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舰船科学技术》2015,(8):18-22
基于冗余技术的并行原理,在三舱段分析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单舷侧散货船舷侧局部结构失效路径判断,并基于后屈曲理论和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应用储备冗余度因子R2作为结构冗余度的表达形式,对单舷侧散货船舷侧局部结构冗余度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本文初步得到单舷侧散货船舷侧局部结构的2条失效路径符合实际,其中肋骨首先失效,会随即引起舷侧结构整体失效,需要引起关注;冗余度计算结果说明目标船的舷侧局部结构冗余度不满足要求,与本文失效路径判断的结果一致。本文方法可为船舶舷侧局部结构的冗余度分析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七○八所完成了9万吨双舷侧结构散货船的开发,这是我国首次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舷侧超巴拿马型散货船。9万吨双舷侧散货船是2003年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确定的中国自主开发的4型优选型散货船之一,七○八所于2003年4月开始研发。9万吨双舷侧散货船的主尺度为:总长240米,型宽38米,型深20.3米,设计吃水12.75米,结构吃水13.93米,满足国际海事组织有关散货船新规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江苏船舶》2015,(3):12-15
为满足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提出的散货船双舷侧结构提案,在174 000 t单舷侧散货船基础上开发了双舷侧散货船。双壳散货船中剖面设计时,在满足规范公约及船东的要求基础上,必须首先要确定结构形式的方案。由于不同规范公约要求,有时会相互牵制,所以在满足各种要求的基础上,选择最优的方案,才是设计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华玉波  杨启 《船舶》2005,(5):19-23
通过对过去十多年来的散货船安全事故统计进行分析,介绍了散货船的安全问题并计算了各舱室的进水概率,重点介绍了散货船的危险因素和需要加强或改造的区域.根据双壳体的一些试验,分析了双舷侧散货船的安全提升和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并提出了通过改进结构型式解决安全问题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23000DWT双舷侧散货船总体和结构设计作综述的同时,也展开了对该型船舶设计的研讨,可供同类型船设计,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6.
2006年11月,IMO海上安全委员会(MSC)第82届会议通过了关于“船舶专用海水压载舱和双舷侧散货船双舷侧处所保护涂层性能标准(PSPC)”的MSC-215(82)决议。该标准规定了专用海水压载舱和双舷侧散货船的双舷侧处所内保护涂层的技术要求,适用于MSC-216(82)决议通过的SOLAS第Ⅱ-1/3—2条所规定日期(或其后签订合同.或安放龙骨,或交船)的,不小于500总吨的所有类型船舶的专用海水压载舱.和船长不小于150m的双舷侧散货船的双舷侧处所内的保护涂层,将于两年后实施。  相似文献   

7.
以某单壳油船改造的双舷侧散货船为例,按照CCS《双舷侧散货船结构强度直接计算指南(2004)》要求,对船体屈服和屈曲强度进行直接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船的改造设计方案是可行的,各种构件的屈服强度和板格屈曲强度基本可以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8.
文章提出一种近似的解析方法评估单壳船侧结构的耐撞性。首先研究了单轴对称工字梁在横向载荷作用下结构从形成塑性铰到弦响应的力学过程,导出能量和变形的近似解析关系,然后考虑球鼻首和船侧结构的碰撞性将主要受撞区域舷侧板梁组合结构离散成为多个单轴对称工字梁,得到单壳舷侧结构碰撞过程能量吸收的近似公式,同时研究了球鼻形状以及不同碰撞位置对结构变形与能量吸收的影响。对散货船单壳舷侧结构的耐撞性用本文近似理论公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船检》2004,(1):69-71
中国船级社2003年12月24日下发关于“现有单舷侧散货船的舷侧肋骨及其肘板的换新标准”的通函,通函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0.
黄衍顺  王冬  王琳 《船舶工程》2005,27(1):28-32
以一艘散货船为例,采用按随机过程确定的载荷组合弯矩,对单、双舷侧两种结构分别计算船舶的极限弯矩和最大剪应力,进行可靠性评估,结果表明双舷侧结构可以大幅减小舷侧的剪应力,但对总纵强度的影响不明显;最后分析了双舷侧宽度对极限弯矩和最大剪应力的影响,提出了选取双舷侧宽度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于单舷侧散货船肋骨上下端支撑肘板是否采用延伸结构形式的问题,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计算分析,比较应力计算结果,检验肋骨上下端肘板支撑结构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肘板末端添加延伸结构无益于肘板处的应力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以82 000 DWT散货船为研究对象,探讨散货船结构开发的方法。首先,根据船舶用途、性能,确定了该船的主要量度;其次,为满足卸货、推进性能、强度等要求,对全船进行了合理布置;接着,分析舷侧外板的屈曲强度、纵骨疲劳强度不满足要求状况,按规范进行计算,并对货船进行有限元分析;最后对船体振动进行分析,合理选用了主机和螺旋浆以避免出现共振。  相似文献   

