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应用生物微球方法,观察了豚鼠化脓性中耳炎时耳蜗外侧壁各回血流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中耳炎第3天起耳蜗外侧壁底回血流开始减少,并逐渐发展至第二、第三回。中耳炎2到4周时,血流减少最为明显,此后则有逐渐恢复的趋势,表明化脓性中耳炎可引起耳蜗血管纹微循环障碍,从而影响耳蜗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临床资料与肺超微结构的关系。方法 分别应用心导管术观察室缺患者右心及肺循环血流动力学指标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肺超微结构的变化 ,且二者进行对比。结果 肺血流动力学指标与肺超微结构变化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关系。结论 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成因除牵张刺激及剪切应力外 ,肺血管本身发育异常可能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研究和记录声音刺激下,在耳蜗内产生的电现象,做为研究听觉分析器的一个方法,首由Wever和Bray在1930年建议。这些作者发现从去大脑皮层猫的耳蜗里引出生物电位并通过放大器和扩音器可以准确地使作用于动物耳朵的声音刺激再现出来。此种现象被称为  相似文献   

4.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41例甲状腺机能亢进、24例桥本氏甲状腺炎、16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腺体内血流分布、血流频谱特征以及甲状腺上动脉的各项血流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甲亢患者甲状腺实质内血流显示丰富,并可探及高速异常的血流信号,收缩期峰值高,舒张期血流丰富,与炎症及正常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并对甲状腺炎的鉴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对正常青春期睾丸各血管的解剖及血流动力学进行研究 ,建立正常青春期睾丸动脉血流参数的正常值范围。方法 CDFI观察 181例正常青春期青少年的睾丸及睾丸动脉 (TA)、睾丸包膜动脉 (CA)、睾丸内动脉 (ITA)、精索外动脉的走行及分布 ;测量时间平均峰值流速 (TAMX)、收缩期峰值流速 (PSV)、舒张末期流速 (EDV)、搏动指数 (PI)和阻力指数 (RI)。结果 TA、CA、ITA显示率均为 10 0 % ,精索外动脉显示率为 98.6 %。建立了青春期这 4支动脉血管各血流参数的正常值范围。PSV、PI、RI均按TA→CA→ITA的顺序 ,呈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 CDFI可以准确可靠地显示正常青春期睾丸的血管解剖及其血流变化特征 ,有助于青春期青少年睾丸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观察局部心肌顿抑对全身血流动力学及心肌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杂种犬33条,常温下LAD阻断15min,观察再灌注后全身血流动力学,冠脉流量及缺血心肌氧供需平衡的变化,结论局部心肌顿抑可引起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再灌注初期存在明显的氧耗反常,而再灌注后期心肌氧供,氧耗基本相配。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血流会聚新方法对二尖瓣返流定量诊断的临床价值 ,采用脉冲多普勒法作对照 ,研究36例二尖瓣返流患者。结果表明血流会聚法返流量与脉冲多普勒计算返流量具有良好相关性 (r=0 .81~ 0 .94 ,P <0 .0 0 0 1)。血流会聚法计算二尖瓣返流量合适的混叠极限速度为 4 8cm/ s左右。认为血流会聚法是一种准确、可靠且实用的二尖瓣返流量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血流图与双树复数小波域傅里叶变换的红外人脸识别方法.首先利用血流模型把温谱图转换成血流图,然后将人脸血流图进行一级双树复数小波分解,保留分解后的4个低频子带并分别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每个低频子带的特征矩阵,分别计算4个子带的欧氏距离并进行简单的加法融合,再用三阶近邻分类器得到最终的识别结果.为了减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我们对血流模型进行简化.