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日,由中国船级社(CCS)联合检验的600吨自升式海上风电大部件更换运维平台"海电运维801"号在江苏南通顺利下水,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海上风电运维服务有限公司及CCS相关人员参加了下水仪式。"海电运维801"号平台是目前国内首艘针对深海区域海上风电机组吊装和大部件更换的自升式起重平台,可满足我国沿海、近海区域风电场的业务需求。该平台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设备选型,性能参数优于目前同等起重能力平台,具有高效节能、设计科学、配置先进、造价经济等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2.
正2020年7月31日,大船集团山船重工为中船集团(天津)海上风电公司建造的自升式海上风电安装平台"中船海工101"顺利交付。该平台入级中国船级社(CCS),由CCS秦皇岛分社执行现场检验,CCS实业公司(CCSI)承担监理检验服务。该平台的成功交付是CCS风电安装平台领域的又一成就,是对我国海上重大装备制造的又一贡献,也是对交通强国战略的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3.
海上风机吊装作业船是建设海上风电场的关键设备.为适应江苏地区海上风电场建设的需要,针对江苏沿海潮间带及沿海区域海上风电场风电机组安装作业要求,进行了海上风机吊装与运输专用作业船设计.所完成的86.7 m自航自升式海上风机吊装与运输专用作业船属海上风电场建设第3代吊装工作平台,具备自航、自升、运输、起重等复合功能,可完成...  相似文献   

4.
介绍某型沉垫自升式海上风电安装平台的总体参数及性能、沉垫设计和船体布置,并结合海上风电施工作业的要求,分析在设计该平台时需要考虑的一些特殊因素。该平台针对海上风电施工作业所进行的特殊优化布置,可为类似风电安装平台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船舶》2016,27(5):110-110
正"福船一号"海上风电一体化作业平台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承担前期方案和详细设计、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包建造,入级中国船级社,船东为福建福船投资有限公司,首批订单数量为2艘。表1为"福船一号"主要尺度及参数。"福船一号"是一座自升自航式风电安装平台,能够进行海上7 MW风电装置吊装作业,能够进行海上风电装置的单桩基础、导管架式基础、多桩承台式基础的施工,能够在甲板上进行风电机组叶轮  相似文献   

6.
升降系统是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的核心设备,文章基于600 t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对液压插销式升降系统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参数进行介绍,并对其安装工艺进行分析.研究成果可为风电安装平台液压插销式升降系统的安装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鉴于目前海上风机的安装主要借助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为保证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吊装的安全性,开展平台插桩入泥深度的计算方法研究。考虑到相邻土层的影响,提出海底多层土极限承载能力的计算方法,并将其与实际施工记录及有限元分析结果相对比,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为海上风电装备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船舶》2018,(3)
正日前,由中国船舶及海洋设计研究院(MARIC)设计,江苏韩通船舶重工有限公司为南通海洋水建工程有限公司建造的"海洋069"号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成功交付,之后,其将赴江苏大丰开始海上施工作业。"海洋069"号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的作业水深40 m、可变载荷1 500 t、配置一台500吨级绕桩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国内海上风电行业的蓬勃发展,市场对自升式风电安装船的需求日益迫切。桩腿是影响自升式风电安装船作业安全性的关键环节,桩腿设计也是自升式风电安装船的关键技术难点之一;而海上风电场的选址逐渐向离岸更远、水深更大的方向发展,客观上也对桩腿适应更恶劣海况条件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结合近年来多型自升式风电安装船桩腿设计经验,分析研究了桩腿总强度计算和优化的过程,及其与海况环境、作业条件、可变载荷等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为自升式风电安装船的桩腿设计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国内海上风电行业的蓬勃发展,市场对自升式风电安装船的需求日益迫切。桩腿是影响自升式风电安装船作业安全性的关键环节,桩腿设计也是自升式风电安装船的关键技术难点之一;而海上风电场的选址逐渐向离岸更远、水深更大的方向发展,客观上也对桩腿适应更恶劣海况条件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结合近年来多型自升式风电安装船桩腿设计经验,分析研究了桩腿总强度计算和优化的过程,及其与海况环境、作业条件、可变载荷等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为自升式风电安装船的桩腿设计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由于作业臂长度的限制,在进行海上钻井和维修作业时会紧靠导管架平台。风电安装平台桩靴插桩过程中会排开大量土体,对临近平台桩基产生很大的挤压荷载。以某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和其临近固定平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风电安装平台桩靴入泥带来的挤土荷载与环境荷载的耦合作用对平台桩基强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靠近泥面一定范围之内,在进行导管架钢桩设计时必须考虑挤土荷载与环境荷载的耦合作用,以满足导管架平台桩基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12.
《船舶》2016,27(2):96-96
正2016年3月28日,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设计的"KOE-1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在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开工建造。KOE-1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集先进性、高效性、实用性于一体,配置800 t绕桩吊,最大作业水深45 m,甲板作业面积可达2 000 m2,可满足海上7 k W风机的安装要求。平台配有先进的液压升降装置,可实现平台的连续快速升降,大大缩短了平台的就位时间,提高了作业  相似文献   

