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运用离散元软件3DEC,通过研究结构面在地震波作用下,其产状、起始位置、刚度以及密度与岩体边坡PGA放大系数峰值变化关系,揭示岩体边坡中的结构面对地震动力响应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结构面倾角增大,岩体边坡的动力稳定性变差;结构面起始位置越高,岩体边坡的地震动力响应则越强,反之则越弱;结构面刚度能影响地震波的能量分配关系,但不能改变其传播路径;结构面发育越密集,岩体边坡地震动力响应越强烈,动力稳定性也就越差。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路堤高边坡对地震荷载的响应及动力安全系数的时程变化规律,以实际工程为例,利用动力有限元法,分析了边坡应力应变指标与地震荷载的关系。结果表明,由于边坡的阻尼特性,坡体内各点的地震响应比较复杂,并且不同步,边坡的动力安全系数介于静力安全系数与拟静力安全系数之间,规范规定的拟静力法所求出的安全系数偏于安全,动力有限元法能清楚地揭示边坡的地震响应规律,适用于各类岩土工程的地震响应分析。  相似文献   

3.
邓洋 《路基工程》2021,(5):180-185
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赋含地下水的三维土质边坡模型,并基于Byrne动孔压增长模型,研究了不同地下水位下边坡的加速度、速度、频谱地震动力响应规律;分析了超静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边坡对地震动加速度具有垂直放大效应和临空面放大效应,随着距坡面距离的减小,坡内加速度放大系数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含地下水边坡的放大作用大于无水边坡;速度放大系数沿坡面高程增加而增加,坡内速度放大系数变化规律与加速度一致;边坡主要对地震动的低频成分起放大作用,傅里叶谱峰值随地下水位升高而降低;边坡坡脚位置处超静孔隙水压力最小,但超孔比最大,极易发生液化。  相似文献   

4.
朱宏伟  项琴 《公路交通科技》2011,28(7):30-34,99
现场调查表明,锚杆支护能有效提高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通过采用拟静力法对汶川震区内锚杆支护边坡的地震稳定性进行验算后得知,边坡的动力安全系数随锚杆长度的增加而增大.利用FLAC3D分析了地震作用下锚杆支护边坡的动力响应规律以及锚固参数对边坡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锚固措施能有效抑制坡表加速度的放大作用,地震后...  相似文献   

5.
路堑土质边坡地震反应动力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 Geo-Studio有限元软件,考虑了边坡岩土体材料的动力特性以及地震特性,借助等效线性模型对土质边坡在地震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变形进行了二维动力反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地震波作用下,土质边坡最大水平及竖向动位移均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最大值都出现在坡顶处。采用平均小稳定系数对边坡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并与拟静力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证实了水平拟静因子取值范围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传统顺层岩质边坡地震响应的时程分析方法的计算效率,以及在地震作用下边坡动力可靠度评价指标的选取方法中考虑地震随机性的特征,运用Newmark-β法和MATLAB/Simulink工具建立了顺层岩质边坡地震响应的简化计算方法,基于Monte Carlo法进一步给出了安全系数与可靠度时程的计算方法。根据边坡工程技术规范中规定的边坡稳定安全系数最低要求值和实际工程中可接受的边坡最大允许破坏概率,提出了最低安全要求可靠度和最大允许失效可靠度2个新的评价指标,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最后,采用2个新的评价指标对地震作用下边坡动力可靠性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提出的顺层岩质边坡地震响应简化计算方法合理可行,且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和精度;与其他的边坡地震可靠度评价方法相比,该方法采用2个新的评价指标评价地震作用下边坡动力可靠性的方法可靠,其考虑了边坡地震可靠度随机性的特征,且与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和实际工程风险相结合,计算结果能更真实地反映地震作用下边坡的安全状况,更具合理性和工程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钟长云 《路基工程》2012,(4):152-154
通过梅河高速公路类土质边坡的现场调查研究,阐述了类土质高边坡的坡体结构特征和主要坡坏形式;并以工程实例为基础,对类土质边坡工点的设计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了类土质高边坡设计思路和方法,工程实践证明,边坡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8.
高陡路堑边坡地震影响规律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地震动力时程,采用动力有限元法,对高陡路堑边坡地震影响建立分析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讨论了高陡路堑边坡成层材料在耦合人工地震力和疏干后地下水 地震多场耦合作用下的响应特性,研究了地震动力强度、地下水、地基强度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南地区建有大量的公路、铁路隧道工程,地震条件下隧道洞口部边坡的动力响应特性不仅控制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而且也是隧道洞口部边坡动力支护设计的依据。采用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对隧道洞口部边坡加速度及位移动力响应特性进行研究,并对比分析不同地震波波形的输入对边坡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一般公路及建筑边坡不同,隧道洞口部边坡坡面的响应加速度具有先增大再减小再增大的特性;边坡动力支护设计采用单一峰值是偏于危险的,应综合考虑多种波形的影响。位移监测结果表明:地震波较小时边坡坡顶变形比较明显,但随着地震波幅值的增加,隧道洞口部边坡坡脚的变形急剧增加且超过了坡顶变形,因此应增强边坡坡脚的支护强度。  相似文献   

