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通过大量灾区道路的地震次生灾害的调查和检测,分析了灾区公路桥梁、隧道、路基地震次生灾害的形式、特征和危害,指出地震次生灾害影响巨大,其危害往往超过震害本身,并对次生灾害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国内常见的中小跨径混凝土连续梁桥为对象,考虑了桥墩、板式橡胶支座构件损伤,对桥梁系统进行了地震易损性分析。在桥梁易损性分析中,使用了超拉丁方抽样技术形成桥梁样本,从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数据库中选取了大量地震波作为地震动输入样本,以桥墩漂移率、支座相对变形作为损伤指标,并对损伤指标予以了量化。在计算得到桥梁构件易损性曲线的基础上,使用一阶可靠度理论形成了桥梁系统易损性曲线的上下界限,并得出了桥梁不同损伤状态对应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中位值地震动强度。研究结果对于在役的同类型桥梁抗震加固设计及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世界范围内发生多次强烈地震,不仅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而且损毁了城市的基础设施,特别对桥梁结构造成了严重的损毁破坏,导致了巨大的财产损失。与桥梁结构抗震相关问题的研究工作变得尤为迫切。本文对2007年至今国外典型地震中桥梁震害资料进行了收集和整理,首先统计了桥梁震害的主要形式。然后以日本新澙地震、秘鲁地震和智利地震3个地震实例作以典型震害的具体介绍。最后以震害为依据给出桥梁抗震设防的对策浅析。  相似文献   

4.
现有的桥梁信息管理多是针对各个桥梁单体且分阶段记录的,该文提出了一个在整个交通网络水平上,在系统整个服役期限内的桥梁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地理信息,设计信息,调查及维护信息,地震信息,图像信息,具有友好界面。使用该系统可对路网内的所有桥梁进行从规划到拆毁的全服役期的考察。并可在新桥选址,状态评估,灾害预测,维修规划,抗灾加固,空间搜索等方面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5.12"汶川地震的震源特性及四川公路网的受损状况,根据地震造成的灾区范围确定公路桥梁震害调查范围.在桥梁震害调查基础上归纳总结汶川地震公路桥梁的宏观震害,主要包括地质次生灾害及近场地震的影响,并对梁式桥及拱桥的几种典型震害进行了归纳和初步分析.根据震害,提出了桥位选择、桥型、桥墩形式及墩柱抗震构造细节等相关的抗震对策.  相似文献   

6.
砂土液化是桥梁结构严重破坏甚至倒塌的重要影响因素.该文总结了几次大地震中液化场地桥梁桩基础震害情况,简要评述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通过对比国内外桥梁抗震设计规范,认为我国规范基础抗震设计部分明显不足.结合国内地震液化灾害分布特点和桥梁建设实际情况,强调了深入开展液化场地桥梁桩基础抗震性能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7.
影响桥梁地震安全的不仅是地震强度,还包括桥梁结构材料强度、结构尺寸,以及其离散分布特征等,这些因素也不是唯一确定的,而是随机的。传统的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已无法满足要求,需要充分考虑地震、材料等因素的随机性。为了更加全面而充分地确定在多种不确定因素综合影响下,桥梁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分布及影响规律,采用全概率方法进行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针对目前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的不足,引入人工神经网络和蒙特卡罗技术,采用动量增量分析方法和推倒分析方法,同时考虑了桥梁结构参数的随机性和地震动输入的随机性,提出了桥梁复合随机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主要分析步骤为:首先,分别对随机桥梁结构的抗力和随机地震响应进行特征统计,在此基础上,再应用蒙特卡罗和神经网络技术对桥梁结构在不同损伤状态下的超越概率进行统计,绘制桥梁结构复合地震易损性曲线。复合随机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从全概率的角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桥梁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并具有以下特点:(1)采用神经网络仿真结构随机性的非线性分析,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2)采用充足地震波进行动量增量分析,从而考虑了地震强度的随机性;(3)采用蒙特卡罗随机抽样分析方法,避免了求解析解的困难。  相似文献   

8.
王岩 《公路交通科技》2013,(11):373-375
通过对国内外特大地震中桥梁震害的调查研究,总结地震区高墩桥梁震害的主要形式。针对高墩桥梁的地震破坏形式,对高墩桥梁的抗震概念设计进行探讨研究,同时提出必要的抗震构造措施,为高墩桥梁的抗震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建立完善的桥梁计算模型,分析桥梁的自振特性,通过反应谱分析、时程反应分析、功率谱法、考虑行波效应对桥梁地震反应的影响,对大跨度钢桁梁拱桥进行地震响应分析。  相似文献   

10.
对于山区桥梁来说,由于地形的限制,桥梁一般位于平、竖曲线上。这种桥梁的地震响应有着其自身的特点。梁桥仍然是公路建设的主要桥型。用自编的梁桥地震响应分析程序,对此类桥梁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总结了此类桥梁的地震响应特点,提出了抗震设计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