13.
2007年2月6日,中国船级社(CCS)在北京总部举行了“IACS共同规范软件发布会暨共同规范实施推介会”。CCS共同结构规范CSR-SDP软件是CCS工程软件COM-PASS系列中最新组成部分,涵盖了散货船和油船两本规范的结构尺寸要求计算和校核,能满足共同结构规范的船舶设计、审图和计算评估的需要,完全实现了两本共同结构规范的内容,是少数同时开发出油船和单、双舷侧散货船结构规范计算软件的船级社之一。  相似文献   

14.
陆洪度 《江苏船舶》2006,23(5):17-20
简介了16000DWT散货船总体和结构设计的特点,并对单舷侧散货船的结构设计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水面舰艇舷侧抗冲击防护结构形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和ABAQUS对水面舰艇舷侧抗冲击防护结构形式进行了探讨.分别对传统单壳舷侧结构;双层舷侧结构;双层舷侧结构,舷侧边舱灌满水;双层舷侧结构,舷侧边舱注入一半水;Y型舣层舷侧结构共5种结构的抗远场水下非接触爆炸性能进行了对比计算分析.比较分析了这5种舷侧结构舰体及内部结构的加速度、速度及应力响应数值.研究表明,在远场水下非接触爆炸条件下,双壳结构的抗冲击性能比起传统单壳舷侧结构有很大的改善,而Y型双层舷侧结构的抗冲击性能则明显优于这两种结构.  相似文献   

16.
双壳散货船为啥叫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飞 《中国船检》2004,(7):22-25
散货船安全问题,在近两年受到世界航运业的广泛关注,国际海事组织(IMO)也为此出台了一系列安全保障措施。在2002年底IMO第76届海安会上,英国关于强制实施双壳散货船的提案获得通过,即“船长为150米及以上的新建散货船将被强制要求采用双舷侧结构”。事实上,英国最初提出该提案的动因,是由于一艘名为Derbyshire散货船的沉没,在那起海难事故中,船上海员全部丧生,无一幸免。然而巧合的是,被英国引以为据的这艘Derbyshire散货船,恰恰是双舷侧结构。为此,该提案在当时便引起了希腊、中国、日本以及利比里亚等国的质疑。 时隔1年有余,在日前召开的IMO第78届海安会上,有关强制实施双壳散货船的决定再度引起与会各国的激烈争论。最终,以希腊为代表的反对派改写了原决议。在尘埃落定之后,许多船东却陷入了新的困惑,新造散货船究竟该采用单壳还是双壳?  相似文献   

17.
刘建明  魏莉洁 《船海工程》2012,41(4):71-74,78
在分析124.5 m常规单壳舷侧结构耐撞性能的基础上,结合钢-泡沫结构自身的冲击性能,将钢-泡沫结构替代舷侧外板结构,得到新的舷侧耐撞结构形式。利用MSC.Dytran数值仿真软件,对舷侧结构的耐撞性能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单层加筋板和双层壳航侧两类结构的耐碰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获得了舷侧结构的P-λ和U-λ关系曲线,并观察了舷侧结构在整个撞击过程中的变形模态,发现双层壳舷侧在碰撞变形中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根据试验结果得出的一些结论,对船舶结构的耐碰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单舷侧散货船板架因装卸货物等受损后的结构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单舷侧散货船板架完整模型和4种损伤模型,进行了舷侧板架在垂向载荷、船体纵向载荷、以及包括剪切和侧向压力的组合载荷作用下的非线性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因1根肋骨与板材之间连接的不同损伤,导致了相邻的其他肋骨工作应力不同程度的增加,或多或少地削弱了板架的承载能力,尤其在组合载荷的作用下,当一根肋骨的脱焊长度达肋骨长度的2/3时,板架极限承载力可下降15%。  相似文献   

20.
一种基于内充泡沫塑料薄壁方管的单壳舷侧耐撞结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前的船舶耐撞研究主要集中于双层舷侧结构,并已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耐撞性设计.军用船舶一般为单壳舷侧结构,这方面的耐撞结构研究开展得很少.本文针对军船,在研究常规舷侧结构碰撞性能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内充泡沫塑料薄壁方管的单壳舷侧耐撞结构--FCT(Foam Cubie Tube)舷侧结构,它具有良好的吸能特性,是一种理想的能量吸收单元.作者对某型护卫舰的常规舷侧结构形式进行FCT耐撞设计,并对常规舷侧结构、IFP舷侧结构(另一种新式耐撞结构)及FCT舷侧结构进行了有限元仿真计算.经过比较 研究,证明FCT可以显著提高舰船的侧向抗撞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