铁路客车库列检工作人员提供了参考,更好地保障铁路客车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6.
基于车内环境品质的铁路客车空调实时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现有控制方式仅以车内温度为控制对象所存在的弊端,建议以整个车内环境为控制对象,以反映热环境舒适性和车内空气品质的宏观、微观控制指标为依据,将模糊技术和神经网络技术相结合,建立实时控制系统。系统模型分为输入层、计算层和控制层,分别由传感器和主控计算机实现数据实时检测、计算和控制功能,并采用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用于铁路客车中的空调处理过程控制,以实现铁路客车空调实时控制,从而较为全面、有效地改善空调客车车内环境品质。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重载列车作用下,隧道基底易出现开裂、破损等病害,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因此,研究重载列车荷载作用下隧道基底动力响应特征进而为隧道基底病害治理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研究结论:(1)以山西中南部铁路某隧道为研究背景,采用ANSYS软件建立了重载铁路隧道基底动力响应分析模型,采用人工激励的方式模拟列车振动...  相似文献   

8.
受全球极端气候影响,北方地区冬季风吹雪灾害频发,严重威胁铁路的安全运行.为减轻冬季风吹雪地区铁路雪阻现象带来的安全隐患,基于计算流体力学软件中的欧拉双流体非稳态模型,对路堤周围的风雪流运动特征进行数值模拟,并分析路堤断面设计参数对其雪阻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流受路堤扰动后速度重新分布,分别在迎风坡和背风坡形成气流...  相似文献   

9.
铁路下伏隧道时,其动力响应异于无隧道的情况。以深圳地铁5号线紧邻平南铁路深民区间隧道为依托,采用加速度传感器对列车荷载在隧道初支上引起的加速度进行测试,并通过弹塑性动力有限差分法对列车荷载与隧道组成的系统进行动力响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列车速度为40~60 km/h,紧邻铁路隧道拱肩振动加速度峰值为0.06~0.10 m/s2,较地表路肩处竖向加速度峰值衰减90%~96%;对比有无下伏隧道工况,下伏隧道使列车荷载在表层土中激发的振动减小,而在隧道周边围岩中的振动增大,延缓列车动载在地层中衰减;隧道初支内力受列车动载影响,弯矩约增大1.4%。  相似文献   

10.
针对混凝土桥面板-钢桁架结构梁的特点,建立了斜拉桥的有限元模型;给出了考虑全部刚体位移的车辆运动方程和轮对蛇行运动方程;提出了实测横向轮轨力的概率分布检验和随机模拟方法。假定调谐液体阻尼器TLD液体是不可压缩的和无旋的。建立了TLD液体的非线性基本运动方程。对芜湖长江大桥车桥动力响应的TLD控制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设置TLD后,该桥的车桥动力响应能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大规模路网上空车调整方法的比较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消耗的车公里数最小为目标,建立大规模路网上空车调整问题的数学模型.由于空车调整可以归结为一个线性规划问题,而LINGO软件是一种专门用于求解数学规划问题的优化计算软件,可用于求解线性规划和整数规划问题,将该软件应用于空车调整领域,并通过一算例与其它空车调整方法,如最小元素法、西北角法、神经网络法及遗传算法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运用LINGO软件解决空车调整问题不仅节省开发时间,而且从运算时间和精度上都具有显著的优越性,是解决大规模路网上空车调整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高速铁路隧道列车振动响应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有限差分法,建立了隧道-围岩相互作用的动力计算模型,分析围岩条件、列车运行速度、隧道底部结构设计参数以及基底状况对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隧道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隧道衬砌结构动力响应随着围岩级别的提高、行车速度的增加和基底软弱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仰拱厚度、填充层厚度和仰拱矢跨比的减小而增大.隧道底部结构厚度...  相似文献   