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的方法有较好的识别结果.而简化的血流图相比原模型的识别率没有明显的下降,甚至某些情况下还稍高于血流模型,说明本文的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用多普勒血流探测所测参数评价心肺复苏时血流动力学效果的可行性。方法健康杂种犬12只,采用电击致犬室颤的动物模型,心跳停止及复苏前后进行主动脉内压(AOP)、中心静脉压(CVP)、犬右颈总动脉多普勒血流参数的连续有创同步监测记录,从所测参数中筛选出与主动脉舒张压(ADP)、冠脉灌注压(CPP)关系密切的参数,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室颤前,犬右颈总动脉多普勒血流参数特征是: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为(85±25)cm/s,舒张期血流速度(Vd)为(27±15)cm/s;二者比值(S/D)为4.2±2.2;闭胸复苏时,Vs为(86±31)cm/s(P>0.05),Vd为(7.9±5.7)cm/s(P<0.001),S/D为14.2±6.5(P<0.001)。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后,Vd随着ADP、CPP的增大而增大,S/D随着ADP、CPP的增大而减小。直线相关分析显示,Vd与ADP相关系数为0.172(P>0.05);Vd与CPP相关系数为0.204(P>0.05);S/D与ADP相关系数为-0.109(P>0.05);S/D与CPP相关系数为-0.191(P>0.05)。尚不能认为Vd、S/D与ADP、CPP的相关性成立。结论多普勒血流参数中,Vd、S/D与ADP、CPP的关系密切,但其相关性尚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体在各种生理活动或对其他有害刺激产生的“防御、应激”反应时 ,均伴有心血管活动的变化 ,这种适应性变化主要受神经体液调节。这种调节机制的障碍与某些心血管疾病 ,如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发病有着密切的联系 ,为直接心血管效应与反射性植物神经与体液反应的综合。1 交感神经与儿茶酚胺对心脏的生理作用当交感神经兴奋时 ,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 NE)作用于心脏传导系统及心肌细胞 ,从而发挥生理效应。交感神经对心脏的作用主要为正性变力作用及正性变时作用 ,同时在一定条件下表现为致心律失常作用。1 .1 对心脏兴奋性的影响 …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应用豚鼠内耳母抗原液免疫豚鼠产生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耳聋(AISNHL),后用地塞米松治疗1周,并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阈(ABRT)测定和内耳形态学观察。我们发现免疫后豚鼠ABRT升高到60.8±531dBSPL、耳蜗第3回外毛细胞损失达111.0±55.8个;而应用地塞米松治疗后的豚鼠ABRT则下降为48.8±6.69dBSPL。耳蜗第3回外毛细胞损失仅为57.25±18个,证实地塞米松对AISNHL有治疗效果,它可使内耳组织恢复,ABRT明显改善,其机制尚不明了。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应用动物实验从组织病理形态方面比较带血管面神经移植与不带血管面神经移植后神经纤维再生的效果,并观察神经移植术后不同时间神经纤维的再生恢复过程,为临床带血管面神经移植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神经束内面积恢复率,神经纤维再生率,有髓神经纤维再生率,神经纤维密度率及有髓神经纤维直径恢复率等项数值均证明,带血管面神经移植组显著优于不带血管神神经移植组。提示:在临床上当长段的神经缺损,以及受纳床血供差的情况下应考虑作带血管的面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13.
利血平具有浓度依赖性负性肌力作用。对异丙肾上腺素量-效反应的影响与戊脉安相似,不同于β-受体竞争性拮抗剂心得安.对Ca~(2+)量-效反应的影响与戊脉安相似,表现为非竞争性拮抗作用,还具有频率依赖性负性肌力反应.结果说明利血平对豚鼠左心房肌的作用与戊脉安相似,可能具有Ca~(2+)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4.
ThetechniqueofmagneticstimulationMEPhasprogressedrapidlysinceitcameintobeingin1985.Nowitisconsideredtobeabletoconfirmthelesio...  相似文献   

