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试验结果,以普通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为基础,采用对比分析方法,研究了混凝土强度,箍筋特征值,预制截面高度与叠合面高度之比,一期作用跨中弯矩与预测截面极限承载弯矩之比等参数对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受剪承载力的影响规律,提出了集中荷载作用了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受剪承载力的评估方法和对实际工程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当材料在彈塑性范圍内应力应变为任意曲线时船用梁受弯曲、剪切及纵向力共同作用下的变形与撓度,这些問題在今后船用板架計算中会遇到。文中建立了一組受剪切及复杂弯曲的彈塑性梁微分方程式,这組方程具有很普遍的意义,因从这里可得出彈塑性梁在不同情况下的解,按文中方法后,使对称与不对称断面解及存在着纵向力作用的解等問题在解法上没有什么原則区別,这样就能較方便地采用一种统一方法来求彈塑性粱的各种解。在一般情况下,求解时采用每次近似中解彈性变断面梁的逐次积分法,为加速逐次近似法的收敛过程可采用夏伯雷金定律。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内外的大量试验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混凝土强度、跨高比、配筋率和箍筋特征值等对布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的影响规律。提出的均布荷载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概念明确形式简捷,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4.
开展伯努利梁受迫横向振动机理研究,采用模态叠加法推导了伯努利梁受迫振动的响应表达式,分析了振动响应与激振力和激振力矩作用位置间的关系。总结了减振器安装位置的选择规律和激振力幅值的计算方法,并采用有限元法进行验证,在某小型集装箱船的减振设计过程中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5.
李杰  王建鹏  李聃 《中国水运》2014,(4):244-246
研究腹板带有横向贯穿的竖向裂缝的T梁受横向弯曲作用的弯曲理论,探讨横向贯穿的竖向裂缝对简支T梁桥承载能力影响,得到横向贯穿裂缝长度与承载能力曲线。以日喀则某T梁桥为例,对该桥的承载性能进行评价。研究表明,竖向裂缝影响最不利时使得桥梁的承载能力下降33%、刚度下降25%、自振频率下降5-13%。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关于钢筋混凝土普通梁和深梁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不相衔接,现根据试验资料,分析小跨高比,小剪跨梁在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作用下垂直腹筋,水平腹筋与混凝土对抗剪强度所作贡献的变化规律,提出统一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并满足港工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的要求,可供规范修订和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赵文熙 《中国水运》2014,(10):222-226
以鸭绿江界河公路大桥为工程背景,考虑了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和接触非线性影响,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钢锚梁结构的破坏形态和极限承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钢锚梁式索塔锚固结构的破坏形式为钢锚梁受拉弯强度破坏,破坏荷载为设计荷载的5.8倍,结构有较大的安全储备。提出了钢锚梁腹板、拉索支撑结构以及钢牛腿的简化计算模型,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较为吻合,能较好的预测钢锚梁的应力值和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8.
赵效东  张乐山 《船海工程》2012,41(2):144-148
以工程上常见的梁受压力弯曲破坏实验为例,分别选用V-M等效应变、厚度应变和主应变三种失效准则进行有限元模拟仿真,从理论公式和现实工程结论两个方面证明工程上普遍采用的V-M等效应变失效准则的局限性,并验证厚度应变和主应变失效准则的可行性,从而提出综合应变失效准则的概念,为工程上求解船舶和海洋工程结构碰撞问题时选取失效准则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快速非劣分层多目标遗传算法(NSGA II)和多属性决策理论,针对大深度潜器环肋圆柱壳在静水压力作用下的多目标离散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以重量及强度应力量为目标函数,求出了Pareto最优解,给出了强度应力量和失稳载荷与重量之间的分布关系.采用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方法(TOPSIS)和信息熵方法,得到基于无偏好信息情况下的最优解排序.结果表明,这种联合方法能够快速寻找到最优解,这些解分布比较均匀、多样性好,能够为决策者提供较多选择,决策的最终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10.
《水道港口》2013,(5):380-386
基于线性水波理论,采用模态叠加法和有限差分法研究了受波浪冲击作用的竖直板的水弹性响应。流体假定为不可压缩、理想势流。首先基于模态叠加法给出了二维边界条件和四周简支板的运动响应的解析解,与有限差分法求解结果进行对比完全一致,然后运用有限差分法给出了四边固定弹性板运动响应的数值解,最后分析了厚度、波长对板振动、辐射波高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有边界约束条件下水弹性作用会加剧板的振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