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半承载式中型客车的正面碰撞有限元模型,采用LS-DYNA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车驾驶室变形较大、完整性较差,需对客车前部吸能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2.
客车正面碰撞安全性仿真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所建立的客车有限元模型,进行其正面碰撞仿真分析。针对客车前部吸能区短、发生正面碰撞时吸能效果差的特点,提出在客车前部增加吸能模块的设计方案。仿真结果表明,前部吸能模块能吸收大部分碰撞能量,使整车的耐撞性能提高,使乘员的损伤风险降低,表明所提出的改进方案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应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某微型客车进行了正面碰撞模拟分析,得出车架部分在碰撞中的变形吸能所占比例最大,指出在设计和改进中应利用这一特色对微型客车前部结构采取加强措施,以达到正面碰撞的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客车前部耐撞性结构特点,提出客车用碰撞缓冲吸能装置的设计要求。通过仿真和试验的方法,对不同截面形状、材料、加工工艺的碰撞缓冲吸能装置的吸能能力、变形模式和平均碰撞力进行详细分析。结果显示采用6063P铝合金制作的吸能装置变形模式稳定,压溃力曲线平稳,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管梁元件用作汽车碰撞变形吸能元件的优点,并对管梁元件冲击吸能特性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实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复合结构管的吸能效果最优,曲线比较平稳,可以作为汽车碰撞吸能部件的一种选择;通过改善结构和材料特性可提高管梁元件的吸能效果;通过"比吸能"概念提出了结构的吸能能力与重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为汽车轻量化设计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汽车侧面碰撞移动变形壁障试验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移动变形壁障是实车侧面碰撞试验时用来撞击试验车辆的标准试验工具,移动变形壁障前部的吸能块可采用不同的材料和结构,其性能对试验结果起主要影响,因此必须对吸能块及检验方法作相应规定,以保证试验结果的一致性,介绍了国外对移动变形壁吸能块性能进行考核的各种试验方法和评价要求,这些试验方法能够为我们进行侧面碰撞移动壁障的设计制造及检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交通事故的发生有时不可避免,为了将损失降到最低对车辆碰撞特性进行分析十分重要。整个车身是由薄壁结构组成的,因此在碰撞事故发生时,车身是主要的吸能部件。文章针对碰撞事故,对碰撞特性及车身的吸能情况,以及在碰撞分析中经常使用到的一些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了分析,指出多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MADYMO)是乘员约束系统整合及优化设计的首选工程软件,通过对大型结构的动态有限元分析,提高了研究效率。  相似文献   

8.
主要介绍目前客车公告申报中的被动安全项目,包括客车上部结构强度、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强度和客车顶部结构强度,并对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强度标准的发展和业内关注的客车前部结构强度的摆锤撞击试验研究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
基于自适应响应面法的车身前部吸能部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新车型开发中的整车碰撞分析,引入自适应响应面法对车身前部吸能结构进行了优化研究.避免了传统响应面法完全依赖于最初选定的试验点,对复杂函数拟合精度较差的问题.通过对前纵梁等主要吸能部件的板厚进行优化,提高了车身的正面抗撞性,为汽车产品开发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建立某微型客车平台翻滚试验有限元仿真模型,通过对运动姿态、运动参数和部件变形进行对标分析,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根据车辆变形、受力和吸能等试验与仿真结果,确定两根顶盖横梁和左右A柱内板为目标车型在翻滚碰撞过程的关键结构。从车身结构耐撞特性与吸能特性出发,综合考虑生存空间侵入与结构能量吸收的评价指标,利用Opt LHD试验设计、KRG近似模型构建、NAGA-Ⅱ多目标寻优和比例系数取优等方法完成关键结构的优化。优化后关键结构总质量减轻24.78%,结构总吸能减少18.81%,关键构件的平均比吸能提升11.89%。  相似文献   