13.
现有的自升式平台均在船坞内完成桩腿拼接,但受大桥限高以及码头海域地基承载力不足等影响,自升式海上风电安装平台可能需要在漂浮状态下完成桩腿对接。针对此,开展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在浮态下的桩腿对接建造技术研究,给出相应的总体建造方案,在此基础上建立浮态桩腿对接建造工艺,以对后续平台和其他类似的平台建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兰世平  郑永沛  陈智航  张建文 《船舶工程》2023,(S1):163-165+170
随着“双碳”战略的实施,海上风电项目建设进入井喷式发展,项目场址走向深远海成为行业趋势。深远海域的作业条件给风机基础施工、大容量机组吊装、海缆敷设施工带来巨大的挑战,为探索深远海域海上风电项目海缆敷设施工的方向,文章基于三峡能源长乐外海海上风电场A区项目现场建设情况,对ROV在35k V海缆敷设施工中应用实例进行探究,为今后深远海风电项目提供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5.
自航自升式风电安装船是一艘具备8MW及以下海上风机基础的打桩施工、塔筒吊装和风机安装能力,航区满足国际调遣的动力定位特种工程船舶。本文回顾了风电安装船的发展历程,说明了自航自升式风电安装船的基本概况,论证了作业水深、起重能力、可变载荷和定位方式等船型参数。重点研究了阻力试验结果,自航平台船员舱室问题,桩靴轻量化设计,谐波治理和连续式升降系统选型等设计要点,为同类船型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上海造船》2015,31(6):31-33
随着全球能源的紧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近年来发展特别迅速,风电产业正陆续成为各国战略新兴产业。相比于陆上风力发电,海上环境更为恶劣,施工难度大,因此,海上风机的安装必须借助专用施工设备——自升式风电机组安装船。针对国内外海上风电业发展情况,列举了若干国内外知名的风电安装船,着重阐述了自行研发的自升式风电机组安装船主要功能、主尺度及主要配置等。  相似文献   

17.
针对超大型深水海上风机安装平台受到海洋等环境载荷的作用出现应力集中、应力周期性变化等特性,进而导致海上风机安装平台强度失效的问题,需要研究超大型深水海上风机安装平台结构强度各项参数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方法。提出耦合5因素正交优化的有限元法分析方法,解析自升状态下的船位置点位移与时间变化的关系和结构中薄弱点应力与时间变化,并利用多因素耦合多因素正交优化方法优化超大型风安装船全船结构设计获取参数值,与超大型自升式风电安装船的实际参数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参数优化后的自升式风机安装平台作业位置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程度和结构弱点的应力时程变化得到改善。研究提出的方法,对于造价昂贵、建造周期长的超大型海上风机安装平台而言,可以有效减少成本,提高船体寿命。  相似文献   

18.
针对超大型自航自升式海上风电安装船结构设计不可靠而导致出现安全问题,需进行精确的结构变形和应力分析。利用有限单元法对深水海上超大型风电安装平台结构在不同工况下的变形和应力状态进行分析,解析和计算表达出安装平台结构及其与起重基座、桩腿等重要受力结构的协调关系与变化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安装平台在各个工况下的应力值均未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的限度,平台主体的主要力学特性均满足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9.
白旭 《船舶工程》2021,43(10):前插3-前插7
海上风电近年来发展迅速,己成为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步向深远海发展.在平价上网和"30-60"双碳目标引领下,海上风电需要克服海洋环境恶劣、远离港口、通勤费用高昂的特点,坚定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智能化建设大幅度降低运维成本. 作为我国海上风电的最早参与者和技术领军企业,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华东院")一直积极推动海上风电技术的进步,并协助业主开展风电场升级改造,研发了海上风电"O-Wind系统",该系统被广泛应用于黄海和东海海域的海上风电项目,引领行业发展.华东院副总工程师、浙江省深远海风电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赵生校先生受邀分享他与海上风电的渊源及愿景.  相似文献   

20.
《船舶》2018,(2)
正3月22日,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设计、南通港闸船舶制造有限公司为尚和(上海)海洋工程设备有限公司建造的1200 t自航自升式海上风电多功能安装平台"尚和1"号正式开工。该平台是MARIC费龙大师工作室的又一力作,标志着MARIC在新型海洋平台系列化研发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