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周边环境脆弱,交通等生活设施简陋,高速铁路隧道施工难度大,因此有必要对山区长大隧道进行施工风险评估,更新、改善施工工艺,实现绿色施工。以模糊综合评估法为主线,综合运用了专家调查法、风险矩阵法、风险层次分析法,从隧道瓦斯、塌方、涌水突泥三个方面对某山区长大隧道施工风险进行估计取值,得出山区隧道施工风险为高度风险,应对具体风险因素采取恰当措施,根据施工进度更改监测频率,建立了山区长大隧道施工风险评估模型,并针对性地提出风险预防技术对策,以此进一步提高同类型山区长大隧道工程施工风险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在施工前预防隧道塌方,优化隧道设计,以卧龙岗隧道施工塌方风险为研究对象,对隧道初期支护进行了安全性分析,明晰了诱发隧道塌方的风险因素,结合隧道工程地质情况辨识了风险源,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风险源进行了重要性排序,通过专家调查法对塌方风险发生的概率等级和风险损失等级进行了调查统计,并运用风险矩阵法确定了塌方风险等级。分析结果表明:初期支护及时封闭、临时支撑拆除时机、二次衬砌紧跟与爆破震动是塌方发生重要诱因,卧龙岗隧道塌方风险等级为Ⅲ级,风险等级较高。  相似文献   

3.
浅埋隧道受地质、地形、环境的影响,在施工中容易发生边坡坍塌、塌方(冒顶)、山体开裂、变形失稳等风险,结合宁安城际铁路隧道分析了浅埋隧道施工安全、工期、环境风险。介绍了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改进模糊综合法进行浅埋隧道施工风险评估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建立了浅埋隧道施工风险层次分析模型,采用改进的模糊数构建风险发生可能性判断矩阵。最后通过风险系数确定了宁安城际铁路钟鸣一号浅埋隧道施工风险等级,结合隧道施工特点及风险评估结果,提出典型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地铁隧道施工塌方问题一直是影响工程建设的主要问题,风险评价是衡量塌方风险大小的手段,现有的风险评价方法普遍存在方法简单、主观性强、评价结果可靠性不高等问题,由于塌方风险具有较多的不确定性,且指标之间具有关联性.文中基于集对分析理论构建集对评价法,并应用到地铁隧道施工塌方风险评价中,该法考虑了塌方中的不确定因素和指标之间的关联性等问题,使得评价结果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5.
UDEC离散元法通过对块体大变形运动进行循环迭代计算,可以较大程度的模拟隧道实际塌方情况。以子尹隧道塌方事故为工程背景,采用UDEC法对该隧道塌方过程进行模拟,通过与实际塌方情况的对比,验证了UDEC离散元法模拟隧道塌方的正确性;通过UDEC离散元法分别模拟了不同埋深、不同岩体结构和不同围岩级别的隧道塌方过程,分析了隧道塌方特征。研究表明:埋深主要影响拱顶塌方的范围;岩体结构(如节理裂隙)较大程度的影响塌方的形式;围岩参数同时影响塌方范围和塌方形式。  相似文献   

