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7月25日上午,中国船级社应邀参加在青岛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码头举行的"蓝海101"号调查船执行国家基金委渤黄海共享航次活动,见证"蓝海101"号调查船的首航。"蓝海101"号海洋渔业综合科学调查船是我国海洋渔业科考船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渔业航母",是农业农村部迄今投资最多、吨位最大、设施最先进的海洋渔业科学调查船,是我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国之重器",也  相似文献   

2.
张鹏 《珠江水运》2004,(6):51-51
最近,"蓝海豚"游船及船长洪成发因表现突出,分别荣获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广东省文明窗口单位"光荣称号和广东省总工会颁发的"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5月28日上午,广东省珠江航运公司对上述获奖单位和个人召开大会进行了表彰.  相似文献   

3.
"和谐"号载人深潜器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满足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COMRA)在国际公海区域进行深海资源勘探的要求,国家科技部在"十五"期间立项研制出了大深度载人深潜器--"和谐"号.该载人深潜器的研制在国内是一个技术跨越非常大的项目,研制过程中需要解决许多关键技术问题以及克服国际合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目前,"和谐"号潜水器已完成总装,正在进行水池试验.水池试验结束后就可以进行海上试验.本文主要介绍"和谐"号载人深潜器的研制过程,重点介绍设计思想和设计过程中解决的主要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4.
《机电设备》2021,38(6)
10 896 m!哈工程科研团队研发的"悟空号"全海深AUV,于当地时间11月6日15时47分,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完成万米挑战最后一潜,再次刷新下潜深度纪录. 10月至11月,作为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牵头单位,哈工程"全海深无人潜水器AUV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团队携"悟空号"全海深AUV,继年初创造了7 709 m的亚洲深潜纪录后,再战马里亚纳海沟,完成4次超万米深度下潜——10 009 m、10 888 m、10 872 m和10 896 m,超过国外无人无缆潜水器AUV于2020年5月创造的10 028 m的AUV潜深世界纪录,并顺利完成海试验收.  相似文献   

5.
一、事故概要及调查简况 2003年12月3日0630时,上海海上救助打捞局经营的利比里亚籍拖轮"华祥"轮拖带厦门海神船务工程有限公司所属的"厦船1号浮坞"从厦门出发,拖往上海港.12月7日1455时,发现"厦船1号浮坞"艉部开始下沉.9日0310时,在航经温州海区27°50′40″N/121°19′10″E时,"厦船1号浮坞"下沉加剧,以致"华祥"轮无法继续拖航.同日0730时,"厦船1号浮坞"船艉搁底.10日0600时,"厦船1号浮坞"整体沉底,直接经济损失约1830万元.  相似文献   

6.
8月22日,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成功接获的价值超过5亿美元的:EPC总包项目——“大连开拓者号”深海钻井船,在所属的大连中远船务公司正式割板开工。  相似文献   

7.
正"远望"系列航天测量船是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精心打造的品牌产品,MARIC承担了所有"远望"系列航天测量船的研发设计任务。随着我国航天发射测控任务的增加,现役的三艘测量船("远望3"号、"远望5"号、"远望6"号)已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难以满足后续高频度任务需求。"远望7"号航天测量船于2012年9月20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立项,2014年10月10日开工建造,  相似文献   

8.
# 《船舶》2017,28(1)
<正>2016年11月18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的建造合同在北京签订。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遵循"信息化、绿色化、模块化、便捷化、舒适化、国际化"原则,为该项目进行了5年多的前期研发,并参与了大洋协会办公室牵头的"大洋能力建设工作组"各项技术活动。在下一步详细设计和建造过程中,MARIC研发人员还将对该船的声寂性、重量控制、材料与工艺以  相似文献   

9.
张鹏 《珠江水运》2004,(7):49-49
每当夜幕降临,在两岸华灯和如虹的桥灯映照下,珠江便以其独有的神韵成为广州一道靓丽的夜景.一支以"海豚"命名的游船船队,载着淡蓝的霓虹舷灯与七彩的波光相会交映,更为珠江添上迷人的夜韵.令人神往的"海豚"游船一艘一艘穿梭于珠江河上,迎来一批批慕名而至的中外游客,不断讲述着广州城的古老与青春.这支船队中堪称"旗舰"的"蓝海豚号"更是独领风骚,多次被有关单位评为先进,2003年12月终于再获殊荣,广东省委省政府将"文明窗口单位"的光荣称号授予了这艘由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洪成发任船长的游船公司.  相似文献   

