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硝酸亚铈对于小鼠睾丸细胞能量代谢相关酶类活性、细胞周期以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10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环磷酰胺组及硝酸亚铈15、30、60mg/kg组,各组动物用相应受试物连续灌胃60d.采用酶化学方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山梨醇脱氢酶(SODH)、琥珀酸脱氢酶(SD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活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睾丸细胞的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结果 与环磷酰胺组比较,15mg/kg硝酸亚铈能促进LDH、SODH、SDH及G-6PD活性(P<0.05),30mg/kg硝酸亚铈有促进SDH活性的作用(P<0.05);15mg/kg和30mg/kg硝酸亚铈均能延长睾丸细胞G0/G1期,缩短S期和G2+M期,抑制细胞凋亡(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60mg/kg硝酸亚铈对LDH、SDH、G-6PD均有显著性抑制作用(P<0.05),且能缩短睾丸细胞G0/G1期,延长S期和G2+M期,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5).结论 低剂量的硝酸亚铈对小鼠睾丸细胞能量代谢相关酶活性和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而高剂量硝酸亚铈则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 患者,男,29岁,86年8月24日9((20)/(Am))急诊入院.入院前一日食酒肉后,即感腹部不适,恶心,呕吐数次,次日凌晨呈四肢抽搐,晕厥,每次持续10~30″,自动缓解,同餐十余人有呕吐、腹泻等症状,无晕厥.院ECG 最长R-R 间期达10s.既往无心脏病史,有烟酒嗜好.查体;神清,淡漠,T:37P.50次/min,Bp:120/70mmHg 头颅无异常,双肺(-),心界不大,心率50次/分,心音低钝,心尖区有Ⅲ°SM.肝大,剑下3cm,质软,叩痛(-).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血象:WBC14400/mm~3,N:81%,肝功:SGPT>200°(赖氏法).初诊;食物中毒,心肌病?阿—斯综合征,心律失常待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AT2对肥大心肌细胞炎症因子合成的调控作用及AT1和AT2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构建SD大鼠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大模型.选用术后8周肥大的心肌细胞,将其分为AngⅡ组、AngⅡ losartan组、AngⅡ PD123319及AngⅡ losartan PD123319组.待实验结束,RT-PCR法检测细胞TNFα、IL-1β及IL-6的mRNA表达水平,放免法检测TNFα、IL-1β及IL-6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AngⅡ组相比,AT1拮抗剂losartan不影响TNFα和IL-1β的mRNA及蛋白表达.单独应用AT2拮抗剂PD123319及联合应用losartan和PD123319均可使TNFα和IL-1β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下调.联合应用二者TNFα和IL-1β mRNA的表达水平介于单独应用losartan和PD123319组之间.与AngⅡ单独联用losartan或PD123319相比,同时联用二者可使IL-6 mRNA的表达水平上调.结论 AT2参与了肥大心肌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调控.AT1与AT2之间并非简单的拮抗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PD筛查量表分值在老年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及筛查帕金森病的效度。方法 以PD筛查量表为筛查工具 ,采用多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 ,筛查西安地区 5 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帕金森病患者 ,计算PD筛查量表分值的百分位数与均值和年龄、性别分布及不同分界值筛查PD的特异度、灵敏度及预测值。结果 共完成PD筛查量表 4844人 ;PD筛查量表的分值在 5 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呈明显偏态分布 ,其偏度系数为 5 .44± 0 .0 4 ,峰度系数为 34.86± 0 .0 7;男女各年龄组PD筛查量表分值的中位数均为零 ;性别、年龄对PD筛查量表的分值均有影响 (P <0 .0 1 ) ,随着年龄增大 ,PD筛查量表分值的均值逐渐升高 ;以分界值 >1时 ,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 ( 89.5 % ,99.5 % )。结论 在老年人群中进行帕金森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时 ,PD筛查量表是较为有效的筛查工具 ,取分界值 >1为较合适的筛查分界值。PD筛查量表筛查的结果不能取代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5.
