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曹健 《汽车电器》2001,(5):56-56
胶体电解液蓄电池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蓄电池,它和普通蓄电池的重要区别就是电解液不同,普通蓄电池的电解液是液体的,而胶体电解液蓄电池的电解液则是固体的.胶体电解液蓄电池固体电解液是用硅酸溶胶与一定密度的硫酸溶液配制而成.  相似文献   

2.
3.
电解液的配制 配制铅酸蓄电池电解液,应使用符合蓄电池用硫酸标准的硫酸和纯水。配制时应注意:①铅酸蓄电池的电解液是用纯水和浓硫酸配制而成的,汽车用起动蓄电池电解液密度为1.280±0.005克/立方厘米(25℃)。②配制电解液的容……  相似文献   

4.
5.
介绍电解液中的杂质对蓄电池的危害,论述电解液中杂质引起自放电的过程,提出保证电解液纯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1概述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汽车蓄电池的用量也随之增加。目前,大型货运汽车仍然使用铅酸蓄电池,一般其使用周期在1年~2年,因此,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影响蓄电池使用寿命的一个重要原  相似文献   

7.
这里的电解液为什么是红色的--谈谈电解液添加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对蓄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的研究成果与评价。认为铅蓄电池的正常使用、其电解液与补充液的选择还是按照制造厂家的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去做为好。  相似文献   

8.
车用蓄电池电解液的选用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艳 《汽车电器》2009,(2):37-40
电解液(也叫电解质),在起动用铅酸蓄电池中是以水溶液状态的稀硫酸作为电解液的。使用前将电解液从注液孔注入电池内部,与极板的活性物质发生作用产生电能。所以,电解液的多少、纯度,将直接影响到铅酸蓄电池的电气性能和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
周军 《汽车与配件》2003,(39):17-17
汽车电池由于长期处于高温的环境下,如果不善加保养,非常容易提前结束使用寿命.因此,最好一个礼拜便打开发动机盖检查一下.一般汽车电池可分免水与传统加水电池.  相似文献   

10.
正电解液(也叫电解质),在启动用铅蓄电池中是以水溶液状态的稀硫酸作为电解液的。使用前将电解液从注液孔注入电池内部,与极板的活性物质发生作用产生电能。所以,电解液的多少、纯度,将直接影响到铅蓄电池的电气性能和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1.
一防松动 蓄电池在车上固定必须要牢固,否则由于车辆的颠簸会使极板上的活性物质脱落、蓄电池外壳破裂、导线与接柱松脱造成接触不良。在安装蓄电池时,应用橡胶垫、毛毡垫将其垫好,用木板等将其“挤牢”,防止振动。  相似文献   

12.
蓄电池被人们形容为汽车的供电站。蓄电池的寿命一般在2-3年左右,如果使用和维护得当的话,可以使用到4年以上。如果使用和维护不当,就会在几个月内早期损坏。 蓄电池在使用中应定期检查电解液的高度,及时对蓄电池的存电状况进行检查和补充。蓄电池维护工作比较简单,做好电解液的补充、蓄电池和极桩的清洁和蓄电池的比重控制等工作,就能有效的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由于免维护蓄电池的广泛使用,蓄电池在正常工作情况下,一般不需要维护。  相似文献   

13.
14.
15.
蓄电池是汽车的重要部件,它应保证汽车起动、充电、点火和附属电器等装置的用电。但各类蓄电池都只有1~3年的使用寿命,而且在使用中由于温度过高或过低、强烈振动、腐蚀、电解液液位不足、过量充电或充电不足、硫化和过多的充放电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会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缩得更  相似文献   

16.
二、日常维修保养时检测蓄电池的方法 1.用密度计检测蓄电池的存电量 在日常维修保养时,检测蓄电池容量的方法必须简便易行。采取测试电解液密度与充足电时的密度相比较的方法,即可知道存电容量为多少。例如,东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在-40℃以下,充足电时的电解液密度为1.29(夏季充足电时应为1.26)。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近年来,电动自行车用铅酸蓄电池的制造技术在中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蓄电池产业和社会各届有识之士积极努力,潜心产品内在结构、合金材料、铅膏工艺材料,以及制造设备、工装方面的研究和开发,使得电动自行车用铅酸蓄电池的功能特性不断地得到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8.
19.
胶体蓄电池     
黄裕后 《汽车运输》1993,19(6):24-26
  相似文献   

20.
汽车蓄电池电解液用纯水要求十分严格,介绍了纯水的3种制备方法“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详细论述了纯水机抽水处理流程、控制电路及电路接线图,给出了纯水机几种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