11.
为开发大型全承载客车碰撞吸能器,通过整车正面碰撞有限元仿真分析,确定了吸能器合理的吸能量和压溃力,以压溃力为目标进行吸能器结构参数设计。采用铝合金和DP600钢试制了吸能器样件,通过静态压溃试验对比不同吸能器的压溃力和变形模式,并通过台车碰撞和整车碰撞试验验证吸能器性能。结果表明,铝合金吸能器的压溃变形模式稳定,材料没有撕裂现象,在正面碰撞、偏置碰撞、斜角碰撞等多种碰撞工况下都能产生良好变形,满足整车碰撞安全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胡玉梅  邓兆祥  李晓红  王攀  王勇 《汽车工程》2004,26(6):719-722,634
结合国内软硬件资源条件,着重探讨了汽车碰撞计算机仿真分析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难点和汽车各部件正面碰撞的建模策略,模拟结果在整车及主要吸能结构的变形模式、典型测点的加速度时间历程等方面均与实车碰撞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3.
小型客车整车正面碰撞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动态非线性有限元法对小型客车整车正面碰撞过程中的大变形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运用ANSYS/LS-DYNA3D软件,在合理简化的基础上,建立了整车的有限元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预测了某小型客车在正面碰过程的变形位置和变形形式。针对存在的问题,对车辆结构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液罐车在碰撞中装载液体对罐体结构变形损伤的叠加作用,以客车与液罐车追尾碰撞为研究对象,运用Hypermesh建立两车追尾碰撞的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模型,利用Fluent模拟碰撞后液体晃动过程,在考虑液体晃动冲击的前提下,计算模拟出两车在碰撞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及罐体结构变形情况,分析了不同冲击载荷和加载工况下的罐体变形失效情况。结果表明,碰撞速度相同时,液体充装率k值越大,罐体的变形量越大,罐体破裂的临界碰撞速度与液体充装率k值呈正相关。液体晃动冲击对罐体变形失效的影响不太显著,液体晃动对罐体的冲击损伤远小于外部车辆带来的碰撞损伤。通过分析液体泄漏情况可知,充装率k值对液体泄漏速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目前的研究中,通过能量管理来分析汽车碰撞的过程和指导后期优化,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手段。文章以某车型为例,通过能量管理的方法对车体结构部件进行优化,验证了优化后的模型满足吸能要求,同时也能有效满足结构耐撞性要求。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车辆正面碰撞过程中纵梁在碰撞力传递中的重要作用,对某车型纵梁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优化方案.仿真验证表明,优化后的纵梁变形模式改善,吸能效果得到很大提升,提高了前纵梁的抗撞性能.  相似文献   

17.
汽车安全性能是消费者购车时的关键考量因素。其中汽车的耐撞性能尤为关键,其核心部件吸能盒可以通过变形和压溃等机制吸收冲击能量,从而更大限度地保护乘客安全。为优化薄壁结构吸能盒性能,提高车辆耐撞防护性,分析了薄壁结构吸能盒的性能评价指标及其结构类型,揭示其变形吸能特征,最后提出对未来薄壁吸能盒发展的策略和建议,旨在为汽车安全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不同厚度及强度的高强度钢板对车辆正面碰撞性能的影响,以车身前端主要吸能结构的比吸能最大化为目标,构件的材料和厚度为设计变量,并考虑材料的变形路径和应变率效应,通过试验设计、近似模型与自适应响应面法相结合进行优化,得到了高强度钢板最优的匹配方案.优化后降低了车辆加速度和制动踏板侵入量等乘员伤害指标,提高了车体结构的耐撞性.本研究同时验证了基于自适应响应面法进行优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驾驶园》2013,(4):23
在本届南京车展上,亚星携3款不同车型参展。所谓"三剑客"即JS6790XC型校车、JS6126GHEV混合动力型城市客车、YBL6125H1QJ2型公路旅游客车。JS6790XC型校车,采用长头设计,可有效增加车辆前部碰撞时的缓冲区和变形吸能区,增强车辆的安全性,避免直接伤害前排的学生和驾驶员;车身配有停车指示臂,同时配合警示屏、语言提示,最大限度保证学  相似文献   

20.
针对轻型货车前部吸能区短、发生正面碰撞时吸能效果差的特点,提出了改进货车车架和保险杠之间缓冲吸能区的方案.通过分析改进前与改进后各测试点X向位移、整车加速度及保险杠系统能量变化情况表明,在整车前部长度不增加的情况下,改进后的结构有效降低了正面碰撞中的加速度,改善了吸能效果,对提高轻型货车碰撞安全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