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友林 《公路》1989,(6):45-45
在路面养护工程中,修补后的坑槽再次破坏形成新坑槽的现象比较普遍,坑槽修补后再次形成坑槽的特点为:①多数始于边角,四角占的比例较大;②原坑槽处的油面较低,雨天积水;③多数是灰土先于油面破坏。坑槽修补后多呈矩形,这种形状虽然挖补时操作简便,但效果欠佳。因为修补坑槽夯实灰土基层时,矩形四角不易夯实,压实度不足,致使强度不匀。这是坑槽修补后再次破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沥青路面坑槽破坏形式及成因分析,将坑槽分成三种表现形式即表面层产生坑槽、表面层和中面层同时产生坑槽、底面层和基层间产生坑槽。根据沥青路面坑槽破坏成因、修补的最终目的和效果以及坑槽修补材料的受力状况,对坑槽修补机理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获得理想维修效果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3.
冷凿热补法是目前国内最常用的坑槽修补方法之一。在实际修补坑槽施工中,施工工艺存在多样性、随意性,难以保证坑槽的修补质量。通过调研,对传统的坑槽修补方法进行了改进,并通过工程实际应用验证,可供沥青路面坑槽修补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水泥混凝土路(桥)面常出现和的麻面,露石,脱皮,坑槽,蜡台,掉边缺角,碎裂,胀缝裂缝破坏等病害,从合理选用修补材料入手,经大量实验研究,研制出具有早强,增强,耐磨,粘结强度高,价廉经济等特点的快速修补路面的新型混凝土,并提出一套与之相应的施工工艺,通过试验路段的实践检验表明,该研究成果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杨先魁  孙国忠 《公路》1994,(2):50-53
沥青表处层与石灰土层二者间的搓动和龟裂破坏是沥青表处石灰土路面的一大病害。产生这种病害的主要原因是冻融作用和石灰土早期强度低。为消除这一病害,衡水地区交通局在石灰土内掺入水泥进行了室内的冻融试验和试验路段上的路面早期强度测试及冻融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在石灰土路面顶层一定厚度内掺入一定剂量的水泥,基本上可以达到提高耐冻融能力和路面整体强度,而且综合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赵希平 《公路》1998,(1):42-44
以石灰稳定上做基层的沥青路面出现坑槽、沉陷、龟裂等病害一般均是由于基层的破坏所致。多年来沿习的修补方法是将已损坏的稳定上挖出重新补强,待基层达到一定强度后再铺筑沥青面层。由于石灰稳定土初步强度的形成一般需要7天左右的养生时间,又由于修补大多是在木中断交通的  相似文献   

7.
首次提出了松铺系数控制法和修补料用量控制法,以准确控制沥青路面进行坑槽修补时的投料量,使修补坑槽的密实度和平整度能同时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8.
该文通过对沥青路面坑槽破损形式及成因的研究,将坑槽分成表面层产生坑槽、表面层和中面层同时产生坑槽、底面层和基层间产生坑槽以及刚性组合式路面上产生坑槽四种,并对目前的坑槽修补技术进行了全面介绍和分析,包括挖补法、填料法、喷补法、热再生法四种修补技术。最后对坑槽修补时的步骤及工艺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9.
沥青混凝土路面坑槽修补机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康敬东  孙祖望 《公路》2003,(12):112-115
根据沥青混凝土路面坑槽修补的最终目的以及坑槽修补材料的受力状况,分析研究了沥青混凝土路面坑槽的修补机理,提出了获得理想维修效果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0.
根据沥青混凝土路面坑槽破坏的机理以及沥青路面坑槽修补的最终目的,结合高速公路日常养护中坑槽修补的各种材料和工艺的应用研究,提出获得理想维修效果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1.
根据沥青混凝土路面坑槽破坏的机理以及沥青路面坑槽修补的重要性,结合高速公路日常养护中坑槽修补的各种施工工艺,提出理想的维修方法及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2.
0引言坑槽是沥青路面最常见的一种局部破损病害,它不仅会严重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行车的舒适性,还会大大削弱坑槽周围路面结构的强度,引起渗水。如不及时修补坑槽,在交通载荷和雨水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局部破损会很快扩大,降低路面使用性能,严重危及驾驶人员的安全,并造成养护费用的增加。因此,路面坑槽修补是最常见、最基础的养护作业。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方形坑槽,在《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中,也提出了"圆坑方补"的要求。然而,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践证明,坑槽形状对修补质量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影响,为此针对不同坑槽形状进行以下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们找出了一种比较适合我区特点的公路养护方法:采用废机油拌砂、石混合料,对低等级公路进行封面和修补坑槽。采用此方法修复路面,施工简便易行、造价低、维修速度快、效果好,而且路面的强度、稳定性和抗冻性都能达到使用要求。通过冻胀观测和强度、稳定性等技术分析,是比较适合我区的一种公路养护方法。  相似文献   