15.
1977年作者曾提出经络实质二重反射假说。认为针刺除通过中枢引起反射效应外(长反射),还可能通过外周神经末梢的联系传递信息(短反射)。本实验用大鼠,以氨基甲酸乙脂麻醉,找出并切断腓浅与腓深神经,断绝其与中枢的联系。电刺激腓浅神经而在腓深神经干与引导动作电位(AP)。结果发现只有少数可以引出(5.7%),但在“足三里”穴电针诱导30分钟,拔出毫针后,再用电刺激腓浅神经,在29只大鼠中有17只(58.6%)从腓深神经干上引出了AP。由于“足三里”的部分组织既有腓浅又有腓深神经支配,故本实验提示在一定条件下外周神经末梢间能够进行信息传递,一根神经纤维的冲动可以通过末梢引起另一纤维的兴奋。这种信息传递也许是经络感传的实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自制的针电极和改进的方法,记录了50例正常人在分别刺激胫后神经和节段性(根性)皮神经(腓肠和腓浅)时的腰髓电位(LP)和皮层电位(CP);接着又记录和观察了48例单侧L_5或S_1神经根受压患者上述神经受刺激时的LP和CP。结果发现:节段性皮神经刺激的LP异常率达85%,其CP为48%;胫后神经刺激的LP异常率为33%,其CP仅为8%。  相似文献   

17.
本工作以清醒、整体大鼠为对象,记录了刺激皮神经所诱发的屈肌反射电位(FRP)和背根电位(DRP)。分级刺激腓肠神经(皮神经),在hamstring神经干上(一组支配后肢屈肌群的神经)先后诱发出A-FRP和C-FRP,同时在L_5背根上诱发出A-DRP和C-DRP。A-FRP和A-DRP的阈值、潜伏期均无明显差异,且呈有意义的正相关;二者的幅值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C-FRP阈值和潜伏期比C-DRP均较大,但二者的阈值和潜伏期均呈有意义的正相关,且二者的幅值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同步递增。每一串刺激(3个脉冲,间隔5ms,波宽0.5ms)诱发的DRP和FRP值均较相应单刺激诱发的为大,即DRP和FRP均有时间总和现象。  相似文献   

18.
实验在分析诱发VRP传入纤维类别的基础上,以DRP和VRP为指标,观察了牛蛙视叶下行冲动对脊髓活动的影响。发现:1、刺激坐骨神经诱发的脊髓VRP有早、晚两个成分;早期成分由Ⅰ、Ⅱ、Ⅲ类传入纤维兴奋引起;晚期成分由Ⅳ类传入纤维兴奋引起。2、刺激牛蛙视叶可诱发脊髓DRP。3、刺激视叶对刺激坐骨神经诱发的脊髓VRP早、晚期成分均有抑制作用。该抑制时程长,且早期成分的抑制和DRP在时程上有相关性。上述结果表明;视叶能以突触前抑制的形式参与躯体感觉传入的离心控制,影响脊髓反射活动,并可能涉及镇痛机制。  相似文献   

19.
实验用大白鼠。分级刺激腓肠神经和腓肠肌神经,对被激活的背角神经元进行观察,进而对皮肤、肌肉神经传入会聚神经元进行了分类,发现同一神经刺激被激活的背角神经元可分为A、A—C和C 3个类型,其中A—C型占多数(皮神经激活68%,肌神经激活50.4%)。实验中记录到125个皮,肌会聚神经元(CMCN),按对皮、肌A类和C类传入纤维的反应,分为A—A、A—AC、AC—A,AC—AC、C—C 5型,其中AC—AC和A—A型占多数(分别为46.27%和26.12%).结果提示,上述多种会聚形式,可能是皮、肌粗、细初级传入在脊髓水平对感觉传入(特别是痛觉)进行调制的基础,因此将在镇痛、痛过敏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20.
THESIGNIFICANCEOFDERMATOMAL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INTHEDIAGNOSISOFLUMBOSACRALNERVEROOTCOMPRESSION(李辉)(陈君长)(王坤正)(贺西京)(鱼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