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寒星 《铁道车辆》2020,(4):39-42+6
针对"复兴号"标准动车组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线路条件导致车内压力波动过大的问题,对空调压力波保护系统进行了优化改进。  相似文献   

2.
基于三维、非定常雷诺时均N-S方程和标准k-ε双方程湍流模型,采用滑移网格技术,对高速列车明线交会及隧道内交会时的空气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不同线间距对高速列车交会压力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明线交会压力波幅值随线间距的减小而增大,线间距从4.6 m变为4.4 m时,交会压力波幅值增大约8.3%;线间距从4.4 m变为4.2 m时,交会压力波幅值增大约8.5%;隧道交会压力波头波幅值随线间距的减小而增大,对非交会时段隧道压力波影响不大,线间距从4.6m变为4.4 m时,车体表面测点交会压力波头波幅值增大5.7%;线间距从4.4 m变为4.2 m时,交会压力波头波幅值增大5.8%;隧道壁面测点压力波幅值增加约2%,且隧道内2车交会,靠近交会位置的测点压力变化要远大于远离交会位置的测点。  相似文献   

3.
高速铁路车辆噪声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外高速铁路车辆噪声标准的介绍和分析,结合我国高速铁路车辆噪声标准的现状以及我国高速铁路车辆的噪声级,提出对于制定我国高速铁路车辆噪声标准的一点建议,并呼吁尽快完善我国铁路噪声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4.
给出高速列车会车压力波的有关计算结果,并据此分析会车压力波与速度、头部长细比、侧墙间距、会车长度、侧墙高度和高中速会车等主要影响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更高速铁路交通系统建设的推进,车/隧耦合空气动力效应急剧增强,如何有效缓解车/隧耦合下的压力波幅值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难题之一。为缓解隧道压力波,常在隧道口设置缓冲结构,并根据隧道横截面积和列车运行速度确定相关参数。然而,因隧道外部现有地形和空间环境的限制,无法在洞口设计长距离、大范围的缓冲结构或者对现有缓冲结构进行改造扩建。针对此类问题,提出一种具有空腔结构的新型隧道结构。采用三维、非定常、可压缩N-S方程和标准k-ε湍流模型,结合滑移网格技术,研究时速600 km磁浮列车通过横截面积92 m2的单线隧道时的隧道壁面瞬变压力和微气压波,探明隧道内部空腔结构对初始压缩波传播特性的影响规律以及对隧道瞬变压力和微气压波的缓解效果。开展动模型试验、网格精度无关性和算法无关性验证数值计算方法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空腔结构使得进入隧道内部的气流流经透孔并在空腔内产生反射,通过耗散压缩波强度来抑制压缩波压力梯度的上升,从而对隧道壁面压力和隧道出口微气压波具有明显的减缓作用。相比于现有隧道,具有空腔结构的新型隧道对隧道入口140 m处的壁面压力幅值减缓作用达13.1%,对隧道出口20 m处的...  相似文献   

6.
对高速列车交会空气压力波的研究方法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与介绍,并对我国首次设计的高速列车外形进行了列车交会空气压力波风洞模拟试验,所得结果与德国研制ICE时所作同类试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有碴轨道对降低隧道微压波的效果,推导了在有碴轨道轨道内传播的压缩波波前变形的基本方程,为开发与道碴具有相同效果的吸音材料作探索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以国内某地铁线路为研究对象,调查并测试了钢轨波磨不平顺,分析了钢轨波磨特征;对实际运行中的地铁车辆进行了振动与车内噪声测试,从时域和频域信号重点分析了分别安装普通扣件和先锋扣件钢轨波磨对车辆振动噪声水平及频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先锋扣件的轨道容易产生短波长钢轨波磨;钢轨波磨是导致车辆振动和车内噪声过大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地铁线路波磨治理及车辆振动噪声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章简要阐述了国内外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噪声标准现状,并对标准规定的噪声限值和测试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噪声标准体系的制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轨道客车的运行舒适性和环境友好性,轨道客车车内外的噪声指标应该有相关的技术要求,ISO、UIC、JIS等国际、国外标准以及国内标准对噪声指标要求不尽相同。本文就ISO、UIC、JIS等国际、国外标准和我国相关标准进行了介绍和对比分析,对部分条款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列车交会空气压力波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列车交会空气压力波是高速轨道交通特有的空气动力学问题,它对高速轨道运输行车安全、旅客舒适度均产生重大影响。讨论了列车交会空气压力波数值计算方法、动模型及在线实车试验技术,论述了非对称滑移网格技术。根据对我国提速,200km/h速度等级及其以上高速列车进行计算、试验和理论分析,建立了列车交会压力波与运行速度、复线间距、车体宽度、附面层、外形以及编组方式等之间的关系,讨论了列车交会行车安全评估方法,提出了我国既有线上各种列车车体和车窗结构承受瞬态交会压力冲击安全运行极限值。  相似文献   

