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船艇》1997,(1)
“八五”以来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成为国家经济工作的重点。造船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始终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为了在波动的船舶市场和不断变迁的国内经济环境中保持经济效益的稳定增长,在船舶总公司的领导下,沪东造船厂以自我紧逼、自我加压、自我激励的企业精神为动力,实施了“改革、改造、生产、效益”四同步发展方针,认真处理好出口船舶和国内船舶、军用船舶和民用船舶、船机生产和多种经营的关系,船机年总  相似文献   

2.
王玉成 《船艇》1998,(10):6-11
近年来,国内订单大量外流已成为我国造船、航运界的热点问题,并已引起国务院有关领导及国家综合部门的高度重视。“九五”以来,在国务院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航运、造船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随着“九五”购船计划的启动及实施,航运部门已陆续在国内订造了一些船舶。这是贯彻朱镕基总理提出的“国轮国造”精神的良好体现。  相似文献   

3.
为了适应国际船舶市场需求,中国造船企业已先后开发了多型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我公司通过大型液化气船开发已形成系列产品,在国内居领先地位,本文重点介绍一些建造该船型的主要技术难点和关键项目,对设计和建造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2003年船舶市场继续好转的大环境影响下.当今世界最大的两个造船国家——日本和韩国的造船企业的经营状况普遍要好于2002年.两国根据世界产业形式的发展并结合两国自身造船业的现状制定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出台了一些可行措施。同时更加重视对科技的投入.注重新产品的开发。欧洲造船企业的形势还是不容乐观.许多造船企业已把造船的重点转移到了军船和高附加值船上.为此也制定了一些产业扶植政策。  相似文献   

5.
行业信息     
《船艇》2006,(10)
◆国内造船动态◆中国“十一五”将重点建设3个现代化大型造船基地国防科工委9月4日向媒体发布信息说,中国《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已于上月中旬获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中国将重点建设环渤海湾、长江口、珠江口区域三个现代化大型造船基地。国防科工委船舶行业管理办公室日前在北京组织召开贯彻落实《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座谈会,该办公室负责人指出,国防科工委“十一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强船舶行业管理,着力抓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快三大造船基地建设,优化产能发展与布局;二是加大新船型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造船企业在船舶建造总体技术水平上较国外(日、韩等国家)的先进造船企业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船舶的建造周期、建造成本等方面.船舶制造企业在国际竞争和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要缩短船舶的建造周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根本上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必须使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彻底地由粗放化向精细化转变.船舶制造企业需要通过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生产工作行为,在科学的标准化文件、长期积累的准确数据基础上,建立生产管理信息处理系统(CIMS系统).规范企业自身的生产管理行为,提高企业生产管理的准确性和可控性,从而改变传统的造船模式,使企业逐步由“分段制造、设备密集”的现行传统造船模式,发展到“集成制造、信息密集”的现代造船模式,使我国造船企业的生产在更高的起点上完成“跳跃式”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启光 《船艇》1992,(9):28-31
国际航运和船舶市场经过十年的萧条以后,从1988年开始已经走向复苏,现有商船大部分船龄已超过十年,需在90年代更新,因此今后十年,国际船舶市场将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年需求量可望达2000万吨。国内沿海能源运输十分紧张,“八五”期间,年需求150万吨船舶,以缓解水运的紧张状况。国际船舶市场的回升和国内船舶的需求,为船舶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机遇,而造船企业能否紧紧抓住这个机遇以求自  相似文献   

8.
2006年,我国造船产量占世界造船的份额已达到30%,新承接和手持的船舶订单已超过日本,进入世界造船业的第一方阵。但同时,我国船舶配套业的本土化率为40%,国产化比例甚至不足20%。而且本土设备主要在一些中低档船舶中应用,而附加值较高的高档船上所用设备,本土化率不足20%,国产设备在这一市场领域基本处于“缺席”状态。为使我国尽快向造船强国转变,必须实现船舶工业战略转型。在政府项目支持下,国内各大船舶研究所纷纷在船舶设备国产化方面联手攻关。从2006年下半年起,技术上有一系列突破,在上海市科委“面向船舶机舱自动化嵌入式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9.
《船舶工程》2009,31(2)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对船舶行业60家重点监测企业的统计显示,1月份我国船舶工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势头,重点造船企业生产稳定发展,造船完工同比大幅增长,船用配套产值快速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实现了“开门红”。  相似文献   