从尾矿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了7株对铅镉具有双耐性的细菌菌株,其中G-1、G-2的耐受性高于其他菌株,G-1可分别耐受4 000 mg·L~(-1)、500 mg·L~(-1)的铅镉,G-2可分别耐受4 000 mg·L~(-1)、400 mg·L~(-1)的铅镉,16S rRNA基因序列初步鉴定G-1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G-2为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 sp.).以G-1、G-2为供试菌株,研究环境条件对其去除液体中铅镉离子的影响,结果显示,菌株G-1去除铅镉的最佳条件是温度32℃、pH为7、 NaCl浓度4%、接种量2%,该条件下铅镉去除率分别为91.32%、80.66%;菌株G-2去除铅镉的最佳条件为32℃、pH为8,NaCl浓度4%、接种量2%,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9.44%、72.89%.研究结果表明,两株菌株都对铅镉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可期为微生物或微生物联合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重要的微生物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 55岁以上自然人群中帕金森病 (Parkinson sdisease ,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方法 以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为基础 ,采用非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分析 55岁以上自然人群中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评估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相对危险性。结果  55岁以上自然人群中 ,PD组和非帕金森病 (noParkinson sdis ease,NOPD)组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 2 7.78%、5.55% ;年龄调整的发生率分别为 16.2 0 %、9.87%。与同一自然人群中NOPD组比较 ,PD组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但主要增加低年龄组 (55~ 74岁 )中老年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性 (OR =8.59,95%CI :3 .13~ 2 3 .80 ) ;而且PD是低年龄中老年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的独立危险因素 (OR =6.2 7,95%CI :2 .3 5~ 19.2 7;OR =5.50 ,95%CI :1.52~ 19.94)。年龄调整的MMSE分值的均值PD组明显低于NOPD组 (P <0 .0 0 1)。结论 PD主要增加低年龄 (55~ 74岁 )中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性 ,而且PD认知功能障碍是疾病本身所致  相似文献   

7.
<正> 空肠毛细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疾病,引起肠套叠则更少见。我院收治一例报道如下: 患者,女,19岁,腹痛40余天,近10日加重伴腹胀、呕吐入院。一月前上腹持续性隐痛,脐周为甚,逐日加重。近十余日来、恶心、呕吐,吐后腹胀减轻,腹痛未缓解。曾做B超,未见异常。胃镜报告:胆汁返流性胃炎。以“胆汁返流性胃炎”;“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收住内科。  相似文献   

8.
<正> 晶体溶解性青光眼在临床甚为少见,常被误诊。近来我们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 病例:尹某,女,70岁,住院号:236989.患者于3日前,右眼突然剧烈疼痛,伴头痛恶心呕吐.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胃肠炎”。因症状加重后来我院,门诊以“继发性青光眼”(右)收住院。患者于8年前系双眼白内障,右眼未行手术。检查及治疗:全身检查无明显异常。右眼视力无光感,眼睑轻度肿胀,球结膜混合充血,角膜高度水肿,呈雾状灰白色,虹膜纹理模糊,瞳孔圆,直径6mm,无粘连,对光反射消失,前房未能查清。晶体、玻璃体、眼底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曲马多与传统阿片类药物吗啡对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 80例ASAⅠ~Ⅱ级的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进行随机、双盲研究。分为 4组 :曲马多组 (T组 ,n =2 0 ) ,吗啡组 (M组 ,n =2 0 ) ,吗啡 +氟哌利多组 (M +D组 ,n=2 0 ) ,曲马多 +氟哌利多组 (T +D组 ,n =2 0 ) ,分别于术后 4、8、12、16、2 0、2 4h观察BP、HR、疼痛评分VAS(视觉模拟评分法 )、PrineHenry评分 (PHS)、镇静评分 (SS)、恶心、呕吐、眩晕、口干、瘙痒、尿潴留等不良反应 ,并记录 2 4h的用药量。