12.
列车的高速化疗运行,造成列车周围空气动力学的改变,会影响乘车舒适度,本文介绍国外高速旅客列车行驶中产生空气压力波的原因以及压力变化对车内乘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轨道交通快速发展,车内噪声已成为列车运行中一个重要问题。为了研究某地铁车内噪声超标的原因,对该线路钢轨打磨前后车内噪声进行测试,分别使用A计权和响度来分析其声学特性,并比较A计权和响度评价车内降噪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波长0.025 6~0.051 2 m波磨是地铁车内噪声超标的主要原因,通过清除波长0.025 6~0.051 2 m波磨,6个测点声压级明显降低。通过A计权分析可知,钢轨打磨对前端和后端车厢降噪效果较为明显,而对中部车厢降噪效果不如前者。通过响度分析可知,列车前端和后端车厢的4个测点车内噪声总响度降低,而在中部车厢的2个测点总响度略有增大。评价噪声主观感觉大小的A计权低估了中部车厢100~300 Hz频率的噪声影响,而响度作为反映人耳对声音强弱感觉的心理声学参数,能够更为准确地评价低频车内噪声对人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由于对汽油机噪声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对于应用于轻型和中型汽车市场的当代柴油机,需要从噪声、振动和平顺性角度进行精心设计。对于低怠速、轻微加油或减油等典型的发动机工况需要更加关注,因为这更容易产生噪声问题。噪声特征的任何突变都可以被视为故障的征兆,会产生潜在的保修索赔风险。报道Cummins公司进行的一项试验研究,以确定发动机在低转速无负荷瞬变工况期间机油压力调节器出现蜂鸣噪声的根本原因。发现在某些发动机转速下,出现令人反感的噪声的根本原因与调节器柱塞撞击阀座有关。噪声和振动诊断测试证实,柱塞撞击阀座会引起令人反感的蜂鸣噪声。经过系统研究之后,通过改变调压弹簧设计解决了噪声问题。机械开发试验确定了新型机油压力调节器弹簧的改进效果,该技术已在生产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试验研究了在钢轨轨顶涂覆摩擦调节剂对延缓钢轨波磨发展与降低噪声的作用。首先验证了在钢轨轨顶涂覆摩擦调节剂对列车制动无影响,随后验证了在钢轨轨顶涂覆摩擦调节剂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钢轨波磨的发展和降低噪声。研究结果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延缓钢轨波磨发展与降低噪声提供了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6.
声场可视化能更直观地掌握声场分布特征,提供更多的声场信息,基于此提出1种利用运动声源波叠加理论实现高速铁路辐射噪声场可视化的技术,旨在揭示高速列车通过时铁路辐射噪声的声场分布特性。从列车通过时高速铁路的噪声源配置出发,使用偶极子声源模型重新构建波叠加理论,将最小二乘法与遗传算法相结合求解源强及指向角,并使用atlab编制基于运动声源波叠加理论的辐射噪声声场可视化应用程序,将该程序应用于实际的高速铁路辐射噪声场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波叠加法的高速铁路辐射噪声场可视化技术可行,经过多普勒校正,列车通过时的铁路辐射噪声场的重构更为准确;经试验的某型高速列车在310 km·h~(-1)速度下运行的声源指向角大约为27°,声场指向斜上方;列车通过时铁路噪声主要集中在轮轨区域,且该区域辐射噪声衰减较慢。  相似文献   

17.
18.
城市轨道交通中钢轨的波磨问题不仅会影响钢轨的使用寿命,还会诱发轰鸣噪声,影响乘车环境。为探究钢轨波磨诱发轮轨轰鸣噪声的特性,开展现场波磨测试,获取真实的波磨状态下轨道不平顺数据。基于列车-轨道耦合动力学,对比常采用的美国6级轨道高低不平顺谱,分析了在实测的波磨短波不平顺激励条件下的轮轨相互作用力。将轮轨相互作用作为激励条件,分别输入考虑了详细约束条件的轮轨有限元模型中,结合边界元方法预测并分析了波磨条件下的轮轨噪声辐射特性。结果表明,钢轨波磨会显著增加轮轨振动频率在200 Hz以上的相互作用,使得轮轨振动加剧,从而导致轰鸣噪声产生。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多条高速线路上对各型高速列车进行了一系列隧道通过和隧道交会试验。现通过对这些空气动力学实车试验数据进行详细分析,获得了高速列车通过隧道和在隧道内交会过程中的压力波特性,以及压力波随列车长度、运行速度和隧道长度等影响因素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准高速列车交会空气压力波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根据在广深准高速线上首次成功地进行列车交会压力波试验所得结果,本文分析了列车交会压力波幅值大小与列车运行速度、交会列车相对速度、线间距、车体截面形状、车头形状的关系,以及高速车对低速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