6.
在隧道宏观工程背景分析的基础上,对龙厦铁路象山隧道施工风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了象山隧道施工面临突水突泥、地表失水、塌方、软岩变形、岩爆、瓦斯爆炸、高地温、有轨运输溜车等八项典型施工风险,对长大隧道施工风险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绵竹至茂县公路云湖1号隧道F29断层破碎带,选取围岩级别、开挖宽度、地下水、不良地质、施工单位技术和管理水平等5个对塌方影响较大的因素,运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估法对该不良地质段进行了塌方风险分析,确定了云湖1号隧道F29断层破碎带发生塌方的风险等级,有助于指导设计与施工采取合理措施确保隧道安全。该方法在隧道工程建设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为以后类似的隧道工程进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佛岭隧道竖井由于其构造的特殊性,再加上所处地质环境的复杂性,在建设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安全风险。文章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工程实践,建立了佛岭隧道竖井施工阶段主要安全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与专家打分法相结合对各单因素进行综合,得出准则层和目标层的概率等级指标。通过计算分析,得出佛岭隧道竖井施工阶段安全风险概率等级综合评定值,针对高风险事件,提出降低风险等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对于风险信息的深度挖掘是提高风险评价结果准确性的有效途径。将K-Means聚类算法引入到传统LEC法的综合计算中,建立了基于K-Means聚类的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首先,通过WBS-RBS法识别隧道施工全过程中的风险,并构建风险事件集;然后,将事故发生可能性、人员暴露时间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作为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利用语言型多属性决策法把风险评价信息转化为数据集,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数据集进行处理,基于聚类结果确定事件风险等级;最后,将模型应用于文笔山1号隧道洞口工程施工风险分析中。结果表明:所建模型风险评价结果与现实相吻合,分析结果可为隧道施工风险控制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ikelihood exposure consequence,LEC)-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AHP)对地铁车站深基坑进行风险评估,通过分析多个深基坑塌方资料,总结影响施工安全的风险因素,结合太原地铁2号线H车站,遴选主要因素作为模糊层次评估方法的影响因子,统计分析得到各个因子对深基坑施工安全影响的概率。根据深基坑风险的传播性、模糊性、动态性,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计算风险因素排序及事故等级,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工程施工中,由于围岩结构的稳定性较差,在隧道开挖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塌方现象。需要对浅埋偏压隧道工程施工工艺进行分析,以确保开挖施工安全和隧道结构的稳定性。主要以某工程实例为背景,建立隧道开挖施工有限元模型,介绍了隧道施工工艺对围岩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主要对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大跨浅埋公路隧道施工风险识别进行分析,首先阐述工程的概况,在该公路桥梁施工中,施工人员要分析隧道的上行和下行全长,分别绘制不同方向路线的具体数值。施工人员要明确上下行隧道的最小净距,使用规范的连接形式,保证隧道的结构符合施工需要。详细论述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施工风险识别,主要内容有:建立施工风险多级递阶结构、构造风险判断矩阵及计算权重并检验,通过这些内容的分析,施工人员能够更加明确层次分析法的重要性,对大跨浅埋公路隧道施工进行风险识别。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某隧道塌方、冒顶事故的原因分析,总结了在浅埋软弱岩层中隧道施工的关键控制因素;通过对该隧道塌方体的处治设计总结,分析了组合超前支护体系对于形成拱顶临时固结壳的核心作用;为以后隧道穿越软弱岩层,预防及处治塌方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江西省高速公路长大隧道交通运营特点,首先对隧道内交通事故原因进行分析,然后从交通事故发生风险的角度,分析影响隧道交通安全的各项因素,建立山区高速公路长大隧道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利用熵权模糊理论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对长大隧道九岭山隧道、普通隧道梅岭隧道进行实例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5.
对某隧道塌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探讨了在硬质围岩隧道中塌方的内在原因,归纳提出控稳结构面的存在对塌方产生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阐述塌方发生及破坏过程,并利用理论分析方法对控稳结构面进行预测,为隧道预防塌方技术研究做了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岩质破碎区隧道在施工过程中易发生塌方事故,对深埋、长大、地处岩质破碎区隧道的塌方处理是施工技术难点.基于水平岩层破碎地质段隧道塌方的工程处理实例,介绍了一种处理隧道衬砌端头塌方的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完善城市长大隧道结构的全生命期防火保护技术,文章以滕州市墨子湖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对长大隧道防火结构牺牲层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火灾高温下隧道结构的应力、竖向位移、横向位移进行分析,研究高温下长大隧道防火结构牺牲层体系热力耦合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用混凝土牺牲层加固后,一方面牺牲层混凝土能一定程度地阻碍热量向主体结构传导,另一方面牺牲层混凝土作为承载体与主体结构共同受力,提高了高温下主体结构的安全性,从而为城市长大隧道的建设提供了防火措施示范技术。  相似文献   

18.
蔡家山隧道在断层破碎带发生塌方冒顶事故,事故发生有自然因素(围岩破碎、地表大雨)和人为因素(超前地质预报、超前支护和初期支护等措施没到位)影响。事故发生后,立即实施应急抢修预案,用弃砟回填塌方段,在强大的超前支护和初期支护保护下进行开挖,顺利地通过了塌方段和塌方影响段。分析认为,不良地质固然是隧道塌方发生的客观因素,但若施工管理工作到位,塌方事故还是可以避免的。此经验可为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隧道围岩状态突变风险的评估能力和优化隧道施工措施,首先,结合某在建隧道工程实际,运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对其围岩状态影响因素进行筛选,找出累计贡献率较大的3个影响因素(围岩状态、施工工法、支护情况);其次,将这3个影响因素指标作为参数,代入杜芬方程,并通过加入阻尼系数的方式,对隧道围岩状态突变风险进行仿真;最后,基于仿真结果分析,找出该隧道的围岩位移风险并提出相应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在杜芬方程中增加含阻尼及含幅值调节反馈控制函数,找出了围岩突变的内因,并针对该项工程提出了具体控制措施,即施工至含水地带时的支护强度需增加28.6%,施工对围岩造成的扰动需降低18.2%,以期达到防止施工过程中围岩状态突变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塌方是公路隧道施工中常见的事故之一,对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施工进度有着较大的影响,做好隧道塌方的治理对于保障隧道工程如期、保质完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分析了隧道塌方的形成原因,并就隧道塌方的治理提出了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