结果 VAS、PHS 4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 ;镇静评分 (SS)M +D组在 4、8、12h高于其他 3组且有显著性差异 ;恶心呕吐发生率 :T组与M组 >M +D组 >T +D组 ,T组与M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瘙痒及尿潴留的发生率M及M +D组高于其他两组。结论 曲马多用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能够获得与吗啡相同的镇痛效果且瘙痒及尿潴留的发生率低 ,虽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高 ,联合应用氟哌利多后‘可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褪黑素(MT)的镇痛作用及其与哌替啶(PD)联合使用的效果.方法 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MT1组(40 mg/kg)、MT2组(80 mg/kg)、MT3组(160 mg/kg)、PD组(40 mg/kg)和联合注射组(MT80 mg/kg、PD 40 mg/kg).每只小鼠腹腔注射1.2mL药物.30 min后用Von Frey测痛法测定小鼠两后足的痛阈值.对上述对照组、MT2组、MT3组、PD组和联合注射组小鼠再连续5d给药并每天测痛,观察药物镇痛作用的耐受性.继续给药ld后,立即注射纳洛酮,观察小鼠的戒断反应.同时,每天统计小鼠排便数量,观察药物对胃肠道的影响.结果 MT1、MT2、MT3组与对照组相比,褪黑素有明显镇痛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MT2组与PD组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 7),MT3组镇痛效果高于PD组(P<0.0087).褪黑素和PD的联合使用使镇痛效果有所提高.褪黑素组和PD组小鼠均产生了耐受性,但褪黑素组小鼠耐受性小于PD组(P<0.05).PD组小鼠出现显著戒断反应,而褪黑素组、联合注射组及对照组小鼠未出现明显戒断反应(P>0.05). PD组小鼠排便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褪黑素组和联合注射组小鼠排便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褪黑素镇痛作用显著,与PD有协同作用,具有一定的耐受性但不产生依赖性,并可以逆转PD的依赖性和胃肠道副作用.这为褪黑素在镇痛方面的开发研究提供了动物学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60例甲、乙型肝炎病毒重复感染的血清学检测结果,提示重复感染占当时住院肝炎病人的14.8%。在重复感染中,同时感染甲、乙两型肝炎者9例;乙肝抗原携带者及慢性肝炎基础上感染甲肝者41例;乙肝隐性感染免疫后又感染甲肝者10例.同时观察到部分病人重复感染时,HBsAg 滴度下降或消失。并探讨了肝炎复发或突然加重的原因,认为两种肝炎病毒重复感染是肝炎复发或者突然加重的主要因素.故预防HBV 携带者及慢性乙肝重复感染其他肝炎病毒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和皮肤交感反应(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SSR)对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临床确诊的36例PD、17例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及59例非典型帕金森症(Parkinsonism-Plus,PD-plus)患者,测定平静呼吸、深呼吸、Vasaval动作时HRV指数及四肢的SSR潜伏期。结果 (1)平静呼吸时PD组较ET组HRV指数降低,HRV异常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与PD-plus组间HR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深呼吸及Vasaval动作时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上肢、下肢SSR潜伏期均值及异常率在PD组、PD-plus组及ET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HRV指数区别PD和PD-plus的灵敏度为82.6%、特异度为22.8%;区别PD和ET的灵敏度为82.6%、特异度为66.9%。测定SSR潜伏期区别PD和PD-plus的灵敏度为52.6%、特异度为39.0%;区别PD和ET的灵敏度为52.6%、特异度为29.4%。结论 PD患者较ET患者HRV降低,HRV异常率高;测定HRV指数有助于鉴别PD和ET,但是对于鉴别PD和PD-plus价值不大;测定SSR潜伏期对于鉴别PD、PD-plus及ET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13.
<正> 康某,男,38岁。因高烧,头痛,腰痛,全身不适3 d,烦燥1d,于1986年11月3日入院。患者3天前起突然高烧、畏寒、周身酸困、恶心、呕吐、腰痛、伴烦燥不安,口渴。曾服解热镇痛药效差。2天前尿量减少,每日约200ml。既往体健。本地为“出血  相似文献   

14.
<正> 多原发恶性肿瘤并不罕见,国外报道已逾两万例,国内报告亦过500例,但淋巴系统与神经系统先后发生恶瘤并以再障为最终转归者却极为罕见.患者孙某男性53岁,住院号188053,1978年4月右颈部出现数个无痛结节,大者若鸡卵,经局部肿物切除,病理诊断为淋巴肉瘤混合细胞型。遂用cop 方案化疗,历时5年共用了8个疗程,其间配以中药、免疫、同化激素等治疗,疗程中体质状况良好,除按计划门诊化疗外,一直坚持上班.但病后第6年(1985年9月),无原因出现头痛,且渐增重,并伴以呕吐、嗜睡,继而出现左侧肢体运动及部分感觉障碍而急诊收  相似文献   

15.
