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混凝土湿喷技术是一项推广中的新工艺。混凝土湿喷技术的使用,能极大地改善隧道施工作业环境,缩短喷射混凝土的作业循环,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湿喷工艺建立喷射混凝土质量保证体系,使喷射混凝土品质稳定可靠。以渝利铁路隧道施工为例,探讨湿喷工艺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翟富强 《隧道建设》2010,(Z1):346-349
为探索长大隧道的快速湿喷技术,本文以混凝土喷射机械手在长洪岭隧道进口的实践应用为例,从初期支护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施工效率、回弹量、作业环境、速凝剂掺量等方面对喷射机械手湿喷混凝土的全过程进行阐述和分析,并进行总结和探讨。实践证明,在长大隧道施工中合理选择的性能优良湿喷机械手是快速掘进的关键所在,从施工进度和经济性来考虑,湿喷混凝土机械喷射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陶坤  李小龙  李泉 《公路》2011,(12):199-204
隧道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目前存在干喷、湿喷两种基本工艺,干喷混凝土由于难以准确控制水灰比和速凝剂掺量,故平均强度较低,且离散性大;湿喷工艺可以通过对混凝土配合比(特别是水灰比)和速凝剂掺量的有效控制来确保喷射混凝土强度及减小强度变异系数.以承朝高速公路长逢沟隧道为工程实例,从湿喷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优化、机械选择组合、施工...  相似文献   

4.
依托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加林山隧道工程实践,基于喷射混凝土作用要求、湿喷混凝土特点与适用性、大型湿喷机械手性能,就机械手施工的隧道湿喷混凝土强度、附着性、密实性等控制要素的主要相关影响因素展开研究,重点就湿喷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回弹率等因素对其强度的影响进行试验分析,提出机械手施工湿喷混凝土的一些技术指标要求,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湿喷防水混凝土技术主要利用湿喷技术将结构支护和结构防水合二为一,使支护结构具有早期强度高、防水性能好、施工粉尘含量低、适应性广等特点。文章结合夹活岩特长隧道工程实例,介绍湿喷混凝土的防水机理、原材料选择、组分配比及施工工艺等。  相似文献   

6.
喷射混凝土是一种应用喷射机械,通过管道输送并以高速喷射到受喷面上凝结硬化而成的一种混凝土。它具有加强岩石或结构物的作用,能够使粉尘有效地减少、喷射混凝土的质量得到提升、减少生产的时间、提高效率等特点。本文简要的介绍了喷射混凝土技术的工艺,所需的原材料的选择及其最适宜的比例配置,以及该技术的施工概况,阐述了湿喷混凝土在进行施工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方面,希望能对类似的工程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Ch.Strasser 《隧道》2004,(1):15-16,18
斯坦豪斯隧道是Semmering连接线的一部分,穿过奥地利疗养胜地Semmering附近,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因此。对支护喷射混凝土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大量使用早期高强度湿喷混凝土。本文介绍了所使用的早期强度为J2和J3级的湿喷混凝土,以及非碱性速凝剂。文章还介绍了确定用于拱顶混凝土成熟度的方法。这种方法已经成功地应用于斯坦豪斯隧道施工。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钢纤维掺合料对混凝土性能的改善机理及技术原理,并与非复合型混凝土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喷射钢纤维混凝土支护隧道围岩的主要力学特性与作用机理;论证了在隧道支护工程中使用喷射钢纤维混凝土可以满足新奥法的要求;并对湿喷钢纤维混凝土施工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公路隧道湿喷混凝土现场喷射回弹量大、强度低、成本高、工作性能不佳等问题,通过在试验材料中添加流变控制剂(RC430),解决了砂率高、石屑含粉量高造成的混凝土粘稠现象,同时考虑水灰比、砂率、石屑占细集料比例和RC430含量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和现场实测,不断优化喷射混凝土配合比,以得到最佳湿喷混凝土配合比,并研制出一种高性能的湿喷混凝土。试验结果和现场应用表明:1)砂率对喷射混凝土回弹率的影响最为显著,最佳砂率为70%;2)水灰比对喷射混凝土强度影响最大,最佳水灰比为0.47;3)石屑占细集料比例为50%及RC430含量为0.4%时,其喷射混凝土工作性能最佳;4)金林隧道现场试验中,研制的高性能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均满足设计要求,回弹率较普通喷射混凝土降低50%,综合经济成本降低。  相似文献   

10.
《公路》2017,(9)
为探索长大扁平公路隧道快速湿喷技术应用,以多种混凝土喷射机械手型号在京沪高速济南连接线浆水泉隧道中实践应用为例,从机械手的选型,初期支护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原材料控制、湿喷操作技术、机械手优缺点分析、事故注意事项等方面对喷射机械手应用进行阐述和分析,并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其他同类型公路隧道的初期支护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同时实践证明了大型混凝土机械手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通过介绍广州地铁二号线海公区间南段湿喷工艺的施工实践,对湿喷混凝土的施工工艺、配合比的选定、机械设备及原材料的选择、喷射混凝土的质量控制等进行了总结,为今后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湿喷钢纤维混凝土是隧道施工的重要技术,从钢纤维混凝土的性能特点入手,介绍了湿喷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及其在隧道现场施工中总结的实际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13.
结合某隧道斜井穿越半成岩的建设背景,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对隧道斜井支护结构初支钢构件受力、初支混凝土受力及二衬结构受力进行系统分析,进而提出相关参数优化的建议,结果表明,受施工工艺影响,初期支护在钢构件接头位置存在相对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为结构的相对软弱薄弱点,宜采用锁脚管棚进行加强;受结构拐角影响,初支混凝土在拱脚位置可能出现外表面局部拉裂现象,施工过程中宜采取加劲肋等形式加强该部位的拱架连接质量;隧道斜井初支钢构件未屈服、初支喷射混凝土未产生横向贯缝、二次衬砌的安全系数在规范允许范围内,隧道支护结构的整体可靠性有所保障。  相似文献   