10.
中央军委批准,新西兰"特卡哈"号护卫舰,定于2010年5月19日至24日访问上海.随舰来访官兵共175人,其中军官27人,士兵148人.  相似文献   

11.
正渔检机制改革和渔检成功转隶,为中国渔船检验事业的发展开启了新的航程。2018年9月12日,一声雄壮汽笛响彻黄浦江,中国船级社(CCS)检验的两艘国际先进的、绿色环保性能出色的3000吨级海洋渔业综合科学调查船"蓝海101"号、"蓝海201"号在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顺利下水。  相似文献   

12.
2017年4月15日,中远海运集团旗下"中远荷兰"号正式开启中欧远洋之行,其所代表的中欧海运航线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每年中国对外贸易量的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13.
《航海》2007,(5):46-47
2006年八九月间,瑞典仿古帆船"哥德堡"号不远万里,访问中国,成为中瑞航海交往史上的佳话。当年8月29日,"哥德堡"号仿古帆船驰帆上海港,引起轰动。在"哥德堡"号仿古帆船访华一周年之际,本刊刊登徐冶敏先生收藏的专题邮品,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14.
刘潇 《中国船检》2011,(12):95-97
已入严冬,丝丝寒意。对于造船业来说,当下时节的寒意更为"透骨",处于船舶产业链末端的船厂前景不明朗、接单难等状况,直接影响了中上游的船配舾装企业,给本就举步维艰的中国船配舾装业雪上加霜。然而无锡蓝海船舶舾装设备有限公司却凭借过硬实力与日本芝岗产业建立了长期外贸出口关系,用每年两亿多人民币的外贸收入,在瑟瑟寒冬中实现了稳步发展。无锡蓝海逆势而上缘起何处?  相似文献   

15.
《船舶工程》2021,43(2)
2月10日,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所属的"远望6"号航天测量船缓缓驶离母港,向着预定海域进发,准备执行后续海上测控任务. 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航天发射任务的总体计划安排,今年"远望"号船将继续保持高密度、高难度的任务态势,仅"远望6"号船就将执行多次海上测控任务,海上作业时间预计超200 d.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与任务准备的双重压力,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连续制定下发任务管控措施,创新对接、备航检查、文书审定、码头巡修巡检等工作模式,有效缩短码头任务准备周期.  相似文献   

16.
<正>人物简介于汝民: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1949年11月生,河北沧县人,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在于汝民港口的"蓝海"40年的执着追问中,天津港一次又一次开启了一片蓝海长天,于汝民也同时开启了他事业与生命的蔚蓝。  相似文献   

17.
<正>人物简介于汝民: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1949年11月生,河北沧县人,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在于汝民港口的"蓝海"40年的执着追问中,天津港一次又一次开启了一片蓝海长天,于汝民也同时开启了他事业与生命的蔚蓝。  相似文献   

18.
王慧明 《中国水运》2006,6(11):201-202
《蓝海战略》向我们展示了该如何追求创造性而不是对抗性的战略方法。企业评论界也普遍认为,蓝海战略是企业战略研究的—个重要的新突破,它将构建起一种新型的竞争模式。本文从蓝海战略的内涵出发,分析了蓝海战略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启发意义,并在目前人们对蓝海战略认识三上存在的误区的基础上,提出中国企业正确运用蓝海战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9.
《船舶工程》2021,43(7)
7月12日,中国第12次北极科学考察队12日搭乘"雪龙2"号从上海出发,前往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本次考察是"十四五"期间中国组织开展的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活动. "雪龙2"号是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也是世界上第一艘双向破冰极地科考船.作为一艘智能化的极地科考船,"雪龙2"号有着多项技术创新:搭载双向破冰技术,可以在1.5 m厚冰层中连续破冰前进,可原地360°自由转动,装备各种国际先进的海洋和考察设备,可执行多样化科学考察任务.  相似文献   

20.
"中山大学"号是一艘6000吨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为中山大学研发设计,江南造船建造,已于6月26日在江南长兴成功交付. "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是教育部为服务国家战略和"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2016年6月批复的重大建设项目,同时也是目前国内排水量大、综合科考性能强、创新设计亮点多的海洋综合科考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