针对时滞网络化群体的编队控制问题,设计了PD控制器进行控制.群体为双积分系统,群体中的个体之间基于固定的拓扑结构图进行交互作用.个体的反馈控制作用仅仅基于个体与其邻居之间的相对信息,通信拓扑结构图可以为无向和有向图.设计了PD控制器来提高系统的收敛性.通过仿真确定了PD控制器的比例系数、微分系数对系统收敛性的影响,并给出了设计控制器参数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PD控制器提高了系统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16.
<正> 肺吸虫病是我国常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危害广大山区劳动人民的健康。陕南有生食螃蟹的习惯。我院儿科先后收治4例,报告如下: 例一:向某,男,11岁,以“头痛、恶心、呕吐二日”之主诉入院。患儿20天前曾因上感,治疗4天,好转出院。近两天来,又  相似文献   

17.
霜天蛾过敏性哮喘患者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霜天蛾过敏性哮喘患者特异性免疫治疗 (SIT)的疗效。方法 对 6 4例确诊为霜天蛾过敏性哮喘(PAA)患者注射霜天蛾变应原浸液 ,观察临床疗效和SIT前后皮内试验风团直径、淋巴细胞亚群 (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 (IgG、IgA、IgE)、肺功能 (FEV1、PEFR)及支气管激发试验 (PD2 0 FEV1)的变化。结果 SIT总有效率为 76 .5 % (49/ 6 4 )。SIT后皮内试验风团直径缩小 ,CD8细胞增加 ,CD4/CD8比例下降 ,IgE降低 ,IgG和IgA增高 ,FEV1、PEFR、PD2 0 FEV1均增加 ,(P值均 <0 .0 1)。结论 SIT对过敏性哮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能增强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改善肺通气功能 ,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差示扫描微量热仪(Nano DSC)研究了人工合成的胰岛素连锁多肽区(insulin linkage polymorohism region,ILPR)DNA片段在钾离子溶液中形成的G-四链体的热力学性质.在40~100℃温区准确测量了G-四链体的熔融温度、融化焓和等压比热.结果表明,ILPR G-四链体的构象转变的熔融中点温度在(67.63±0.16)℃和(96.2±0.01)℃,两个分立组份的融化焓分别为(170.9±3.7)kJ/mol和(392.0±0.75)kJ/mol.  相似文献   

19.
<正> 病历摘要:刘某,男,28岁,住院号86038。1984年6月某日午夜小便时,突然头晕,眼花,下肢发软,随即晕倒在厕所,持续约1分钟。检查无异常发现。1986年3月8日晨起小便时又发作一次。6小时后头痛剧烈、恶心、呕吐、有谵妄、嗜睡,来院就诊。查体:面额皮肤损伤,前额部有5×5cm的血肿,左颞部有4×6cm大小的血肿,颈强直,眼底检查视网膜有片状出血,头颅正侧位片正常,心电图正常,脑电图双额、左顶导联慢波增多,腰穿为均匀血性脑脊液,红细胞100万/mm~3,压力侧卧位150mmH_2O,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处理:止血敏4.0+10%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静脉快速滴注,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阴虚动风证帕金森病LID大鼠脑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动态变化及复方地黄方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偏侧损毁黑质制备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成功的PD模型大鼠腹腔注射左旋多巴/苄丝阱[50/12.5(mg.kg)],制备阴虚动风证帕金森病LID病证的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复方地黄方组、LID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并在治疗4周、6周后取纹状体,应用高效液相法(HPLC)测定各组大鼠纹状体内氨基酸的含量。结果阴虚动风证帕金森病LID模型大鼠纹状体内兴奋性氨基酸显著升高;复方地黄方能显著降低兴奋性氨基酸的含量,抑制性氨基酸含量则明显升高。结论复方地黄方缓解帕金森病LID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脑内氨基酸的水平、减轻其兴奋毒性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