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降雨型滑坡经验性降雨阈值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更好地对滑坡进行预测预报,将作为滑坡预警重要判据的经验性降雨阈值的研究现状进行分类总结,并结合滑坡产生机理加以评述。提出了经验性降雨阈值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受客观统计资料影响较大、降雨强度的选择问题、地区性限制明显、如何进行前期降雨时间选择问题、前期降雨型式的考虑问题、降雨、滑坡的周期性对降雨阈值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建议:经验性降雨阈值应同滑坡产生机理密切结合、经验性降雨阈值应同环境地质背景紧密结合、完善降雨滑坡监测机制,灵活选取经验性降雨阈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探明大型深层滑坡发生机制,对今后发生潜在大型深层滑坡区域进行预测,通过对比分析近年来亚洲地区发生的多起大型深层滑坡,从诱发大型深层滑坡的地震与降雨两个主要方面,分析了特殊地层岩性在化学风化作用影响下与多种坡体结构在重力作用影响下的深层滑坡特征,以及降雨对于该类滑坡的形成所具有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由地震作用诱发的深层滑坡,应主要根据不同岩石种类的化学风化情况、深层滑坡形成的力学演化机制以及先行降雨对地震滑坡潜在位置进行预测;对于由降雨诱发的深层滑坡,应主要根据重力边坡变形与内部地质结构的地形特征对深层滑坡发生位置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四川盆及邻近地区为例,综合分析降雨对滑坡,泥石流发育基本作用,研究认为,前期降雨量是没坡,泥石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的充分条件,而降雨强度则是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以镇江某路段膨胀土滑坡及治理为工程背景,利用GEO-SLOPE软件对考虑裂隙和不考虑裂隙时膨胀土边坡体积含水量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进一步研究降雨对膨胀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降雨条件下对膨胀土地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时,应考虑裂隙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长江三峡地区滑坡众多,杉树槽滑坡属于典型的顺层基岩滑坡。通过对滑坡发生后追踪调查,介绍了滑坡的地理位置、周边地质概况及其基本地质特征,并将滑坡发生前后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特征进行对比,直观地表明了滑坡发生、发展及运动的过程。最后,探讨了湖北省杉树槽滑坡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并认为脆弱的地层结构和不利的地貌形态是滑坡发生的内因,而降雨是诱发滑坡的关键外在因素,其为典型的剧动推移式降雨型顺层岩质滑坡。  相似文献   

6.
在文泰高速公路南浦溪互通出现滑坡迹象, 位于服务区 Z 匝道右岸斜坡地带, 该处路段在建设过程中进行了大量挖方。 2021 年 2 月份, 在连续降雨的作用下, 该段边坡产生了局部滑坡地质灾害, 滑坡位置坡体高度 10m, 长度 10m, 部分土体滑落至高速公路硬路肩。 根据现场观察, 该段边坡其他区域存在进一步滑坡的风险, 并可能影响高速公路过往行驶车辆的安全。 故此, 有必要分析降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以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提出降雨条件下的边坡力学模型,基于边坡受力分析,揭示静动水压力、扬压力、岩土体力学参数劣化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使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降低,激发边坡失稳。提出截、排水处置措施,从而达到增加滑坡稳定性的目的。对降雨型滑坡防灾减灾技术实施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是导致滑坡失稳破坏的主要原因.以白泥沟滑坡为例,通过GeoStudio建立二维剖面模型,分别选取内摩擦角、粘聚力、地震强度及降雨强度等四个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进行稳定敏感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滑坡在不同的降雨强度、降雨历时、地震作用因子下的失稳规律.研究表明:白泥沟滑坡四个影响因素的敏感性排序为:内...  相似文献   

9.
对降雨停止后渗透坡面的地下水流的衰退过程进行了数值解析计算,做出了间歇降雨所产生的地下水位的形状图.讨论了降雨方式、有效孔隙率、渗透系数以及斜坡地层的形状对地下水位衰退过程的影响.对于渗透坡面,仿真分析说明了降雨停止后,地下水的形状慢慢地滑落,地下水位减退.间歇降雨使坡面底端的水位上升导致小规模的滑坡从而引发大规模的滑坡.  相似文献   

10.
大光包滑坡不连续地质特征及其工程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光包滑坡是2008年汶川地震触发的最大规模滑坡,也是世界上百年罕见的大型滑坡,引起国内外学者持续争论和广泛研究. 本文为研究地质构造对大光包滑坡影响,基于现场照片、遥感图及岩体结构面产状数据,首先开展大光包滑坡断壁、滑带及滑坡堆积体不连续地质特征调查,进而分析该不连续地质特征成因,进一步讨论强地震动、不连续地质界面组合及地下水对大光包滑坡启动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震前随大水闸背斜构造演化发育的断层、层间错动带及优势岩体结构面等不连续地质结构控制了大光包滑坡边界的形成和滑体堆积过程;汶川强震为这些不连续地质结构破坏提供了动力条件;地下水伴随着强震过程不连续地质界面贯通促使了大光包滑坡快速启动.   相似文献   