10.
类土质公路边坡开挖扰动破坏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云南省某类土质公路边坡的开挖工程实例,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其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围绕开挖对边坡的扰动效应进行了深入详细的研究.通过研究表明:开挖对边坡位移场的扰动较大,特别是第五步开挖对位移场的扰动最大;开挖对边坡应力场的扰动较小;开挖对地震裂缝的扰动明显;由于扰动作用,地震裂缝右侧靠近临空面的地表产...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地震作用下边坡永久位移的变化特点及分布规律,将FLAC3D计算得到的绝对动位移减去山体动位移得出相对动位移,再利用滑动平均法将相对动位移分离出可恢复位移和永久位移。利用该方法对凤凰山边坡工程进行了地震作用下位移分析。通过分析发现边坡永久位移变化曲线存在阈值,当加速度值大于阈值点时永久位移增大,随后趋于稳定,永久位移随时间积累。此外,计算分析所得残余位移分布规律与试验结果较为一致,说明所提方法对边坡动位移的计算和分析是基本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针对堆积体边坡稳定问题,基于摩擦滑移结构的抗震机理,在动力时程响应分析时考虑土体抗剪强度在地震过程中的波动效应,在动强度的基础上将拟静力极限平衡分析与地震动力反应相结合,进而利用Newmark滑块位移法得到位移增量和累计滑动位移。计算结果表明,塑性滑动在滑动方向上的累计滑移量更符合实际工程。并根据地震Newmark位移与临界加速度两者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判别地震滑坡的危险度。  相似文献   

13.
容重增加法分析边坡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虑岩土变形的影响,岩土体的本构关系采用完全弹塑性模型,强度采用修正的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以边坡最大水平位移增量与计算重力加速度增量之比达到极值作为边坡破坏的标准。文中对一工程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临界破坏状态时边坡的等效塑性应变图来确定潜在滑动面,为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2D,通过改变正弦波的频率,研究边坡的位移、加速度和速度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坡体对地震波加速度有放大作用,随着竖直高度的增加或距离坡面距离的减小,放大效应愈加明显,且在坡顶处放大系数最大;在坡面中部,坡体对地震波速度有削弱作用,但在坡顶和坡脚处表现为放大作用,且速度最大值位于坡脚处。边坡在地震波持续作用下位移增大,且最大位移出现在坡脚处,当其达到临界状态时边坡失稳。当地震波频率逐渐增大,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呈增大趋势,速度放大系数呈增大趋势,坡体位移呈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以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为手段,以昆明市某边坡为原型,对地震作用下桩板式抗滑挡墙加固边坡的加速度、位移和动土压力响应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以大瑞人工波为研究对象输入地震波,设计相似比为1∶20的桩板墙加固边坡模型与自然边坡开展对比实验。研究表明:自然边坡在Ⅷ级地震烈度下,边坡体后缘产生大量张拉裂隙,后缘与母体脱空,具备滑坡的前兆特征,与自然边坡试验现象比较,桩板墙加固边坡的抗震稳定性较好,边坡在设防烈度(Ⅷ基本烈度)范围内保持稳定;当加载地震波峰值加速度相对较小时,水平加速度延高程有明显放大效应,会对自然边坡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当加速度相对较大时,有水平加速度延高程既出现放大现象也产生缩小现象;桩板墙加固后边坡对地震波的放大效应明显比自然边坡土体小,说明桩板墙能有效减弱边坡的震动效应;在地震动激励下,动土压力峰值随着加载地震波幅值的增大而增大,在同一加载工况下,离桩顶越远,动土压力峰值越大,桩板墙最大土压力出现在靠近桩板墙底的位置。试验结果有助于揭示该结构抗震机制,可为支挡结构的选取与桩板墙结构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快速拉格朗日方法,以差分技术引入时问因素实现了从连续介质小变形到大变形的分析模拟,对湖南省对121援建项目一四川理县至小金公路工程中豹子嘴边坡建立了三维模型,并采用2008年5.12汶川M8.0级地震中木卡站实测的地震波,在对地震波进行校正的基础上,进行动力数值模拟,分析了地震荷载作用下岩质边坡的位移、加速度和速度的动力响应过程和规律。岩质边坡动力响应分析表明地震荷载下岩质边坡最小水平永久位移、最小水平加速度反应峰值及最小水平速度反应峰值均发生在坡脚处,且在竖向方向均存在较明显的放大效应,其位移、加速度和速度的放大效应存在一定差异,放大倍数分别为18,1.3和6.35。  相似文献   

