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过街交通组织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人既是信号控制交叉口交通事故中的弱者,也是交叉口秩序混乱和效率低下的根源之一.首先归纳了行人过街的典型心理和行为特征,分析了影响行人过街行为的诸多因素,包括行人自身特点、环境因素、交通因素、交叉口几何设计因素、信号控制因素、交通执法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交叉口行人过街交通组织和控制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最后,选择典型交...  相似文献   

2.
针对城市信号控制交叉口,从实地调查的角度出发,给出了同一时间测量同一交叉口的交通量、通行能力、延误指标的综合调查与整理分析方法,不仅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也最大限度的保证了观测数据的精确性,并用实例验证了其可行性.此方法是交通工程专业交通调查课程实习的实践成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好交叉口的交通问题对整个路网交通状况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以昆明市盘龙区某交叉口为例,根据实际交通状况建立几种改善方案,进行对比评价并提出改善建议,最后总结交叉口管理的基本方法以及改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以模糊理论为基础,在借鉴既有定时交通信号控制方法,并在对具体交叉口的实际交通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单个道路信号交叉口的交通控制方法。本方法考虑道路交通流变化的不确定性,通过实时配时方案调整适应交通流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智能型交通控制方法更能适应交叉口复杂多变的交通状况,对减少车辆延误具有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吴应军  刘晖 《交通标准化》2013,(14):105-108
信号灯的入视角度与司机对信号灯的辨识性有较大关系,传统的施工工艺很难保证信号灯安装角度与所控机动车道中心线垂直。可调视角的交叉口信号灯杆件施工方法不仅降低了安装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更是避免了交叉口信号灯入视角度安装不正确的问题。在分析可调视角的信号灯杆件的工艺原理的基础上,论述信号灯杆件安装施工工艺流程和要点,并就工艺特点和效益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实践验证本施工方法在不规则交叉口信号灯杆件的制作安装施工中有一定的优越性,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6.
设计一种高度可调的交通信号灯控制按钮,通过该信号灯控制开关能够根据不同人的身高需求进行高度调节,通过脚踏式控制开关使电机驱动升降机构对信号灯控制开关进行上升或下降的调节,以实现不同身高的人均可以操作信号灯控制开关的按钮.解决现有交通信号灯按钮高度固定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交通安全道路交通信号灯精细化管理水平,打造良好的出行...  相似文献   

7.
基于误差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建立了适应能力较强的信号交叉口进口车道平峰时的交通延误网络模型,并利用邯郸市某信号交叉口进口车道的平峰小时交通延误的数据,对该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比较分析预测结果和实际数据,结果表明该BP神经网络对于交叉口进口车道的交通延误预测结果可靠有效.此外,在交通情况更加复杂的信号交叉口或者时间段,以该模型为基础可以建立更加可靠的预测信号交叉口进口车道交通延误模型.  相似文献   

8.
信号交叉口延误分析几种常用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延误是评价交叉口服务水平和车辆通行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文中引入停车延误和控制延误的概念,分别采用现场调查法、HCM2000算法以及仿真方法对停车延误和控制延误进行了分析计算,并以武汉市小东门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案没计为例,应用VISSIM 4.10仿真软件对其延误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通过与点样本法、HCM2000算法的计算结果比较,表明VISSIM软件在信控交叉口延误计算分析中具有较好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可以作为交叉口延误分析评价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在满足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不同的规划方案在道路上产生的各车型比重、车流、车速情况会有较大的差别,并进一步影响道路交通的环境影响及能源消耗。如何根据已知或可求的交通规划方案,得到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和能源消耗分析,交通规划模型与环境影响模型之间建立合理的衔接,已经成为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在从理论上对交通规划方法进行了改进,即在“四阶段法”之后增加了可持续发展预测评价阶段。改进的规划方法强化了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对交通规划的影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所举示例表明,对此问题进行定量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公交优先的信号交叉口配时优化方法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传统的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将所有车辆同等对待,对于公交车辆比例较大的相位是不公平的。提出了以人总延误最小为信号周期时长的优化目标,以相位乘客流量比和相位饱和度确定绿信比的方法。应用分析表明,按照这一方法进行配时,虽然车均延误比用传统方法进行配时略大,但公交车辆和人均延误却降低了约30%,在保障交叉口交通顺畅的前提下体现了公交优先,减少了公交车辆在信号交叉口的延误。  相似文献   

11.
为降低环形交叉口的平均延误时间,提高交叉口群车辆通行效率,以环形交叉口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虚拟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概念,对到达环岛的交通流进行错时分离,其次应用数解法提出主路径车流双向绿波协调控制方案,建立了基于主路径车流双向绿波协调控制的交叉口群相位差模型,最后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对云南省曲靖市珠江源大道与建宁东路环形交叉口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虚拟状态下主路径车辆通过环形交叉口数由66.36提高至88.69辆/100 s;车辆在环形交叉口平均停车次数为0.57次,较实际降低了10.9%;车辆平均延误时间较实际降低了23.8%;建立的交叉口群相位差模型能够较好地改善各个交叉口的延误效益.  相似文献   

