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汽车杂志》2014,(7):171-171
全新BMW M3/M4重回直列6缸发动机,双涡轮增压替代高转自然吸气;M3四门轿车预售价格为100万元,M4预售价格为105万元。  相似文献   

2.
《汽车与运动》2014,(6):150-151
<正>BMW 1M是国内引入的惟一一款仅搭载6挡手动变速器的M车型。BMW还对1M实行了限量生产的做法,中国地区仅有418辆的配额,这让1M在上市之后便销售一空如果你是一个纯正的性能车爱好者,那么你对于BMW M系列车型一定不会陌生。在之前的二手运动车栏目中我也曾写过BMW M3,那是M家族中惟一没有搭载涡轮增压发动机的骑士。完美的调校和4.0L V8自然吸气发动机完美的线性响应赢得了全世界的赞美,我当然也不会例外。今天这款车是M家族中的一个小弟弟,可是这个小弟弟的实力依然不能小觑。我们编辑部在2012年的冬天曾经做过一个M家族大选题,包括1M在内的所有M车型都有到场,着实让我们兴奋了一把。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对1M有了一种强烈的占胡欲,虽然1M在M家族中的售价最低,可是接近70万元的售价依旧让我吃不消,只能在与它相处的那些天感受它的激情。1M的外观与当时的1系三厢版并没有太大区别,虽然是三厢双门的  相似文献   

3.
BMW M3/M4     
<正>在告别了自然吸气发动机后,BMW M3迎来了搭配M TwinPower Turbo双涡轮增压技术的全新直列6缸发动机,其最大输出功率为.317kW,峰值扭矩较前代车型提升了近40%,达到了550Nm,匹配了一台7挡双离合变速器。除此之外,BMW还推出了一款全新车型——M4。在相同的动力系统下,两款车从静止加速到100km/h所需时间均为  相似文献   

4.
<正>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宽体外观已经成为了众多改装爱好者追捧的一种改装潮流,就好像每个男生都该有一双AJ,每个女生都该有个LV一样,在这个无宽不欢的年代里,如果你没有个宽体,那还叫玩改装车吗?在历代M3中,似乎E92 M3算是最为另类的一个了,它不仅是第一个用上V8发动机的M3,更是最后一代使用自然吸气发动机的M3,如此看来,在很多人眼中E92 M3是最值得收藏的车型,同时E92 M3也是BMW第一次官方引进国内的M3车型,并且让它也成为了  相似文献   

5.
《汽车与运动》2014,(10):176-176
作为月度驾趣车的常客,BMW这次带来了一款足以令人惊艳的车型--M4 Coupe。和平日的道路测试不同,本月我们把它带到了英国,参加了evo tarck day的赛道活动,就连第一次摸到M4的英国同事也连连叫绝。在经历了从自然吸气到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转型期后,M4和M3终于一起登陆到了中国市场,而100万上下的售价让其性价比大幅提升,当然驾趣指数的提升才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阮锦程 《汽车杂志》2006,(6):152-153
提起自然吸气人们自然就会想到BMW,因为其一直是自然吸气引擎的推祟者。但如果哪一天连BMW都不再自然吸气,你的心里能不能接受?这一天真的来了,在2006日内瓦车展上,BMW推出了首款直列6缸涡轮增压引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难道自然吸气已死?[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车时代》2011,(6):185-185
近日,全新一代BMW M5概念车在全球首发,向人们展示了声誉卓著的BMW M高注能轿车的发展前景。BMW M5概念车在外观上显得动感优雅。它简明的造型特点将BMW M汽车特有的合蓄温婉体现得淋漓尽致。从车身前端的动态线条和宽大进气口,人们能清晰地感受到这款车独特的运动品质和发动机的出色动力。  相似文献   

8.
张胤 《车时代》2008,(4):260-261
宝马一向以自然吸气式发动机而闻名于世,那么宝马M3 Convertible自然也就应当拥有一台高功率自吸式发动机。  相似文献   

9.
《汽车与运动》2011,(2):90-91
2.0L自然吸气式发动机响应迅捷,推动1系这样的轻巧车身不费吹灰之力,作为宝马小型后驱车的杰作,120i让更多人有机会体验到BMW的极致驾驶乐趣。  相似文献   

10.
华晨宝马X1     
<正>往往我们对一辆紧凑型SUV没有太多的要求,也许只是舒适的驾乘感受、宽敞的空间、高于普通轿车的通过性,但新BMW×1的能力远不止这么简单此次的新BMW X1除了外形方面的些许变化,让它看上去更具运动感之外,最大的变化就是全系标配8挡手自一体变速器和N20涡轮增压发动机,即便是入门版的sDrive 18也同样如此。动力表现方面,与之前的直列4缸自然吸气发动机搭配6挡手自一体变速器相  相似文献   