10.
相关会议     
《船舶工程》2008,30(4)
2008-2009国外船舶展会组团资讯 随着世界造船、航运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国内众多船舶设备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舞台,重点参与国外船舶展会是企业打开国际销售,宣传展示自我形象的良好渠道。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造船行业的良好大环境下,我国的造船事业正在朝着世界第一的目标努力,船舶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发展造船生产力的重要手段。但我国造船企业与世界先进造船企业的差距依然很大,船舶行业要发展就必须重视信息化的建设,本文从三个方面总结了国内造船行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强调以信息化推动我国造船业的现代化,实现造船业跨越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造船精度管理软件系统SP.NET是结合国内造船企业精度管理业务实际需求,专门为造船企业提供符合现代造船模式要求的精度造船管理支持的软件系统。该软件系统涵盖了船舶分段、总段建造及搭载施工中的船体建造精度管理作业,与同类软件产品相比,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软件系统的成功实施,能够推动船舶建造精度管理体系,并极大程度简化从业人员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各有关单位: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为此,中国造船学会已将开展船舶信息化建设的学术交流列为2003年重点学术活动项目。经协商,由中国造船学会、北京造船学会、中国船舶信息中心等单位将联合主办召开“船舶信息化建设研讨会”。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沐浴着冬日温暖的阳光,2012年如约而至. 回首2011,感慨万千.历经33载风雨的洗礼,《船舶工程》杂志已打造成在国内船舶行业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杂志,在2011年,我们不断加强编辑质量的流程控制,并成功组织了“全国数字化造船技术论坛”,得到了行业内的高度评价.2011年系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对五年计划的实施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造船成组技术》是美国“国家造船研究计划”的一项研究成果,它汇集了数国造船经验,系统论述了当代世界造船技术的许多方面。这套书对改革传统的船舶建造体制和生产方法,全面提高造船生产效益,发展造船工业具有指导作用。为此,其第一辑的8个分册已编译成中文,即将由中国海事出版社出版,船舶工艺研究所在造船系统内发行。这里刊出该部分的内容梗概,以满足我国造船界读者先睹之快。  相似文献   

16.
吕航 《中国船检》2001,(3):25-27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着高技术出口船舶、国家重大项目和国防重点工程的建造任务,是全国百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之一,也是全国首批重点扶持2010年进入世界工业500强的六家技术创新企业之一.  相似文献   

17.
开栏语/2008年以来,每期融合广大读者深情厚意和期待的《广东造船》杂志,都致力于为大家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在栏目和文章报道方面,我们在以往的基础上新增开了如:”特别关注”、”船舶论坛”、”专家访谈”、“国际国内动态”、“专题报道”、“企业动态”的栏目;而“学会动态”以及专业技术性很强的论文栏目,如:“设计开发”、“建造工艺”、“市场分析”、“企业管理”、“船舶检验”等作为保留栏目,这些都是构成《广东造船》杂志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18.
船舶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发展造船生产力的重要手段。船舶三维CAD技术的应用不仅对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有重要作用,而且更是造船企业信息化的源头。本文在回顾了造船CAD技术的应用情况以及自主开发的三维CAD系统的设计的主导思想和功能的基础上,认为自主开发的造船三维CAD系统的应用将对我国“数字造船”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国际船舶市场和国内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加快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提高船舶制造能力和水平,促进珠江口造船基地的形成,国家已批文同意新建中船龙穴造船基地一期工程,现将项目有关情况介绍如下:一项目背景将中国建设成世界第一造船大国是党和国家的英明决策和战略号召。为此,  相似文献   

20.
吕航 《中国船检》2005,(5):34-36
早签的合同好烫手 自从2002年钢铁行业全面提价以来,到2003年涨幅已高达60%,平均每吨涨价1000元。仅用钢成本一项就使得造船全行业亏损18亿!船舶界当时就急了:中船集团下属六家国内大型造船企业联名上书原国家计委,全国15家最大的造船企业联名上书国家发改委,要求政府动用行政手段干预,锁定钢材价格。然而,钢铁价格上涨毕竟属于市场行为,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有关部门均没表态的情况下,行业协会挺身而出,担起“家长”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