14.
张栋平 《隧道建设》2010,30(5):616-620
目前在地下工程喷锚支护作业中,绝大多数采用人工将喷射混凝土输送到喷锚机中,施工中工人劳动强度高、时间长、效率低、成本高等因素,往往制约着施工工序的密切衔接。通过介绍移动式喷射混凝土车操作平台的制作过程及其在秦岭隧道喷锚支护施工中的应用实例,说明移动式喷射混凝土车操作平台制造简单、设计合理及现场使用方便、移动快捷的特点,能极大地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节省人工、缩短喷锚时间、提高施工效率。移动式喷射混凝土车操作平台可供其它工程借鉴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摩天岭隧道通风斜井左洞,坡度大于24°,长度接近1400m,在此条件下进行施工难度极大,特别是在二次衬砌的施工中,斜井内大规模混凝土的运输、衬砌台车的加固、定位和模筑混凝土的振捣等作业的危险性很大,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因此,该工程施工中采用了相对简单、方便,但强度满足工程运营要求的纤维喷射混凝土单层衬砌。论文以摩天岭隧道斜井单层衬砌施工为工程背景,对大坡度斜井纤维喷射混凝土的工程特性及纤维喷射混凝土作为隧道永久衬砌的施工工艺等进行了介绍和探讨,其相关研究和结论直接服务和指导了摩天岭隧道的斜井施工。  相似文献   

16.
正0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公路交通运输量的逐渐增加,原有的双洞四车道、双洞六车道隧道已不能满足交通运输和人民出行的需求,因而在新建高速公路中,采用双洞八车道设计的公路隧道工程日益增多。公路隧道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的施工方法主要有干喷和湿喷2种[1]。虽  相似文献   

17.
以西部某千枚岩软岩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手段对不同喷层厚度条件下围岩的洞周位移、喷层混凝土内力进行对比分析,对其随喷层厚度增加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喷射混凝土厚度的大小对软岩隧道围岩变形的控制作用不明显;喷层厚度的大小对下台阶开挖后的内力影响显著;喷射混凝土厚度对围岩变形控制具有一定作用,但仅限于一定厚度范围内,当喷层厚度超过一定量值后,喷层对于围岩变形控制效果将不再明显,但其对喷层内力的影响却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8.
公路隧道湿喷混凝土施工技术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公路隧道初期支护的混凝土强度、减少回弹量、降低施工粉尘污染,在福建省漳龙高速公路乌石山隧道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初期支护的湿喷混凝土施工工艺的初步研究,提出了合理的施工配合比和施工工艺,在福建省漳龙高速公路如山头隧道、东家畲隧道、石崆山隧道施工中进行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关宝树 《隧道建设》2015,35(12):1235-1242
阐述了各国对喷混凝土初期强度的要求和日本的相关研究,强调在今后的隧道施工中,必须强化对喷混凝土初期强度的测试,积累有关初期强度的数据,摸清楚初期强度与变形控制的规律。喷混凝土最佳配比是确保喷混凝土质量的关键,介绍日本建议的确定喷混凝土最佳配比的试验施工流程,提出应建立喷混凝土生产线。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国外,尤其是日本对喷混凝土机械的研制及应用情况(包括:分离式喷射系统,一体式喷射系统,长臂喷射机,双喷嘴喷射机等),认为提高喷混凝土施工机械化水平,实现快速及时喷混凝土,对保证施工安全有重要作用,是保证喷混凝土质量的关键之一。列举了各国应用纤维喷混凝土的现状,认为合适的纤维补强材料可以取代金属网,应当尝试,以简化作业程序、提高喷混凝土速度和质量。介绍了日本青函隧道对喷混凝土的耐久性进行的长达40年的调查情况,认为青函隧道的喷混凝土保持了长期的耐久性。最后强调,强化对喷混凝土技术的研究和机械的开发,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确保喷混凝土的初期强度,如何建立喷混凝土生产线,是今后在施工中应予以关注的问题,这2个问题不解决,就不能确保喷混凝土在初期支护中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两当隧道(两当端)左线上导坑喷射混凝土采用挪曼尔特电-液控湿喷台车,下导坑采用传统劳务班组(潮喷)施工;右线上下导均采用传统劳务班组(潮喷)施工。隧道自2015年7月开始施工到2015年12月底,经过五个月的施工,我将隧道左、右线施工中收集到的初衬混凝土回弹量、初衬混凝土的密实性、初衬大板切割试块的抗压强度、初衬取芯密实性、洞内作业环境、施工核算成本等数据进行全面分析比较;发现隧道左线初期支护混凝土回弹量较右线每循环低10%-15%;隧道左线初衬混凝土回弹强度数据较右线离散性小、变异系数小且试块抗压强度均大于3Mpa以上;隧道左线初衬取芯密实性较右线高、空洞少;隧道左线较右线施工洞内粉尘含量明显降低、工人作业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由于湿喷机造价过高,经过核算隧道左线施工成本较右线高出40.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