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IPv6技术是铁路通信网络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简述IPv6的发展、特点及IPv4向IPv6过渡技术的基础上,根据铁路通信网络技术特点,从IPv6地址规划、双栈及地址分配管理、路由协议及业务接入、VPN技术、安全防护等方面分析其关键技术,提出了铁路通信网络的IPv6部署策略;并从分段路由(SR)技术、灵活以太网(Fle...  相似文献   

2.
主要讨论从IPv4到IPv6的网络迁移技术和策略问题.首先介绍IPv4向IPv6过渡的必然,针对网络迁移问题,阐述双协议栈技术、隧道技术、NAT-PT技术和主机、路由器、网络结构和应用程序的迁移策略.说明IPv4/IPV6的网络迁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铁路飞速发展以及网络技术和无线接入技术的日新月异,在高速铁路中部署信息网络成为铁路建设的重点内容。当前的移动性协议如MIPv6、HMIPv6、FMIPv6等都是基于终端的移动性协议,需要终端安装运行移动性支持协议。在研究代理移动IPv6协议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代理移动IPv6的高速铁路信息网络,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MIPv6,能够有效减小移动性管理对移动终端的要求、降低交互信令的复杂度、增强网络的可管理性。而这正是铁路这一特殊应用场景所需求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组播技术的发展,基于IPv6的PIM-SMv2(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Sparse Mode Version2)组播协议将作为一种切实可行的通信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本文分析了PIM-SMv2协议采用显示加入模式围绕根节点RP(Rendezvous Point)来建立单向共享树的工作原理,提出了在Linux操作系统中PIM-SMv2组播协议基于用户空间和系统内核来协调工作的总体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案,设计了PIM-SMv2协议基于组播消息的预处理、组播数据包转发以及套接口属性设置3部分的实现机制和内核流程。通过搭建模拟广域网环境的三角形网络拓扑环境,实现了消息交互和通信功能,证明了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根据铁路数据网的技术要求,结合珠三角城际铁路工程的特点和建设情况,总结在莞惠城际铁路数据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开展PMTU路由协议在城际铁路数据网络的应用,PMTU路由协议在IPv4和IPv6网络中的关联与区别,对工程项目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自组织网络自身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一种多组播业务并存的多重组播网络,该网络相对传统的组播网络具有节省系统开销,降低能量消耗的优点,尤其适于铁路通信的应用.文中对多重组播网络中的节点连接度的不同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并在充分考虑移动节点的实际通信能力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多重组播网络的负载均衡路由算法.算法非常适用于本文所提出的多重组播网络环境,与其它组播协议相比,能够在动态环境下以较高的成功率建立组播树,保持较高的数据包发送成功率.同时,该算法引入负载均衡机制后有效的平衡了各节点之间的负荷,消除了节点载荷突发的现象.仿真结果表明,该路由算法负载均衡性能良好,并能显著提高组播业务的稳定性.文章结尾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介绍IPv6环境中引入VRRP协议的必要性以及它的工作原理和作用,阐述了其中的安全性问题.讨论如何将VRRP协议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共同保证网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IPv6技术     
IPv6是下一代Internet的核心协议,解决了目前IPv4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作出了大量改进。分析IPv4的不足,介绍IPv6的基本技术原理、特点,以及由IPv4向IPv6过渡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移动IPv6关键协议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移动IPv6关键协议技术研究方面的一些最新的工作,分析了移动IPv6的基本原理,着重论述了移动IPv6所面临的问题,包括最小移动、快速切换、平滑切换等扩展协议,以及服务质量、通信安全等。  相似文献   

10.
铁路信息化对网络的依赖性日益增强,不可避免的对信息网络的承载能力、传输能力、接入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IPv6是继IPv4之后的IP升级版本,在许多方面通过优化和改进解决了IPv4网络中存在的问题;为此介绍IPv6特性,探讨下一代铁路信息网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新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的新特性、地址配置及其安全机制,提出了从IPv4向IPv6过渡的可行方案,并针对IPv6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做出了较详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IP地址是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通过调研分析铁路信息网络现状、IP地址使用情况、IPv6地址结构类型,充分结合铁路未来信息化发展需求,研究确定了铁路信息网络适用的IPv6地址类型和所需地址空间大小,详细设计出IPv6地址层级结构、信息标识规则,完成铁路信息网络IPv6地址规划、提出地址的分配使用方法,为铁路信息网络向IPv6演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铁路12306互联网售票系统从IPv4到IPv6的过渡问题,基于系统的网络和应用现状,研究并提出了铁路12306互联网售票系统IPv6的演进方案。分析国家针对IPv6的演进标准和计划,从双栈技术、隧道技术和地址转换技术在IPv6演进中的使用特点入手,提出了适合12306系统的主体部署双栈和地址转换补充的技术方案,并详细阐述了系统演进的改造内容、实施步骤和关键问题。该方案具有渐进演化和节省投资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深入研究由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提出的从IPv4到IPv6过渡的3种机制(NAT—PT、隧道、双栈)的基础上,分别给出了NAT-PT和隧道的具体实现技术,并提出利用这2种技术的协同工作如何来组建IPv6网络,最后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显示其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