17.
竖向地震动对地震边坡稳定性有很大影响,基于此,设计了基覆边坡的模型试验(水下爆炸振动),对界面光滑无支挡结构(A坡)、界面光滑有支档结构(B坡)及界面粗糙无支挡结构(C坡)三种类型基覆边坡概化模型的破坏模式和竖向加速度响应特征进行了研究。利用加速度比这个无量纲量描述测点加速度响应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三种结构的基覆边坡的破坏模式、加速度响应特征和桩板墙的土压力分布。结果表明:三种边坡的表层松散土体均产生碎屑流状的下滑滚动,且C坡最明显,A,B坡沿交界面错动且在覆盖层顶部可以看到明显的下错现象;A坡  相似文献   

18.
新疆下坂地水库地下电站厂房边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坂地水库电站厂房拟采用地下建设方案,电站厂房处边坡高达1229m,厂房硐室的开挖将不可避免地与所在高陡边坡相互作用,产生影响。本文运用FLAC-3D程序对边坡和电站厂房硐室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模拟比较,分析表明,硐室开挖前后边坡应力分布状态基本没有差异,而边坡对硐室的影响也不是很大,只产生了厘米级的垂直和水平方向位移。由此得出结论:地下电站厂房建设方案基本不会受到高陡边坡的影响,同时,也不会由于发电硐室的开挖破坏到边坡的整体稳定。但是经过对边坡上部岩体的结构分析,表层可能出现小范围的崩塌、滑动破坏,应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当隧道洞口处于边坡坡面上时,隧道开挖亦对边坡的稳定造成影响,而当隧道与桥梁相连时,其过渡结构对边坡的影响更加复杂。以某隧道桥梁连接工程为实例,利用有限差分法,建立了桥隧过渡结构处的二维与三维数值模型。在二维情况下,着重研究了边坡的整体稳定性问题,包括单个与多个滑动面下的边坡的安全系数,以及极限状态下边坡剪应变以及水平位移分布。而三维情况下,分析了隧道洞门施工对附近坡体表面位移的影响,以及边坡局部滑移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保证边坡整体稳定性的前提下,桥隧过渡结构对边坡表面位移及局部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地震对山区桥梁斜坡桩的影响,在土工离心机上进行坡顶平地桩、斜坡上单桩及1×2群桩的振动台试验。通过安装的加速度计、激光位移计及桩身应变片实测在不同加速度峰值的El Centro波作用下,斜坡场地各点的加速度时程、各桩截面的应变量及桩头位移值,由此分析斜坡场地各点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及位移时程,各桩截面的弯矩及水平变位。然后,结合OpenSees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探讨斜坡场地地震效应、桩与斜坡共同工作特性以及桩基残余变形发展特性等。研究结果表明:在各级地震荷载下,斜坡单桩与1×2群桩在地面处位移约为40 mm,桩顶累积变形量则分别达到90,50 mm,峰值弯矩达到1 120 kN·m;斜坡场地在坡顶位置最为不利,其加速度放大系数最高达到1.8左右,因此在低加速度峰值的输入波作用下,斜坡就会发生侧移,对桩基造成影响;在受地震影响的山区斜坡地段修建桥梁桩基,不能仅考虑边坡安全系数,而应计入地震作用下边坡永久位移对桩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