11.
基于滑坡体结构发展趋势的链式原理,建立起滑坡为结构体的模型并进行理论分析。滑坡属于地质力学的范畴,建立适当的力学结构模型,进行理论上的应力应变分析。通过灾害链式理论的指导,具体分析降雨对滑坡体发育的链式过程,发现滑坡体发展趋势,并通过有限元进行模拟,推测滑坡体稳定的极限状态,在降雨发生情况下,判断滑坡体是否处于稳定或即将出现滑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依托山西省某高速公路一处典型的黄土滑坡,详细调查了滑坡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认真研究和分析了黄土滑坡的特征及其发展的阶段;结合滑坡与公路的相对位置关系、施工条件及其对公路影响程度等综合考虑,提出碎石灰土桩防治黄土滑坡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3.
滑坡形成机理、稳定性评价滑坡成因分析通过对滑坡区的地质条件、滑坡特征等进行深入系统地调查研究,认为影响古滑坡发生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内部因素。岩性不良为本区滑坡发育产生提供基本的物质条件。白鹿塬塬边边坡上覆为上百米厚黄土.下伏岩性主要为新近系泥岩、砂岩和粘土岩.胶结程度较差.在天然情况下,岩土体强度大,不易滑动。但在降雨情况下.大量地表水通过黄土入渗坡体,而泥岩、粘土岩起到隔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野外地质勘查及数值计算, 对 G104 嵊州段某滑坡工程地质条件、 变形破坏特征、 形成机制、 稳定性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该滑坡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岩质滑坡, 已初步形成了圈椅状形态。 滑坡变形破坏特征为由坡脚炭质泥岩软弱夹层、 断层 F1, 中后缘构造面的共同组合下, 形成的顺坡向楔形体, 引发滑坡的主要因素为降雨。 通过数值模拟表明, 上部卸载对提升坡体稳定性有着显著效果, 为充分保障坡脚 G104 国道行车安全, 所以采用 “卸载+ 临时坡面防护+被动防护为主” 的应急卸载方案及 “坡顶卸载+锚索+抗滑桩+截排水” 的永久处治方案, 以达到 “一次根治, 不留后患” 的目的, 滑坡处治主体工程已于 2022 年 6 月底完工, 目前从监测数据来看, 边坡总体稳定, 处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在工程地质勘察和数值计算的基础上,分析了临吉高速公路K220+700~K220+960段路堑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滑坡产生原因,对滑坡进行稳定性分析。研究表明:坡体存在顺层的软弱岩层是该滑坡产生的内因,降雨入渗、路基全断面开挖及支护不及时是该边坡滑坡的诱因。强度折减法计算表明,目前边坡的稳定系数为0.963,处于不稳定状态,需要处治。针对滑坡的特点及工程环境条件,提出了临时反压、抗滑桩等支挡结构为主,排水、坡面防护为辅的综合处治措施,实践证明该处治方案安全可靠,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某路堑边坡滑坡治理工程为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分析了路堑边坡在坡顶荷载和降雨历时长短因素影响下的稳定性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边坡在坡顶荷载和降雨单个工况下是稳定的,但在坡顶荷载和降雨共同作用下,边坡的稳定性不足,沿土层交界面发生了滑坡破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桩板挡墙为主要支挡结构的滑坡加固方案,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治理方案的有效性,提高了边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滑坡是山区高速公路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根据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其成因是滑坡治理的关键。文章介绍了广梧高速公路K123处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和特征,分析了滑坡成因,反算了滑动面的强度值,并在此基础上对采取的工程治理措施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结合滑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分区采用锚索加钢筋混凝土骨架植草的生态防护形式。滑坡治理已完成两年,目前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黄土地区的边坡失稳与雨水入渗有密切关系.利用边界条件的转换来模拟雨水入渗,用差分法分析了降雨强度、降雨持时和土体的渗透系数与边坡稳定性的关系.通过对这些参数的数值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可为边坡的失稳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降雨条件下,边坡流固耦合作用对边坡的影响,特以重庆市璧山区S208黛山大道入口段公路边坡为研究对象,结合迈达斯GTX数值模拟分析软件,模拟不同降雨历时条件下,边坡孔隙水压、饱水区域及特征点沉降的变化规律,并提出工程建议,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降雨入渗的不断进行,当降雨进行至第8 d时,土层含水率表层不断趋于饱和,地下水位上升,孔隙负压不断减小,饱和区域占比从10.5%上升至28.3%,特征点沉降呈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工程中可采取生态护坡措施和设置截排水沟的方式,减少雨水入渗,保证边坡排水通畅,降低边坡失稳风险。  相似文献   

20.
第三系粘土岩多为半成岩状态,遇水强度大大降低,易形成软弱结构面,从而形成滑坡。以云南某公路滑坡案例为研究对象,综合项目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滑坡特征等分析了滑坡成因,并结合室内试验数据、滑坡状态对滑坡参数进行了反算,最终确定了滑带参数,对滑坡进行了稳定性评价。研究表明:(1)该滑坡是第三系粘土岩地层在集中降雨、路基填方共同作用下发生的;(2)滑坡在正常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具有持续变形并积累应力及可能滑移的特征;在非正常工况条件下,处于不稳定状态,具有释放应力并滑移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