12.
在绿波协调控制交叉口群中,绿波段前沿交叉口对于交通流具有整流特性.针对单一交叉口延误计算方法对交叉口群整流特性考虑不足的问题,基于车流运行时间偏移呈正态分布的假设,采用非集计方法分别提出了绿波带内、绿波带间和右转车流的延误计算模型.分析了交叉口群对车流的整流作用,以最小二乘拟合法为基础,提出了交叉口进口道车辆到达函数拟合方法.分别考虑交叉口群绿波带内和绿波带间的车流运行时间偏移,以单车延误期望累积建立了交叉口进口道车流延误计算模型.利用交叉口车流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以信号交叉口行人群体为研究对象,借鉴生物界群集研究的成果,给出了行人群集的定义,同时提出群集半径的概念和向前搜索的群集半径计算方法。运用K均值聚类方法对北京市信号交叉口60 h视频资料的737个行人群集样本进行分析,得到描述行人群集的特征参数数值。研究结果表明:行人群集半径能够较好地评价我国城市信号交叉口人行横道的服务水平,可以为信号交叉口大量行人过街的控制算法和模型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研究适合道路交通现状的信号配时方法,对于提高道路交叉口信号配时的科学性、改善城市交通安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总结分析了现有信号配时方法的特点及其局限性。然后,针对当前具有代表性的Webster法和ARRB法的缺陷,考虑行人对信号配时的影响,引入关键交通流向概念和判断流程,并以此为基础计算交叉口信号周期和绿灯时间。最后,选取无锡市梁清路和钱荣路上的7个交叉口进行仿真验证和实地测试。结果显示,采用基于关键交通流向的道路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能减少21.7%的车辆平均延误,23.9%的最大排队长度,以及12.8%的平均停车次数。  相似文献   

15.
全感应控制方法是一种适合交叉口交通量随机变化比较大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法。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文章以单个交叉口为研究对象,运用Vissim交通仿真软件进行建模,并分析比较在不同时段下,实施全感应控制与定时控制方式后的各项交通信号控制性能指标。仿真结果表明,与定时控制相比,全感应控制在不同时段下的各项交通信号控制性能指标均有所改善:高峰时段,全感应控制的平均行程时间改善了4.26%,平均延误时间改善了15.6%,平均停车次数改善了1.3%,平均排队长度改善了17.4%。  相似文献   

16.
应用美国NEMA标准和Paramics 仿真,首次引入间距临界值的概念,研究短连线交叉口的信号控制优化方法.首先,基于交通特性分析,按照信号控制方式将短连线交叉口分为信号合并和信号协调两类.进而构建短连线交叉口的信号控制方式选择模型,通过两个交叉口间的间隔距离与临界值的比对来判断信号控制方式的类型.基于美国NEMATS-2 标准中提出的双环相位结构,分别建立两种控制方式对应的信号相位相序设置策略和信号配时方法.最后,利用Paramics 交通仿真软件对实际调研的两处典型短连线交叉口的现状交通方案和优化改进后的方案进行仿真分析.得到的仿真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改进方案达到了优化效果,同时也说明提出的短连线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法有效且可行.  相似文献   

17.
为了优化信号交叉口渠化岛, 提出了一种基于交通冲突模型的信号交叉口渠化岛设置方法; 提取了昆明市20个信号交叉口交通冲突数据、交通流数据、交通控制方式数据和几何设计数据, 采用贝叶斯方法, 构建了贝叶斯固定参数交通冲突模型和贝叶斯随机参数交通冲突模型, 分析了模型的拟合优度和显著影响因素; 基于随机参数交通冲突模型, 确定了期望交通冲突数计算公式; 绘制了信号交叉口渠化岛设置标准曲线, 给出了信号交叉口渠化岛类型选择流程。分析结果表明: 随机参数交通冲突模型比固定参数交通冲突模型拟合结果更好; 交通量(直行交通量和右转交通量)、渠化岛类型与右转设计要素(右转让行标志和右转半径) 变量系数服从正态分布; 每增加1%的直行交通量, 交通冲突增加0.56%;每增加1%的右转交通量, 交通冲突增加0.53%;4种类型渠化岛的设置可以使交通冲突分别降低12.75%、23.37%、16.18%、33.64%;右转让行标志可使交通冲突降低15.03%;右转半径增加1%, 直右交通冲突降低1.72%。可见, 基于交通冲突模型的渠化岛设置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改善不对称交通流导致信号交叉口进口道交通负荷分布不均、通行效率低下的问题,对交叉口对向交通流的分布形式及其适用的相位方案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信号周期动态相位方案的生成规则,并以综合交通效益最大为目标建立了交叉口不对称交通流的动态相位信号控制参数优化模型,并给出了其求解算法.分析了不对称系数大小及其阈值变化、不对称信号周期比例对优化方法的影响,并以哈尔滨市红旗大街-淮河路交叉口为例,VISSIM仿真结果显示,采用动态相位优化方法后,该交叉口的车均延误、平均排队长度和停车率等评价指标下降了27.8%以上,验证了动态相位优化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能减少直行车流的停车等待时间、避免交叉口部分进口方向时空资源的空耗,有利于信号交叉口通行效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20.
反馈门信号控制系统作为一种基于动态调控的城市交通治堵方法,具有重要现实价值。首先,阐述反馈门信号控制系统的技术原理;其次,以东葛园湖路为例总结南宁市反馈门信号控制系统的成功经验,针对该区域干线路网相对发达、干线流量相对集中甚至产生局部拥堵的特点,南宁市交管部门试点反馈门信号控制系统,通过构建虚拟封闭区域及其外部干线节点反馈门系统,对封闭区域内部进行动态车流监测,经系统平台算法直接生成信号调控方案反馈至外部干线节点,实现通过时间调控进而均衡车辆空间分布的效果;最后,实践结果表明,反馈门信号控制系统的应用,有效控制了南宁市晚高峰时期驶入、驶出区域的车流量,使区域交通同拥堵指数得到明显下降,区域交通运行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