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环肋圆柱壳的肋骨周向均匀布置肘板,结果显示肘板能有效限制肋骨的侧向变形,改善肋骨的侧向稳定性,提高肋骨的临界失稳压力;对比分析半肋距肘板与整肋距肘板发现,整肋距肘板对肋骨的侧向约束效果更佳,更有利于提高肋骨的侧向稳定性。研究结果显示,整肋距肘板能有效提高肋骨的侧向稳定性和环肋圆柱壳的总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环肋圆柱壳自由振动分析的能量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学斌 《船舶力学》2001,5(2):73-81
本文使用Reyaeigh-Ritz法分析了环肋圆柱壳自由振动特性。从Fluegge经典壳体理论出发,考虑肋间壳板的变形以及肋骨在两个轴方向上的弯曲变形,把能量方程成为一个代数特征值问题。本文详细讨论了肋骨的布置型式,数量和刚度的变化对于环肋圆柱壳自由振动频率的影响。本文引入应变能因子讨论了环肋和壳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总体振动和局部振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环肋圆柱壳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采用能量法分析了环肋圆柱壳的稳定性.基于Rayleigh-Ritz法,应用Fiigge薄壳理论,考虑相邻肋骨间壳板的变形以及环肋在两个平面内的弯曲,推导出在静水压力作用下环肋圆柱壳的失稳特征方程.本文讨论了环肋的参数(大小、数量、布置形式)对环肋圆柱壳失稳压力的影响,并分析了总体失稳与局部失稳之间的关系.引入应变能因子分析了环肋与壳体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用有限元法初步研究了肋骨大小对环肋圆柱壳壳板稳定性的影响,导出了考虑肋骨尺寸影响的壳板稳定性的修正公式,给出了修正系数K的变化曲线,修正后的近似解析法理论临界压力与有限元稳定分析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5.
肋骨对环肋圆柱壳壳板稳定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有限元法初步研究了肋骨大小对环肋圆柱壳壳板稳定性的影响,导出了考虑肋骨尺寸影响的壳板稳定必的修正公式,给出了修正系数K的变化曲线,修正后的近似解析法理论临界压力与有限元稳定分析结构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6.
针对水下非接触爆炸问题过程复杂、计算速度慢的问题,本文以一环肋圆柱壳为例,基于以内嵌的水下爆炸载荷计算方法和声-结构耦合方法为关键技术的水下爆炸分析法(AUA),对其水下爆炸冲击下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壳板厚度对圆柱壳的水下非接触爆炸响应有较为显著的影响,随着壳板厚度的增加,环肋圆柱壳最大位移减小的幅度逐渐变小。在爆炸初期爆距对环肋圆柱壳冲击响应的影响不大,随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逐渐增大,环肋圆柱壳各测点变形随爆距的增大线性减小;当肋骨间距大于0.25倍环肋圆柱壳长时,环肋圆柱壳最大变形量可减小90%;继续减小肋骨间距,环肋圆柱壳最大变形减少量并不明显,说明肋骨对其附近测点和中间的板壳起到了显著的加强作用,肋骨间距为0.25倍环肋圆柱壳长时为最经济的肋骨布置方式。  相似文献   

7.
王金  田骏  吴梵 《船舶工程》2018,40(5):99-102
通过研究在环肋圆柱壳的肋骨周向均匀布置肘板,得到肘板能有效限制肋骨的侧向变形,改善肋骨的侧向稳定性,提高肋骨的临界失稳压力,通过对比分析半肋距肘板和整肋距肘板,得到整肋距肘板对肋骨的侧向约束效果更明显,更有利于提高肋骨的侧向稳定性,最后得出整肋距肘板能有效提高肋骨的侧向稳定性和圆柱壳的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水下非接触爆炸问题过程复杂、计算速度慢的问题,本文以一环肋圆柱壳为例,基于以内嵌的水下爆炸载荷计算方法和声-结构耦合方法为关键技术的水下爆炸分析法(AUA),对其水下爆炸冲击下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壳板厚度对圆柱壳的水下非接触爆炸响应有较为显著的影响,随着壳板厚度的增加,环肋圆柱壳最大位移减小的幅度逐渐变小。在爆炸初期爆距对环肋圆柱壳冲击响应的影响不大,随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逐渐增大,环肋圆柱壳各测点变形随爆距的增大线性减小;当肋骨间距大于0.25倍环肋圆柱壳长时,环肋圆柱壳最大变形量可减小90%;继续减小肋骨间距,环肋圆柱壳最大变形减少量并不明显,说明肋骨对其附近测点和中间的板壳起到了显著的加强作用,肋骨间距为0.25倍环肋圆柱壳长时为最经济的肋骨布置方式。  相似文献   