11.
<正>大量新装备与V8自然吸气发动机组成了全新Panamera GTS,那么它是否可以因自然吸气发动机而物超所值呢?不论在公路或是赛道上永远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功率的崇拜者——增压技术、混动技术与柴油动力永远难登他们心中的"圣堂"。在增压混动当道的今天,这群功率狂人的选择少之又少。装备V10发动机的M5与自然吸气的E63 AMG一去不返,纯粹功率已濒临"末日",即使是沃克斯豪尔的勇敢举动——VXR8 GTS,也不见得会因品牌而讨喜。从圆润的车身,到保时捷的狠角色所特有的"GTS"标志与V8自吸发动机,虽没有6  相似文献   

12.
正传统内燃机与新时代的纯电动,这个矛盾集合体就像是对年少誓言的忠贞厮守,还是对未来憧憬的一份眷恋,让我们踏上时空之旅,去解开其中的奥秘2007年运动跑车的翘楚BMW在日内瓦车展上推出了第四代代号为E90 M3,这也成为即E46 M3后最为大红大紫的一代M3,无数人因此成为了"蓝紫红"忠贞不二的信徒。在那个大排量自吸为王的年代,汽缸中的容积成为了人们激情与信仰的催化剂。代号S65B40的4.0L V8发动机8300rpm下的暴力输出,400Nm的峰值扭矩,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横行,大排量自然吸气式发动机逐渐隐退的时代。从新一代宝马3系全面实现涡轮增压化的那一刻起,我们便知道,从1986年开始叱咤风云的M3,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失去对于自然吸气式发动机的坚持,淹没于涡轮增压的大潮中。  相似文献   

14.
华晨宝马325i     
动力性能★★★★☆64.1kW/L,不知道这是不是自然吸气汽油发动机功效的极限,宝马做到了。160kW、250Nm……这是两个很难超越的数字,对于任何一台2.5L排量的自然吸气汽油发动机来说。325i的直6则要显得更有张力,随时都可以不可思议地在一瞬间就让你的驾驶座有被发射出去的感觉,这就是BMW。操控与舒适性★★★★☆刚中带柔值得是3系在中低速行驶的时候,悬架的过滤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改装车展,宝马汇集了众多具有革命性的BMW改装配件,为人们展示了宝马强大实力的拓展空间。6月12日,BMW携诸多革命性创新产品亮相2015中国国际改装车展,包括性能与美学的终极诠释BMW M performance高性能附件、即将改变日常驾驶的创新科技BMW M Performance+(驾驶分析仪)、为BMW/MINI发动机量身  相似文献   

16.
简讯     
宝马最新引擎2008 BMW M3 4.0L V8宝马作为世界汽车巨头,始终保持对发动机的研发优势。宝马最新引擎2008 BMW M3 4.0L V8是新一代M3轿跑车的升级重点,上一代M3采用的直列6缸发动机被全新的4.0 L V8发动机所取代。这台由M5移植而来、具有F1赛车技术的发动机采用每缸4气门设计,并  相似文献   

17.
<正>从一尊尊与BMW相关的赛事奖杯来看,M存在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自从20多年前推出第一代产品之后,M成为BMW旗下最具代表的性能产品,在年轻人心中具有传奇色彩的"M"标识如同一个精神图腾。如果我说BMW是驾驶爱好者的偶像品牌,这话没人会反对。而那些狂热驾驶分子所看重的,是它来自"F1赛车"的设计元素。BMW M更愿意将赛道上的发动机技术、传动技术、悬架技术甚至空气动力学经验引入在民用轿车中。所以BMW的M3,它真正演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保时捷改装厂泰卡特(TechArt)一直在为改装搭载4缸发动机的保时捷718忙碌着。我们第一时间体验了他们的劳动成果保时捷决定用4缸水平对置涡轮增压发动机来替换Boxster上的水平对置6缸自然吸气发动机可能会让那些欣赏6缸自吸发动机排气声浪的车友们感到十分诅丧,而今天当他们将这辆泰卡特版718 Boxster S开足马力时也许他们又变得喜气洋洋了。从一款已经压榨到了动力圾限的自然吸气  相似文献   

19.
浮华背后     
奚旺 《汽车知识》2012,(12):50-55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在试驾这部全新M6之前并不看好它,因为我们都还沉浸在上一代M6所搭载的那部被F1灵魂附体了的V10自然吸气发动机上,接近8000rpm的最高转速通过SMG序列式变速器的二次加工,光听上去就已经足以让人心潮澎湃。  相似文献   

20.
宝马M3 CS     
正测试地点:中国·银川经过改进的底盘、轮圈和动力,这是最好的M3吗?BMW第一次是在E46 M3上使用cs标志,它采用以赛道为研发背景的CSL部分元素与M3融合,创造出一款实用且性能表现出色的赛车。13年过去了,BMW再次将CS之名应用在M3上,这一次是F80。BMW将旧名称的重新引入是否意味着我们能够在这款中型M系列车型中重拾消失已久的魔力呢?不置可否,BMW M部门在推出M3和M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