13.
以北京地铁四号线车辆为例论述了轨道交通车辆建造数字化样机的总体架构、建造(设计)流程、车辆各专业接口整合,以及基础软硬件平台的部分实现细节。最终形成的数字化样机包含有车辆管道电缆在内的所有空间占位信息、质量属性和电气线缆网络的连接逻辑信息。该数字化样机可用于可靠性可维修性分析、电磁兼容评估、虚拟制造、质量控制规划和售后服务等制造企业主产品全寿命周期内的数字化虚拟产品衍生应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大轴重铁路货车车轴用LZ45CrV钢的高温力学性能、应力-应变、冷却速度对组织的影响以及静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LZ45CrV钢AC1为782℃、AC3为846℃;LZ45CrV钢在800℃~1200℃温度范围内无脆性区,热变形过程中仅发生加工硬化及动态回复,不发生动态再结晶,应变强化效应随着温度的降低无明显变化;冷却速度时LZ45CrV钢组织影响较大;LZ45CrV钢经860℃正火+600℃回火处理后,钢的强韧性能匹配良好。  相似文献   

15.
基于LS-DYNA大型有限元仿真平台,建立了城际高速铁路高架线路双向会车动力学模型,通过测试数据对模型进行初步验证,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等速交汇下的高架线路动力响应特点及规律的分析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单向行车和双向会车对由高架线路振动引起的列车运行舒适度影响不大;在速度为100~500 km/h范围等速双向会车时桥梁跨中垂向挠度大于单向行车时的1.6~2.3倍,且在150 km/h和300 km/h出现了峰值,跨中横向挠度只有单向行车时1/2~4/5,且在400 km/h出现了峰值;2列车交会时轮重减载率略大于单向行车时减载率,而脱轨系数在大部分速度区段明显小于单向行车时脱轨系数。  相似文献   

16.
高速铁路接触网属于复杂的空间耦联体系,其支持结构一直是我国高速铁路系统的薄弱环节.为给高铁隧道内接触网的设计和施工进一步提供理论依据,基于三维不可压缩N-S方程和标准k-ε两方程湍流模型理论,建立隧道-竖井-列车-空气三维CFD数值模型.基于ANSYS Workbench平台,结合流固耦合计算方法等手段,确定竖井对交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风速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建立风速预测模型,实现大风灾害的预警,对提升高铁运营安全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某高铁客运专线防灾系统的历史风速数据,建立了一种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大风预测模型,使用TensorFlow平台进行模型参数训练,并结合实际监测数据进行了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未来20 min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速、重载铁路的发展,路基基床的动力响应已经成为高速铁路设计中主要考虑的问题。通过无砟轨道模型试验和有砟轨道循环加载试验,研究了动态参数在路基基床内的分布特征,并将试验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对两种轨道结构(有砟和无砟)基床的动态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沿路基横断面方向,两种轨道结构的动应力和动变形都呈马鞍形分布,无砟轨道的分布更均匀;沿基床深度方向,与无砟轨道相比较,有砟轨道动应力沿深度衰减较快,而动变形衰减较慢。采用 Odemark 理论和弹性理论计算两种轨道结构路基的动应力,其中有砟轨道的轨枕长度要取有效长度,无砟轨道基础板底面动应力简化为沿横向均匀分布,沿纵向三角形分布,所得计算值和实测值都很接近。  相似文献   

19.
运用基于矩量法的电磁分析软件CDEGS建立高速铁路综合接地系统与弱电系统接地耦合模型,并对其雷电流作用下的冲击响应进行仿真计算,分析支柱遭受雷击时,弱电系统与综合接地系统不同距离、不同土壤电阻率和弱电系统与综合接地系统连接情况对弱电系统和贯通地线雷击特性的影响及其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弱电系统与综合接地系统不连接时,贯通地线的电压几乎不变;当两者连接时,随着两者距离的增大,弱电系统的电压不断减小,贯通地线的电压不断增大。随着土壤电阻率增大,接地系统的电压幅值不断增大;弱电系统与综合接地系统连接时弱电系统电压比未连接时高,贯通地线的电压比未连接时低。同时,分析不同情况下弱电系统的安全距离大小与规律,得出弱电系统的安全距离随着电阻率的增大而增大,且弱电系统与综合接地系统连接时的安全距离比未连接时的大。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集成运用微机测控技术、GPS/GSM/GIS技术和计算网络技术实现的冷藏车运行状态监控与信息管理系统(CMIMS)。介绍了CMIMS功能及组成、车载系统与地面监控中心软硬件结构和特点。该系统在我国新型机械冷藏冷板车进行了试验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