9.
考虑筋/板相互作用的环肋圆柱壳屈曲强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环肋圆柱壳是潜艇耐压壳体的一种主要结构形式.环肋圆柱壳的失稳破坏主要表现在肋骨间的壳板失稳和总体失稳.在计算肋骨间的壳板失稳时,传统方法认为肋骨为壳板提供简支边界,忽略了在边界上肋骨和壳板的相互影响.在实际结构中,由于肋骨提供扭转刚度,壳板在与肋骨相交的边界上将存在弯矩,并非自由支持边界.因而,壳板失稳时,筋/板产生相互影响,提高了壳板的屈曲强度.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推导考虑筋/板相互影响的环肋圆柱壳壳板屈曲强度的理论计算方法,分析筋/板的相互关系.通过本文的算例表明,本文推导的计算方法以及所编制的计算程序是可靠的,可以用于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0.
环肋圆柱壳一般通过在周向布置肋骨来提高其稳定性,肋骨的侧向稳定性对环肋圆柱壳整体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肋骨的侧向失稳机理,利用肋骨侧向稳定性解析解公式,在理论分析和实例计算的基础上,分析了环肋圆柱壳肋骨的几何参数与肋骨侧向失稳临界压力的关系,研究了各参数对肋骨侧向失稳临界压力的贡献值,最后得到了几何参数对肋骨侧向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1.
矩形截面抛物线楔形梁作为一种变截面杆件在平面框架结构中经常使用。本文通过求矩形截面抛物线楔形梁的单元柔度系数、刚度系数,提出了平面框架结构中矩形截面抛物线楔形梁的单元刚度矩阵。  相似文献   

12.
吴锋  卓杨  张章 《水运工程》2013,(3):86-90
在大量锈蚀钢筋混凝土梁试验数据的基础上,计算得到不同锈蚀方式和锈蚀率等情况下试验梁的抗弯刚度退化系数,拟合给出钢筋锈蚀率与梁抗弯刚度退化系数的理论计算公式,并通过对新制作的钢筋混凝土试验梁通电加速腐蚀试验,验证计算公式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在船舶推进轴系中,推力轴承刚度常取决于其油膜刚度、轴承及其基座的结构刚度。通常所指的推力轴承刚度只包含油膜刚度。因此文中把既考虑油膜刚度又考虑轴承及其基座的结构刚度综合而成的刚度定义为推力轴承综合支承刚度,进而详细给出了推力轴承油膜刚度与综合支承刚度的测量方法。借助此方法,对实验室一缩比的推力轴承实验台的油膜刚度与综合支承刚度进行了测量,获得了良好的结果。实验表明,推力轴承油膜刚度随转速上升而下降;综合支承刚度随外激励频率上升而下降,在推力轴承—基座共振频率处降为零;低频激励时,油膜刚度与综合支承刚度大小近似相等,此时对轴系的动力学建模可以只考虑油膜刚度;高频激励时,综合支承刚度远小于油膜刚度,此时对轴系动力学建模必须考虑综合支承刚度,只考虑油膜刚度会带来较大误差。实验结果对船舶推进轴系的设计及动力学分析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长方体形囊式空气弹簧刚度特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空气弹簧是一种具有可调非线性静、动态刚度及阻尼特性的隔振元件,它利用空气压缩的非线性恢复力和阻尼力来隔离振动和冲击。空气弹簧的刚度是随其变形量而变化的,因而由它组成的系统其固有频率与振幅有关。空气弹簧还具有自动避开共振,从而抑制共振振幅的特性。本文对长方体橡胶-帘布囊式空气弹簧进行了研究,从理论和试验两方面,对其垂向及横向刚度特性进行了探讨。假设空气弹簧的垂向刚度仅取决于内部气压,从工程热力学的气体多变方程出发推导了空气弹簧的垂向刚度。利用线性薄膜理论推导了长方体形囊式空气弹簧的有效承压面积。采用弹性力学的方法,解决了其由帘线交织而成的橡胶囊膜断面的横向切变形问题,推导了横向刚度。并对空气弹簧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5.
静水压力下圆柱壳结构屈曲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静水压力下圆柱壳结构的屈曲机理问题,将圆柱壳的结构刚度分为薄膜刚度和弯曲刚度,分析了具有完整刚度下圆柱壳的失稳压力,并与已有的理论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通过消除圆柱壳结构各部分薄膜刚度获得了消除刚度后的临界屈曲载荷,分析了各部分薄膜刚度对静水压力下圆柱壳承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静水压力下圆柱壳屈曲的原因是结构周向薄膜刚度的减少。  相似文献   

16.
张燕娥 《船舶工程》1998,(3):51-53,56
本文讨论了船用双平衡环挠性陀螺仪接头的设计准则,进行了接头的刚度计算及承载能力和强度分析,从而为设计高精度挠性陀螺仪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水弹性力学是研究水动力、惯性力和弹性力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学分支。本文利用三维线性频域水弹性程序计算了某船在单位幅值正弦规则波中的水弹性响应 ,在结构质量分布不变的前提条件下 ,研究了结构刚度变化对结构水弹性响应的影响 ,得到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复合材料螺旋桨的弯扭耦合变形程度反映了桨叶的刚度特性,而桨叶刚度特性又与其水动力性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将从刚度的角度对复合材料螺旋桨的纤维铺层进行优化设计.[方法]首先,以DTMB 4383复合材料螺旋桨为研究对象,基于复合材料螺旋桨流固耦合自迭代算法,构建桨叶弯扭刚度数值计算方法;然后,分别在桨叶铺设单向碳纤...  相似文献   

19.
预应力混凝土梁实际刚度的测试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挠度法计算预应力梁的残余预应力时,预应力梁的实际刚度是一个难以确定的参数,要测试刚度就必须借助于可直接测量的挠度来推算。测试的结果表明预应力梁的实际刚度总是小于规范中的计算刚度。依据这种试验方法,可以测试在役的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当前实际刚度,这就为计算在役梁的残余预应力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0.
开展了不同配筋情况下FRP筋增强混凝土结构抗弯性能试验,系统地研究了试验梁在各级荷载作用下刚度和挠度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结构受力特性对刚度变化的敏感性,在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FRP筋混凝土梁的短期刚度的理论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