14.
沥青再生养护机械的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问题的提出对于一般沥青路面来说,其破坏形式主要有龟裂、拥包、沉陷、斑脱等,如不及时恢复,损坏面积逐渐扩大;在车辆冲击、水的浸蚀下,直至形成大而深的坑槽,给行车和养护带来极大不便。因此,在未触及基层的坑槽形成之前修复路面是很重要的。目前的修复方法是人工刷油、填料、开挖修补、封面等手段。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作业时间长,修补平整差、寿命短,不能满足现代养护要求,特别是修补后高低不平的路面大大影响了行车舒适性和速度。这里针对沥青路面养护提出用机械来代替人工养护的设想,以彻底改变沥青路面养护落后的面…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河南省水泥砼路面产生破损的主要原因:“二黑一白”断面形式;车辆严重超重;石灰土基层强度不足;施工质量差。给出了塑料薄膜养生和推算养生期的经验公式,提出了快速换板、快速修补的维修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石灰土施工时混合料配比的不均匀性对其最大干密度的影响,回归分析了混合料配比与其松容重和最大干密度的线性关系,建立松容重-最大干密度的压实度控制方法,从而保证了基层的强度。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环氧体系钢桥面铺装坑槽病害修补技术,依托某环氧体系钢桥分别选用了重熔浇注式沥青、冷拌环氧浇注式沥青和热拌环氧+高弹改性沥青SMA技术进行实桥修补应用,并对比分析了其使用效果。结果表明,3种材料均具备良好的材料特性和路用性能,满足钢桥面铺装规范的指标要求,其中重熔浇注式沥青混合料与原环氧铺装的材料模量差异较大,尽管自身具有优异的防水性能,但施工接缝处易形成次生病害;冷拌浇注式混合料维修工艺简单,使用效果良好,适宜于小面积坑槽(≤1 m2)便捷维修;热拌EA+SMA技术整体使用状态良好,但工艺设备要求较高,现场实施难度较大,仅适宜大面积的坑槽维修作业。  相似文献   

18.
WB17型稳定土拌和机是用来在公路基层上直接拌和石灰土或其它稳定材料的机械。交通部新津筑路机械厂已于1980年12月制造出两台样机,进行了基本性能的测试和试验路段的拌和作业。1981年针对试验中暴露出的弱点,又对设计进行了改进,并再次进行了密集强度试验,证明该机达到了设计要求,能拌和虚铺厚度300毫米的石灰土  相似文献   

19.
本刊特稿     
坑槽是沥青路面最常出现的一种局部破损病害,它不仅严重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行车舒适性,而且会大大削弱坑槽周围路面结构的强度。如不及时修补坑槽,在交通载荷和雨水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局部破损会很快扩大,从而降低路面的使用性能,严重危及驾驶人员的安全,并造成养护费用的增加。因此,路面坑槽修补是公路日常养护中最常见、最基础的养护作业之一。目前,国内外对于沥青路面局部破损的养护方法主要是坑槽修补。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沥青路面坑槽修补界面的黏结性能,本文采用热料冷补法和微波就地加热修补法两种方法,对沥青混合料坑槽修补界面进行了拉拔试验和剪切试验研究,并将坑槽修补界面间的应力作为评价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微波就地加热修补法的坑槽接缝处黏结力比热料冷补法提高5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